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有关孤独感的沉思

有关孤独感的沉思

时间:2022-03-0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有关孤独感的沉思有关孤独感的沉思人是群体性动物,很多人都害怕孤独。同样也是分步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首先积极地去引导孤独症患者去细心观察周围的人的善行。患者做完这样的“家庭作业”后,就不再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来说是一无是处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而完成以后所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足以战胜了之前的挫败感。改变孤独症患者对孤独感的看法,抵制消极情绪的入侵,就必须对可能产生的消极想法发出挑战。

有关孤独感的沉思

有关孤独感的沉思

人是群体性动物,很多人都害怕孤独。实际上,孤独并不完全都是坏事,心态稳定时,便于自我思考或是反思,此时的孤独是件好事。但大多数人孤独时,总是感到抑郁、不安,孤身一人就容易产生绝望的情绪和强烈的恐惧感,不断地感觉自己被孤立,被抛弃,就会封闭自己,不愿意和身边的朋友说话交流,变得敏感孤僻,这种情况下的孤独会对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处于负面心理状态下的人,孤独对他们而言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人时的状态,即便在有人相伴的情况下,他们也不会主动与他人交流,极端地孤立自己,陷入一种孤独———不与他人接触———更加孤独的恶性循环当中去,寂寞空虚的他们会自我暗示大家都排斥他们,无人愿意和他们说话交流,郁结的情绪不但没有得到释放,反而愈发严重。所以,孤独感在心理状态消极的人看来,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绝望的情绪,是一种驱使自己花更多时间独处,而后焦虑、被动、敏感、恐惧等一系列问题随之产生的糟糕的感觉。

可是孤独感对人的影响是否就仅限于以上所说的那些呢?说白了,孤独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外在环境因素,它对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人本身的心理状态,取决于用怎样的一种内心的力量去直面这样关于孤独和孤独感,接下来就来好好花点时间全面审视一下孤独。

为了叙述的方便,姑且先将那些困在孤独感中的,负面情绪缠身的人为孤独症患者吧。孤独症患者普遍害怕孤独的状态,就如本章开头时说的那样,在孤独感和消极情绪的共同作用下,他们觉得一切都暗淡无光,难以继续,只会在用一种绝望退缩的方式来排遣内心的空虚。再看看孤独症患者对孤独持有的看法,且不论这些观点正确与否,就观点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孤独和孤独感的概念在孤独症患者眼里很可能已经被曲解了。

孤独症患者一般会偏执地认为与他人交流,结识他人很难。他们抱着强烈的自我挫败的想法,认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去结识他人几乎没有可能。曾有心理学家对孤独症患者进行访谈,当谈到与人交往这一话题时,有位孤独症患者这样说道:“上大学时,至少在宿舍可以结识一些同学,但工作以后,生活在这城市里,大家彼此都不认识,互相连名字都不知道,而且大家看起来都不够友好。”他的话中已经隐隐透露出之所以孤单一人,问题的关键在于结识别人似乎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既然如此,那么孤独症患者摆脱孤独所带来的不良情绪,首先要攒够勇气跨过障碍,大胆去和他人交往。前面提到的那位孤独症患者曾在心理学家的指导下,尝试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慢慢与人接触:第一步,无论身处何处,无论何种场合,都尝试去观察身边的人,留心他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会在交往中用眼睛直视他人。心理学家的依据是,人往往对拒绝很敏感,两个人或是多个人的接触中,彼此不能直视对方,彼此的陌生感就难以消除,彼此也就感受不到对方的诚意。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直视对方,留心对方的言行举止,眼神所传达的讯息交流无疑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第二步,注意是否有人也在留意自己,关心周围的人,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点什么。交流接触是双向的活动,已经学会留意别人举动的孤独症患者,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换个角度发掘他人,来肯定自己,增强与人交往的渴望,确认同样也有人有诚意与自己接触。第三步,主动上前与人交谈。完成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第三步也就没有什么难度,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孤独症患者依次经过这三步的训练,就可以彻底走出了消极孤独感的阴影,也消除了对交往的恐惧症,再也不会固执地认为个人的孤独感会造成交往的困难了。

陌生人不是不可接近的,但患有孤独症的人却通常一再向自己确认,他们无法接近陌生人,而陌生人也不愿接近他们,这个原则就好像是某个颠簸不破的真理一样存在在他们心中,限制了他们与他人交往的自由。回过头好好想想,究竟是谁给自己下了这样的紧箍咒,只有自己,是自己书写了这样的原则,逼着自己无条件的遵守,是内心的那股消极的力量在作祟。一旦打破这样的原则,不再相信它,大家就都可以走出孤独和害羞的怪圈了。

孤独症患者的另外一个特点———怨天尤人,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处境出奇的悲惨,这是长期沉浸在孤独当中的人的通病,也是一个典型的心理陷阱。同样是刚才提到的那名孤独症患者,在提及自己的处境时,他说道:“如果孤身一人,那肯定很悲惨。”理由很简单,孤独的环境下,容易接收到不良情绪影响的人,就会忧虑,担心,然后伤心,成语中的“顾影自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既然连自己的影子都觉得可怜起来,那这世上还有谁能比他们更加悲惨呢?于是,他们周而复始地思索自己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可怜,随后自说自话着:

“你就是个失败者,就因为你什么都做不好,所以没有人愿意和你交朋友,更没有人愿意爱你,你只会永远孤独!”

“我承认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失败的人!我只能孤孤单单的!”

每天重复这样的对话,这样的自责,就好比每天都有个人在自己身边,不断地批评自己,一点正面的肯定和赞扬都没有,只是一再地强调自己是失败者,想想都觉得是件挺悲惨的事儿。困在消极情绪里的人,已经是满脑子关于自己的负面想法了,怎么还能抵挡得住这般悲惨的袭击?

心理学家针对这一症状,也提出了治疗方案。同样也是分步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首先积极地去引导孤独症患者去细心观察周围的人的善行。有患者在公园里发现,自己的身边有人给无家可归的人钱,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会对施舍给他们钱的人说“谢谢”;还有人帮妇女推婴儿车;有人甚至希望自己开心,等等。看起来似乎周围的人都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事情尽管有大有小,但没有人因此认定自己是失败者,就连公园里的流浪汉都好像并不这么想。其次心理学家会同样让患者会实践善行,用心发现自己的有用之处,慢慢肯定自己,再由他人肯定自己。患者做完这样的“家庭作业”后,就不再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来说是一无是处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而完成以后所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足以战胜了之前的挫败感。

改变孤独症患者对孤独感的看法,抵制消极情绪的入侵,就必须对可能产生的消极想法发出挑战。

(1)挑战挫败感。挫败是因为不与人接触,也就不知道自己和别人是否需要自己。打开自己的心灵去和别人好好聊聊,也许他们缺的正是自己。

(2)挑战孤独感。生活在这个处处都充满了关联的社会,任何人都有父母,有亲人,有同学,有朋友,有同事。只要有诚意,就不会只是孤单一人,因为大家都处在一个庞大的关系网里。

(3)挑战自卑感。当自己找不到自己的优点,找不到自信的话,就把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列在一张纸上,看看究竟是成功的事情更多,还是失败的事情更多。如果这还不能帮助自己找回自信的话,那就想想朋友对这些事情的评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什么只允许别人犯错,却不能对自己的小错误宽容一点呢?

(4)挑战末日感。孤独不是世界末日来到,因此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忘掉过去的不开心,在可能感到孤独的时候,安排一些想做的活动去做,比如和朋友去冒险,自己听听音乐,与家人聊聊天,等等,生活兴许会变个模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