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唐朝颜真卿简介资料_颜真卿为国赴难

唐朝颜真卿简介资料_颜真卿为国赴难

时间:2022-07-0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唐朝颜真卿简介资料_颜真卿为国赴难颜真卿是唐琅琊临沂人。唐肃宗任命颜真卿为河北招讨使。颜真卿以安定天下为己任,对“军国之事,知无不言”,引起宰相忌恨。颜真卿上任后多次建议健全法制,引起宰相杨炎的不满。唐德宗同意派颜真卿前往,朝廷大臣听说后无不感到吃惊。颜真卿义无反顾,决定为国献身,写信嘱咐其儿子“奉家庙,抚诸孤”,向其交代后事。颜真卿多次派随从官员回京奏报这一情况。

唐朝颜真卿简介资料_颜真卿为国赴难

颜真卿是唐琅琊临沂(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早年,他勤奋好学,去京都长安(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和东都洛阳(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向大书法家张旭学习书法,写了《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的书法论著。同时,颜真卿刻苦学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等人的书法技巧。由于长期不懈努力,颜真卿的书法自成一家。他尤其擅长楷书和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颜真卿考中进士后,最初受任醴泉(治所位于今陕西省礼泉县北)尉(主管治安)。之后,颜真卿提任监察御史(最高监察机关官员),奉命去五原(治所位于今陕西省定边县)办案,平反一起久拖不决的冤案。当地人心大快,时值久旱天降喜雨,人们称之为“御史雨”。

时危抗叛 方显忠臣本色

颜真卿为官正直,不肯依附宰相杨国忠(唐玄宗宠妃杨玉环堂兄)。由此,他后来由武部员外郎(朝廷主管军事的部门内设机构副长官)调任平原郡(治所德州,位于今山东省陵县)太守(行政长官)。平原郡属河北道(治所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颜真卿的顶头上司是范阳(治所位于今北京市区)节度使(军政长官)兼河北(即河北道)采访使(主管民政)安禄山。(www.guayunfan.com)

安禄山系营州柳城(位于今辽宁省朝阳市)胡(北方少数民族统称)人,重权在握后阴谋反叛朝廷。唐玄宗受其蒙骗,对他坚信不疑。颜真卿察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借天降大雨加固城防。有人向安禄山告发此事,安禄山派人去平原郡暗中察看,见颜真卿和当地一些文人乘船在护城河上饮酒赋诗。安禄山听说后,以为颜真卿是个书生,没有对他多加防范。

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率十五万叛军南下。“所过州县望风瓦解”,“无敢拒之者”。唐玄宗为之慨叹道:“河北二十四郡,难道竟没有一个忠臣吗?”不久,颜真卿派其司兵参军(军事参谋官)李平向朝廷奏报,称其率领兵士誓死守卫德州城。唐玄宗听说后惊喜道:“我不认识颜真卿,一次也没有接见过他,他竟然如此忠诚!”

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安禄山领叛军进逼长安。唐玄宗逃入蜀(位于今四川省),退称太上皇。太子李亨在灵武(位于今宁夏区灵武市西南)即位,是为唐肃宗。颜真卿将奏书藏于蜡丸中,数次派人向唐肃宗报告其抗击叛军的情况。唐肃宗任命颜真卿为河北招讨使(军事长官)。颜真卿受任后与其堂兄常山(治所位于今河北省正定县南)太守颜杲卿联络十七郡,聚集二十余万兵士抗击叛军。当年十月,颜真卿部众抗战失利。他率部去凤翔(位于今陕西省凤翔县),投奔由灵武率军进至凤翔的唐肃宗。

刚正直言 屡受宰相排斥

至德二年(757年),唐肃宗提任颜真卿为宪部尚书(宪部即刑部,朝廷主管刑事的部门长官),接着提任他为御史大夫(最高监察机关长官)。颜真卿以安定天下为己任,对“军国之事,知无不言”,引起宰相忌恨。由此,颜真卿被贬到同州(治所位于今陕西省大荔县)等地担任刺史(行政长官)。

唐代宗即位(762年)后,提任颜真卿为尚书左丞(宰相府事务长官)。为时不长,颜真卿言事触怒宰相元载,被贬为检校刑部尚书(代理刑部长官)兼朔方行营宣慰使。唐代宗没有让颜真卿离京赴任,留任他为检校刑部尚书知省事(参议宰相府事),之后封他为鲁郡公。当时,元载在朝廷专权,规定百官奏事先要报告部门长官,由部门长官报告宰相,再由宰相决定是否报告皇帝,不得直接奏告皇帝。颜真卿上书唐代宗,指出元载这样做走的是前宰相李林甫、杨国忠蒙上乱政的老路,使“陛下闻见,只在三数人耳”,“陛下不早觉悟,渐成孤立,后纵悔之无及矣!”“臣实知忤大臣者,罪在不测,不忍孤(辜)负陛下,无任恳迫之至”。元载对颜真卿这封奏书大为恼火,随后指责他诽谤,将其贬为峡州(治所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别驾(州府属官)。

大历十二年(777年),元载专权被杀。此后,唐代宗将颜真卿从湖州(治所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刺史任上召回,复任刑部尚书。由于长期战乱,许多法规受到破坏。颜真卿上任后多次建议健全法制,引起宰相杨炎的不满。杨炎奏请唐代宗改任颜真卿为太子少傅(太子辅导老师)。

唐德宗即位(779年)后,宰相卢杞专权,厌恶颜真卿言事刚直,将他由太子少傅改任太子太师(太子辅导老师,安排年老大臣的虚职),接着又想把他调往地方任职。颜真卿听说后去宰相府,当面对卢杞说:“我颜真卿是个直性子人,一直受到小人憎恶,不止一次被排斥到地方。如今已经年老,幸亏得到宰相您保护。当年,安禄山攻入京都,相公尊父(指卢杞之父卢奕,时任御史中丞,即最高监察机关副长官)遇难后,首级传到平原郡,血流满面,我不忍心用衣服擦拭,亲自用舌头舔去他脸上的血污。仅凭这一点,相公也该对我多加包容啊!”卢杞听他这么说,惊慌得连忙朝颜真卿下拜,而内心却对他更为憎恶。

知难而上 年迈以身殉国

建中三年(782年)十二月,淮西(治所位于今河南省汝南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朝廷,攻占汝州(位于今河南省汝州市),自称建兴王。唐德宗向卢杞询问对策,卢杞提议说:“颜真卿是天下四方所信赖的老臣,派他去传达皇上的旨意,无须劳师动众,即可以把李希烈说服。”唐德宗同意派颜真卿前往,朝廷大臣听说后无不感到吃惊。宰相李勉秘密上书唐德宗,以“失一元老,贻朝廷羞”,请求将颜真卿留下。

颜真卿亦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但他认为,国难当头,他身为大臣,为国解忧义不容辞,便毅然受命上路。当颜真卿行抵洛阳时,河南尹(东都地区行政长官)郑叔则劝他说:“眼下这时候,谁代表朝廷去淮西,都必然会有祸难。您还是在我这里暂时住下为好。”颜真卿回答说:“我身负皇上重托,怎么能避祸不前呢?”

建中四年(783年)正月,颜真卿抵达许州(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后即去会见李希烈。当他说明来意正要宣读唐德宗诏书时,李希烈的千余名养子冲上来将他团团围住,挥舞刀剑起哄谩骂,叫嚷要割他的肉吃。颜真卿巍然不动,面不改色。李希烈假惺惺喝退众人,将他带入宾馆,加以软禁。颜真卿义无反顾,决定为国献身,写信嘱咐其儿子“奉家庙,抚诸孤”,向其交代后事。

李希烈逼迫颜真卿给朝廷写信,称只要朝廷给他平反昭雪,他“愿罢兵马”。颜真卿多次派随从官员回京奏报这一情况。唐德宗听信卢杞之言拒不答复,从而关闭颜真卿与李希烈和谈的大门。李希烈举行宴会,约颜真卿参加,令歌舞艺人戏辱朝廷。颜真卿见状斥责道:“李将军作为大臣,为何要这样做?”说着,他拂衣而去。

叛军中有人对颜真卿说:“我们久仰太师大名,不久李大王就要称帝即大位,您赶来正好可以做宰相啊!”颜真卿怒斥道:“我年近八十,官至太师,坚守气节,至死不会改变,怎么会受你们威胁引诱?”

李希烈令武装兵士在颜真卿所住馆舍的院子里挖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大坑,名为“坑颜”。颜真卿“怡然不介意”,对李希烈说:“生死都是我的本分,你们何必要多此一举?”

三月,叛将周曾想谋杀李希烈归附朝廷,推举颜真卿为节度使,事败被杀。李希烈随即令人将颜真卿押至蔡州(位于今河南省汝南县)龙兴寺拘禁。颜真卿揣度他必定要死在这里,便向朝廷写下遗书,为自己写好墓志铭和祭文,把囚室西面墙壁下视为他的殡葬之处。

十二月,李希烈率叛军攻入汴州(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准备称帝,派人向颜真卿询问仪式。颜真卿回答说:“我老了,曾经为朝廷主持过国礼,只知道地方将帅朝拜天子的礼仪!”

此后,李希烈派其部将辛景臻等人来到颜真卿拘所,在庭院中堆上干柴,泼上菜油,点燃熊熊烈火,对颜真卿说:“你如果再不肯屈服,就投火自焚吧!”颜真卿毫无惧色,当即起身赴火。辛景臻连忙叫人把他拉住。

兴元元年(784年)八月三日,李希烈令辛景臻等人将颜真卿缢杀。颜真卿临难时骂不绝口,终年七十七岁。

唐德宗听说颜真卿遇难,极为悲痛。他在诏书中称颜真卿“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叹悔“朕致贻斯祸,惭悼靡及”。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八《颜真卿传》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颜真卿传》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安史之乱》

卷三十三《藩镇连兵》

【简评】

宋代学者欧阳修评论说: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