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黄鹄歌》的来历_千古传唱《黄鹄歌》

《黄鹄歌》的来历_千古传唱《黄鹄歌》

时间:2022-03-0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黄鹄歌》的来历_千古传唱《黄鹄歌》细君公主出嫁乌孙时,乌孙王猎骄靡年已70有余,而细君公主不到20岁,与猎骄靡的孙子年龄相仿。细君公主的这首歌谣,乌孙人大多称为《乌孙公主歌》或《细君公主歌》,《汉书》曾称为《悲愁歌》,又因为歌中有“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的佳句,又称《黄鹄歌》。这首歌谣收入汉诗时,被称为“绝调”,即千古绝唱。

《黄鹄歌》的来历_千古传唱《黄鹄歌》

细君公主出嫁乌孙时,乌孙王猎骄靡年已70有余,而细君公主不到20岁,与猎骄靡的孙子年龄相仿。两人语言不通,习俗不同,无法沟通。细君公主带去的随从工匠为她建造了宫室,细君公主独居于自己的宫室中。这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婚姻,已至耄耋之年的猎骄靡与年轻貌美的细君公主,无论怎么想象,两人之间也难有共同语言。所以,历史记载他们二人之间一年会面仅一两次,“置酒饮食”,也就是象征性地在一起吃一两次饭,自然全无温情可言。

乌孙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与汉朝迥异。细君来自“礼仪之邦”,又是汉宗室之女,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一个不到20岁的纤纤弱女,突然面对反差巨大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满耳只闻异族语言,满眼都是奔马草原,白天风沙漫漫,黑夜北风呼号。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细君公主怎么能不感叹自己的身世,不感叹命运的悲凉?

比细君公主后嫁的匈奴公主,当然也不会与70多岁的乌孙王有什么共同语言。但匈奴与乌孙生活习俗相同,匈奴公主过惯了逐水草、住毡房的游牧生活,骑马弯弓射箭样样皆能,很容易与乌孙人沟通。匈奴之所以将自己的“公主”也嫁给70多岁的乌孙王,目的是与汉朝的和亲外交策略对抗。因此,匈奴公主与细君公主之间势必形成敌对的竞争关系。匈奴公主的地位高于细君公主,又没有语言和生活习惯方面的障碍,当然占有一定的优势。

www.guayunfan.com

因此,孤苦悲伤、哀思无尽、度日如年的细君公主,创作了流传千古的《黄鹄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前两句以哀怨的语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处境,“天一方”、“远托”、“异国”等词语连用,蕴含着无限的伤感和思念。

中间两句概括乌孙人饮食起居方面与汉族明显不同的生活习俗,暗示着从小过惯汉朝宫廷安逸生活的尊贵公主的不适应和难以忍受的艰苦,为后两句思乡之情的直接抒发埋下了伏笔。

最后两句直抒胸中郁结已久的忧思,凄婉哀怨,催人泪下。“心内伤”三字尤为撼人心魄。明知远嫁之皇命难违,回归无望,盼望展开想象的双翅,化作黄鹄,自由飞回久别的故乡。想象中的满足与事实上的无奈,构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在那遥远的天边异域,柔弱的细君公主,欲哭无泪,欲诉无声。

细君公主的这首歌谣,乌孙人大多称为《乌孙公主歌》或《细君公主歌》,《汉书》曾称为《悲愁歌》,又因为歌中有“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的佳句,又称《黄鹄歌》。这首歌谣收入汉诗时,被称为“绝调”,即千古绝唱。

细君公主的悲歌辗转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汉武帝不禁为之感动,非常同情她的境况,每隔一年,便下旨派遣使者带着锦绣帷帐,前去慰问细君公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