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顾西林简介资料_顾西林生平介绍_传奇故事

顾西林简介资料_顾西林生平介绍_传奇故事

时间:2022-03-1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顾西林简介资料_顾西林生平介绍_传奇故事顾西林,上海人,本名陈畹芳,改名顾怡若,西林是她的字。早春之夜,皓月当空,杭州师范大学玉皇山校区内以顾西林名字命名的“西林亭”旁,芳草如茵。使笔者不能忘怀的是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顾西林先生。他对顾西林在音乐教育上的造诣久有所闻,故派专人持书到苏州礼聘。前排左起第七人为校长徐旭东、第八人为顾西林在顾西林55年的教学生涯中,前30多年都是在黑暗的旧社会里度过的。

顾西林简介资料_顾西林生平介绍_传奇故事

顾西林(1892—1968),上海人,本名陈畹芳,改名顾怡若,西林是她的字。1906年进上海启明女校音乐专修课学习音乐与英文,历时六年,兼任该校助教。1933年到杭师任教。在校任教30余年,为学校的音乐教育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被学生爱称为“音乐妈妈”,培养出吴逸亭、何芸、陈乃铨、陈良森等知名音乐家和一大批艺术教育的师资。“文革”中受迫害含冤去世。生前曾任杭州市人民政府委员,省、市人大代表,杭州市文联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浙江省分会主席等职。

早春之夜,皓月当空,杭州师范大学玉皇山校区内以顾西林名字命名的“西林亭”旁,芳草如茵。伫立在西林亭的石马旁,颇有寒意。唐李商隐诗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使笔者不能忘怀的是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顾西林先生。

家庭 学校 婚姻

顾西林出身于精通音律的书香之家。父亲是晚清秀才,生性严肃古板,在上海道署担任文牍工作。母亲知书达理,性格仁慈,极为疼爱子女,由于父亲母亲都爱好音乐,她的民族音乐启蒙教育就在家中完成。6岁时,父亲教她学扬琴,其后又教她弄箫吹笛。9岁时开始学二胡,接着学习琵琶、三弦等民族乐器。父亲的严格执教和母亲的谆谆诱导给她奠定了良好的民乐基础,也形成了她以后严父慈母型的教学风格。

1906年,她14岁,进入上海启明女校音乐专修科。“启明”是上海法国天主教圣母院附设的女子学校,校规极严,但师资水平极高。她入学第一年专修英文,第二年加修钢琴。她学习勤奋,进步很快,受到老师的赞赏。她攻读英文、音乐两科,学习时间前后共6年。但在最后两年中,已同时担任助教职务。

1912年冬,她毕业离校,进上海茂成女校担任英文、音乐教职。1915年春,她离开上海老家到宜兴县女中执教,开始了独立生活。

她是为了反抗严父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的,也正为此,她把自己的姓名陈畹芳改变为顾怡若,字西林。“顾”是她母亲的姓。“怡若”表示怡然自若,独善其身,这名字颇能反映她的个性与癖好。使人没想到的是,她不仅从此就永远离开上海老家,而且终身未嫁。www.guayunfan.com

全身心扑在音乐教育事业上

20世纪30年代的杭师校徽

其后18年,她辗转在宜兴女子中学、镇江中学、苏州女子师范等校任教。1933年8月来到杭州师范学校担任音乐教员。她来到杭州师范,是因为当时杭师校长章颐年(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侄儿)刚从美国留学归来,主张民主办学,重视文学、艺术教育。他对顾西林在音乐教育上的造诣久有所闻,故派专人持书到苏州礼聘。

前排左起第七人为校长徐旭东、第八人为顾西林

在顾西林55年的教学生涯中,前30多年都是在黑暗的旧社会里度过的。那时候音乐教师被称为“第三等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她才有了发挥她的专长的机会,安心为教育事业服务,并且深受有关领导和学生的尊敬。1951年12月,她参加了中国民主促进会。1954年7月,她当选为浙江省第一届人代会代表。当拿到省人民代表证书时,情绪异常激动。她,一个普通教师,居然可以代表人民参与讨论国家大事,这是她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为此,顾西林选择刘天华先生的“光明行”作为杭师学生练习二胡的第一支曲子,这是寄托着她的深情的,因为只有在新中国,她才能在光明大道上行进。

周恩来签发的顾西林“任命书”

接着她又被选为杭州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并担任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她对自己的专业和社会工作,都是兢兢业业、十分认真负责的。

笙乐演奏

20世纪50年代初期,笔者刚调入当时设在南山路现中国美术学院的杭州师范学校。记得在一次晚会上,体育馆灯火辉煌,宽敞的舞台上坐满了一排排手持各种乐器的学生。他们神态端庄、手法熟练地在进行演奏。这气派,这动人心魄的旋律,完全把我震慑住了。旁边有个学生不无自豪地向新生们介绍说:“这就是我们杭师的民族乐队,全市中等学校阵容最强的乐队。因为我们有一位高水平的音乐教师。”演奏结束后,帷幕刚拉下,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响起来了,学生们站起来狂热地欢呼着:“顾老师,顾老师!”隔不多久,笔者见到一位中等身材、脸庞消瘦而腰板笔挺的女教师缓步走上舞台。她梳着整齐的男士西发,穿着一袭青布大褂,手握一只古老的乐器——笙,笑吟吟地向大家微微鞠躬,而后洒脱地一挥手,嘹亮宛转的旋律立刻又把大家带到亢奋的欢乐的世界……时隔半个多世纪,这一幕伫听笙乐的情景,一直使笔者难以忘怀。

知难而进

顾老师出身于精通音律的书香之家,受教于以音乐驰名沪上的法国教会学校,她兼擅中、西乐器,学识渊博。但她的造诣,主要得力于自己的勤奋好学。她曾和同事杨文群闲谈,说:“我喜欢难度大、要下苦功才能学会的乐器。我本来喜欢钢琴,后来更喜爱小提琴,因为小提琴音色更美,而技巧比钢琴更难。1922年,我发现昆曲是中国的古典歌剧,曲调和词意都非常优美和深奥,而且复杂难学,我就专心学昆曲,终于能做到彩排。1959年,我住在象山疗养院,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自学古筝,学会了二十首练习曲。当时我已67岁,病友们都劝我好好疗养,不要太劳累,可我就是不服老。”

她的那种对音乐艺术苦心孤诣地追求,并且毅然决然、知难而进的学习精神,是使她在音乐艺术上精进不已的动力。

爱 与 严

顾西林的教学特点是:在思想感情上对学生很爱;在教学态度上对学生很严。《杭州日报》记者范育华,曾是顾老师的学生,她曾提起顾老师严父慈母般教育她的往事:

有一天,范育华拿着琴谱惴惴不安地走进琴室,顾老师早已静悄悄地等候在那里。范育华坐在顾老师身边,因自知琴艺不熟练,心里怦怦直跳。她先练了指法,接着顾老师翻开琴谱,挑了几章让范育华弹。由于平时练得少,范乱了章法。弹一遍,老师不满意;又弹一遍,越弹越乱,手哆嗦了,连五线谱上的音符也仿佛会跳动了。范急得哭了起来,使劲地捏手指,“怎么啦?”顾老师拉起范的手:“多可怜。手又瘦又小。不过老师的手也不大。”她把手在范眼前一摊,意思很明白:琴没弹好,不能怨手,关键是功夫不够。“弹琴和其他功课一样,先得把底子打实。别小看指法,它是学琴的基础。多练,手指会有力,也就熟能生巧了。”她一边说,一边叮叮咚咚地弹开了。弹完以后,顾老师手把手地教她。练琴结束后,范育华把成绩簿递上去,心想这回糟了。没料到顾老师给她打了5分,还慎重地签上名。她轻轻地说:“以后别耍小聪明,要老老实实地打基础。”想起这件往事,常常促使范育华奋发向上。

顾老师外表严峻,学生们大多怕她、敬她,但从心底里爱她。年逾七旬的咸信,回忆他一生中难忘的一课,说:“毕业前夕,在上最后一堂音乐课时,大家都很难过,感到依依不舍.我在黑板上抄了这样一句诗:‘相见时难别亦难’,顾老师走进教室,看了一下黑板上的诗句,面对同学们凄然一笑,不知怎的,有的同学哭出了声。这一哭,大家都熬不住了,顿时全堂大哭起来。”从小学毕业到大学毕业,咸信上过不少的最后一课。然而像这样以痛哭来表示惜别之情的,却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桃李满天下

顾老师善于发现人才,很重视“量才使用”和“因材施教”。她对拔尖的学生精心培育,也愿意慷慨解囊资助他们继续深造。有一个姓胡的学生,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顾老师一直负担着他的学习费用。当她卖掉一架旧钢琴后,还从中抽出30元,邮汇给学生作为生活费。有的学生无缘进高等音乐院校,顾老师就写信给友人、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请他们予以个别辅导。曾任青海省文联主席的陈士濂是顾老师精心培育的尖子之一,但当陈士濂在杭师毕业后去报考师范学院中文系时,他怕顾老师因为自己不学音乐而学中文,也许会不高兴,支支吾吾地说了此事。顾老师很理解他,毫无责备之意,还专门送了他一把定制的二胡。1959年,陈士濂就是带着这把二胡,在青海高原的乐队里当了演奏员,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顾西林是中专的一级音乐教师,又是一位音乐艺术界的前辈,经她培育的高才生,大多已成为名家高手。屈指数来,如原中国音乐研究所所长何芸,广州交响乐指挥、珠江电影乐团指挥杨桦,上海歌剧院二胡家吴逸亭,上海电影制片厂作曲家寄明,浙江余杭越剧团团长陈乃铨等,都出自她的门下。

带“陪嫁”的指挥

1987年9月,在大关小学艺术团访日演出的节目单上,笔者看到刘天华先生的《光明行》。光凭这一节目,我猜想该团艺术指导出自顾老师的门下。因为《光明行》是杭师学生学习二胡的第一支独奏曲。

后来探知,大关乐队的创始人沈其鹏,虽非杭师学生,却也是顾老师的传人。刘天华的十首曲子,一首首由顾老师指点、传授给他。大关乐队的二任指挥姜庆富、三任指挥程荣炳,都是由顾老师在杭师毕业生中选送去的。当她选送这两名高才生时,买了大批乐器送给乐队。大家都把这些乐器叫作“陪嫁”。

事实上,顾老师最好的陪嫁,是她本人的无限精力。正如姜庆富所说:“大关乐队可谓是顾老师悉心浇灌的一朵艺术小花。大关艺术团赴日本访问演出,获得了成功,其中有顾老师的心血。”程荣炳回忆说:“顾老师曾多次来大关小学指导。记得在1963年腊月,顾老师乘三轮车来到我校破旧的大礼堂,和大家一起排练新曲。当时朔风吹来,孩子们的手都冻僵了。顾老师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琴者就要在寒风中锻炼意志。’她摩擦双手,叫大家跟着做,把手擦得热乎乎的,然后指挥大家排练,再排练……”孩子们也由衷地爱上了音乐,并称她为“音乐妈妈”。是的,对这位终身未嫁、矢志于音乐教育的女性来说,称她为“音乐妈妈”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历史是公正的

“文革”期间,顾西林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等帽子,受到了“四人帮”及其爪牙的残酷迫害,于1968年7月17日含冤去世,终年76岁。没有人给她留下骨灰,她自己也没有遗言,默默地告别了人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顾西林的沉冤得到了昭雪,杭师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宣布推倒强加在她身上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恢复了她的名誉。杭州师范学校在校园内建造了“西林亭”,2008年5月,杭州师范大学将下沙校区西大门路命名为“西林路”,以志永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