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黎锦晖简介资料_黎锦晖生平介绍

黎锦晖简介资料_黎锦晖生平介绍

时间:2022-03-0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黎锦晖简介资料_黎锦晖生平介绍黎锦晖,1891年生于湖南湘潭,中国流行音乐鼻祖,儿童歌舞剧之父,“黎氏八骏”之一。黎锦晖的父亲,名黎松安,也是一位大才子,曾中晚清秀才。四年后,黎锦晖加入北京大学音乐团,同时担任《平民周报》主编。蔡元培告诉黎锦晖,应该结合民族特色,谱写出具有民族性质的歌曲。由于黎锦晖管理得当,安排合理,凡是进入该校的学生,三个月后即可登台表演。就在这一刻,黎锦晖宣布“明月歌舞社”成立。

黎锦晖简介资料_黎锦晖生平介绍

黎锦晖,1891年生于湖南湘潭,中国流行音乐鼻祖,儿童歌舞剧之父,“黎氏八骏”之一。他自幼深受民间戏曲文化熏陶,尤爱古琴,喜弄弹拨乐器。自1927年起,先后创办中华歌舞学校、中华歌舞团、明月歌舞团,并远赴南洋各地巡回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负责作曲。1967年,逝世于上海。

“黎氏八骏”

20世纪初期,湖南湘潭黎家出了八位人才,人称“黎氏八骏”,分别是:锦熙,语言学家;锦晖,音乐家;锦耀,矿业专家;绵纾,教育家;锦炯,路桥专家;锦明,作家;锦光,音乐家;锦扬,作家。这“八骏”中,可能要数黎锦晖的成就面最宽广,从音乐到歌舞再到编辑,他无所不能。

黎锦晖的父亲,名黎松安,也是一位大才子,曾中晚清秀才。自小,黎锦晖就很喜爱音乐,常常跑去看戏听曲,不管是地方戏还是外来戏,只要有机会,黎锦晖必然去。黎锦晖不像大多数人,随便看看听听就完事,他的记性相当好,回到家里,想方设法,总要将看到的戏和听到的曲演唱一遍,才算完事。

在诸般乐器中,黎锦晖非常喜欢弹拨类的,其中极爱古琴。黎家本就是书香门第之家,黎锦晖玩弄各种乐器,条件自然完善。小学和中学,黎锦晖都是在家乡上的。也就是说,人生的前十多年,黎锦晖都完全浸泡在民族、民间音乐之中。一个人受了十多年的熏陶,就算没有音乐天赋,也多少沾了点,何况黎锦晖本就是一个相当聪颖有才的人。

1912年,黎锦晖毕业于长江高等师范。随后到北平、长沙等地谋职,他很有才,普通职员能做,文字编辑能做,音乐教员也能做。经过多次挑选,最终选择了音乐,自小喜欢,兴趣所向嘛,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受家庭氛围熏陶,黎锦晖的文言诗词相当好。上课时,他不断尝试用民族曲调配合文言歌词教导学生,自然有将民族音乐延续传承之功。

四年后,黎锦晖加入北京大学音乐团,同时担任《平民周报》主编。这一段时期,他编写了两部歌曲作品集,一本是以器乐曲为主的《平民音乐新编》,另一本是以声乐为主的《民间采风录》。随后,黎锦晖着手主编中国最为长寿之一的儿童刊物《小朋友》,为推广国语作了非凡的贡献。www.guayunfan.com

《小朋友》由中华书局出版,黎锦晖主编,创刊于1922年。截至2002年4月26日,这本儿童周刊已经走过了8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80年里,《小朋友》为儿童教育和儿童发展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同时也为国语和普通话的推广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创办之初,黎锦晖就强调,该刊应该是一本“可以陶冶儿童的性情,增进儿童的智慧,使他们成为健全的国民,替社会服务,为民族增光”的儿童刊物,因而取名《小朋友》。深刻而通俗的《小朋友》发行不到五期,当即因内容丰富有趣、形式精美享誉海内外,不仅中国读者广泛订阅,连日本和南洋等地都有大批订阅者。

开山之人

可能是受到李叔同、沈心工等人的影响,黎锦晖一生对儿童教育和儿童发展情有独钟,除了创办多类型的儿童读物外,他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发展儿童歌舞剧和儿童歌曲。更令人不得不称赞佩服的是,黎锦晖发展儿童音乐时,特意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因此他视自己所带领的音乐运动为“新音乐运动”。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流行音乐贫乏得简直不可相信。举个例子,国民革命军北伐时,那首脍炙人口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都是借用法国摇篮曲《约翰弟弟》的曲调。现在听起来,多么枯燥乏味,简直不堪入耳。大众流行音乐尚且如此,儿童通俗音乐那就可怜得骇人,可悲得痛人心了。

黎锦晖到北平后,曾经任职于孔德学校,即2017-02-18 的北京二十七中学。孔德学校的创建人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一次,蔡元培进校视察,发现学校校歌竟然用日本国歌的曲调,心里自然有点不舒服,马上找来音乐老师。音乐老师不是别人,正是黎锦晖。蔡元培告诉黎锦晖,应该结合民族特色,谱写出具有民族性质的歌曲。当时蔡元培相当有名,他倡导兼容并蓄,实行有教无类,黎锦晖都到北大去听过课,自然敬仰得很。听了名人的鼓励后,黎锦晖就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创作之上了。

大家都知道,黎锦晖没学过音乐专业知识。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人,仅仅是会一点点民间音乐,会不会辜负教育家蔡元培的期许?答案是否定的,黎锦晖不仅没有辜负蔡元培的期许,所取得的成绩简直大得惊人,也许蔡元培都不相信。

不到十年的工夫,黎锦晖就创作了1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目和12部儿童歌舞剧,并且全都闻名全国。仅以《可怜的秋香》为例,那时的下层百姓,不管是谁,光是听到这首歌就要掉眼泪,更别说开口唱了。原因很简单,这首歌曲虽然简单,但不单调。黎锦晖以极为质朴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丰富的内容。首先,该歌曲词通俗而简练,生动而明快;其次,它融合了反封建、争取民主自由的精神;最后,旋律悠扬,很适合孩子的心理和兴趣。黎锦晖所创作的儿童歌曲,大都具有这个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黎锦晖不仅思想先进,认识还很有远见。他认为,学习国语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而儿童学习应该从儿歌开始。黎锦晖的这个思想,直到现在,仍旧实用。哪家父母教导孩子说话,没有利用儿童歌曲?同时,也应该指出,在儿童歌曲里,孩子所学习到的,绝非简简单单的国语或者普通话。一首好歌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可以说是终生的。

1927年,黎锦晖创办了中华歌舞专科学校,它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育歌舞人才的学校。学校的宗旨是,“中西合璧,雅俗共赏,改进俗乐,创造平民音乐”。由于黎锦晖管理得当,安排合理,凡是进入该校的学生,三个月后即可登台表演。这个速度,可是比2017-02-18 速成班的速度还快。

同年,为庆祝中秋,孩子们集体演唱黎锦晖创作的童谣《摇啊摇》。黎锦晖大为感动,长身而立,望着当空的明月说:“我们要高举平民音乐的旗帜,使平民音乐发展壮大,犹如当空皓月,人人得以欣赏。”就在这一刻,黎锦晖宣布“明月歌舞社”成立。无论业内还是业外,都一致认为明月歌舞社是中国近现代最早的专业歌舞表演团体。

明月歌舞社为中国流行音乐培养了不少音乐人,例如周璇、白虹、严华、姚敏、聂耳,等等。

明月当空照

1928年起,黎锦晖开始带领中华歌舞团和明月歌舞团走出国门演出。中华歌舞团先后去了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演出非常成功,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当即传遍南洋。评论界一致认为,《毛毛雨》标志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一年后,因经费短缺,歌舞团滞留新加坡,无法回国。为筹措经费,黎锦晖不惜“卖身”,答应一家书局,短期内写了100首流行歌曲。歌曲寄回上海后,由文明书局出版,共16本,其中《桃花江》和《特别快车》等相当出名。

那时,中国音乐界有艺术音乐和通俗音乐之分。艺术音乐即精英音乐,只有上层人物才能欣赏,就像2017-02-18 的京剧。通俗音乐主要分两大支系,一支是以黎锦晖为首的流行音乐,另一支则是以聂耳、冼星海等人所代表的群众性歌曲。

聂耳听了黎锦晖的《桃花江》等歌曲后,大加批评,指责格调不高,纯属嗲声嗲气地卖弄风情,一味迎合小市民的气味,没有承载起时局的安危。平心而论,聂耳批评的不是没有道理。但是,那时的黎锦晖带着一团的人,没有路费回国,如果不迎合一下大众,可能连家都回不了了。

其实,黎锦晖也有自己的“十不写”条款,例如“三妻四妾十美图”不写。可是,当时危急,“不写”只好变成“乱写”了。从中国音乐发展史来说,黎锦晖的创作奠定了后世流行歌曲的基本写作风格,即结合本土旋律与西洋舞曲的节奏。现今的流行歌曲,哪一首不是如此写作的?有的作曲家,甚至完全照搬国外的曲调,这比黎锦晖又落后多了。

不久,在南洋一位商人3000块大洋的资助下,黎锦晖带领明月歌舞团巡演。第一站是香港,在香港大剧场演出。那时的香港,已经被英国殖民者占据了。因此,这场演出,多少就有点为国争光的意思。

明月歌舞社八位青年女演员,着雪白长裙,披小纺袖衫,悄然而立,深情绵绵地合唱《总理纪念歌》。该歌由戴传贤作词,黎锦晖作曲,优美无比。歌曲还没唱完,剧场观众肃然起立,以此表达激动、感谢、敬慕、追惜之情。那一刻的气氛是何等庄严,何等肃穆,连在场的英国贵族都随之而起,屏声敛气。歌曲刚刚唱完,当即掌声雷动,可见明月歌舞社确实为国争了光。

抗日战争爆发后,黎锦晖也写了一些宣传抗日的爱国歌曲,例如《向前进攻》,等等,在进行流行音乐创作的同时,极大地激励了抗战军民的战斗热情。

1967年2月15日,黎锦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所创作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和他为中国流行音乐领域所作出的不朽的贡献将会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