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唐朝宋申锡的故事_唐朝宋申锡事件

唐朝宋申锡的故事_唐朝宋申锡事件

时间:2022-04-0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唐朝宋申锡的故事_唐朝宋申锡事件文宗即位时,只有18岁,但他和他的哥哥敬宗不同,是有一腔热血的。一天,文宗私下里与翰林学士宋申锡发了些牢骚,自己理政之初,很受宦官掣肘,于是他对宋申锡说了说王守澄等人的坏话。很快,宋申锡就被任命为同平章事,成为宰相。王师文逃跑,晏敬则屈打成招,称宋申锡派王师文和漳王勾结,图谋不轨。但是历史不容假设,文宗第一次谋诛宦官至此以失败告终,他的臂膀宋申锡也就此送命。

唐朝宋申锡的故事_唐朝宋申锡事件

文宗即位时,只有18岁,但他和他的哥哥敬宗不同,是有一腔热血的。他一心想着摆脱宦官干政,治理国家,整顿吏治,中兴国家。

他倡导节俭,即位之初,就下令放出多余的宫女,各地额外地进献奇珍异物也基本上停止,五坊的鹞鹰玩物和游猎之事也都停废。他喜欢读书,对先祖太宗的《贞观政要》爱不释手,一心想做一个像太宗一样文治武功样样了得的贤明圣主。他勤勉听政,每次上朝时间都很长,从朝廷用人到各地灾情,他无所不问。从大政方针到具体措施,他都详细地与宰相朝臣们研究讨论。

但是宦官挟制,却使文宗很不舒服,他一心想摆脱从祖父开始的这种待遇。一天,文宗私下里与翰林学士宋申锡发了些牢骚,自己理政之初,很受宦官掣肘,于是他对宋申锡说了说王守澄等人的坏话。

宋申锡给文宗出主意,说这事急不得,要徐徐图之,一点一点地解除宦官权力,最终除掉他们的首领王守澄。文宗一听,可算遇到了知音,于是觉得宋申锡是个值得信任的能臣。很快,宋申锡就被任命为同平章事,成为宰相。(www.guayunfan.com)

为了聚集朝臣中的力量,为诛杀宦官做准备,太和五年(831年)二月,宋申锡荐引吏部侍郎王璠为京兆尹,并将文宗的计划告诉了他。但是万没想到王璠这人却是个首鼠两端的投机政客,把这个秘密转脸就泄露给了王守澄。王守澄一见皇帝刚即位五年就想把自己杀了,于是他决定抢先一步,与自己的心腹谋臣郑注商量后,立即反击。

王守澄的手法十分老辣,他找到了让政敌一击致命的法宝。在他的授意下,神策都虞侯豆卢著密告文宗道:“宋申锡这人表面和您走得近,实际上是在帮漳王李湊,想巴结朝中大臣,立漳王为皇帝。他和十六宅(诸王的居所)之中的太监朱训一起图谋不轨,说皇上体弱多病,太子年幼,如果您千秋万代之后,当立漳王,所以他们就密谋先巴结漳王,现有漳王亲赐衣物一套为证。”豆卢著是郑注的表亲,这里面自然也没什么真话,最多是捕风捉影而已。但是王守澄太了解文宗了,漳王是文宗的弟弟,打小就很聪明,素有贤名,所以文宗内心一直对他有所猜忌,现在一听豆卢著的话,竟然相信,立时大怒,就要传宰相们进宫商议。

王守澄这边为了让证据更多,于是抓捕了宋申锡的僚属张全真、王师文,又抓捕十六宅宫市品官晏敬则。王师文逃跑,晏敬则屈打成招,称宋申锡派王师文和漳王勾结,图谋不轨。

宰相这边,这一天正是休息日,文宗命人临时把宰相们召到延英殿。路隋、李宗闵、牛僧孺、宋申锡一听,以为有要事相商,没耽搁多久,便来到中书东门。不料守门的宦官拦住宋申锡道:“没有叫你,大人请退下。”宋申锡一看,这摆明了针对自己,知道有了麻烦,望着延英殿以笏叩额而退。

延英殿上,文宗把豆卢著的奏折拿给宰相们看,大家相顾愕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宋申锡当即被逮入狱。文宗心里也有点犹豫,于是召宰相和议事官商议,想听听他们的看法。当时以左常侍崔玄亮、给事中李固言等为代表的十四个人都希望皇上应该谨慎对待谋逆之案,需要将这个案子交给外廷重新审查,而不是宦官一手把持。文宗却说:“我已与大臣们把案子定下来了,还有什么可审理之处?”崔玄亮叩头流涕,哀求文宗道:“杀一个小民百姓尚须慎重,何况宋申锡是个宰相呢?还是再复查一遍为好。”文宗的态度有所缓和,说:“那我再听听宰相们的意见。”这时宰相牛僧孺说:“人臣不过宰相。宋申锡已做了宰相,假如他要谋立漳王,目的又是什么呢?恐怕他不会这样做。”

文宗开始动摇,犹豫着要不要把宋申锡案重新审理。这时,郑注探听到了文宗的想法,怕一旦交给外廷复审,自己策划的事情会露出马脚,就劝王守澄放弃斩杀宋申锡,退而求其次,将他贬黜就算了。

文宗最终也没又让外廷再审此事,而是听任了王守澄的建议,将漳王李凑贬为巢县公,宋申锡贬为开州司马。受此事牵连而被处死或流放的有近百人。没过多久,漳王和宋申锡双双死在贬谪之地。

难怪后世对文宗的评价是“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这件事上充分暴露了文宗的缺点。如果文宗能够让外廷复审,那么很容易就会查到豆卢著是郑注的表兄,郑注是王守澄的心腹,豆卢著所言的可信度几近于零。但是历史不容假设,文宗第一次谋诛宦官至此以失败告终,他的臂膀宋申锡也就此送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