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大明嘉靖俞大猷

大明嘉靖俞大猷

时间:2022-02-2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俞大猷练武讲求实用俞大猷练武讲求实用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李良钦见俞大猷练武刻苦,而且非常得法,长进非常快,所练剑法很有特点,李良钦称许他日后必天下无敌。俞大猷对古代军旅武艺和民间武艺均有深入的研究,并有独到的见解和贡献。俞大猷练武很讲究方法,注意实用,所以他的武艺很有特点,他所擅长的棍法,时称“俞家棍”,说明他的武艺自成一体。俞大猷练武注重临战实用,不求花套。俞大猷的为人和他练武一样讲究实际。

俞大猷练武讲求实用

俞大猷练武讲求实用

俞大猷(1504—1580),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晋江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也是一位用武术训练军旅的武术家。

俞大猷出身贫寒,少有大志。他自幼喜欢读书、习武,知兵法。嘉靖年间中武举,历任参将、总兵等职。

俞大猷年轻时,曾从江南名师李良钦习荆楚长剑,他习武刻苦,不仅剑法高超,钩、刀、枪、钯等器械也样样精通,尤其擅长于棍法。明代名将戚继光的棍法,就受到俞大猷的指点和传授。李良钦见俞大猷练武刻苦,而且非常得法,长进非常快,所练剑法很有特点,李良钦称许他日后必天下无敌。

嘉靖二十一年(1543),俺答犯山西,诏选天下有将帅材者,俞大猷自荐求用,然而不为兵部尚书毛伯温所赏识,所以辞归了他,只任他为福建汀漳守备,从此他开始参加御倭战争。他转战于江浙闽粤,屡立奇功,与戚继光齐名。嘉靖34年(1555)的浙江王江泾之战、嘉靖42年(1563)的福建兴化之战、嘉靖43年的广东海丰之战,都是他指挥或参与的著名战役。他用兵先计而后战,常常用风驰电掣之师,击敌于不意之中,所以他用兵数十年,未曾有过败衄。

俞大猷对古代军旅武艺和民间武艺均有深入的研究,并有独到的见解和贡献。他把从李良钦那里学到的荆楚长剑术,结合临战实用的需要,著成《射法》一书。还研究过棍、钯、镋、钗等兵器的实用之法,再结合荆楚长剑之法,著成《剑经》一书。这两部书都被年辈略晚于俞大猷的戚继光收入其兵学名著《纪效新书》,也被明清许多军事著作家和武艺家奉为重要典籍。在《剑经》中,俞大猷综合李良钦、刘邦协、林琰、童炎甫等多家教师的心得,提出了“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旧力略过、新力未生”等技击法则;提出了“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等具有普遍意义的战术诀要。这些都显示了俞大猷高深的武艺修养,是古代有关武艺理论体系中的精华。

俞大猷练武很讲究方法,注意实用,所以他的武艺很有特点,他所擅长的棍法,时称“俞家棍”,说明他的武艺自成一体。明代的何良臣在《阵纪》中说:“棍法之妙,亦尽于大猷剑经,在学者悉心研究,酌其短长,去其花套,取其精微,久则自可称无敌也。”俞大猷练武注重临战实用,不求花套。平时练习主张对练,力避单练。他的这些思想,对少林寺棍术的发展起过十分重要的扶持作用。嘉靖40年(1561)他自山西奉命南征,特意取道河南,亲自到久享武名的少林寺观察练武,他发现少林僧人所习棍法“传久而讹,真诀皆失矣”。遂带僧徒工人随军南下,用3年时间,俞大猷把真正有实战克敌之效的棍法传授给他们。这两位僧人将俞大猷所传授的棍法带回少林寺,广为传授,愈传愈多,久之,造诣高深者近百人。自此少林棍既避花套,更趋实用。由此可见,明末清初又由少林僧人传播到寺外的少林棍法,实际上应溯源于俞大猷。他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有较大的贡献,后人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俞大猷的为人和他练武一样讲究实际。他为人耿直刚正,不屈服于权贵,因此不为当权者所赏识,他虽然才德超群,战功卓著,但终究未被重用。隆庆初年,因蓟镇防线屡遭鞑靼侵扰,他曾上书自荐,要求出击鞑靼,但朝廷当政者以其年老为由而不用,使一代名将负憾而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