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清朝多尔衮简介_多尔衮地下蒙冤

清朝多尔衮简介_多尔衮地下蒙冤

时间:2022-06-0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朝多尔衮简介_多尔衮地下蒙冤多尔衮是后金[1]汗(国王)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年少便聪明而有胆识,受封为和硕额真。此后,多尔衮排斥济尔哈朗,独专朝政,先称皇叔父摄政王,继称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当即以“扰政乱国”罪,下令将二郡王处死。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极为震惊哀伤,下令民众穿上孝服哀悼。顺治帝下诏“依帝礼”为多尔衮举行丧仪。时过境迁,多尔衮是非自有公论多尔衮长眠于地下,对于强加到他身上的罪名当然无法辩白。

清朝多尔衮简介_多尔衮地下蒙冤

多尔衮是后金[1]汗(国王)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年少便聪明而有胆识,受封为和硕额真(一方之主)。

入主中原,多尔衮开拓大清帝国

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时年十六岁的多尔衮跟随后金汗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征讨察哈尔多罗特部(位于今内蒙古集宁市),以战功被赐号为墨尔根戴青(聪明的主人)。

天聪三年至四年(1629年—1630年),多尔衮跟随皇太极领兵从龙井关(位于今河北省遵化市东北)攻入关内,进逼明都城北京(位于今北京市区),击败明兵部尚书(朝廷主管军事的部门长官)袁崇焕部众。

天聪五年(1631年),后金朝廷开设六部,多尔衮受命主管吏部(朝廷主管官吏任免的部门),并随皇太极领兵击败明锦州(治所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市)守将祖大寿部众。

天聪七年(1633年),皇太极提出攻打明朝、朝鲜和察哈尔(蒙古部族)三个目标,向群臣征询先攻哪个为好。多尔衮建议先攻打明朝,为皇太极采纳。

天聪八年(1634年),多尔衮跟随皇太极率军攻打明朝,攻克保安(位于今陕西省志丹县)、朔州(位于今山西省朔州市)等地。

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奉皇太极之命同贝勒(贵族爵号)岳托率万名兵士招降察哈尔林丹汗(其被后金军击败逃入青海而死)之子额哲,获得元朝传国玉玺献于后金汗皇太极,并于回师途中攻取代州(位于今山西省代县)、忻州(位于今山西省忻州市)、崞县(位于今山西省原平市)、应州(位于今山西省应县)。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去汗号称帝,是为清太宗。多尔衮受封为睿亲王。

崇德三年(1638年),多尔衮受任奉命大将军率军越过明都城北京,进抵涿州(位于今河北省涿州市)。之后,他分兵八路,先后攻克保定(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临清(位于今山东省临清市)、济南(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天津(位于今天津市区)、迁安(位于今河北省迁安市)等四十余城。

崇德六年(1641年),多尔衮率军围攻锦州,击溃明军十三万官兵,俘虏明军主将洪承畴。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突然病逝。多尔衮以其功勋名位力排众议,拥立年仅六岁的清太宗嫡子福临(孝庄文皇后所生,太宗其余诸子皆为妃女所生)为帝,是为顺治皇帝(清世祖),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共同辅政。

顺治元年(1644年),多尔衮率领清军进入山海关(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招降明军将领吴三桂,击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进占北京。接着,多尔衮严肃军纪,挥师南下,消灭李自成等起义军和南明王朝[2],逐步夺取全国;决定迁都北京,承袭明朝制度,以汉治汉,奠定清王朝一统天下的基础。

此后,多尔衮排斥济尔哈朗,独专朝政,先称皇叔父摄政王,继称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尔衮在出猎时病逝于喀喇城(位于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时年三十九岁。顺治帝追尊多尔衮为“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尸骨未寒,多尔衮蒙受不白之冤

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亲掌朝政。二月,多尔衮原部属苏克萨哈和詹岱等人举报,称在多尔衮丧葬期间,侍女吴尔库尼要为其殉葬,请求将多尔衮密备的八补黄袍等御服放置棺内;并称多尔衮想在永平(位于今河北省卢龙县)圈占房屋,率两旗兵马移驻该地,意在“谋篡大位”。接着,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上书,指责多尔衮“挟制皇上”,“僭妄不可枚举”,请求追论其罪“重加处治”。于是,顺治帝以为多尔衮“谋篡之事果真”,当即下令剥夺他的爵位,没收其家产。

其实,多尔衮在当政期间,除了排斥异己、独断专行之外,并无谋篡之心。

当年,清太宗没有立太子。清太宗猝然去世后,围绕由谁继承帝位这一突出问题,朝廷出现两种根本对立的意见。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为代表的一派势力想拥立时年三十四岁的皇长子肃清王豪格为帝,而以武英郡王阿济格(清太祖第十二子,多尔衮同母兄)为首的一派势力则主张由多尔衮继位。多尔衮对推举他继位“犹豫未允”。双方僵持四天,正黄旗(旗为清初军事组织)、镶黄旗的将领意欲拥立豪格,率部停留在宫殿四周,形势十分紧张。豪格以“福小德薄,非所堪当”,推辞而去。多尔衮当机立断,拍板由清太宗第九子福临继位,从而消除了这场可能导致内战的危机。事隔两天,郡王阿达礼,硕托等人仍在四处游说,称多尔衮应“正大位”。多尔衮当即以“扰政乱国”罪,下令将二郡王处死。

多尔衮当政期间能够摆正其辅臣位置。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五日,参与辅政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提议,称多尔衮作为皇叔“代天摄政”应受崇隆之礼。多尔衮以“不敢违礼”坚持没有同意。第二天早晨上朝,多尔衮见满族高官贵戚都跪下迎接他。他拒不接受百官跪拜之礼,当即返回住所。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多尔衮召集诸王大臣,对他们说:“你们只知道向我讨好,而不尊崇皇上,我岂能容忍!当初太宗升天远离我们的时候,诸王大臣跪请我就尊位,我誓死不从。在那危急的时刻,我尚且没有同意就至尊之位,如今怎么能不尊敬皇上而来讨好我呢?从今以后,凡敬重皇上的人,我才信任重用;不敬重皇上的人,虽然讨好我,我也不会原谅他。我将竭力保护二位先帝开创的大业,等皇上成年,我便把权力移交给他。我的声名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在以后的几年中,顺治帝同多尔衮的关系一直很好,他丝毫没有感受到来自多尔衮谋篡的威胁。多尔衮病重期间,顺治帝亲自去摄政王府看望他。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极为震惊哀伤,下令民众穿上孝服哀悼。多尔衮灵柩运抵京都时,顺治帝率领诸王大臣从东直门出城至郊外五里迎接。顺治帝下诏“依帝礼”为多尔衮举行丧仪。诏书写道:“太宗文皇帝升遐之时,诸王大臣拥戴皇父摄政王,坚持推让,扶立朕躬。又平定中原,统一天下,至德丰功,千古无两。”“朕心摧痛,中外丧仪,合依帝礼。”

时过境迁,多尔衮是非自有公论

多尔衮长眠于地下,对于强加到他身上的罪名当然无法辩白。然而,历史是公正的。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下诏称:“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殁后其属人首告,定罪除封。第念定鼎之初,王实统众入关,肃清京辇,檄定中原,前劳未可尽泯。今其后嗣废绝,茔域榛芜,殊堪悯恻。交内务府派员缮葺,并令近支王公以时祭扫。”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再次颁发诏书说:“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殁后为苏克萨哈所构,首告诬以谋逆。其时,世祖尚在冲龄,未尝亲政,经诸王定罪除封。朕念王果萌异志,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乃不于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后始以敛服僭用龙兖,证为觊觎,有是理乎?”乾隆帝在引用《清世祖实录》所载顺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多尔衮向诸王大臣所说的一段话后,接着写道:“朕每览《实录》至此,未尝不为之堕泪。则王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荩,感厚恩,明君臣大义。乃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岂可不为之昭雪?宜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

至此,多尔衮沉冤地下一百二十多年终于得到昭雪。

《清史稿》卷二百十八《睿亲王多尔衮传》

卷二百十九《太宗诸子传》

《清通鉴》前编卷三十二清太宗崇德八年

卷二清世祖顺治二年

卷七清世祖顺治七年

卷八清世祖顺治八年

【简评】

多尔衮一生文治武功,叱咤风云,是清王族入主中原的开拓者。他为臣恪守礼节,对幼帝尽忠辅佐,死后却蒙冤九泉。乾隆帝为他洗冤昭雪,是英明之举。

【注释】

[1]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族(后改称满族)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位于今辽宁省新宾县西部)建国号金,史称后金。

[2]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明都城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五月,清军攻入北京。当月,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建立弘光朝,即位称帝。弘光朝及其后建立的隆武、永历等王朝,统称南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