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唐朝白居易简介资料_白居易敢于直谏

唐朝白居易简介资料_白居易敢于直谏

时间:2022-07-0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唐朝白居易简介资料_白居易敢于直谏白居易是唐下邽人,自幼聪敏,九岁会写诗。白居易谏称王锷盘剥民财以讨好朝廷,不宜担任宰相重任。白居易上书为元稹辩解,称“元稹守官正直,人所共知”。唐宪宗对白居易这封奏书没有答复。郡太守对白居易长游不归表示理解,没有加以指责。此间,白居易回顾了自己以诗文直谏遭受贬斥的往事。

唐朝白居易简介资料_白居易敢于直谏

白居易是唐下邽(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北)人,自幼聪敏,九岁会写诗。十六岁那年,他带着所写的诗文去京都长安(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拜访著作郎(主管编写碑志祝文等)顾况。顾况是诗文高手,开始没有把白居易的诗文看在眼里,借用他的名字逗趣说:“长安米价很贵,想来‘居’住不容‘易’啊!”当顾况翻阅首篇《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改口说:“我以为你们后生写不出什么好文章,今天开了眼界。这样看来,你‘居’住长安亦容‘易’了。”(参阅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下、唐·张固《幽闲鼓吹》)

唐贞元十六年(800年),白居易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受任秘书省校书郎(朝廷书写校勘图书典籍的官员)。元和三年(808年)五月,朝廷任命白居易为左拾遗(谏议朝政得失)。白居易受命后上书唐宪宗说:“大凡人之情,位高则惜其位,身贵则爱其身;惜位则偷合而不言,爱身则苟容而不谏。”拾遗之职“位未足惜,身未足爱”,“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此国朝置拾遗之本意也”。“臣所以授官已来仅经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伏希天鉴,深察赤诚”。(www.guayunfan.com)

元和四年(809年),唐宪宗准备给河东(治所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节度使(军政长官)王锷加任同平章事(宰相职衔)。白居易谏称王锷盘剥民财以讨好朝廷,不宜担任宰相重任。唐宪宗便停止对王锷加官。

三月,成德(治所位于今河北省正定县)节度使王士真病逝,其子王承宗未经朝廷批准自立为留后(代理军政长官)。唐宪宗准备令神策中尉(由宦官即中人担任的警卫部队将领)吐突承璀领兵征讨王承宗。白居易以“兴天下兵,未有以中人专统领者”,“恐四方闻之,必轻朝廷”加以谏阻。唐宪宗大为不快,对中书舍人(负责拟草诏书)李绛说:“白居易这个小子,是我亲自提拔的,胆敢对我说话无礼,我实在忍受不了!”李绛劝慰唐宪宗说:“白居易进谏陛下的话,不是随便说的。他之所以不避死祸直谏,正是为了报答陛下的恩遇。陛下如要敞开谏诤之路,不能不让白居易直言进谏。”唐宪宗听他这么说,气消了,对李绛说:“你说的很对。”

此后不久,监察御史(最高监察机关官员)元稹被贬为江陵府(治所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士曹掾(州府主管工艺部门的属官)。白居易上书为元稹辩解,称“元稹守官正直,人所共知”。认为将其贬谪有三不可。唐宪宗对白居易这封奏书没有答复。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原彰义(治所位于今河南省汝南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元济拥兵割据,宰相武元衡力主出兵讨伐,被支持吴元济的淄青(治所位于今山东省青州市)节度副使李师道暗中派刺客杀害。朝廷内外无不为之震惊。白居易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太子侍从谏议官员),首先上书为武元衡鸣冤,请求全力缉捕刺客为国雪耻。宰相张弘靖、韦贯之认为白居易已不是专职谏官,不应当抢在谏官之先议论国事。某些对白居易怀有怨恨的人乘机弹劾他“浮华无行”,说他母亲是看花时坠井而死的,他却写了《赏花》、《新井》二诗,“甚伤名教”。据此,张弘靖等人奏请将白居易调任江表(泛指长江以南地区)刺史(行政长官),中书舍人王涯上书认为白居易不适合担任地方行政长官。于是,唐宪宗下令将白居易贬为江州(治所浔阳,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州府名誉佐官)。

白居易被排挤出朝廷后,不以贬谪为意。他在庐山香炉峰下盖起草堂,常与山中僧人在一起漫游咏诗,多日不去官府。郡太守对白居易长游不归表示理解,没有加以指责。

一天晚上,白居易送客来到江边,听到一位歌女用琵琶弹奏音乐。该歌女自述其原为长安艺女,因年老色衰,漂沦江湖。白居易联想到自己贬官到此,油然伤感,自述“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于是,他写下长诗《琵琶引》(亦记作《琵琶行》,中华书局《全唐诗》卷四三五)。白居易在该诗中写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此间,白居易回顾了自己以诗文直谏遭受贬斥的往事。他在给友人元稹的信中写道:“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中期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只“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以复我平生之志”。不料,“言未闻而谤已成矣”。“凡闻仆《贺雨诗》,众口籍籍,以为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众人将以上诸篇,“号为沽誉,号为诋讦,号为讪谤”。尽管如此,白居易并不后悔。他接着写道:我“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

后来,白居易被调回朝廷任主客郎中(朝廷主管礼仪、教育的部门内设机构长官)、知制诰(负责拟草诏书)。他针对唐穆宗喜好游猎,上奏《续虞人箴》劝谏说:“噫!逐兽于野,走马于路。岂不快哉,衔橛可惧。审其安危,惟圣之虑。”白居易多次进献忠言都没有被采纳,他无意攀附宰相李宗闵等人,请求去地方任职,先后出任杭州(治所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刺史、苏州(治所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刺史。会昌初年(841年),白居易以刑部尚书(朝廷主管刑事的部门长官)退休,居住东都洛阳(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自称香山居士。

当时,白居易的诗文早已誉满天下。取得这一成就,固然与他出众的文学才华分不开,主要还是由于他付出了超乎常人的辛勤劳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写道:“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

晚年,白居易仍笔耕不辍,写了三首《忆江南》词,留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千古绝唱。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白居易传》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九《白居易传》

卷七《宪宗本纪》

【简评】

《旧唐书》作者刘昫认为:“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壸奥,尽治乱之根荄。非徒谣颂之片言,盘盂之小说。就文观行,居易为优,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

《新唐书》作者欧阳修、宋祁认为:“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九)

毛泽东认为:“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其然岂其然乎。”(《毛泽东读书笔记》上,毛泽东读白居易《琵琶行》的批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