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俞子夷简介资料_俞子夷生平介绍_传奇故事

俞子夷简介资料_俞子夷生平介绍_传奇故事

时间:2022-03-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俞子夷简介资料_俞子夷生平介绍_传奇故事俞子夷,又名旨一,字逎秉,祖籍江苏苏州,后迁居浙江,著名教育家、教学法专家。钟情教育实验俞子夷又名旨一,字逎秉,1886年1月3日出生在江苏省的一个店员家庭。事发后被迫离开日本回到上海。这一时期,俞子夷主要致力于教材教法的教育研究。俞子夷因家庭老幼人多,且体弱多病,故逗留建德去向未定。担任设在湘师的国民教育实验区主任。此外,亦试验了注音字母的教法及字典检字法等。

俞子夷简介资料_俞子夷生平介绍_传奇故事

俞子夷(1886—1970),又名旨一,字逎秉,祖籍江苏苏州,后迁居浙江,著名教育家、教学法专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后在上海爱国女校任教。1909年与1913年,两次受江苏省教育厅之命,分别赴日本、美国考察,回国后积极开展实验研究。曾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浙江大学教育系任教授,并在我校兼课。抗战爆发后我校内迁建德时,在我校执教。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他的小学教学方面的论著和教育思想在国内有很大影响。

钟情教育实验

俞子夷又名旨一,字逎秉,1886年1月3日出生在江苏省的一个店员家庭。6岁时父母送他上了私塾,课余父亲就教他珠算。12岁时,俞子夷入中西学堂读书。和当时许多青年一样,他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救中国,并向西方寻求出路,故而用力甚勤。15岁时,得到姑母资助,考进上海南洋公学。1902年,俞子夷转入南洋退学留沪同学会和中国教育会筹设的爱国青年学社继续学习。学社设有附小,他在附小兼教算术,并开始自学《代数备旨》和《形学备旨》,后因苏报案起,学社被封停办,俞子夷随同学逃往日本,从此结束了他的求学生活。

到日本后,他一面学日语,一面给中国留学生补习英语。1904年初,他到横滨中华学堂教数学。1904年端午,清政府某贝子路过横滨,俞子夷等人不仅不在校门口悬黄龙旗以示欢迎,反而在宿舍楼窗口扯出黑半旗。事发后被迫离开日本回到上海。回上海后经蔡元培介绍,在新民学堂教数学,后又转入安徽公学教化学。1906年在广明学堂教师范班算术及小学英语、小学理科等。1908年,到了上海郊区青墩小学教动物、植物、小学理科、英文等,并尝试着进行“乡村教育”,即以眼前农村里所见的动物、植物进行实地教育。学生兴趣十分浓郁,也受到当时省视学的赞赏,因此在1909年受江苏省教育会派遣,与杨保恒、周维城三人东渡日本去考察单级(复式)教授法。对此,他回忆说:“在日本参观时,我对算术及理科教法特别注意。”“参观中学数学课讲(a+b)2时与开平方紧密结合,用一连串提问,助以图解,学生理解容易。此种方式,当时名‘启发式’……是当时‘进步’者的主张。”

1909年夏俞子夷归国,秋季即开办单级教授练习所,并移植了单级编制和教法,还在两所小学做实验,以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教顺”(上课顺序),即准备、提示、整理、应用四段(算术去掉整理,只有三段)。练习所共办两届,每届半年,有相当效果。第二期学员中有吴研因、徐特立等。1910年秋练习所结束,俞子夷重返浦东教高小算术、理科、英文,套用日本搬回来的一套,成效较大。从此,俞子夷略知“好教法可以引导学生学好,更见到教材安排对学习有不小影响,于是从爱好数学而注重教材教法”。

俞子夷《小学算术科教学法》封面

1912年,他到了江苏第一师范,“对算术教法发生了浓厚兴趣,自告奋勇在附小一年级试教算术,把日本参观所得整套搬用,颇见成效”。1913年江苏都督府教育司派俞子夷等人赴欧美考察教育。在考察中,他特别对算术教法的研究予以注意。在纽约图书馆里,他对算术教法历史和各时代的课本做了研究,得益不浅。回南京后在附小一二年级做了名为“联络教材”的局部改革试验。“着重在低年级与幼稚园之衔接,酌量采用些幼稚园方法于一年级,以期减少初入学儿童生活习惯与学习的困难,各种内容设法以一个中心联络组织”。这一试验吸引了各地小学教育工作者。两次出国考察,开阔了俞子夷的眼界,激发了他研究教法的兴趣,为他后来研究算术教法和编著算术课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18年,他以《算术教授革新之研究》一文开中小学各科教学法研究之先河。

从1918年到1926年,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即东南大学)任教育科教授并主持附小工作。这一时期他积极从事设计教学法的实验。他自述曾在小学低年级进行了“不彻底”的设计教学实验。这项实验对旧传统仅作局部的改变,把“课程分成四类:属语言文字者;需动手制作者;各种游戏,包括数学游戏;及唱歌跳舞。布置四间相应的教室,一二年级三个班与幼稚园轮流使用。特设一个‘低级指导’负总责。科目的界限被打破,上课时间改用分数制,教材仍预定。……我们仍有大纲,预定一学期、一学年应学的内容,应达到的标准……”这其实是我国最早的设计教学法实验,对全国小教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后,他又进行了教育测验的研究,试图科学评价教学,编写了《小学国文毛笔书法量表》。

1922年参加“中华教育改造社”,聘请美国心理学家指导编选各种测验,编了《小学算术混合四则测验及说明书》《小学算术应用题测验》《小学社会自然测验及说明书》《默读测验》等,还编了各种测验量表。以后他还受江苏义务教育期成会的委托,做了几个月的乡村小学调查研究,收获颇大,写成名著《一个乡村小学教员的日记》,初步总结了他在1927年以前的主要教育理论和实践。

1926年秋,俞子夷来到浙江,此后40多年,他一直在浙江从事教育工作,进行教育实验与教学研究。先在省女中师范部教课并主持附小,1927年5月到浙江省教育厅主持初等教育工作。1929年8月任浙大教育系教授,教初等教育和教育法,并进行小学算术教材教法的研究。1927—1937年均在女中、杭高、杭师兼课。这一时期,俞子夷主要致力于教材教法的教育研究。“鉴于过去空谈教法,师范生毕业后,对教材不熟悉。1927年夏在女中教师会议上,我建议设各科教材研究。此议成立,我教过自然教材及算术教材两门。”他编订小学算术课程标准,还为师范生编了算术教学法讲稿和应用题教法以及师范用小学教材教法课本《儿童学算指导法》等书。开始研究在小学将珠算与笔算结合,并写成《笔算珠算混合教学法》一书,交中华书局出版。

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内迁。俞子夷因家庭老幼人多,且体弱多病,故逗留建德去向未定。此时杭州师范也迁到建德,俞子夷随其残留十余人同迁至王侠谷(今兰溪市)杭师文牍王汝铨家。他在下王小学教了一段时间后于1939年到了湘湖师范。初教教材教法,后教物理。担任设在湘师的国民教育实验区主任。此外,亦试验了注音字母的教法及字典检字法等。抗战胜利后他重返浙大教育系任教,担任小学教材教法等课,并在杭师兼课。抗战八年,寓居三迁,多接近社会实际,俞子夷在思想和教育科研工作中有了很大的进步,他曾总结道:教育必须“国化(民族化),取洋之长,以补国之短”“乡村化。国化而只适城市,对绝大多数乡村仍无裨益,则国化不能彻底”。

1947年南京教育部拨款,指定浙大师范学院和浙江省教育厅合办国民教育实验区,在兼有城乡特点的杭州西湖区进行普及教育的实验研究。俞子夷被任命为主任。实验的重点是小学各科教材教法的改革,目的是为实现我国普及教育创设一套符合国情的小学各科教材教法。

实验内容有:实验方面:随机教学。设一大套游戏方法、用具,写一本教法、用法说明书,然后让小学教师逐一实施。俞子夷主持了暑假全区小学教师的消夏进修会,布置开展实验研究及研究课题。同时由他主讲《随机教学》《怎样教学读书》《珠算笔算混合研究》《常识教学实际问题》等理论课。教师结合实际选定课题、制订计划、做好实验过程记录。每月有例会,进行教学观摩,从教学实际出发,讨论或交流信息,全区教师均感收获很大。

新中国的成立给俞子夷带来第二次青春。

1952年、1957年,他先后任浙江省教育厅文教副厅长、教育厅厅长,曾当选为省人民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与此同时,他仍深入实际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在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仍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总结算术教学50年的经验,发表了大量学术文章。1970年7月24日,80余岁的俞子夷先生因久病不愈,病逝于杭州。1979年3月,浙江省委改正了对他的处理,为其恢复名誉,开了追悼会

先进的教育观念

俞子夷一生非常重视教育实验工作,他的每一次教育实验基本上都获得了成功,这与他实验时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俞子夷最主要的教育思想是教育要国化(民族化)和乡村化,即从基础教育出发,结合国情,面向劳动大众实行普及教育。他注重从实践中学,从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教育教学新经验、新方法。

俞子夷的一生,从事过许多的教育实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单级复式教学法、设计教学法、教育测验、算术教学实验和国民教育实验。除此之外,他还出版了大量的专著、译著、教材、论文、科普读物。从其实验和著作中可见他一生的主要精力均用在小学教学法的革新问题上。俞子夷在日本考察时就发现“我过去只知钻研教材忽视教法,所以出力不讨好,花上很大力气,学生依然不懂”。从此,他就醉心于教法研究,通过大量实验在移植外来先进教学法的基础上根据国情形成自己的一套小学教材教法。他的主要观点为:

普及教育要有适合国情的教材教法。

普及教育是俞子夷最主要的教育思想。他提倡在普及城市小学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普及农村小学教育。农村小学教育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推广要普遍而时间不妨灵活些。因此要有一套适合我国城乡实际的小学教材教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他除了身体力行,到一些乡村小学进行教学实践外,还在《参观乡村小学后的报告》《复式学级的常识教材》《一个乡村小学教员的日记》等文章中对如何解决农村小学教学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教学仪器、复式教材如何适应我国国情等提出了看法。俞子夷分析了当时小学各科教材内容,指出其中有不少缺乏科学根据,以至于教学就如“盲人骑瞎马”。

他主张教材研究不应当仅仅在教学理论中进行一些支离破碎的教材分析,而应当系统地结合一些具体教材进行研究。教法也应当是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具体实施的结合,即将理论和经验联系在一起。

为此,俞子夷编著了《小学算术教学法》与《小学算术科教学法》,形成了较完整的算术教材教法;他的《新小学教学法》与《新小学教材研究》,形成了较完整的小学各科教材教法。

教学要有经济观。

俞子夷认为教学的经济观就是教学方法所耗用的时间精力与教学效果的比较。“从事教育,如不明效果与方法之适应,则教育上之消耗必巨(即时间之浪费、精神之虚耗)。”教学的经济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精力、财力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教学是一个整体,教材和教法是它的两个方面,教材要精简,选材要科学;教法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重在实行。

方法太复杂,是浪费时间和精神;方法太单调,学生不愿听或听不懂也是一种浪费。比如教学算术中的原理,多说明不如叫学生多做。说明只能叫学生强记,叫他们强做才可以从实际经验中得到真理。因此,应该重视教学的优化和教授法的技术革新。

对整个教育来说,没有合理的关系,部分之和决不等于全体,全人格教育决不等于德育、智育、体育的简单相加,智育不等于各个科目的简单相加。各个星期的课积累成一个学期,若干学期更积累成全部课程,这中间有什么关系,到毕业时学生会成为怎样的整体,这与各科之间的合理关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俞子夷在革新教法中很重视各科间的联系,注重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他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孤立做法:比如学生语文程度低就强迫他们读熟古文,要他们背诵。实质上语文是一个整体,作文、读书、说论、写字都是各个部分,如果不明白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单靠传统的背诵,最终是吃力不讨好的。所以俞子夷认为根据教学的经济观还应当特别努力协调各部分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实现“教育是整个的”这句话。

理论研究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俞子夷的教育实验重视理论对方法的指导。他认为“理论有可靠的,也有不可靠的。从科学方法研究得来的结果是可靠的,凭空臆造的议论是不可靠的……但是经验没有理论去指导往往要走很远的路,或者走入不正当的路。……理论决不能代替经验,然而理论却可以做经验的指导。最好把学的理论和自己的经验化为一起。”所以“教学法一方面要把科学做基础,一方面又不能不用艺术的方法做”。

正是在这种教育观点的指导下,俞子夷积极从事教育实验。他认真对待国外先进的理论,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在移植上进行改造。他始终坚持理论研究必须联系实际的研究方向,他从实验中提炼出来的小学数学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意义,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挖掘与发展。

一生为人师表

俞子夷不光在学问上让人敬佩,在为人方面也令人敬仰。

他一生好学不倦、博学多能。他没有受过正规的中专和大学教育,靠刻苦自学而多才多艺。他会吹箫、拍照片、装收音机,还懂英语、日语,新中国成立后又利用苏联算术教材学习俄语。他对教育实验简直入了迷。俞子夷从东京考察单级复式教学归来,凭着厚厚的四五大本笔记与同行一起开办单级教授练习所。他回忆那时的情景,说自己“日夜紧张,有时睡梦中也在上课或备课”。“首届结束后,距小学寒假尚有一个月。

我再在小学里独自实习至放假。这次,全日包干,午餐亦在校内,与原任教师共食……这一个月全日包干,尝到了先苦后甜的真滋味。苦的是白天腿酸,夜间眼昏。甜的是时间支配恰好,到下半个月,可无须频频看壁上挂的小闹钟,一切进行顺利。”每一次实验俞子夷基本上都亲自参与,时时给予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有时是讲课,有时是设计、制造游戏方法、用具等,有时是指导教师教学方法。例如,《口诀》一文中讲到有一个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发现学生乘法九九的前半段没有练熟,俞子夷就和他商定一个进程。“部分注意心算,教师抽示练习片,或口唱题目,指名学生口答;一部分注重笔算,题目用练习片或板书,学生各自笔答。”小学教师照此操作,果然收到了好效果。广博的知识、入迷的精神是俞子夷教育实验屡屡成功的最好注解。

俞子夷对工作一贯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他虽则知识渊博却认真备课,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他曾经给一个学算术最困难的名叫王渭铨的学生补过课。他将一系列的设想一步步验证,达到一个个具体的目的而取得成功,并将这过程写成《教算一得》一书。对指导教师的教学,俞子夷也是严格而热情。新中国成立后,在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时,组织上照顾他的身体,让他每天工作2小时。但他仍然每天按时上班,先到各处室去转转。群众来信有问必答,复信都要亲自过目才发出。

俞先生对他人的关怀爱护是无微不至的。他非常热爱他的学生。他在《二十年前乡村学校生活》里回忆自己1907年在上海青墩小学的教学生涯时说过:“母亲,我当然是做了他们的母亲。我爱他们,他们个个都爱我。每天临睡,我一定送他们到房里,他们各自上床安睡,我还逐一替他们把被盖好,肩胛处塞紧。这是我夜半临睡时天天做的工作……某生有一天病了,他一人嫌寂寞,要我到卧室里去做伴。我除了上课以外常坐在他床边上和他说笑,我把书里的图给他看。人生顶快乐的莫如爱。”www.guayunfan.com

1953年夏,杭州下城三小丁竹青老师患病卧床,俞先生年已古稀仍前往探望。在一个大热天,看到气喘吁吁的老厅长来看望自己,丁竹青泪流满面。

俞子夷自身生活十分俭朴。他身着布长衫,脚着土布鞋,春、夏、秋三季总带着伞。他说出门带伞,天雨撑伞、天热挡阳、不雨不热当手杖。他总说,一个人一天有一块豆腐、半碗青菜营养也就够了。省教育厅配给他小车,他从来不用。简单的通知记事,他总是利用小纸片。连撕掉的日历他也要利用。他勤俭朴实的作风深深地感动着与他一块工作的同志。

俞子夷先生离开我们已经40多年了。他终身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正在不断发展。他的教育论著是教育工作者的宝贵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