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韩信一生简介_韩信生平事迹

韩信一生简介_韩信生平事迹

时间:2022-06-0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韩信一生简介_韩信生平事迹韩信是秦朝淮阴人,早年贫贱。于是,汉王派遣张良赴韩信军营,宣布封韩信为齐王,并再次征调其部众去荥阳抗击楚军。此后,韩信对汉王仍一如既往,汉王对韩信却开始戒备。蒯通自称会看相,断言韩信面相不会超过封侯,且处境危险,不得安全。蒯通认为,汉王和楚王争夺天下,胜负取决于韩信归附,韩信若为汉王效力则汉王胜利,若为楚王效力则楚王胜利。韩信未能如约按时率部赶到会师地点,致使汉军失败。

韩信一生简介_韩信生平事迹

韩信是秦朝(都咸阳,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淮阴(位于今江苏省淮阴市西南)人,早年贫贱。后来,他加入项羽(原楚国名将项燕侄孙)领导的反秦义军,受任郎中(侍从官)。韩信数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都没有被采用,感到很不得志。

汉王元年(前206年),沛公刘邦和上将军项羽先后领兵进入秦都城咸阳,秦朝灭亡。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王府设在南郑,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四月,汉王率部去其封国。他下令将所经过的栈道(在悬崖绝壁上凿孔,安入木桩,铺上木板而成的通道)烧毁,以防止项羽派兵偷袭,同时亦向项羽表明他不会再率部向东返回。此间,韩信逃离楚王项羽,辗转归附汉王刘邦。

建议汉王回师东征

韩信投奔汉王后,开始被授予连敖(侍从武官),因犯法该当斩杀。他自称壮士,愿为汉王打天下,获得赦免。之后,韩信受任治粟都尉(主管军粮)。他感到仍没有受到重用,思想很不稳定。丞相萧何多次与韩信交谈,发现他是个奇才。不久,一些不肯西去的将士向东逃亡,韩信跟着他们逃离。萧何认为一般将领容易得到,而像韩信这样的人才难得,亲自飞马把韩信追回来,并向汉王推荐。汉王随即任命韩信为大将。

韩信答谢后,当即同汉王分析天下形势。韩信认为,楚王项羽不能任用贤士,只是“匹夫之勇”;楚军所过之处残害百姓,“天下多怨”。他建议汉王回师向东,主攻楚王,夺取天下。汉王心中意欲东返,听了韩信陈述后十分欣喜,深为认识韩信太晚而抱恨。

当年八月,汉王采纳韩信的意见,从故道(县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回师东征。汉军首先击败雍王章邯[1]、塞王司马欣[2]、翟王董翳[3]等部众,夺取他们拥有的三秦之地,突破楚王为防备汉王东返而设置的防线。

屡建战功扭转战局

汉王二年(前205年)二月,韩信随汉王乘胜出兵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率部击败楚王派来阻挡汉军的韩王郑昌部众。河南王[4]申阳、殷王[5]司马卬相继投降汉王。接着,韩信跟随汉王向东进军。他们联合齐王田都、代王赵歇[6],乘楚王率兵攻打自称齐王的田荣而离开其都城彭城(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之机,领兵攻入彭城。

四月,楚王回师在彭城灵壁东睢水上(位于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濉河西岸)将汉军击败,汉军死伤无数,“睢水为之不流”。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齐王田都、代王赵歇等纷纷叛离汉王,投附楚王,汉王处境十分危险。韩信收编残部与汉王在荥阳(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会师,并在京县(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南)等地击败楚军,阻止楚军不能继续西进。韩信因功被提升为左丞相。

八月,韩信领兵击败反汉附楚的魏王魏豹,占领魏国(楚王项羽封国,王府设在平阳,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九月,韩信领兵战胜代国(楚王项羽封国,王府设在代县,位于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军队。之后,他又与常山王张耳联兵击败自称赵王的陈余二十万兵士,夺取赵国(楚王项羽封国,王府设在信都,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汉王派人前来调拨韩信精兵,加强荥阳防卫,以抗击楚军。韩信奏请立张耳为赵王,得到汉王批准。

汉王三年(前204年)六月,汉王从成皋(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逃脱楚军包围,进入韩信兵营得以脱险。汉王收取韩信部队主力,令他带一部分将士攻打齐国(楚王项羽封国,王府设在临淄,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东)。

汉王四年(前203年)十月,韩信率部在历下(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西)击败齐军,攻克齐都城临淄。接着,韩信领军在潍水(今山东省潍河)一带击溃齐楚联军,楚将龙且率领的二十万援军全军覆没。韩信占领齐地。

居功骄傲请求封王

韩信平定齐国后恃功自傲,急于追求自己的名位。他以齐人“伪诈多变”,“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派人去向汉王请求封他为假齐王。汉王当时正被楚军围困在荥阳,听说后当着韩信所派使者的面发火说:“我正等着他来接应,他倒要在那里称王!”谋士张良、陈平交换一下眼色,张良暗中踩一下汉王的脚,耳语劝汉王顺势立韩信为齐王,以防其叛乱。汉王明白了,立即改口责怪道:“大丈夫平定一方就要做真王,做什么假齐王?”于是,汉王派遣张良赴韩信军营,宣布封韩信为齐王,并再次征调其部众去荥阳抗击楚军。此后,韩信对汉王仍一如既往,汉王对韩信却开始戒备。

韩信虽然主动请封齐王,但并无背叛汉王之心。

龙且部众败亡后,楚王一直为之惶恐不安。为了分化汉军阵营,他派说客武涉去劝告韩信叛汉亲楚。武涉向韩信挑唆说:“汉王多次违约,不守信用。你为他尽力征战,最终将会被他捏造罪名抓捕。你现在拥有重兵,何不与楚、汉二王并立,三分天下而各自称王?”韩信答称汉王对他非常信用,以“虽死不易”而加以谢绝。

此后,齐国人蒯通(又名蒯彻)亦出面劝说韩信。蒯通自称会看相,断言韩信面相不会超过封侯,且处境危险,不得安全。蒯通认为,汉王和楚王争夺天下,胜负取决于韩信归附,韩信若为汉王效力则汉王胜利,若为楚王效力则楚王胜利。蒯通亦建议韩信同楚、汉二王分治天下,鼎足而立。他提醒韩信说:“将军如果以为汉王肯定不会谋害你,那就完全想错了。”蒯通以文种、范蠡[7]等人为例,说明人臣一旦功高震主,处境就十分危险了,劝告韩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韩信回答说:“汉王待我很厚,让我乘他所乘的车子,穿他所穿的衣服,吃他所吃的饭食。我听说,乘主人车子的人应当与之共患难,穿主人衣服的人应当与之同忧愁,吃主人饭食的人应当为之效死。我怎么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背信弃义呢?”韩信不忍心背叛汉王,自以为功劳很大,汉王不会亏待他,又谢绝蒯通的劝告。

汉王五年(前202年)十月,汉王率军追击楚军抵达固陵(位于今河南省太康县南)。韩信未能如约按时率部赶到会师地点,致使汉军失败。汉王强压怒火,采用张良的计谋,把陈县(位于今河南省淮阳县)以东到沿海地区正式封给齐王韩信。韩信随即率三十万军士与汉王在垓下(位于今安徽省灵璧县南)会师,将楚王项羽的军队彻底击溃。

楚军主力覆灭后,鲁城(位于今山东省曲阜市)守将不肯投降。汉王领军向北攻克鲁城。接着,他回师定陶(位于今山东省定陶县),突然进入韩信军营,宣布免去韩信在齐国的军权。

同年正月(当时每年纪月从十月开始),汉王刘邦称帝,为汉高帝。汉高帝随即将韩信改封为楚王(王府设在下邳,位于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

受禁谋反旋被诱杀

韩信有个老朋友名叫钟离眜,原是楚军将领。项羽败亡后,他投奔到韩信军中。汉高帝听说后对韩信更为怀疑,传令韩信将钟离眜逮捕。

韩信受封楚王后,外出巡视州县,总是列兵进出,大摆威风。有人以此上书诬告他谋反。

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十月,高帝采用护军中尉(负责监督和协调诸将)陈平的计谋,亲自来到楚国西部的陈县,以邀集诸王群臣巡视云梦泽(位于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南)为名,准备在陈县诱捕韩信。

此时,韩信已察觉高帝顾虑他善于指挥作战,对他怀有疑忌。他自认为自己无罪,接到通知后如期前往陈。为了证明自己清白,他特意将畏罪自杀的钟离眜的头砍下来,带去拜见高帝。

韩信抵达陈县后,汉高帝当即下令将他逮捕。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祸难,韩信忧愤无比,不禁仰天长叹:“果然如人们所说的那样,‘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如今天下已经平定,我亦该被烹杀了!”汉高帝对韩信说:“有人告发你谋反。”韩信认为,对于这一指控,他自己无论如何也说不清,道不明,请求高帝派人调查。汉高帝没有查到韩信谋反的实据,只好下令将他押到洛阳释放,改封他为淮阴侯。之后,韩信被移至京都长安(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软禁。

从此,韩信怨恨在心,闷闷不乐。他知道高帝惧怕和憎恶他的才能,常常称病不去上朝。一次,汉高帝向韩信问道:“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兵。”汉高帝转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如果让我带兵,是越多越好!”汉高帝对韩信的回答极为忌恨。

汉高帝七年(前200年),阳夏侯陈豨受命为钜鹿郡(治所位于今河北省鸡泽县北)太守(行政长官)。陈豨去向韩信辞行时,韩信拉着他的手仰天叹息说:“可以跟你说句心里话吗?我有话想跟你说。”陈豨回答:“一切听从将军的号令。”韩信说:“你要去的地方,是天下精兵集聚的地方。我替你起兵呼应,天下是可以夺取的。”陈豨表示同意。

汉高帝十年(前197年)九月,陈豨反叛朝廷,自称代王。汉高帝亲自率军去平叛。韩信称病没有随军出征,暗中却派人去与陈豨串通,鼓动他向西出兵,称他将在京都作为内应。

第二年(前196年)正月,韩信乘汉高帝出征之机与门客密谋,想在夜里假传诏令赦放囚犯,率领囚犯去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未等韩信行动,此事被他的一个门客之弟告发。

吕后想召见韩信,将他逮捕,又担心韩信不肯就范,便与丞相萧何商议,令人伪装成汉高帝从前方派回来的使臣,传告陈豨已被抓住斩杀,通知大臣入朝庆贺。韩信接到通知后不大想去。萧何诓骗他说:“平定陈豨叛乱是件大喜事,你虽然有病,也得进宫庆贺。”韩信没有料到这是萧何为他设下的陷阱,也就随着众臣入宫。他刚一走进宫门,一群武士突然冲上来将他逮捕。吕后当即下令将韩信押至长乐宫悬钟室斩杀,随后又令人诛灭韩信的家族。

汉高帝平息陈豨叛乱后回到京城,得知韩信已被处死,向吕后询问:“韩信临死时说了什么话?”吕后回答说:“韩信说他悔恨没有听蒯通的话。”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卷七《项羽本纪》、卷八《高祖本纪》

《资治通鉴》卷十一《汉纪三》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高帝灭楚》

【简评】

司马光认为:“世或以韩信为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则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资治通鉴》卷十二《汉纪四》)

朱德认为:汉高祖“以莫须有三字除功臣,良心何在?无一兵一将,何以谋反?自古以‘反’字冤杀亲干功臣也。汉高祖真无赖子,国家已平,无事做,将功臣尽诛之,又骗人谋反,实心坏已极”(《毛泽东读书笔记》上,朱德读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的批语)。

笔者认为,刘邦本是乡间一小官吏,他的君权并非天授,而是由众多文臣武将帮助夺取的。刘邦即帝位后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而在三杰中,韩信的功劳最大,没有韩信,刘邦不可能夺取天下。韩信本来并无反叛刘邦之心。他的过失在于居功急于封王,固陵失约也是一过。把韩信请求封王视为大逆不道,把刘邦听信诬告软禁韩信视为天经地义,是将刘邦的权力神圣化了。韩信后来谋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刘邦等人逼迫的。

【注释】

[1]原秦朝将领,投降项羽,秦朝灭亡后受项羽封为雍王,王府设在废丘,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

[2]原秦朝将领,投降项羽,秦朝灭亡后受项羽封为塞王,王府设在栎阳,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3]原秦朝将领,投降项羽,秦朝灭亡后受项羽封为翟王,王府设在高奴,位于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北。

[4]楚王项羽所封,王府设在洛阳,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5]楚王项羽所封,王府设在朝歌,位于今河南省淇县。

[6]齐王田都、代王赵歇皆为楚王项羽所封。

[7]文种和范蠡同为春秋晚期越国(都会稽,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大臣。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越军被吴国(都吴,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军队击败。文、范二人全力协助越王治政,经过二十多年准备,越国于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出兵攻灭吴国。不久,范蠡隐居齐国,写信给文种以“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劝文种功成身退。文种犹豫而没有断然离走,被勾践逼令自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