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关于韩愈的资料_韩愈简介资料(唐宋八大家)

关于韩愈的资料_韩愈简介资料(唐宋八大家)

时间:2022-03-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韩愈的资料_韩愈简介资料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元和十四年,韩愈向皇帝上书反对迎拜“佛骨”的《论佛骨表》,得罪唐宪宗,被贬潮州刺史。长庆四年,韩愈病逝,享年57岁,追赠礼部尚书。韩愈治学严谨,认为“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强调读书务要抓住纲要,力争探求深意。韩愈的文章风格韩愈的文章议论严正,规模宏大。

关于韩愈的资料_韩愈简介资料(唐宋八大家)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溢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沐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早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向皇帝上书反对迎拜“佛骨”的《论佛骨表》,得罪唐宪宗,被贬潮州刺史。在潮州,他先后作《祭鳄鱼文》释放奴隶,深得百姓爱戴。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韩愈被召回,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57岁,追赠礼部尚书。

韩愈命途坎坷,历尽艰苦,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凄凉孤苦的身世.颠沛流离的环境,更激发了他刻苦自修、好学不倦的毅力。他“焚膏油以继唇,恒兀兀以穷年”(《韩昌黎全集》第十二卷),终于读通了六经及诸子百家之学。韩愈治学严谨,认为“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强调读书务要抓住纲要,力争探求深意。他在《答李翎书》中勉励李栩要在治学作文上下工夫,“将薪至于古之产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侯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哗,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希望他能达到古人立言境地。

韩愈的文章风格

韩愈的文章议论严正,规模宏大。邵博在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卷十四中指出:“韩退之之文自经中来。”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也说:“文字要奇伟,有精采,有英气、奇气……但奇伟出之自然乃妙……;此存乎其人,读书深,志气伟耳。若专学诗文,不去读圣贤书,培养本源,终费力不长进。如韩公便是百世师。”

这就是韩愈自己所讲的“阂其中而肆其外”(韩愈《进学解》)、.‘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韩愈《答李翎书》)的意思。在文学创作上,韩愈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的养气论

韩愈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翎书》),主张“不平则鸣”,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韩愈因为读书多,所以见事多,理足而识见有主,下笔为文,遂能浅深反正,四通八达。韩愈为学作文,更注重养气,胸怀浩然,则能行乎其不得不行,言乎其不得不言,言行完全出乎真诚,不徒托之以空言,且能见之于行事。

持身立朝,乃能表现高风亮节,直言敢谏。新唐书本传说他“操行坚正,鱿言无所忌”,人家讲他的坏话,毁谤他,也不惧怕,好几次得罪了当权者,触怒了皇帝,被贬官、被放逐,到蛮荒远地亦不懊悔。韩愈就是这种不仅能知“道”,而且真能切实行“道”的人。www.guayunfan.com

韩愈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如“蝇营狗苟”(《送穷文》)、“同工异曲”、“俱收并蓄”(《进学解》)等新颖词语,韩文中较多。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但他也有一种估屈葺牙的文句。

自谓“不可时施,只以自嬉”(《送穷文)),对后世有一定影响。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

韩愈教育方面的论文

韩愈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主要有《师说》、《进学解》和《马说》等。在这些文章中,他强调求师的重要性,指出“人非生而知之”,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命题,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他还提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至理名言,把有才能的人比作千里马,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韩愈的思想

韩愈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并提出“道统”学说,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较的事功。韩愈在所著《原道》一文中指出:博爱叫做仁;做事合宜叫做义;照着仁义做叫做道;修养自己的天性圆满,无求于人叫做德。

他又指出:他所讲的道德,是把仁义合在一起说的。也可以说韩愈所言之道,是仁义,是修己以安百姓,是不离乎人伦日用之间的。进一步讲:韩愈所讲的道,就修养说,则是正心诚意,以至修齐治平;就人生说,则是纲纪伦常,养生送死;就政治说,则是礼乐刑政,风俗教化;这就是孔子所讲“道不远人”(《中庸》第十三章)之意。韩愈认为:他所讲的这个道,由唐尧传给虞舜,虞舜传给夏禹,夏禹传给商汤,商汤传给周文王、武王、周公,周文王、武王、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柯;孟坷死了,就没有人得到真传了。韩愈虽未明言“道统”由他而传,而“以道自任”之意,则隐然可见。

韩愈的“性三品说”在哲学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韩愈认为,“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就是说,人性是人生下来就有的,情是后天产生的。性的内容表现为仁、义、礼、智、信(五德),情的具体内容表现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性情人人都有,但程度不同,韩愈认为,这种差异也是天生的,因·而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相应的情也有三品。

根据这种理论,韩愈提出对上等人用“教”的办法,对下等人用“制”的办法,使之“畏威”。这种理论与董仲舒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瞥之性”是一脉相承的。

后人对韩愈的评价

韩愈尽管在文学及思想上存在着许多不良风气和错误,但仍不失其唐宋时期“文人之雄,理学之先驱”之称号。后人对韩愈评价颇离,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涛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人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780)以来的平庸诗风,但也带来了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等不良风气。韩愈的作品,充实了盛中唐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瑰丽的文化遗产,他的思想观点,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进步,在我国文学思想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