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刘亚楼的故事_刘亚楼上将历险记

刘亚楼的故事_刘亚楼上将历险记

时间:2022-05-0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刘亚楼的故事_刘亚楼上将历险记刘亚楼将军简介原名刘振东,福建省武平县人。为表示决心,他更名为刘亚楼。刘亚楼入党四个月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到了他的家乡。刘亚楼部和兄弟部队恶战两小时才占领黄陂,但此战刘亚楼腿部中弹,昏死过去。刘亚楼醒来后,不顾伤痛,跳下担架,提枪返回了战场。敌军官明白刘亚楼的意图,顾不上自己的脚,慌忙举刀又向刘亚楼砍去。

刘亚楼的故事_刘亚楼上将历险记

刘亚楼将军简介

(1910—1965)原名刘振东,福建省武平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西游击队排长,红四军随营学校学员班长,红十二军连长、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红四军第三纵队八支队政治委员,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第一师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

1939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6年回国。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

刘亚楼家在福建省武平县的湘店乡大洋泉村。他家境十分贫困,居住在一个有墙没顶的“房子”里。1910年4月8日那天,天降大雨,一阵紧似一阵,没有房顶的家里一片汪洋。刘亚楼就在这天出生了。两天后,母亲因受寒得了一场大病,离开了人世。父亲刘克芳穷怕了,他渴望着这个儿子能使这个家兴旺发达,便给他起名为兴昌。

可是,愿望是愿望,不能解决当前的现实,他实在无力抚养刘亚楼,便将他送给了当地的一个铁匠刘德香。刘德香为他改名为振东。刘振东长到五六岁时,就和大孩子们爬到树上捅马蜂窝、摘果子,下河摸鱼。一天在摸鱼时,他小腿抽筋,人沉下河底,喝了不少水,正当他挣扎在死亡线上时,被村上人发现,将他救上岸,经一番抢救,他才死里逃生。村上人都说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是当兵的料,有当将军的命。

装进棺材又被抬了出来

刘振东改名为刘亚楼是在他入党那天。1929年8月的一天,武平县地下党领导刘克模介绍刘振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镰刀斧头的红旗下,刘振东举手庄严宣誓。简朴的入党宣誓仪式之后,刘克模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革命需要你,我们欢迎你,希望你坚决跟党走,更上一层楼。”在场的另两名党员拉着他的手,热情地祝贺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刘振东从同志们的眼光中看到了对自己的期盼,也从中吸取了力量,他激动地说:“从今天起,我决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坚决跟党走,一心一意干革命,更上一层楼。”为表示决心,他更名为刘亚楼。

刘亚楼入党四个月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到了他的家乡。刘亚楼毅然参加了红军,并被送到红校学习。在红校学习了不到四个月就毕业分到部队当了连长。当连长的第一天,他为了激励自己,编了一首歌:刘亚楼,干革命,为穷人,打天下,为解放,再上楼,苦不怕,死不怕。

这首自编的歌,他每天都要唱一遍。每唱一遍,他就觉得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了,身上有使不完的劲。他为自己立下了“死打硬拼,身先士卒”八字座右铭。由于作战勇敢,他的职务不断提升,短短三年,他一步一个台阶,从连长升到了师政委,那年他才二十三岁。这三年里,他的人生道路充满了挑战,充满着生与死的考验,危险始终没有离开过他。他的身上,留下了敌人一个又一个枪眼,他多次死里逃生。有一次,他已经被装进棺材,又被抬出来救活了。这件事发生在1931年,他时任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政治委员。

蒋介石第二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反革命“围剿”惨败后,气急败坏,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重新调集三十万人马,组成四个军团,计十八个师两个独立旅。此外,还调来五个空军队,几十架飞机协同作战,再一次疯狂地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进攻。敌强我弱,刘亚楼部队和兄弟部队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乘胜追歼”的方针,避开国民党主力,让敌人深入赣南,无用武之地,自己则由兴国向富田突破,然后由西向东横扫敌后方。第一仗在莲塘打了上官云相部,第二仗在良村打了郝梦龄部,第三仗在黄陂打了毛炳文部。

刘亚楼部和兄弟部队恶战两小时才占领黄陂,但此战刘亚楼腿部中弹,昏死过去。卫生队将他抬下战场,进行包扎抢救。刘亚楼醒来后,不顾伤痛,跳下担架,提枪返回了战场。激战持续,他们的子弹打光了,刘亚楼便指挥战士们用石块、木棍和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与敌人搏斗。他手中的木棍打断了,正在寻找东西,突然迎面来了一个一手举着手枪、另一手拿着大刀的敌军官,这个又高又大的敌军官看到手无寸铁的刘亚楼,产生了轻敌思想,在他看来,对付面前这个人,根本用不着手枪,只需轻挥一下大刀,对方便会倒在他的手下。因此,他冷笑着对刘亚楼说:“投降吧,我只要轻扣扳机,你便会倒在枪下;我只要轻舞大刀,便会将你劈成两半,砍成肉泥。”

赤手空拳的刘亚楼毫无畏惧,一声冷笑,说:“你别高兴得太早,别看你有刀有枪,谁胜谁负还说不定呢!”

那敌军官摇晃着马刀,自信地说:“我佩服你的勇气,但是,只有勇气有什么用呢?我倒要看看,是你的嘴厉害还是我的刀厉害?”话音一落,他便挥刀向刘亚楼砍去。说时迟那时快,刘亚楼在马刀刺向自己的瞬间,灵活地向右边一闪,敌人扑了空。由于用力过猛,敌军官难以收手,刀尖刺到了自己的脚,鲜血顿时流了出来。刘亚楼迅速向敌人扑去,想去夺刀。敌军官明白刘亚楼的意图,顾不上自己的脚,慌忙举刀又向刘亚楼砍去。刘亚楼此次没有躲避,而是飞起一脚,踢中了敌军官拿刀的手腕,敌军官啊呀一声大叫,手松开了,刀从他的手中飞出。刘亚楼一个箭步上前,稳稳地接住了马刀。刀光一闪,准准地刺向了敌军官的胸口,敌军官大叫一声,倒在血泊中。

战后,第十一师伤亡很大,人员减少,只得与第十二师合并,番号仍是第十一师,师长王良,政委张赤男。刘亚楼改任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委,团长是向玉成。不久,红军主力转移到宁都、石城,他们一面休整,一面扫清根据地内的残余据点。在石城战斗中,红军三十二团面临强敌,刘亚楼和团长向玉成率部与敌人拼杀,官兵们一天一夜没有吃饭,疲劳作战,个个精疲力竭。刘亚楼身先士卒,战斗在最前线,他的头部、胸口、腿部受了枪伤,奄奄一息,卫生队将他抬下战场时,他四肢冰冷。团长向玉成派人弄来棺材,将牺牲的同志一个个抬进棺材里。大家看刘亚楼没有气了,也含泪将他抬进一口棺材。这时,师长王良、政委张赤男跑来,向烈士们告别默哀。张赤男与刘亚楼是上下级,也是亲密好友,只要有空,两人便会聚在一起交流思想心得和带兵作战的体会。此时他见刘亚楼被抬进了棺材,一条鲜活的生命,一个年轻有为的干部就这样离开了,十分悲痛,泪水止不住往下流。他擦干眼泪,然后弯腰帮助刘亚楼整理衣服,他的手碰到刘亚楼的鼻孔,突然感觉到一丝热气,便兴奋地大叫:“刘亚楼没有死,快叫军医来抢救!”他的一声大喊,让在场的人为之一振。大家将刘亚楼抬出棺材,军医迅速为刘亚楼打了一针,奇迹出现了,刘亚楼缓缓地睁开了眼睛。他慢慢地转动着头,左右环顾,明白了眼前发生的事。他强打起精神,露出了微笑,对大家说:“我是不是死过一次了?阎罗王说我太年轻了,我的战斗历程还没有结束,任务还没有完成,他不肯收我,又将我送回来了。”

张赤男一边抹泪一边说:“是啊,上海、南京都还没解放,你不能死,你的任务还很艰巨呢。”

第三次反“围剿”结束后,临时中央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命令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攻打赣州。赣州三面环水,城墙既高又厚,明朝刘基曾率兵攻城,久攻不下。红军不听毛泽东劝告,曾八次攻打赣州,赣州城下尸骨成山,赣州城仍然没能攻下。此次打赣州也是困难重重。为掩护红三军团打赣州,第十一师奉命攻打新城。新城守敌是余汉谋的独立旅。这是一场恶战,刘亚楼和张赤男在战壕中指挥战斗。双方厮杀了几个回合,枪声、炮声、喊杀声震耳欲聋。双方的伤亡随着战斗进行而增加,尸横遍野,血流满地。敌人密集的子弹封锁住了前面的一片开阔地,红军战士向前运动,一会儿就倒下了好几个。看到这一切,张赤男心急如焚,他猛地从战壕跳上地面,高叫着要战士们停止进攻。刘亚楼一看,张赤男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网下,太危险了!他站起来,想劝阻张赤男蹲下。瞬间,两颗子弹飞向他俩,刘亚楼的耳朵擦破了皮,另一颗子弹击中了张赤男的脑袋,张赤男满脸是血。刘亚楼顾不上如雨的子弹,抱着张赤男跳进战壕,但张赤男永远闭上了眼睛。这时,毛泽东应项英、周恩来邀请来到赣州前线,召开紧急会议,鉴于赣州敌情严重,会议作出紧急决定,红军放弃攻打赣州,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赣东北发展。

张赤男是长汀县长丰人,很早就加入了共产党,曾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在闽西一带从事革命运动。刘亚楼曾参加过他组织的农民暴动,两人一起参加红军,在作战训练之余,刘亚楼常听张赤男讲共产主义的美好远景,可以说,他是刘亚楼的老师和知己。张赤男的牺牲,对刘亚楼的打击很大。他和战友们含泪掩埋了张赤男和牺牲的干部战士,在张赤男的坟前,刘亚楼做了一个特殊的记号。他准备全国解放后,将张赤男的遗骨送回他的老家。几天后,刘亚楼接替张赤男,成为第十一师政委。

写信让生命发生惊天逆转

红军长征结束后,刘亚楼担任过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1939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苏联方面挽留他参加了卫国战争,并授予少校军衔。1945年8月15日,苏军以150万武装力量,从远东的双城子到西伯利亚的赤塔长达四千公里的战线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越过中苏边界,从海陆空三方面向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势。苏联红军攻势猛烈,所到之处,日军闻风而逃。苏军连克东北许多大城市。刘亚楼所在的苏军部队进入东北的佳木斯。这支部队刚控制了佳木斯,突然遭到自己空军的狂轰滥炸,损失惨重。自己的空军炸自己的陆军,这让大家十分困惑不解。事后,经层层追查,结论是空军和地面部队的联络失误所致。地面部队损失惨重,十分愤怒,一定要追查责任人。调查结果显示那天苏军地面部队的值班参谋是王松(刘亚楼在苏军的化名),地面指挥官马丁诺夫立即以耽误军令罪,签发了对王松的逮捕令,并决定两小时后枪决。刘亚楼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傻了眼,他不甘心三十来岁还没来得及报效祖国,就将离开人世。人之将死,回忆的闸门快速地打开了,他想起一些往事。

img14

1955年,刘亚楼在天安门城楼

那年赣州战役结束后,红军挺进闽南,攻占漳州时,刘亚楼的十一师缴获了两架飞机。飞机停在稻谷场上,战士们和老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将这个“怪物”围了个水泄不通,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的说:“这铁鸟不吃饭不吃草,只喝一些油性的白水就可扇动翅膀飞到天上。”

军团长林彪也来了,他夸奖刘亚楼部打得好,和大家一样兴趣十足地围着飞机前后左右仔细观察,还不停地摸摸这里,摸摸那里,最后在飞机前留了个影。刘亚楼陪着林彪,突然,他对林彪说:“军团长,我有个请求!”

林彪露出笑容,问他有何要求。他说:“新中国成立后,我要学开飞机,到时候,请军团长坐我开的飞机,你敢坐吗?”

毛泽东走过来说:“刘亚楼啊,你想学开飞机啊,如果你敢开,我就敢坐。到那时,我任命你当空军司令如何?有没有这个雄心壮志?”

刘亚楼挺了挺胸脯,大声地说:“有!”

想当空军的理想一直缠绕着刘亚楼,现在,就要走上断头台了,这个理想再也无法实现了,他实在不甘心。抗战胜利后,八路军、新四军肩负着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重任,自己怎么能就这样离开人世呢?党中央毛主席把自己送到苏联学习,好不容易熬了八年,如今刚踏上祖国的土地,正准备报效祖国,却要白白地送掉性命,这真的是太冤枉了。他思前想后,觉得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交给组织,让组织上审查自己,证明自己一生光明磊落,从未做过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想到这里,他对指挥官说:“我十六岁参加革命,是在党的阳光和雨露下成长的,又是中国共产党派我到苏联学习,我们党正需要我,家乡还有亲人在等待着我,请允许我在死前写封信给他们,向他们汇报我这八年在贵国的学习和工作情况,算是对组织、对亲人最后一个交代。不然,我这八年在他们眼中是一块空白。反正我已被你们关押在此,也跑不掉,请你们给我这个机会,只需一天时间就足够了。”那个指挥官觉得他言之有理,便答应了他的这个请求,对他的死刑延缓一天执行。

刘亚楼开始写信,他抓紧一分一秒,终于在一天时间内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第二天吃过早饭,他做好了上断头台的准备。突然,指挥官匆匆跑来,笑着对刘亚楼说:“哈达索(你好)。”然后,用俄语夹着汉语说:“你无罪了,你自由了,我们对你的判决是个错误,实在对不起你了。”情况急转直下,刘亚楼一时还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个指挥官看着一头雾水的刘亚楼,很不好意思地说起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刘亚楼在苏联学习期间有很好的口碑,他对同学们热心真诚,同学们也还以真诚。他的一位同学也是他的同事,听说刘亚楼只因误传军令被判了死刑,十分惋惜。他回想起与刘亚楼在一起的日子,凭着对刘亚楼的了解,他觉得刘亚楼是个十分细心的人,这样的错误不可能发生在刘亚楼的身上,他对上级的调查结果产生了怀疑,决定弄个明白,于是开始对此事进行调查。他在报务员记录的值班日记上发现,刘亚楼传达苏联空军部队轰炸日军高地的内容和时间上没有错误,问题出在先头部队没有严格执行战斗时间表,提前半小时占领了日军高地,又没有和空军通气,空军并不知道此时日军高地已被红军攻下,原先所定的轰炸应该取消,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按照原来的命令对日军高地进行轰炸,结果炸了自己人。情况调查清楚后,他立即向上级进行了汇报。指挥官马上纠正,宣布刘亚楼无罪,恢复了他的职务,而将没有及时通报情况给空军的先头部队的值班参谋执行枪决。

刘亚楼在性命攸关时请求延迟一天,改变了他的一生,不仅救了他一命,而且还了他一个清白,这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刘亚楼更没有想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实现了1932年4月对他许下的诺言,任命他为空军司令员。

天津战役险当俘虏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解放军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六十四天内,以三万九千人的伤亡代价,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五十二万余人(内改编二十五万人)的巨大胜利,与刘亚楼的精心运筹,大胆深入最前沿侦察敌情,获得宝贵的情报,首先取得攻占天津的胜利,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在天津战役中,刘亚楼差一点成了俘虏。为此,他受到了林彪的严厉批评。

平津战役全面展开之后,鉴于要保护北平古迹,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是先打天津,以天津促使北平和平起义。打天津时,东面先歼灭塘沽之敌,控制海口,西面拿下新保安,是关系全局的两着棋。在夺取新保安后,中央军委又确定先打塘沽,后取天津,几乎没有给前线指挥员商量的余地。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深入塘沽地区化装侦察,发现塘沽以东、以北地形开阔,盐田连绵,冬季不结冰,河流纵横,不能构筑工事,不便大部队运动,更不能对敌形成四面包围,并且蒋军兵舰摆在海上,守敌五个师随时准备登舰逃走。守敌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司令部及防守系统设在军舰上。军舰是流动的,是一条很滑很滑的泥鳅,你一到,它便溜得无影无踪。如果先打塘沽之敌,一是塘沽之敌必定会溜,二是让天津之敌有喘息的时间,便于加固工事,增加我方打天津的难度。因此,刘亚楼顶着违反军令的大帽子,大胆直谏,修改军委部署,提出先打天津之敌的建议。林彪和军委见刘亚楼的建议理由充分,不仅同意了他的建议先打天津,而且任命他为天津前线司令员。

天津地形极其复杂,市区南北长十二点五公里,东西宽则不足五公里,地势低洼,郊区多为开阔的水洼地。海河从西北向东南贯穿,将它切成两大块。

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为了加强防守,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为扫清射界,清除了外围防御阵地前一千米以内的树林、房屋,造成天津城外十公里的真空地带,还在这一地带布了四万颗地雷;二是在市内各主要马路中心、胡同巷子口修筑了三百八十个大碉堡,在一些高大建筑物上修建了火力点,每个火力点起码有五挺机枪;三是将南运河水引入护城河,同时关闭护城河的入海通道,使护城河水深三米,为防河水结冰,每天派人下河砸冰,或丢手榴弹破冰。鉴于北面紧邻北平,陈长捷将十三万兵力重点放在东西南三面。他认为,天津工事坚固如铁,兵力又十分富足,解放军要想攻下天津,起码要半年。

天津紧邻北平,天津的迅速解放,对北平和平起义有着促进推动作用。天津不解放,北平的傅作义拒不放下武器。因此,攻占天津迫在眉睫,中央军委考虑用三天时间拿下天津。当傅作义的谈判代表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邓宝珊在谈判桌上得知这个时间,不禁哈哈大笑,用戏弄的口吻说:“三天,简直是天方夜谭!三天解放天津?就是给你们后面再加一个零、再加两个零也未必能如愿。天津是铜墙铁壁,我劝你们最好别去碰这个钉子。”

林彪和刘亚楼的决定更让他吃惊。林彪给刘亚楼的时间不是三天,而是两天,要他在四十八小时内解决天津。而刘亚楼也毫不含糊地表示:“辽沈战役打锦州,我们只用了三十一个小时。现在我有一千三百门大炮和坦克、装甲车,再加三十四万钢铁战士,三十个小时保证把陈长捷的工事打个稀巴烂。”解放军攻占天津的时间从三天改为两天,又从两天改为三十个小时,邓宝珊一下子就蒙了。

林彪的军事思想,在解放军将帅中算是最不保守的,他听到刘亚楼这么说,也吃惊非小。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刘亚楼再一次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敌前侦察。他有时开着吉普车到敌我交界处观察地形和敌情,有时带上一两个警卫员,着便装到敌据点之间侦察。有一天晚上,他带着两个警卫员到天津复兴门外侦察地形。在经过一个坟包时,突然发现前面有一支敌人的巡逻队,敌人听到坟包边有动静,立即用手电筒扫来扫去。双方相距很近,手电筒的光扫在刘亚楼身上,由于天太黑,敌人看不清,便大叫起来:“什么人?不回答老子开枪了!”

刘亚楼知道碰到敌人了,回避是不行了,他急中生智,拿过警卫员手中的冲锋枪,朝有手电筒的地方便是一梭子,大骂道:“老子是天津公安局的,今晚出来抓逃犯,你们乱打手电,乱叫乱嚷,暴露了目标,放跑了逃犯,老子叫你吃不了兜着走!”然后趁对方还没回过神来,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

又有一天晚上,刘亚楼到敌人的最前沿侦察,碰到了敌人的一支搜索队。刘亚楼发现已无法回避,灵机一动,猛地高喊:“一营从左边冲,二营从右边打,三营跟我上!”随后,甩出了几颗手榴弹。对方以为碰上了一个团的解放军,吓得一枪未放,慌忙逃走了。

林彪得知情况后,不仅没有表扬他,反而大发雷霆,批评刘亚楼说:“你不能因小失大,战端未开,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怎么办?一枪还没放,主帅当了人家的俘虏怎么办?”

刘亚楼伸了伸舌头,一句话没说,轻手轻脚地离开了林彪。

像这种有惊无险的事,发生在刘亚楼身上何止一次两次。他亲临敌前侦察,给各级指挥员起到了榜样作用。各军各师各团领导都效仿他,在发起战斗前,深入到敌人的前沿察看地形,研究除堡垒除水患两大障碍的对策;同时,刘亚楼对天津外围地形、敌情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就有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分割后围歼,会师金汤桥的最佳方案。尤其是十个攻击点,都是刘亚楼经过冒险侦察后才选定的。

天津战役从1949年1月14日10时发起攻击,到15日15时天津全部解放,只用了二十九个小时。战后,刘亚楼把陈长捷用吉普车送到宋庄,同傅作义的代表邓宝珊见面。陈长捷对邓宝珊说:“你转告傅作义,赶快出城投降吧。解放军经过周密侦察选择的突破点,一打一个准。过去我们对解放军的了解仅仅是只鳞片爪,我们是真正的井底之蛙。对解放军的肤浅了解,使我们夜郎自大,实在是太可笑,也太可悲了。现在的解放军,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土八路,他们的武器装备再不是小米加步枪了。除了没有飞机,坦克、装甲车、大炮样样都有。他们攻打天津的那种气势,那个场面,如同苏联红军攻克柏林一样,雄赳赳气昂昂的,十分威武。坦克开道,如入无人之境,谁敢用螳臂当车呢?”

邓宝珊回到北平,一五一十地将陈长捷的话传达给傅作义,傅作义十分惊讶,很快便派代表在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书上签了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