首页 名人故事 白居易简介资料_关于白居易的资料

白居易简介资料_关于白居易的资料

时间:2022-03-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白居易简介资料_关于白居易的资料唐德宗贞元三年,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携诗文到长安.投渴老诗人、著作郎顾况。这个少年就是继李白、杜甫之后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出身于世代书香之家,祖父白惶是当时著名文人,兽有文集十卷留世。翌年,白居易被委任为秘书省校书。白居易的诗歌白居易是诗人,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主要决定于他的诗。白居易和他的好友元镇等人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白居易简介资料_关于白居易的资料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携诗文到长安.投渴老诗人、著作郎顾况。况为人傲岸,后学文章很少人眼。他瞥一眼作者名字,戏谑地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说毕,展开诗卷,首篇《赋得古原草送别》跳入眼帘:“离离原七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击案称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随即又感慨说:“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这个少年就是继李白、杜甫之后的伟大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夭.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代宗大历七年(772),原籍太原,后迁届下邦(今陕西渭南县),又移居荣阳。白居易出身于世代书香之家,祖父白惶是当时著名文人,兽有文集十卷留世。父亲白季庚作过彭城县令,徐州、襄州别驾。母亲陈夫人通诗书,善教子女,“亲执诗书,昼夜教导。循循善诱,未尝以一呵一杖加之”。白居易五六岁学诗,八九岁懂声韵.十几岁已有所成。

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始以进士就试”,十八年,参加“拔萃科”考试,人甲等。同时及第的有元棋。从此时起,元白成为莫逆之交。翌年,白居易被委任为秘书省校书。这个官职很小,也没有多少实际工作,因此他进而刻苦读书,以求上进。

白居易的仕途生涯

元和元年(806),宪宗测试制举之士。白居易和元镇住在华阳观,“闭户累月,揣摩当代之事”,写成《策林》75篇,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人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元和二年召为翰林学士,次年五月拜左拾遗。

拾遗是谏官,官职虽然不高,但有和皇帝直接说话的机会。白居易在任三年中,尽职尽责,每天“食不知味,寝不逞安”,“有胭必规,有违必谏”。宪宗想任用王愕为相。白居易在奏状中说,王愕是一个“诛剿民财,以市恩泽”的贪官。如用这种人做宰相,对国家是没有好处的。宪宗阅后,放弃了重用王愕的打算。

元和四年,宪宗召令宦官吐突承璀为“招讨宣慰使”,白居易坚决反对,在谏奏中辞情至切,引起宪宗不满。宪宗对李绛说:“白居易小子,是联拔摧致名位,而无礼于联,联实难奈。”李绛从旁劝救说:“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摧耳,非轻言也。陛下放开谏净之路,不宜阻居易言。”宪宗这才转怒为喜,对白居易后来的谏言多有听从。

诗歌" width="390" height="245"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390px; height: 245px;">

元和十年六月,叛将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中岳寺僧人刺杀了宰相武元衡,已离开谏官职位的白居易,捺耐不住心中怒火,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张弘清、韦贯之以“宫官非谏官,不当先谏官言事”为由,参奏他,宪宗也正“恶其言事”,把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遭到这次打击,白居易报国热情骤冷,他决心避祸远嫌,不“愕谬直言”。此后,他又先后在地方和中央任过多种官职,官至太子少傅。武宗会昌六年(846),这位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八个皇帝的人民诗人,与世长辞了,享年75岁。

白居易是政治家

在政治上,他希望统治阶级听取人民的意见.照顾人民的要求,“酌人言,察人情而后为政”,对人民的呼声不可“不知不闻”。主张整顿中央吏治,彻底改变“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的境况,使政令畅通无阻。www.guayunfan.com

在经济上,他主张改革赋税制度,废除“税钱制”,恢复“租庸调”制,使富豪商贾无投机之隙;请皇帝“薄敛、省用、寡欲”,以减轻农民额外负担,恢复农业生产。在军事上,他把用兵分为“贪兵、应兵、义兵”三类。认为“义兵”和“应兵”都是正确的,前者是主动进攻,后者是被动防守,属于正义之战。“贪兵”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是掠夺性战争。在中唐严峻的战乱形势中,白居易正确指出:“兵贪者亡,兵应者强,兵义者王,王之兵无敌于天下”。

在仕途生涯中,自居易不管在何处为宫,都尽可能为百姓着想,做一些有利于人民的事。在杭州刺史任上,他兴修水利,在钱塘门外筑堤,贮水,可灌溉湖滨田一千余亩;在城内浚治六眼大井,供市民饮用。因此,他离任时,人民依依不舍,“香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把他修筑的长堤称作“白公堤”。晚年,他拿出家财,凿开龙门八节石滩,解除了船夫的苦痛。

白居易的诗歌

白居易是诗人,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主要决定于他的诗。白居易和他的好友元镇等人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等著作中宣传了自己的文学主张。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强调继承《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和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这四类诗,从艺术风格讲,各有所长,从内容讲,以讽喻诗最贴近现实,思想性最强,其反映的内容之广阔、深刻,可堪称中国八世纪中唐社会的一面镜子。这类诗主要有《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有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巧取豪夺的,如《杜陵雯》、《重赋》、《卖炭翁》;有谴责豪门权贵、反对封建贵族奢侈腐化的,如《红绒毯》、《伤宅》、《买花》;有描述妇女不幸遭遇并为之呐喊的,如《母与子》、《上阳白发人》;有诅咒不义战争而颂扬爱国主义的,如《缚戎人》、《新丰折臂翁》;有劝谏皇帝施仁政、恤下民的,如《隋堤柳》、《采诗官》。

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这些诗篇创作动机明确,主题深刻,语言流畅,笔锋泼辣,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他三类诗也都佳作如云。如《长恨歌》、《琵琶行》,为人熟悉的程度已超过那些脍炙人口的讽喻诗。《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周至县尉任上,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以积极浪漫主义方法。“上天人地”,极写人生之“长恨”。人与事、情与景融为一体,有强烈的美感。《琵琶行》写于元和十年,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之时。这是一篇有浓郁人情昧的叙事诗。

诗中描述了漂流憔悴、转徙于江湖的长安妓女和遭谗贬滴到江州的朝官(抒情主人公)这两个“天涯沦落人”的遭遇,尽管不同,但都蕴藉深刻的社会内容,有着普遍意义。诗中状绘音乐之美,细致生动,比喻巧妙、传神,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被人誉为千古绝唱。

白诗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白诗社会影响极深极广,在社会上有强烈的反响。他在《与元九书》中曾叙述这一情况:“凡闻仆《贺雨》诗,而众口籍籍,已谓非宜一也;闻仆《哭孔截》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

大率如此,不可遍举。”可见白居易“惟歌生民病,不识时忌讳”的诗歌,在统治阶级中引起的震荡是多么巨大!而另一方面,它又得到广大群众喜爱,其流布之广是历代诗家罕见的。元棋在《白氏长庆集》序中说:“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在国外,白氏诗也有广泛影响,当时就流传到西域、日本等地,契丹主还亲自翻译了他的讽喻诗。当代,俄罗斯、日本等国都有译本。白居易生前曾三次编辑自己的诗,前后共七十五卷,现已有四卷亡佚。今存诗2806首,流行本为《白氏长庆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