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帝喾高辛氏的历史故事

帝喾高辛氏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2-11-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帝喾高辛氏的历史故事帝喾高辛氏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为“五帝”之一。《纲鉴易知录》云:“帝喾高辛氏,以木德王,色尚黑。”帝喾高辛氏,是黄帝曾孙,少昊之孙,继承黄帝之姬姓。《中华文明史》说:“帝喾高辛氏乐舞有《九招》、《六列》、《六英》等,是命名为‘咸黑’的属下制作的。”帝喾有四位妃子,四妃所生四个儿子,历史上皆显名。

帝喾高辛氏的历史故事

帝喾高辛氏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为“五帝”之一。《纲鉴易知录》云:“帝喾高辛氏,以木德王,色尚黑。”“以其肇基于辛,故号高辛氏。”

《世本.帝系》云:“帝喾年十五岁,佐颛顼有功,封为诸侯,邑于高辛。”《元和郡县志》云:“高辛故城,在谷熟县西南四十五里。帝喾封于此。”谷熟县,1954年划归商丘、虞城两县。高辛故城,今名高辛集,在河南商丘县南22.5公里的高辛乡。

帝喾是黄帝与少昊之后,《史记.五帝本纪》云:“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虫乔极,虫乔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玄嚣,又名青阳,即少昊金天氏。帝喾高辛氏,是黄帝曾孙,少昊之孙,继承黄帝之姬姓。

帝喾为颛顼族子,即侄儿,十五岁佐颛顼,深为颛顼所器重。相传,帝颛顼崩,初由长子禹祖继位,称为孺帝颛顼。孺帝颛顼即位不久即病故,朝中大臣们推举帝颛顼爱侄高辛继位,是为帝喾。

众臣推举高辛继位,是因为他有圣德。《史记.五帝本纪》云:“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1]。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言,而天下服。取地之材而节用之,抚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地也时,其服也士。”龙宇纯译《白话史记.五帝本纪》译文:“高辛生下来便神奇灵异,会说自己的名字。即位后广施恩泽,利及万物,却不为自己。闻言而辨,能洞悉远方;见事而察,能烛照幽微。顺应上天的意旨,知道人民的急需。仁厚而威严,慈爱而笃实,修身而天下景仰。取地之材物而节制使用,教养百姓而顺性利导,观测日月的运行而致其迎送之礼,宣扬鬼神的道理而恭敬奉祀。他的颜色和睦,他的品德高尚,他的举止适时,他的穿着普通。”

帝喾继位,建都于西亳。《帝王世纪》云:“帝喾高辛,姓姬……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帝位,都亳。”《括地志》云:“亳邑故城在洛州偃师县西十四里,本帝喾之墟,商汤之都。”亳邑,即西亳,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尸乡。帝喾及其后裔商汤王,均建都于此。在尸乡沟发现的古城遗址被公认是西亳遗迹。

帝喾建都西亳,约于黄帝纪元263年(约公元前2436年)即位,建立“高辛氏”王朝。官民庆贺帝喾建国,表演帝喾乐舞《六英》,又名《六列》《九招》。《中华文明史》说:“帝喾高辛氏乐舞有《九招》、《六列》、《六英》等,是命名为‘咸黑’的属下制作的。”

唐代文学家元结有感于“伏羲至殷室,凡十代,乐歌有其名,无其辞,考之传说而义或存焉”,乃作《补乐歌十首》,序云:“《六英》,高辛氏之乐歌,其义盖称帝喾能总六合之英华。凡二章,章六句。”

我有金石兮,击考崇崇。

与汝歌舞兮,上帝之风。

由六合[2]兮,英华沨沨。

我有丝竹兮,韵和泠泠。

与汝歌舞兮,上帝之声。

由六合兮,根底嬴嬴。

高辛氏王朝的官制沿袭高阳氏王朝的五正五官制,即木正春官大宗伯,掌管典礼;火正夏官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金正秋官大司寇,掌管刑狱;水正冬官大司空,掌管工程制作;土正中官大冢宰,为百官之长。

帝喾继位不久也遇到了共工氏的挑战。帝喾继位,共工氏不肯臣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战败撞死于不周山。到了帝喾之时,强悍的共工氏有了新首领,首领带头作乱。《史记.楚世家》云:“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任),复居火正,为祝融。”

帝喾任命重黎为火正夏官大司马,又称祝融。共工氏作乱,重黎受命领兵征讨,临行时,帝喾嘱咐务必要从根本上解决共工氏族,不可再留遗孽。重黎领兵讨伐共工国,不久便将其荡平。重黎原是一个仁慈的人,对于共工国伪装老实的作乱分子不免姑息。待重黎回师亳都,那些伪装老实的作乱分子反复作乱。帝喾大怒,认为重黎失职,在庚寅日将他杀了。帝喾任命重黎之弟吴回为火正,领兵讨伐共工国。吴回认定哥哥重黎之死是由于共工国之故,替兄报仇心切,加上帝命严厉,便更不留情。吴回进攻共工国专用火攻,将共工国军民焚戮,抛进水底。从此,“共工氏”之名不复见于记载。《淮南子.原道训》曰:“昔共工……与高辛争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到尧、舜之时,又有“共工”,不过这是官名,与“共工氏”是两回事。

重黎是帝颛顼曾孙,《史记.楚世家》记述:“高阳生称,称生卷章(老童),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重黎死后,葬于南岳衡山。《荆州记》载:“衡山南,有南正(火正)重黎墓,楚灵王(时)山崩毁其墓。”衡山主峰——祝融峰,峰顶有“祝融殿”,奉祀祝融重黎塑像,常年香火不断。

帝喾有四位妃子,四妃所生四个儿子,历史上皆显名。《帝王世纪》云:“帝喾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禼(契)。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尧)。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也。”

帝喾元妃姜嫄是姜姓有邰国君有邰氏之女,生子名姬弃,尧、舜时任农官后稷,以其官名称之为后稷。后稷受封于有邰国[3](今陕西武功县西南),他的后代为诸侯,形成周族并建立周国。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帝喾次妃简狄是有娀国君有娀(sōng)氏之女,生子名禼(通常作“契”,音xiè),帝舜时任司徒,受赐子姓,被封于商国(今陕西商州市丹凤县商镇)。子契后代为诸侯,其14代孙成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后来称“殷”)。

帝喾次妃庆都乃陈丰氏之女,生放勋。放勋先居于陶(今山东定陶),后受封于唐(今河北唐县),因而称陶唐氏。放勋由唐侯继天子位,是为帝尧。

帝喾次妃常仪乃娵訾(jū zī)氏之女,生子挚。挚于兄弟中年长,继承帝喾之位,是为帝挚。帝挚在位九年,昏庸无能,治国无方,在群臣举荐下,禅让帝位予同父异母弟唐侯放勋。

帝喾之子挚、放勋,先后继位为帝,就是帝挚、帝尧。帝喾之子子契、姬弃,皆为大臣、诸侯,子契后裔建立商朝,姬弃后裔建立周期,分别为商、周的始祖。帝喾及其子孙们,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长期的巨大的影响,因此,自商朝以来,都隆重祭祀帝喾。范文澜《中国通史》说:“卜辞中证明商朝认帝喾为高祖,祭祀非常隆重,帝喾可能是实有其人。”

帝喾庶子阏伯、实枕,亦名传后世。帝尧时,阏伯任火正,居商丘(河南商丘县),管理官民用火事宜。阏伯的地位虽然不高,但他的业绩却载于古籍,至今仍享受一方香火。《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兄)曰阏伯,季(弟)曰实枕,居于旷林,不相能(和)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帝尧以为不善),迁阏伯于商丘。……主辰(主祭辰星)……故辰为商星;迁实枕于大夏,主参(主祭参星)。”

帝喾崩后,庶子阏伯、实枕不和,在亳都附近的旷大林木之地开战对打。帝尧对庶母所生的两个兄弟作了规劝,然后,将阏伯封到东方的商丘,把实枕封到西北方的大厦(今山西太原),使他们一东一西,两不相见。阏伯负责祭祀东方的商星(辰星),实枕负责祭祀西方的参(shēn)星。商星与参星出没两不相见,因而称两地为“参商”。诗圣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典故即源出于此。

阏伯在封地堆筑一个土丘,把火种放置于土台上,上方搭个遮雨的蓬子,他精心看护,为人们提供火种,造福于众人。阏伯封号曰“商”,称“商丘侯”,土台便被称作“商丘”。阏伯死后,人们把他安葬于商丘之上,为他建造大坟,坟上建庙宇,尊祭其为“火神”,因而庙宇称“火神庙”“火神台”,通称“阏伯台”。

四千多年之后,阏伯台[4]依然屹立在商丘县城西南。台为夯土筑成,高35米,底部周长270米,顶部直径20米。石级道口两边,书刻“阏伯圣火”“中华第一”。商丘民众历来敬仰阏伯。正月初七为阏伯生日,被定为“火神节”,人们赶来朝台,形成声势浩大的庙会。台内供奉阏伯的铜像、木雕像,常年香火不断。

南岳衡山“祝融殿”供奉的祝融重黎和商丘“阏伯台”供奉的火正阏伯,就是国人信奉的两位“火神”。《汉书.五行志》云:“帝喾则有祝融,尧时有阏伯,民赖其德,死则为火祖(火神),配祭火星。”祝融殿和阏伯台是中华上古的火文化胜迹。

传说帝喾少子厌越居于不咸山(今吉林省长白山),他的后裔形成东胡族。《前燕录》曰:“昔高辛氏游于海滨,留少子厌越以居北夷,邑于紫蒙(辽宁朝阳西北紫蒙川)之野,号曰东胡云。云其后为慕容氏。”史国强《中国姓氏起源》曰:“慕容,出自鲜卑族(东胡后代),远祖为黄帝玄孙。帝喾少子(厌越)居于中国东北部,其后移居辽西,建鲜卑国,至涉归为鲜卑单于(首领)时,自称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故姓慕容氏。”

相传,帝喾次妃常仪所生的帝女与龙狗盘瓠结为夫妇,繁衍了盘瓠族。《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云:“昔高辛氏有犬戎[5](国)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吴将军头者,购(悬赏征求)黄金千镒[6],邑(食采)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盘瓠。下令以后,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到宫殿下),群臣怪而诊(断)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议)盘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答)而未知所宜之。女闻之,以为皇帝下令,不可违言,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背)而走入南山,止(停)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鉴之结,着独力之衣。

“帝悲思之,遣使寻求,辄遇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配)夫妻。织绩术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

“其母后归,以状白(言)帝,于是使迎致诸子。衣裳班兰(斑烂),语言侏离(难辨),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

“其后滋蔓,号曰蛮夷。外痴内黠(心狡猾),安土重旧。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农夫商贩),无关梁符传(无水陆要会处出征凭证)、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名(称)渠帅曰精夫,相呼姎徒。今长沙武陵蛮是也。”

盘瓠将帝女背到今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区,在武山山腰的大岩洞里安居下来繁衍后代。《黄闵武陵记》云:“武山高可万仞,山半有盘瓠石室,可容数万人。中有石床,盘瓠行迹。今按山窟前有石羊、石兽,古迹奇异尤多。望石窟大如三间屋,遥见一石,仍以狗形,蛮俗相传,云是盘瓠像也。”今《湖南省地图册》泸溪县西北部标志“盘古岩”[7]的地方,就是“盘瓠石室”。

在泸溪县东部有以帝喾高辛氏女儿命名的“辛女溪”“辛女岩”。《潜确类书》云:“辛女岩在辰州府泸溪县大江(沅江)之左。奇峰绝壁,高峻插天,有石屹立如人。相传高辛氏女于此化为石。”辛女岩下,有沅江支流“辛女溪”。辛女,即盘瓠之妻。

盘瓠后代居住在武陵山区和长沙等地,古称武陵蛮、长沙蛮等。李清和《中国古代民族》云:“长江中游地区的民族统称蛮……其一分布于洞庭湖周围及其以西的山岭中,有武陵蛮、长沙蛮、零陵蛮、桂阳蛮等,同属以犬为图腾的盘瓠之后。”

这些古代的称呼现在很少听到了,但南方的一些民族依然尊奉盘瓠为始祖。《民族词典》载:“盘瓠,又作‘槃瓠’或‘盘护’,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犬名,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图腾信仰。……今天畲族和部分瑶、黎、苗等族尚保存类似的传说,一说与他们过去的图腾崇拜有关。”

畲族的《高皇歌》记述了盘瓠故事:

当初出朝高辛王,出来嬉游看田场。

皇后耳痛三年在,医出金虫三寸长,

便置金盘拿来养。

一日三时望长大,变成龙狗长二丈。

变成龙狗长二丈,五色花斑尽成行;

五色花斑生的好,皇帝圣旨叫金龙。

收服番王是侩人,爱讨皇帝女结亲,

第三宫女生儇愿[8],金钟内里去变身。

金钟内里去变身,断定七日变成人;

六日皇后来开看,奈是头未变成人。

头是龙狗身是人,爱讨皇帝女强亲;

皇帝圣旨话难改,开基蓝雷盘祖宗。

亲生三子甚端正,皇帝殿里去讨姓;

大子盘张姓盘字,二子篮装便姓蓝;

第三小子正一岁,皇帝殿里拿名来;

雷公云头响得好,纸笔记来便姓雷。

当初出朝在广东,亲生三子在一宫;

招得军丁为其妇,女婿名字身姓钟。

说起盘瓠,必然要说到4400年前的帝喾高辛氏,可谓源远流长。

左丘明《国语.鲁语》云:“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邬国义等《国语译注.鲁语》译文:“帝喾能按照日、月和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季节的顺序,教人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维昔黄帝,法天则(效)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帝喾为“四圣”之一,也像帝颛顼那样能遵序黄帝治理天下的法则,又使其有所发展,“各成法度”。高辛氏王朝国土辽阔。《史记.五帝本纪》云:“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龙宇纯译《白话史记.五帝本纪》译文:“帝喾秉持中庸之道而平治天下,凡是日月所照、风雨所至的地方,没有不来听命的。”

《通典》记载:“黄帝方制天下,立为万国……万国咸宁。及少昊氏之衰,其后制度无闻。若颛顼之所建,帝喾受之(继承),创制九州,统领万国。”帝喾首先创制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中国古代九州大致如下:冀州,在今山西与河北西部;兖州,在济水与黄河中间一带;青州,从东海到泰山一带;徐州,东边到海,北边到泰山,南边到淮河一带;扬州,北边到淮河,东南到海一带;荆州,从荆山(湖北南漳)到衡山南面一带;豫州,从荆山到黄河一带;梁州,从华山南面,西到黑水一带;雍州,西到黑水,东到西河(晋陕之间的黄河)。

这是最早的中国地理区划,后世遂以“九州”泛指中国。豫州位于九州之中,又称中州,或称中原。

《历代帝王年表》云:“帝喾高辛氏……在位七十年崩。”帝喾在位年代约为黄帝纪元263—332年(约公元前2436—公元前2367年)。

帝喾陵,在河南内黄县梁庄乡三杨庄西面的硝河北岸,位于帝颛顼陵西面,与帝颛顼陵合称“二帝陵”。唐太和四年(公元830年)在“二帝陵”前建“二帝庙”,有正殿3间,单檐歇山式建筑坐北朝南,红墙粉面,殿内供奉帝颛顼、帝喾塑像。《滑县志》载:“唐太和四年,在县东七十里(二帝陵)建颛顼帝喾庙,每年春秋两季或封建改元便遣官告祭。”

元朝初年,民众在二帝陵墓四周及二帝陵之间修筑了3米高的围墙。围墙顶盖灰瓦,紫红色墙面,庄重大方,古朴典雅。

清末宣统年间(公元1909年—公元1911年),濮阳、内黄一带水旱灾害频繁,黄河南决故道的沙丘迅速移动,致使二帝陵、二帝庙被埋入沙土中,仅剩颛顼陵半截围墙以及围墙上的碑碣露在地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黄县组织人力物力清除积沙,恢复了二帝陵的本来面目,开放建设陵区面积373.3万余平方米,分作二帝陵墓区、祭祀庙宇区、嫔妃墓区、帝都城区、森林公园区、行政管理区及服务区等16项建筑,成为人们游览和寻根祭祖的胜地。

帝喾崩,长子帝挚继位。帝挚治国无能,不得不将帝位禅让给尧。帝尧“陶唐氏”王朝兴起,出现了太平盛世。

【注释】

[1]《帝王世纪》:“帝喾生而神炅,自言其名曰夋。”夋,一作俊。《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后稷。”帝喾,又称帝俊。

[2]天地四方。

[3]在陕西武功县西南。初为炎帝之后姜姓有邰国,是姜嫄母国,后稷外家。帝尧改封予后稷,为姬姓有邰国。遗迹有后稷“教稼台”“后稷祠”。

[4]有人认为它是4000年前帝尧时代的“观星台”,比河南偃师市的东汉观星台“灵台”,早2200多年。

[5]古代戎族的一支居西部地区。古代对边疆的民族,东称夷,南称蛮,西称戎,北称狄,有东夷、南夷、西戎、北狄之说。

[6]二十两为镒。

[7]盘瓠,转化为盘古。袁珂《中国神话传说》云:“‘盘瓠’这两个字,音转而为‘盘古’。”

[8]轻捷灵便之愿。儇,音xuā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