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周世宗改革_周世宗英年弃天下

周世宗改革_周世宗英年弃天下

时间:2022-04-0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周世宗改革_周世宗英年弃天下柴荣即位之初,对自己的寿命是比较关注的。改革佛教柴荣在位时做的另外一件大事是改革佛教。后世说起中国佛教史上的法难,常称有“三武一宗”,这“一宗”就是指后周世宗柴荣。柴荣的这些做法,自然会引起僧尼居士们的怨愤,他们把这项改革称为“法难”。5月的一天,柴荣驻军瓦桥关。由于他病情严重,进军计划只好作罢,大军南撤。这才下令回开封。

周世宗改革_周世宗英年弃天下

柴荣即位之初,对自己的寿命是比较关注的。他询问精通卜筮的王朴,自己能做多少年的天子,王朴回答说:“我的学问很浅陋,但以我所学的来推算,三十年以后非所知也。”意思是柴荣有三十年的皇帝命。柴荣听了,很欣慰地说:“如果你算的准确,那我就用十年时间来开拓天下、十年时间来休养百姓,用最后的十年时间来达到天下太平。”这真是一份宏伟的蓝图。

励精图治

柴荣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他很虚心地请群臣上书提建议,还专门布置了《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两个题目,让二十几名学士做文章。最后,他看中了王朴的战略观点“先易后难”,即先平定四川和江南,后对付辽国和北汉。四川和江南地区经济发达,但兵力相对较弱,夺取之后,国家的财源就有了保障,这样再对付北方的辽国和北汉,就比较容易了。柴荣认真地把这一战略付诸实施,在位的几年中,主要精力放在了和后蜀、南唐作战,虽然没有消灭后蜀和南唐,但攻取了后蜀的秦凤地区和南唐长江以北的地区,也算是完成了战略目标。

柴荣很重视科举制度,他革除弊政,严肃纪律,通过科举选拔出一大批人才为朝廷服务。在吏治方面,柴荣的整顿力度也很大,他严惩贪官污吏,绝不徇私,他生父的老朋友犯了法,他也没有轻饶。几个官员趁出使之机游山玩水,也被他贬了官。不过,柴荣在吏治方面做得是比较过分的,他对官员们处罚得比较重,很多不该死的人都被他杀了,这使其失去一部分人心。五代时期吏治黑暗,官员贪暴,柴荣矫枉过正,也是可以理解的。在他统治的后几年,他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处罚相对宽松了一些。

(www.guayunfan.com)

柴荣对官员比较刻薄,对百姓却比较宽厚。他下令罢除正税以外的一切杂税,禁止官吏和豪绅把自己的赋税负担转嫁到平民头上。他取消了官员和豪绅的很多特权,连孔子后代的特权也被他剥夺了。他鼓励开荒,把大量的无主荒地分配给逃亡的人户耕种。他还修改了法律,废除了很多不合理的刑罚,尽量以人道手段对待系狱犯人,保护犯人的基本权益。

柴荣是一位城市建设专家,当澶州节度使的时候他就进行过城市改造,做皇帝以后,又大规模地建设开封城。他让大将赵匡胤“跑马圈城”,赵匡胤用尽马力跑了五十里,这五十里的范围就被划为开封外城。他对开封城内的坟墓、房屋、街道、河流进行了大量的拆迁改造。宋朝的东京汴梁城算是当时繁华无比的世界名城,它就是在柴荣手里建成的。为了方便进军南唐和物资运输,他还整修了著名的大运河和其他一些水道。

改革佛教

柴荣在位时做的另外一件大事是改革佛教。后世说起中国佛教史上的法难,常称有“三武一宗”,这“一宗”就是指后周世宗柴荣。不过,柴荣实际上并没有毁灭佛教,而是进行了手段比较严厉的改革,客观上对佛教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首先,他下令拆除没有僧侣居住的空闲寺院。后来,又命令各州只留一座有“敕额”的大寺院供僧尼居住,居留人数也做了规定,多余的寺院就被拆除了。寺院数额和住僧数额也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各州的实际情况,有一些弹性的调整。另外,就像改革军制一样,他对天下的僧尼也进行了检选,能够读诵一定经书的僧尼被留在寺院,而根本不通佛法、不能读经的僧尼就被他开除了僧籍,强迫还俗为民。他对出家人的资格也进行了限制,除了有真正信仰、能够读经、符合年龄外,还要求经过父母、祖父母等亲属的同意。

柴荣的这些做法,自然会引起僧尼居士们的怨愤,他们把这项改革称为“法难”。柴荣当然也有自己的私心,他看中的是寺院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为的是给朝廷集中财富。后来就连佛像他也想要,把大量的佛像毁了铸钱。他亲自动手毁了镇州的千手观音像,用斧劈开观音的胸口,还对人说:“平定乱世是千秋的功业。佛家讲布施,只要有益于世人,连自己的手眼身躯都可以布施出去,这些铜铁佛像难道就不能布施吗?”这些话其实是强辞夺理,很伤大众的宗教感情。且不说宗教感情,就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讲,柴荣的这些举动也是十分值得商榷的。

蹊跷之病

959年4月,柴荣率军北征,战争打得十分顺利,仅仅四十二天就连得三州。这是辽国比较衰弱的几年,皇帝无道,天下饥荒,辽军战斗力相对较弱,如果柴荣继续打下去,即使灭不了契丹,也能夺回大片疆土。

5月的一天,柴荣驻军瓦桥关。当时捷报频传,他心里十分高兴,就登上瓦桥关外的一座高台检阅自己的部队。当地的父老百姓牵着牛、提着酒来慰劳后周军,柴荣很高兴地召见这些百姓,和百姓们谈话。他顺口问百姓们,这个高台叫什么名字,百姓们说:“故老相传,此地名唤病龙台。”柴荣听了,心里不由掠过一丝阴影,很快就纵马而去。当然,这只是一个野史记载的传说。

当天,柴荣召集众将商议进军幽州的计划,将军们都持反对意见,认为时机不成熟。这是件很奇怪的事,根据当时的情报,契丹方面一片混乱,根本没有组织有效的防御,将军们为什么不想立功呢?柴荣很不开心,到了晚上,忽然就发起病来。由于他病情严重,进军计划只好作罢,大军南撤。

大军回到澶州,柴荣不肯再走,就在澶州住了下来。而且,柴荣忽然变得疑心重重,除了身边少数亲信,外边的大臣将军,他一个也不肯召见,大家都不知道柴荣的病情到底怎么样。澶州节度使、殿前都点检、驸马都尉张永德是柴荣的妹夫,大家都找张永德商量,说现在皇帝病重,还没有立太子,又不肯回京城,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天下不就乱了嘛!大家让张永德以近亲的身份,好好劝劝柴荣,让他尽快回开封去。

张永德见了柴荣,趁柴荣心情略好一些的时候,就把这些话说了出来。柴荣瞪着眼睛看了张永德半天,才说:“这些话是谁教你的?我知道你说不出来,肯定是别人教的。”又过了一会儿,柴荣叹了口气说:“我看你一副穷薄之相,怎么担当得起这样的大事?算了,走吧!”这才下令回开封。回京以后,很快就把张永德的军职给免了,让资望较浅的赵匡胤担任殿前都点检。

天命早定

这是一段极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记载。原来,柴荣北征的时候,一切御用物资都是从开封运来的。有一天,柴荣忽然在运来的文件中,发现了一条两三尺长的木条,上边写着“点检做”。也有传说说是写着“点检做天子”或“殿前点检做天子”。这件事让柴荣疑心大起,因为五代时候朝代更迭频繁,掌军权的人做天子,或者天子的亲戚篡位,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这时候做殿前都点检的正是柴荣的妹夫张永德,柴荣看见张永德一副老实的样子,知道他不是阴谋家,所以只免了他的军职,没有杀他,却把赵匡胤推到了“点检”的位子上,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柴荣做了一番布置后,到959年6月就去世了,终年三十九岁。他早年的儿子都被后汉朝廷杀了,这时候最大的儿子柴宗训才七岁,只能让他即皇帝位。

柴荣只做了五年零六个月的皇帝,但他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五代时期最好的皇帝,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算是好皇帝之一,他本人及其家族却没有享受到这一成果。王朴算他有三十年天子运,后人便解嘲说,五六三十,不正好是五年零六个月嘛!

陈桥兵变

柴荣的生病死亡,其实奇怪得很。为什么会出现“点检做”的木条,为什么众将会反对夺取幽州,为什么会在商议进攻幽州的当晚就发病,难道只是个偶然?有人说,柴荣虽然是位能干的好皇帝,但为政过于严苛,做的缺德事太多,遭报应了。他曾经亲手劈开镇州观音像的胸口,所以在瓦桥关得了胸疽,不治而死。也有人说,柴荣多年来过于操劳国事,事必躬亲,终于积劳成疾,所以病死了。

五代史是宋朝人写的,自然没有人追究赵匡胤的旧账,我却觉得,这事和陈桥兵变是一样的,是由赵匡胤集团的一次密谋策划所致。南唐之战,赵匡胤功劳最大,但事后柴荣却没有相应地给予提拔赏赐,只给赵匡胤调动了一下职务,让很多人都觉得不公平。到北征的时候,赵匡胤和他的亲信们做一些小动作就难免了。将军们不支持打幽州,很可能是因为南唐之战功高不赏,他们要改变拥戴对象。“点检做”的木条如果真有其事,那就是为了挑起内乱,让柴荣和张永德自相残杀。柴荣的突然发病,说不定是被人下了毒。柴荣住在澶州不敢回京,就是搞不清楚真正的敌人是谁。也有学者认为,“点检做”的木条是李重进所做用来陷害张永德的,属于禁军派系之间的斗争,和赵匡胤无关。

柴荣的禁军是赵匡胤一手组建起来的,在多年的战争中,赵匡胤早就树立起了个人的威信,他不可能迟钝得到了陈桥兵变那一刻才想起做皇帝。

960年正月初一,小皇帝柴宗训长了一岁,正在大殿接受朝贺,河北的镇定二州却传来消息,辽国和北汉的联军南下,要来进攻后周了。年轻的符太后和年幼的柴宗训自然是束手无策,他们让宰相范质拿主意。范质是个文官,只能依赖大将赵匡胤,赵匡胤推托说自己手头的兵少,打不过辽军,范质只好把调动全国兵马的大权给了赵匡胤。

于是赵匡胤率大军离开京城,但只走到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军士们就哗变了,赵匡胤黄袍加身。前文说过,郭威当初就是这么干的,哪里来的辽军,只是有人想要做皇帝而已。

陈桥兵变,象征着五代的结束、北宋的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