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明朝张煌言简介资料_张煌言抗清守节

明朝张煌言简介资料_张煌言抗清守节

时间:2022-06-2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明朝张煌言简介资料_张煌言抗清守节张煌言是明浙江鄞县人,号苍水,为人慷慨,好谈论兵事。明朝灭亡[1]后,张煌言立志抗清[2]复明。吴胜兆被杀,张煌言被俘。七天后,张煌言经人搭救逃回海上。张煌言与定西侯张名振等人护卫鲁王辗转海岛,于第二年投奔抗清名将郑成功,入居厦门。不久,张名振身患疾病,临终前将其部众交由张煌言指挥。百折不挠 坚守孤岛顺治十六年六月,张煌言与郑成功联合向内地进军。张煌言断然拒绝。

明朝张煌言简介资料_张煌言抗清守节

张煌言是明浙江鄞县(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人,号苍水,为人慷慨,好谈论兵事。他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考中举人。明朝灭亡[1]后,张煌言立志抗清[2]复明。

拥护鲁王 舍家入海

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军攻灭南明弘光朝[3]。张煌言与同乡钱肃乐等人拥立流亡天台(位于今浙江省天台县)的明鲁王朱以海(明太祖朱元璋十一世孙,《中国历史大辞典·朱以海》,记为“明太祖十世孙”)监国(代行皇帝职权),建都于绍兴(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张煌言受任翰林院修撰,负责拟草诏令兼领兵打仗。

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清军攻占绍兴。张煌言与父母妻子告别,随鲁王转至石浦(位于今浙江省象山县南)沿海一带。从此,他栖山蹈海,献身抗清复明的斗争。

顺治四年(1647年)四月,清松江(治所位于今上海市)提督(军事长官)吴胜兆准备率部投奔鲁王,张煌言等人乘船前往接应。不久清军获悉此事。吴胜兆被杀,张煌言被俘。七天后,张煌言经人搭救逃回海上。

顺治六年(1649年),张煌言随鲁王进驻舟山(位于今浙江省舟山岛),受任兵部右侍郎(朝廷主管军事的部门副长官)。顺治八年(1651年),清军攻占舟山。张煌言与定西侯(鲁王所封)张名振等人护卫鲁王辗转海岛,于第二年投奔抗清名将郑成功,入居厦门(位于今福建省厦门市)。郑成功对鲁王一行待之以礼,安排他们移居金门(位于今福建省金门岛)。(www.guayunfan.com)

此后,张煌言与张名振率部攻占崇明(位于长江入海处崇明岛),收复舟山,并数次率部顺江而上,威震镇江(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江宁(即南京)等地。张名振登临金山(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写诗咏志。张煌言步其韵咏和,他在诗中写道:“飞椎十载误逋臣,喋血凭谁破女真。霸就鸱夷原去越,兵联牛女正当闽。投鞭不觉江流隘,传檄兼闻铙吹新。正为君恩留一剑,莫教龙气度延津。”(《和定西侯张侯服留题金山原韵六首》之六,《清通鉴》卷一一)

顺治十二年(1655年)冬天,张名振率部会合郑成功部攻占舟山。不久,张名振身患疾病,临终前将其部众交由张煌言指挥。第二年,张煌言率部由舟山退至秦川(其地不详)。

顺治十四年(1657年),江南江西(治所位于今江西省南昌市)总督(军政长官)郎廷佐致信张煌言,劝其投降。张煌言回信答称:“来书揣摩利钝,指画兴衰,庸夫听之,或为变色,贞士则不然。所争者天经地义,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待者豪杰事功。圣贤学问,故每毡雪自甘,胆薪深厉,而卒以成事。仆于将略原非所长,只以读书知大义。左袒一呼,甲盾山立,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清史稿·张煌言传》)

百折不挠 坚守孤岛

顺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张煌言与郑成功联合向内地进军。郑成功率部围攻江宁。张煌言率部攻占芜湖(位于今安徽省芜湖市),夺取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其声势威震清朝廷。

不久,郑成功兵败退入海上,张煌言部众的锐气为之大减,节节败退。张煌言率部由繁昌(位于今安徽省繁昌县)退往铜陵(位于今安徽省铜陵市)、无为(位于今安徽省无为县)、桐城(位于今安徽省桐城市)、霍山(位于今安徽省霍山县)、英山(位于今湖北省英山县)、高浒埠(位于今湖北省英山县和安徽省霍山县交境地区),再辗转枞阳(位于今安徽省枞阳县)、休宁(位于今安徽省休宁县)、建德(位于今浙江省建德市)、严州(位于今浙江省建德市境内)、东阳(位于今浙江省东阳市)、义乌(位于今浙江省义乌市)、天台等地,才返回海上。

后来,张煌言在《北征录》一文中追记这段兵败退逃的艰难历程。他在该文中写道:“余一书生耳,兵复单弱,何能胜任?”退至霍山被清军包围,“单骑突围走,止一僮携印相随焉”。“步履仓皇,乡音复异,村中心疑余为虏卒败遁,益环拥索金钱”。“由建德、祁门两山中走休宁,羊肠鸟道,较霍山尤甚。余复病虐,扶病而行”。“计程二千余里,间关百折,何其穷也”!(傅云龙等主编《唐宋明清文集》明人文集卷四《张煌言文选》,以下引文同该书)

顺治十八年(1661年),张煌言驻军临门(其地不详),开垦海岛以自给。三月,郑成功领军击败荷兰入侵军队,占领台湾。之后,张煌言写信请他领兵回攻大陆清军,信中说:“昔年长江之役,虽败犹荣,已足流芳百世。”“某倡义破家以来,恨才力之剪薄,不能灭胡恢明。所杖殿下发愤为雄,俾日月幽而复明,山河毁而复完,某得全发归故里,于愿足矣。”“惟愿殿下俯垂鉴纳,有利于国,某虽死亦无所恨。”(《上延平王[4]书》)康熙元年(1662年)正月,郑成功在台湾去世,张煌言的希望落空。

当年八月八日,张煌言上书鲁王说:“延平王忽捐宾馆。”“臣以孤军,孑处荒壤。”“无蚁子之援,臣日夜枕戈,与死为邻,亦以死自誓。”八月十五日,张煌言又上书说:“去冬缅甸之变[5],君亡臣死,天下已无明室矣,止海上犹存一线,而主上尚在龙潜,真乃天留硕果。自当誓师讨贼,以维系人心,以嗣续正统。”“而臣实兵微将寡,饷匮粮穷,孤掌难鸣。既见宗国之亡而不能救,犹幸旧主之在而不能扶,所以中夜椎心,泪尽而继之以血也。尚望诸缙绅或能旋转乾坤,臣已在厉兵秣马。”

当年十一月,鲁王在金门病故。张煌言闻讯放声痛哭说:“我和部下长年栖息海上,相依为命而不肯散伙,是因为有鲁王在。从今以后还有什么希望?”不久,张煌言解散部众,带着数名随从人员移居悬山花岙(位于

今浙江省象山县南海上),“结茅而处”。

舍生取义 宁死不降

康熙二年(1663年)七月的一天夜间,浙江(治所杭州,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提督张杰派军士偷偷攀上岛山,将张煌言等人抓捕,押往杭州。途经鄞县时,张煌言写下《甲辰八月辞故里》一诗:“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上海辞书出版社《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张煌言被押至杭州后,浙江总督赵廷臣待之以礼,劝他投降清朝。张煌言断然拒绝。他在给赵廷臣的信中说:“每思慷慨引决,而为馆伴者防闲严切,不克自裁。绝餐三日,迫于贵属劝勉,稍稍复食。”“然大丈夫冰视鼎镬,慷慨从容,原无二义。”“自古废兴亦屡矣,废兴之际,何代无忠臣义士?”“盖有舍生以取义者焉,未闻求生以害仁者也。”“被执以来,视死如归。”“临难苟免,非我本怀;偷存视息,更何所待!”“以日为年,生不如死。伏冀台下,立赐处决。俾某乘风驭气,翱翔碧落,或为明神,或为厉鬼。”

此间,张煌言在狱中写下数首绝命诗,其一为:“生比鸿毛犹负国,死将碧血欲支天。忠贞自是人臣事,何必千秋青史传!”(周武编《中国遗书精选·张煌言遗诗》,下同)。在监狱墙壁上,张煌言写道:“呜呼!沧海扬尘兮日月盲,神州陆沉兮陵谷崩。余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余之浩气兮,化为风霆与日星。尚足留纲常于万禩兮,垂节义于千龄。何分孰为国祚,孰为家声!歌以言志兮,肯浮慕乎箕子之贞。若以拟夫正气兮,或无愧于先生。”

当年(1663年)九月七日,张煌言被押赴刑场。临刑,他“举目望吴山”(即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城隍山),慨叹道:“好山色!”接着赋诗一首:“我年适五九,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吟罢,张煌言“坐而受刃”,时年四十五岁。

《明史》卷一百十六《鲁王朱以海传》

卷一百二十《桂王朱由榔传》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张煌言传》

《清通鉴》卷六清世祖顺治六年

卷九清世祖顺治九年

卷一一清世祖顺治十一年

卷一九清圣祖康熙元年

卷二十清圣祖康熙二年

【简评】

张煌言的后半生献身于抗清复明,其经历的艰难千古未闻。他被捕后宁死不屈,放眼青山,豪唱壮歌,从容受刑。清代学者黄宗羲称他为“千载人物,比之文文山[6],人皆信之”(《张苍水集·附录》)。

【注释】

[1]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领导农民军攻入京都北京(位于今北京市区),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

[2]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国号大金,定都赫图阿拉(位于今辽宁省新宾县西),史称后金。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改国号为清。清顺治元年(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攻入北京,清定都北京。

[3]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福王朱由崧(明神宗之孙)在南京(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即位,是为弘光帝,史称南明朝。

[4]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明永明王朱由榔(明神宗之孙)在肇庆(位于今广东省肇庆市)即位,是为永历帝。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

[5]顺治十六年(1659年),永历帝兵败由滇都(位于今云南省昆明市)逃往缅甸。顺治十七年(1660年)十二月,清军抵缅甸将永历帝抓捕。第二年四月,永历帝被杀。

[6]南宋丞相文天祥,号文山。他坚持领兵抗元,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