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梁思成简介资料_梁思成生平介绍

梁思成简介资料_梁思成生平介绍

时间:2022-03-0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梁思成简介资料_梁思成生平介绍梁思成是名人梁启超的儿子,虽然父子二人的脾气禀性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对自己忠诚的事业作出了贡献。1920年,在梁启超和林长民的安排下,梁思成和林徽因见面了,当年只有19岁的梁思成对17岁的林徽因一见倾心。按照打算,梁思成将要被送往美国去读书。然而这时梁思成的出国计划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打断了。这次事故导致梁思成左腿骨折,落下了跛足的残疾。

梁思成简介资料_梁思成生平介绍

梁思成是名人梁启超的儿子,虽然父子二人的脾气禀性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对自己忠诚的事业作出了贡献。梁思成身有脚残却赢得林徽因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故事辗转反侧,动人心魂。梁思成还是中国古建筑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那句“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的话语至今还回响在人们的脑海里。

海外出生,归国入清华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资产阶级政治改革,因改革触及了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守旧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改革进行得很艰难。同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慈禧太后派人到处追抓改良主义者,康有为和梁启超被迫逃亡法国和日本。但戊戌六君子被慈禧太后杀害。这场资产阶级政治改革只进行了一百多天,所以历史称之为“百日维新”。

1901年4月,这一年,是维新变法后的第三年,流亡在日本的梁启超终于能够舒展眉头,吐一口气。他的妻子在这月的20日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梁启超给他起名叫思成。从孩子的名字来看,很明显,梁启超并没有放弃改革图强的梦想。

梁思成的出生为苦闷的梁启超带来不少乐趣,当年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非常自责,他觉得是自己陷害了很多有志向、有抱负的年轻人。梁思成很小的时候,梁启超就开始教他学习四书五经,主要是学习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学。梁思成很聪明,很快就背熟了四书五经,在梁启超的严格要求下,又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体。

梁思成10岁前,一直在日本接受教育,由于从小耳濡目染,梁思成的日语说得很好。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革命的热潮席卷全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不久后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布退位绍书,梁启超感觉到自己回国的日子到了。

11岁那年,梁思成随着父亲回到了祖国,并在北京汇文中学学习。在汇文中学进行了三年的学业学习,梁思成于1915年转入到北京清华学校读书。那时的清华学校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是唯一能和北京国立大学相比的学校。学校学习文化的氛围很浓,老师们都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梁思成很喜欢这个学校。www.guayunfan.com

进入清华园,聪明的梁思成很快就成了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年纪不大,见解却不凡,尤其是他的父亲梁启超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梁思成凭借着自己小时候扎实的功底,考试的时候很容易就得全班第一名。那时的梁思成是很多清华女生眼中的“白马王子”,家世显赫,人又聪明,一表人才还多才多学,那时很多女生都在操场上看梁思成踢球,尤其是当梁思成进球后,尖叫声更是几乎能刺破人的耳膜。梁思成在全校运动会上甚至还得过跳高第一名,并且破了往年的纪录。

梁思成的同学回忆起这段青春年少的校园生活,“在清华的8年中,思成兄显示出多方面的才能,善于钢笔画,构思简洁,用笔潇洒。曾在《清华校刊》任美术编辑,酷爱音乐,与其弟思永及黄自等四五人向张蔼贞女士学钢琴,他还向菲律宾人范鲁索学小提琴。在课余孜孜不倦地学奏两种乐器是相当艰苦的,他则引以为乐。约1918年,清华学校成立管乐队,由荷兰人海门斯指挥,1919年思成兄任队长,他吹第一小号,亦擅长短笛……此外,思成还与同班的吴文藻、徐宗漱等四人,将韦尔斯的《世界史纲》译成中文(经梁启超校阅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有才能,出过书,还是运动健将,尤其是还会画画、唱歌,这样优异的几乎“全才”的学子在校园中怎么会不引起他人的崇拜和喜欢?大学期间,梁思成并没有谈恋爱。直到很久以后,他遇到了林徽因。

赴美求学

林徽因,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她的祖父林孝恂是进士出身,曾经在浙江金华等地为官,所以林徽因也是官宦世家的女子。林徽因早年与徐志摩、胡适相识。1920年,在梁启超和林长民的安排下,梁思成和林徽因见面了,当年只有19岁的梁思成对17岁的林徽因一见倾心。在学校期间,梁思成更是常常与林徽因书信来往。

1923年,在清华学习8年的梁思成终于毕业了。按照打算,梁思成将要被送往美国去读书。然而这时梁思成的出国计划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打断了。这次事故导致梁思成左腿骨折,落下了跛足的残疾。

养病期间,林徽因在长辈的安排下常去探望梁思成,坐在床边给他拧毛巾擦汗,两个人在这狭小的病房里说着一些轻松而有趣的话题,若有若无地开着彼此的玩笑,他们的感情逐渐升温。

在与林徽因的接触中,梁思成知道林徽因的志向在建筑学。可当时的梁思成并不知道建筑是什么,因为林徽因喜欢,所以梁思成选择了建筑学。这个选择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1924年,梁思成与林徽因结伴赴美游学,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由于当时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不招收女学生,林徽因只好入该校的美术学院,但是她的选修课仍然是选修建筑学。

在美国的那段时间,梁思成尽情徜徉在建筑艺术的世界里,他发现建筑学是真的很适合自己。在学习期间,有教授曾经问梁思成关于中国建筑史的情况,梁思成才想起中国并没有关于建筑学的文字记录,梁思成思考着教授的话,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把中国建筑史的空白填补上。

梁思成的决定得到林徽因极大的赞赏,这两个年轻人决定用自己的努力来弥补中国建筑史的空白。梁思成的学习更加刻苦了,他决心把中国建筑史研究通透。

192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美国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硕士学位。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肄业。同年的春季,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婚后二人一起去欧洲考察。

跋山涉水寻古迹

1928年,梁思成夫妇回国之前曾经在欧洲遍访了法国、西班牙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古建筑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很多学者在那里研究古建筑。而一想起中国,梁思成不禁觉得有些痛心,几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能够保存下来的古迹少之又少,出于保护古建筑的使命,所以梁思成迫切着想回到国内。

梁思成回到祖国后受聘于东北大学工学院,在校长的支持下,着手建立建筑系。梁思成与林徽因一起编撰了建筑系的教材,他们直到这所大学的建筑系开始变得成熟才离开。三年后,梁思成夫妇迁居北平,开始他们遍访中国古迹的任务,这也是中国建筑史事业的开端。

20世纪30年代的华北地区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很艰难的,到处可以看到乞讨的人群。梁思成每次外出都要经受不少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尤其是梁思成腿有残疾,又患有脊椎病,常常走的路稍长,梁思成就会满头大汗,痛苦不堪,但梁思成还是坚持了下去。对于考察环境的艰辛,梁思成曾经这样写过,“我们回到旅店铺上自备的床单,但不一会儿就落上一层沙土,掸去不久又落一层,如是者三四次,最后才发现原来是成千上万的跳蚤。”

在此后长达8年的时间里,梁思成的脚步几乎踏遍大半个中国的土地。在对古建筑的测量中,他身体力行,一丝不苟。他和助手们一起,对建筑物从局部到整体都进行了详细的绘图测量,对建筑物上的碑文,梁思成也进行了拓印,并且利用摄影设备对建筑物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拍摄,正是凭着当时要研究中国古建筑学,写出中国的建筑史的强烈使命,梁思成咬牙坚持了下来。

1934年,梁思成编著了《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在这本书中,梁思成对中国复杂的古建筑进行了科学的整理和分析,并且书中还加入很多精美的画面,使人们对建筑学也有了科学的依据,而不只是以前那样只停留在对表面的欣赏和感叹。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抗战救国的序幕被拉开。对编写中国建筑史使命的迫切,梁思成在抗战期间仍然坚持着继续寻找古迹,他深入到云南、四川等地,这一次他们调查了四十多个县,绘制了大量的古建筑模型图。

从四川考察回来后,梁思成开始编撰《中国建筑史》。常年在外跋涉,梁思成的身体遭到了极大的损害,由于脊椎软骨硬化病的加重,梁思成被迫经常戴着铁马甲工作,饱受疾病的折磨;另外由于经费的不足,梁思成只得无奈地去申请政府的帮助,靠一点点微薄的津贴度日;物质条件的缺乏梁思成只好用大量的线描图来弥补照片的不足,这些都无形中加重了他的工作量。在林徽因等人的帮助下,历尽艰辛,这本书终于在中国抗日期间完成了。

这本书用了大量的实物和文献资料,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分为不同的单元进行描述。这本《中国建筑史》一经推出,就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是中国第一本如此详细描写古建筑的书籍。

保卫古城楼

“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梁思成的这句话,十几年来,不断地敲打着人们的心弦。

1948年,解放军百万雄兵包围了北平,这座具有古老历史的城市。得知解放军即将攻城的消息,梁思成心急如焚,北平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从古建筑上来说,具有无法衡量的价值。这个城市的每一块城墙上的砖都有着自己的历史,作为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心里太明白这座城市的价值。所以他找到共产党的领导人希望可以和平解放北平。

梁思成还在报纸上发布消息。在朋友的帮助下,梁思成见到了当时守卫北平的傅作义,他向傅作义说明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好处,也说出这座城市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这一年,梁思成的老朋友张奚若带着两个解放军军官来到梁家,这两个解放军军官是十分尊重梁思成在古建筑学的成就的,他们对北平这个城市也有着非常复杂的感情,所以他们带来了一张地图,请梁思成在地图上标出需要保护的珍贵建筑和文物,走之前一再说:“请您放心,为了保护我们民族的文物古迹,就是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

北平最后和平解放,梁思成在地图上画出的需要保护的古建筑也都保护了下来,从这一刻起,梁思成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信心。他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老百姓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在回忆中说:“1949年,我父亲兴奋得不得了,我母亲病成那样,也是同样的兴奋。因为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有计划的制度,土地是公有的,一切活动都是计划性的,这样才有可能来通盘规划一个城市,使这个城市能够按最科学、最合理的方式来加以总体规划、总体建设。只有共产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梁思成开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着手新中国首都的建设,他邀请国内的建筑专家筹划新北京的建设。梁思成更是负责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梁思成在建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然而事情进行得并没有那么顺利,他的许多关于保护北京旧城的建议并没有得到采纳。在此后的二十年里,北京的牌楼被拆除了,城门楼也被拆除了,梁思成说:“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逝世于北京。回首梁思成的这一生,仿佛他就是为了古建筑而生,这些古建筑在他的眼中是那么的美,为了这种美,他心甘情愿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他是建筑界的学者,是一代大师。梁思成留下了众多的学术成果和著作,更留下了他从灵魂深处发出的保护古建筑的呐喊。

而今,人们走在北京这个城市的每个街道,耳边仿佛会响起梁思成的声声叹息,他关于保护古建筑的话语,仍然重重地敲击着人们的心弦……

“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