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出自夏禹及其后裔的姓氏

出自夏禹及其后裔的姓氏

时间:2022-11-0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出自夏禹及其后裔的姓氏姒——夏禹之姓。夏禹处于“五帝”至“三王”的转变时期,与“五帝”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附录了夏禹及其后裔的姓氏。《百家姓》所载姓氏为438姓,其中源出“三皇五帝”、夏禹及他们后裔的姓氏为360姓,占82%;出于其他来源的姓为78姓,占18%。

出自夏禹及其后裔的姓氏

姒——夏禹之姓。《史记.五帝本纪》:“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夏禹,姓姒,名文命,为姒姓始祖。

司空——出自姒姓。帝舜时,禹任司空,子孙以祖上官名为司空姓。另有一支司空姓,出自帝尧之后。

扈——出自姒姓。夏禹之后受封于有扈(陕西户县),子孙以国名为扈姓。扈,古作鄠。

杭——出自姒姓。夏禹治水成功,子孙管理船只,封于余航国(浙江余杭县),子孙以国名为航姓,后来去舟加木为杭。

褒——出自姒姓。夏禹之后封于褒国(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东),子孙以国名为褒姓。

莘——出自姒姓。夏帝启别封支子于莘国(陕西合阳县东南),子孙以国名为莘姓。另有一支莘姓,出自帝喾之后。

辛——出自姒姓。莘氏之后,去草为辛姓。

隗(kuí)——出自姒姓。商朝封夏帝桀之后于隗国(湖北秭归县东北),子孙以国名为隗姓。

曾——出自姒姓。夏帝少康少子曲烈,封于鄫国(山东苍山县西北),子孙以国名为鄫姓,后又去邑为曾。

戈——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有同姓诸侯戈国,子孙以国名为戈姓。一说,戈国即斟灌国,又作斟戈。

斟灌——出自姒姓。夏同姓斟灌国(山东寿光市东),子孙以国名为斟灌姓。

灌——出自姒姓。斟灌氏之后,省文为灌姓。

沈——出自姒姓。周代有姒姓沈国(安徽阜阳市西北),子孙以国名为沈姓。另有两支沈姓,一支出自帝颛顼之后,一支出自帝喾之后。

冥——《史记.夏本纪》云: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有冥氏。

费——《夏本纪》云: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有费氏。另有两支费姓,一支出自少昊之后,一支出自帝喾之后。

窦——出自姒姓。夏帝相失国被杀,其妃有仍氏怀孕,从狗窦中逃出,奔归娘家有仍国(山东济宁市东南,又作有任,即任国),生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复国,留居有仍者,以窦为姓,不忘亡国之痛。

艾——出自姒姓。夏帝少康之臣、公族汝艾之后,以祖名为艾姓。

侯——出自姒姓。《姓氏考略》云:夏后氏之裔,受封于侯国,子孙以国名为侯姓。另有一支侯姓,出自帝喾之后。

杞——出自姒姓。周武王封夏禹之后东楼公于杞国(河南杞县),子孙以国名为杞姓。

楼——出自姒姓。杞国始封君东楼公之后,以祖名为楼姓。

娄——出自姒姓。杞国被楚吞并,东楼公裔孙食采于娄邑(山东诸城),以地名为娄姓。

夏——出自姒姓。周朝封东楼公于杞国,其余不得封者,以原来国名为夏姓。另有一支夏姓,出自帝舜之后。

夏侯——出自姒姓。杞国至简公,为楚国灭亡。简公之弟名佗,逃奔鲁国,鲁悼公以其为夏禹之后,给以采地为侯,称“夏侯”,因而以称号为夏侯姓。

鲍——出自姒姓。杞国公子敬叔,在齐国为官,食采于鲍邑(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子孙以地名为鲍姓。

越——出自姒姓。夏帝少康庶子无余,受封于越,建都会稽(浙江绍兴市),子孙以国名为越姓。

稽——出自姒姓。无余居会稽,子孙以地名为会稽氏,后来简化为稽姓。

嵇——出自稽姓。稽氏迁居谯郡嵇山(安徽蒙城县境),以山名为嵇姓。文学家嵇康居嵇山,有“嵇康亭”。

疆——出自姒姓。载王无疆之后,以祖名为疆姓。

馀——出自姒姓。越王无疆次子名蹄,守欧馀山(浙江吴兴县境)之阳,以山名为馀姓。另有一支馀姓,出自帝喾之后。

欧阳——出自姒姓。无疆次子名蹄,居欧馀山之阳,称欧阳亭侯,子孙以祖上称号为欧阳姓。

欧——出自姒姓。欧阳亭侯姒蹄之后,有欧阳姓,又简化为欧姓。

诸——出自姒姓。汉高祖任命故越王无诸为闽越王,子孙以祖名为诸姓。

徭——出自姒姓。东越王徭,为越王勾践之后,子孙以祖名为徭姓。

顾——出自姒姓。越王勾践7世孙、闽君摇,西汉时受封于东瓯(浙江永嘉县西南)。拟摇之子受封为顾余侯,世居会稽(浙江绍兴市),子孙以祖上封号为顾姓。另有一支顾姓,出自帝颛顼之后。

水——《百家姓考略》:“水,系出姒姓,明(代)鄞县有水甦民,其先世以禹王庶孙留居会稽,以水为氏,科第甚蕃。”

夏禹处于“五帝”至“三王”的转变时期,与“五帝”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附录了夏禹及其后裔的姓氏。

这里所记述的出于“三皇五帝”、夏禹及他们后裔的姓氏,属于伏羲系列的有16姓,炎帝系列76姓,黄帝系列38姓,少昊系列65姓,颛顼系列97姓,帝喾系列304姓,帝尧系列24姓,帝舜系列36姓,夏禹系列34姓,总计690姓。这690姓中,除去二源重姓75姓、三源重姓10姓(5×2),实有605姓。

《百家姓》所载姓氏为438姓,其中源出“三皇五帝”、夏禹及他们后裔的姓氏为360姓,占82%;出于其他来源的姓为78姓,占18%。这表明,“三皇五帝”、夏禹与中华民族有着广泛的血缘关系。

姓氏寻根是国人关心的一件大事。宗荷先生《透视姓氏寻根热》一文论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姓氏专家袁以达认为,伏羲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根、万姓之根和科学之根。伏羲是比炎黄二帝更早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伏羲时代以龙命官,以龙为尊,中华民族有了‘龙的传人’之称,伏羲氏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据了解,中国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姓氏有一万多个,现在常用的姓氏有三千多个。伏羲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姓氏之源。实现了远古先民从愚昧向文明的跨越。伏羲之后,中华民族虽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但姓氏像血脉一样,牢牢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中国姓氏是一项独特的国情资源,其内涵和特征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遗传本质如同血脉,世代相传,始终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一大家庭的生存。

“海外各地的华人华侨不远万里回到祖国大陆寻根谒祖,进而带动全国各地的寻根热潮,这表面上看虽是一种文化或血缘上的认同现象,实质上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

“专家指出,寻根的历史意义,在于普天下所有龙的传人不忘血统,不忘根本;寻根现实意义,在于华夏民族的认同、团结、凝聚、合作。要加大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加强姓氏寻根组织服务,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融合。”

《华人寻根有了完整路线图》报道:“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一项浩大文化工程——《中国家谱总目》,经过上海图书馆长达9年的编纂,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家谱总目》首次将全世界范围内的中国家谱汇编成目,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一份完整的‘路线图。’

“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历史大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家谱总目》全书1200万字,共10册,共收录了中国家谱52410种,计608个姓氏,是迄今为止收录中国家谱最多、著录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专题性联合目录,较完整地揭示了海内外各地地区收藏的中国56个民族姓氏家谱的基本情况和存世的中国家谱姓氏状况。”(《中国老年报》2009年7月24日报道)

有趣的是,《三皇五帝》收录的姓氏与《中国家谱总目》收录的姓氏都为600多个,相差无几,可谓不谋而合。不过,也有不同之处,《三皇五帝》收录的姓氏系指“三皇五帝”、夏禹王后代而言,《中国家谱总目》收录的姓氏系指全体华人而言。

我们的姓氏不论是否出自“三皇五帝”、夏禹王及他们的后裔,都生活在中华民族先祖开创的祖国大家庭里,都因中国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自豪!

【注释】

[1]《中文大辞典》:“豢龙,古官名,掌马的饲养。”古称马高八尺以上为龙。

[2]古县名,分南安邑、北安邑。南安邑,今山西运城市;北安邑,今山西夏县。

[3]《中文大辞典》:“御龙,犹养马也。”古称马高八尺以上为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