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战国淳于越简介资料_淳于越主张“师古”

战国淳于越简介资料_淳于越主张“师古”

时间:2022-07-0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战国淳于越简介资料_淳于越主张“师古”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国以武力兼并韩、魏、楚、燕、赵五国之后,派兵攻灭了齐国,结束自周穆王“王道衰微”以来长达七百多年诸侯列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天下。对于淳于越主张“师古”、恢复分封的意见,秦始皇并不赞成,但他没有当即否定,而是交给大臣讨论。淳于越“师古”的意见受到李斯批驳,别的儒生没敢再提出异议。后人将这次事件称为“焚书”。

战国淳于越简介资料_淳于越主张“师古”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国(都咸阳,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以武力兼并韩、魏、楚、燕、赵五国之后,派兵攻灭了齐国,结束自周穆王(前976年—前923年在位)“王道衰微”以来长达七百多年诸侯列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天下。

鉴于周天子分封诸侯失去对其控制,导致诸侯国长期争战的历史教训,秦王嬴政同大臣们商量,决定不再分封诸侯,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由朝廷派官员直接管理;将国王改称“皇帝”,他自己为“始皇帝”,以后按“二世”、“三世”往下沿称。

不久,丞相王绾提议在离京都咸阳较远的地区保留封王建制,建议将始皇帝的儿子封为王,让他们分赴各自的封国,以加强对那里的管治。王绾的意见得到众多大臣的支持。廷尉(最高审判机关长官)李斯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置诸侯不便”。秦始皇赞同李斯的意见,指出“复立国,是树兵也”,否定王绾等人的意见。于是,秦朝廷决定将全国分成三十六个郡,任命郡守为行政长官加以治理;同时下令收缴分散在各地的兵器,统一文字、法律和度量标准,联结各地道路通向全国。(www.guayunfan.com)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始皇帝在咸阳宫中设宴招待群臣,有七十位博士(皇帝学术顾问)上前为他祝寿。仆射(副丞相)周青臣当着始皇帝的面颂扬说:“从前,秦国的土地方圆不超过一千里,全靠皇上圣明,秦国才得以平定海内。皇上决定废除诸侯封国,改设郡县,消除了战乱,使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这一伟大的功业将流传万世。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个人能比得上皇上的神威和功德。”秦始皇听后非常高兴。

这时,博士淳于越进谏说:“我听说殷商和周朝的国王世代相袭,统一天下一千多年,分封弟子作为枝干,重用大臣作为辅佐。如今皇上拥有海内,而陛下的弟子却像一般平民那样没有势力。今后一旦出现像田常[1]、六卿(宰相)[2]那样的乱臣,陛下的弟子们没有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如何能互相救助呢?不师从古人的制度,而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我还没有听说过。今天,周青臣当面奉承皇上,是进一步误导皇上,这不是忠臣应该做的。”

对于淳于越主张“师古”、恢复分封的意见,秦始皇并不赞成,但他没有当即否定,而是交给大臣讨论。

丞相李斯认为:“五帝[3]的治政措施并非重复一样,三代[4]的行政制度也不是沿袭不变,他们各依照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政策。这倒不是因为后代国王有意要和前代相反,而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如今皇上创立的大业,当然不是愚昧的儒生所能理解的。淳于越所说的都是过往三代的事,怎么能拿出来让我们今天去效法呢?众儒生不学习今天的法律而主张效法古人,其实质是否定当今的政令法规,以扰乱人心。”李斯认为,先秦以来儒学等百家“私学”流传甚广,危害极大,不仅有损皇上权威,而且引导士人结党。他建议:“非秦记皆烧之。”

淳于越“师古”的意见受到李斯批驳,别的儒生没敢再提出异议。

秦始皇赞成李斯的意见,令他实施其所提出的方案,除了《秦记》以外,将历代史书全部烧毁;除了医药卜筮种植类书籍外,将先秦百家著作全部烧毁;除了博士职务需要外,禁止天下人私藏《诗经》、《尚书》和先秦诸子百家著作;民众须将百家著作及其语录交到当地官府统一烧毁。

李斯规定:敢于聚众谈论《诗经》、《尚书》的人,当众处死;敢于“以古非今”的人诛灭其家族;官吏中有人知道上述情况不检举的治以同罪。李斯还规定:命令下达后超过三十天仍不烧书的人,处以黥刑(划破脸皮用黑颜料留下印记)并发配到北部边疆修建长城。

这样,除了朝廷允许保留的少数书籍外,秦朝全国上下收藏的各种典籍一齐被烧毁。后人将这次事件称为“焚书”。接着,秦始皇又下令坑杀

一批儒生。引发“焚书”的淳于越是否遭祸,《史记》未作记载。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简评】

《隋书》作者魏徵评论:“秦政奋豺狼之心,刬先代之迹,焚《诗》、《书》,坑儒士,以刀笔吏为师,制挟书之令。学者逃难,窜伏山林,或失本经,口以传说。”(《隋书》卷三十二《经籍一》)

唐代诗人章碣以《焚书坑》一诗对“焚书”作出评论:“竹帛[5]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6]居。坑灰未冷山东[7]乱,刘项[8]元来不读书。”(《全唐诗》卷六六九)

清代学者王夫之指出“:郡县之法,已在秦先。”“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读通鉴论》卷一《秦始皇》)

毛泽东认为:“秦始皇怕秀才造反,就焚书坑儒,以为烧了书,杀了秀才,就可以天下太平,一劳永逸了。可以二世三世地传下去,天下永远姓秦。结果呢?结果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毛泽东读书笔记》上之“光靠秀才造反不行”)“秦始皇焚书坑儒,坑的是一派,只有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人。”(《毛泽东读书笔记》下之“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毛泽东1973年7月17日会见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博士的谈话)

【注释】

[1]田常即田成子,又名陈成子,春秋时齐国左相,齐简公四年(前481年),他攻杀右相监止,追杀齐简公,立简公弟为公,史称齐平公,主宰国政。之后,田常祸国乱政。事见《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2]指春秋时期晋国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六卿。他们培植自己的势力,争夺领地,互相攻战,最终由赵、韩、魏三家分晋,灭亡晋国。

[3]相传上古的五个帝王:伏羲炎帝黄帝、尧、舜。

[4]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5]当时无纸,书籍文字记载在竹帛之上。

[6]《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苏林曰“:祖,始也。龙,人君象。谓始皇也。”

[7]指崤山(位于今河南省陕县东南)以东原六国故地。

[8]即刘邦,项羽。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屯长(低级军官)陈胜、吴广率先聚众反秦。原楚国将军项燕侄孙项羽、泗水亭(位于今江苏省沛县城东南)亭长(乡的下属官吏)刘邦先后起兵响应。后刘邦领军攻灭秦朝,击败项羽,建立西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