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_杜甫简介资料

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_杜甫简介资料

时间:2022-03-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_杜甫简介资料杜甫,字子美,京兆杜陵人,生于巩县,自称少陵野老,因作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里。杜甫的政治生涯“安史之乱”发生后,杜甫听说李亨在灵武继承了皇位,便奔赴灵武,想为平定叛乱尽力。由于长期的水上生活,杜甫染上了严重的风湿病。足见历代对于杜甫诗歌创作成就的推崇。

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_杜甫简介资料

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生于巩县,自称少陵野老,因作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里。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奉儒守素的家庭文化传统对他忠君恋胭、仁民爱物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杜甫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不但聪明早慧,而且好学用功,七岁就会做诗。他的青年时代,是在盛唐社会中度过的。过了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狂的生活。20岁南下吴越,24岁回到洛阳,举进士不第。翌年东游齐赵。30岁时回到洛阳,筑室堰师,在那里结婚。33岁在洛阳遇到刚被“赐金放还”的李白,建立了千古传颂的友谊,两人同游梁、宋。遇高适,三人酣饮纵游,慷慨怀古。

不久又北上齐鲁,过历下,登泰山,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的情怀。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他有远大抱负,自谓能立登要路,致君尧舜.天宝五年(746)到达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李林甫操纵的一次考试,落人骗局。落第之后回到惬师,后来又来到长安,献赋上书,干渴赠诗,希求汲引,但都落空。十载长安,历尽辛酸。“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献三大礼赋表》)。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书左》)。这十载长安,使杜甫历尽人生辛酸。他看到了民生疾苦,关心着国家安危。忠君恋朗,仁民爱物的情怀,在这颠沛辛酸的生活里不仅未曾衰退,反而更加强烈了。这对于他的诗歌创作来说,是意义巨大的。就在此间,他写下了《兵车行》、《前出塞九首》、《丽人行》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反映天宝后期动乱行将到来的社会风貌的名作。

杜甫的政治生涯

“安史之乱”发生后,杜甫听说李亨在灵武继承了皇位,便奔赴灵武,想为平定叛乱尽力。不巧,走到半路上便被安禄山的部队俘虏,被押解到陷落的长安。

在长安,他写下了忠君恋胭的千古名作《春望》。757年,他冒险逃出长安,到达当时临时首都灵武并出任左拾遗之职。左拾遗是从八品的谏官,能够参与廷议,上书言事。这个时期,他写了《羌村三首》、《北征》等名作。因疏救房琅,他于乾元元年(758)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这期间,他写了“三吏”、“三别”。乾元二年(759)秋,他终于弃官,携家人蜀,于岁末抵达成都,开始了他晚年飘泊西南的生活。是年冬,他依靠朋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烷花溪建了一座茅屋,后人称为“烷花草堂”或“杜甫草堂”。杜甫一家这才暂时有了栖身之地,但生活还是十分困苦。一天黑夜,天上忽然刮起大风,屋顶上的茅草被大风刮掉了,屋里漏着雨,全家无法安眠。他感慨万端,于是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从自己的困境,联想到“天下寒士”的苦难遭遇,唱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声。也由此可见诗人的人格之高尚,胸怀之宽广。

杜甫晚年生活

杜甫在四川住了9年,中间虽然有朋友川西节度使严武的帮助,但时间很短,严武死后,杜甫又失去了依靠。于是他带着家属离开四川.先后到过梓州、间州、夔州、江陵、岳州、潭州、郴州等地。晚年则住在一条小船上,漂泊湘江一带,生活非常穷苦,只好以卖药为生。即便如此,杜甫仍然日夜琢磨他的诗篇。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不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也更热爱艺术。

他不但精通诗歌艺术,而且对绘画、书法、舞蹈、音乐都非常喜爱。在这方面他写了不少优秀诗篇,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题壁上·僵画马歌》、《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江南逢李龟年》等等。

这些诗篇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各种艺术的真挚追求和渊博的知识,而且诗中也表现了诗人热爱人民的思想和时代跳动的脉搏。如“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洞昏王室”,“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研荒山转愁疾”,这里既有时代的风云变幻,也有诗人的飘泊生活。还有《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它写暮春三月,两个老相识意外相逢,但相逢地点不再是洛阳,而是江南.相逢的境遇也与以前不同:杜甫虽有远大理想,但不能实现,如今却落得老病缠身,四处飘泊,而李龟年虽盛名犹在,却流落江南,彼此的境况差不多。www.guayunfan.com

这首诗正是借两人的重逢,反映出国家的破败,人民的痛苦,自身的流离,表现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莫大的痛苦。大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意。这首诗虽短短四句,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堪称杜甫七绝压卷之作。

由于长期的水上生活,杜甫染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公元770年冬天,这位伟大的诗人,在贫疾交加中死于湘江的船上,享年59岁。

杜甫“诗圣”的由来

杜甫一生,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个皇帝统治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唐王朝由太平盛世转到衰落的大动荡时期。杜甫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歌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所以人们称杜诗为“诗史”,称杜甫为“诗圣”。“诗史”的称号出现较早。早在晚唐《本事诗·高逸》就曾写道:“杜甫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

故当时号为诗史。”后来宋祁在《新唐书》的《杜甫传》里也写道:“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哀,世号‘诗史’”。至于“诗圣”的称号,宋祁文章中已含有这个意思。真正见诸文字的,是明代的《杜臆》作者王嗣爽,他在《梦少陵作》一诗里写道:“青莲号诗仙,我翁号诗圣”。足见历代对于杜甫诗歌创作成就的推崇。

杜甫虽然一生穷困潦倒,悲惨地离开人世,但他对中国诗歌的贡献却永远为后人所称道。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中,杜甫占着特殊重要的地位。《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开端,中经汉乐府民歌,建安时期,初唐四杰等,到杜甫总结并发扬了我国现实主义这一优秀传统,并把它发展到了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高峰。

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直接开导了中唐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诗歌改良运动,并一直影响到清代.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光照千古,正如韩愈所称赞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他一生辛勤耕作,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今有诗1400余首留世,另有散文和赋20余篇,有《杜工部集》传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