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关于范缜简介资料_关于范缜的资料【神灭论】

关于范缜简介资料_关于范缜的资料【神灭论】

时间:2022-03-1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范缜简介资料_关于范缜的资料范缜,字子真。不久,范缜就成为颇有名气的学者。范缜所生活的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其宗旨就是神不灭,认为人的今世是由前世决定的。范缜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范缜也是座上客之一。不得不承认范缜“辩摧众口,日服千人”。意思是指责范缜不承认灵魂,是不孝的行为。

关于范缜简介资料_关于范缜的资料

范缜,字子真。约刘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生于南阳舞阴(今河南泌阳)一个较富裕的家庭里。其幼年丧父,家境日趋没落,十八岁时,便到沛郡相县(今安徽宿县),拜名学者刘狱为师。当时,刘嗽的学生大都是土族豪强子弟.他们“车驾贵游,显赫富贵”。

范缜虽然衣着破旧,但勤奋攻读,很快就“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深得刘嗽的赞许,亲自为他束发加冠。不久,范缜就成为颇有名气的学者。他先后在齐、梁两朝担任过宜都(今湖北宜都)、晋安(今福州市)太守,中央的尚书、中书郎等官职。

范缜所生活的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互相交织,十分尖锐复杂。封建战争连绵不断,形成长期混战局面。同时,南北豪强地主势力不断扩大,他们封山占泽,兼并土地,尽量地占有和加重奴役佃客和奴脾。以致“家家厌苦,人人思乱”。

佛教的兴起

不时爆发农民起义。东晋末年爆发的孙恩、卢循起义,更是声势浩大,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留下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形势下,统治阶级除了血腥镇压外,也迫切需要一种精神武器,以瓦解涣散人们的意志。佛教正是适应这种要求而兴盛起来的。佛教来自古印度,它的创立者为释逸牟尼。其宗旨就是神不灭,认为人的今世是由前世决定的。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如前秦的符坚,后秦的姚兴,北魂的文武帝,南朝的宋明帝、梁武帝、陈后主等,莫不崇信佛法,尊礼高僧。对于佛教,在政治上保护,在经济上支持.南朝宰相肖子良,为僧设斋,亲自给他们端水送饭。梁武帝时定佛教为国教,他本人三次舍身同泰寺为和尚,然后让大臣筹集一至两亿的巨款,把他赎了出来。

他们这些虚伪丑恶的表演,无非是要抬高佛教的地位,扩大佛教的影响,由于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势力迅速发展膨胀起来。南朝梁武帝时期,仅建康就有寺院五百多所,僧尼十万多人。北朝北魏末年,全境有寺院三万多所,僧尼二百多万人。

佛教迅速发展,至少引起了两个严重后果:

一是编户齐民大量流人寺院,社会生产受到一定的影响,国家财政税收减少,兵源缺乏;

二是做佛事耗费了国家和民众大量钱财。这些又使阶级矛盾进一步增长。

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这一点。纷纷起来揭骗局,坚决斗争。范缜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范缜的反佛斗争

公元487年,齐竟陵王肖子良为宰相,移居建康鸡笼山西邸,盛招宾客。范缜也是座上客之一。肖子良祟信佛教,招致大批僧侣统经讲法,西邸成了传播佛教的重要场所。只有范缜听了,不以为然,“盛称无佛”,否定因果轮回。于是,一场信仰宗教与反佛教的激烈辩论爆发了,争论焦点是有没有因果轮回的问题。一次,肖子良质问范缜“你不信因果,为什么有人富贵,有人贫贱?

有人享福,有人受苦?”范缜指了指庭外盛开的花树说:“人生在世,就象树上的花朵,一阵风吹来,花瓣落在厅堂上、茵席上,有的则落在粪坑里。象你们皇族,就象落在茵席上的花瓣。你我虽然富贵不同,但原因就象被吹落的花一样,哪里有什么因果呢?”范缜一席话,驳得肖子良哑口无言。肖子良不甘心失败,事后又找许多僧侣名士,继续和范缜辩论,但都被范缜驳得体无完肤,一个个败下阵来。不得不承认范缜“辩摧众口,日服千人”。

其中有一个叫王淡的,无计可施,就搬出儒家孝敬祖宗的信条来责备范缜。他说:“范缜先生呵,你怎么连自己祖宗的灵魂在哪里都不知道。”

意思是指责范缜不承认灵魂,是不孝的行为。范缜听了,针锋相对地回答说:“王先生呵,你既然知道你祖先的灵魂在哪里,你为什么不自杀,以尽孝道呢?”王淡被问得无言以对。肖子良见辩论压不倒范缜,就想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

便派一个叫王融的去做说客。王融见到范缜后甜言蜜语地说:“神灭论既然没什么道理,而你又坚持不改,这恐怕有伤各教,凭你的才能,不愁当不上中书郎的官职;如果你仍坚持下去,就是毁掉自己呀!”

范缜听了哈哈大笑,轻蔑地说:“我范缜如果卖论求官,恐怕早就做到尚书令和仆射的官职了,何止中书郎呢?"

范缜的《神灭论》

辩论结束后,范缜总结斗争成果,写出了《神灭论》这部重要著作。这篇反佛教和封建神权的檄文传出后,立即引起朝野哗然,充分显示了唯物论的战斗威力。公元494年,范缜做了直都太守,到任后禁止祭神庙,不准备信佛烧香,继续进行反佛斗争。

公元502年,肖衍起兵推翻齐朝,改国号为梁,是为梁武帝.第二年,宜布佛教为国教。想搬掉范缜这个宣传的障碍.于是把范缜从广州调回建康,再次对他进行围攻。论战一开始,梁武帝先下了一篇《救答臣(神灭论)》的诏书,责难《神灭论》宗旨不明。没用当时的流行体裁。

又给范缜扣上了“违背君亲”的罪名,勒令他“言语可危”,企图用最高统治者权威来压服范缜。但敢于坚持真理的范缜没有被皇帝的诏书所吓倒,勇敢地接受挑战。为了适应斗争需要,按当时的流行问答体裁改写并发表出去。www.guayunfan.com

范缜的这一举动打破了梁武帝的梦想,于是通过光禄寺大僧正释法云把梁武帝的诏书转达给王公朝贵和著名僧侣。这些人把皇帝的诏书当作动员令,立即招集六十四人,对范缜进行新的围攻。他们写出论文七十五篇,其中曹思文写的《难(神灭论》》较有代表性,范缜写了《答曹录事难<神灭论)》一文,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神灭论》思想。对围攻逆流给予回击。

范缜提出了《神灭论》的四个要点:

一、形体和精神相互结合不可分开。范缜在《神灭论》中一开始就指出:“精神离不开形体,形体离不开精神.首先是形体存在精神才能存在。如果形体衰之了,精神也就随之衰之。”

范缜认为,形体和精神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佛教徒曹思文对此十分恼火,又写了《难<神灭论>》与范缜对抗。他举了庄子梦蝴蝶的寓言。说庄子在“神游蝴蝶”时,形神就分离了。

怎能说形神分不了呢?范缜回答说:庄子梦蝴蝶并不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如果梦境中的事情都是真的,那么梦境中变牛变马,就应当真的变牛变马了。至少醒来也有死牛死马存在。可怎么能见过这样的事实呢?

二、形是主体神是作用。接着范缜又进一步论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形是客观存在的,是第一性的。神是作用,是第二性的。二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象锋利和刀刃的关系一样。锋利不等于刀刃,刀刃也不等于锋利。但离了刀刃,就谈不上锋利了。从来没有听说过,刀刃没有了,锋利还单独存在。

三、只有活人的形体才有作用.佛教徒为了难倒范缜,说明木有一种特征,而人有形神两个特征。从而证明人是形神拼凑起来的。形既不是主体,也就是说二者是可以分离的。范缜回答说:人和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体,精神活动是人的特有属性,并不是所有物体都有精神活动。

佛教徒又问范缜,既然人是有精神的,而精神活动又从属于形体。那么人死之后,形体尚在,就应该有精神活动。可见灵魂是存在的。范缜回答说:死人和活人有质的不同,死人的骨骼和木头一样,因而无知;活着的人和木头不一样,因而有知。这就跟树木一样,先生后死,活树能开花结果,死树不能开花结果。人也先生后死,死人不能变成活人,不能再有思维活动。

四、精神活动以一定的生理器官为依据。佛教为了反对范缜,又提出了“虑本无本”,“思本无方”的观点。就是说思虑没有基础,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范缜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分知和虑两个阶段。痛痒为知,判断是非为虑。无论哪种精神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感觉器官为基础的。

如视觉以眼为基础,听觉以耳为基础,判断是非以心(大脑)为基础。他说:“心病则乖。”即大脑出了毛病,思维就要混乱。他反驳佛教徒说:如果离开了人的器官,离开了时间和空间,认为思维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那么,张甲的感情就可以放在王乙体内,李丙的性格就可以放在赵丁体内。

可这是根本办不到的。这就彻底驳倒了佛教徒们的形神不灭,形神分离的缪论。取得了论战的胜利.论战后不久。范缜受命调任国子监博士。此后的情况,史无记载,大概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范缜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无神论者,他继承王充以来的无神论思想,纠正了前人把精神当作特殊物质的缺陷,把唯物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他那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藐视皇权贵族的勇气,不为高官厚禄所动的亮节,应为后人景仰和发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