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辽太宗援晋进中原的故事

辽太宗援晋进中原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辽太宗援晋进中原耶律德光第二次接见桑维翰,竟觉得有点儿委屈。所以,耶律德光当了皇帝后,首先就继承了阿保机的遗志,进军中原,力图建立更加辽阔的契丹国。耶律德光在当政之初,一边与太子党进行权力斗争,一边用兵中原。笑纳燕云后唐政权发生内讧,耶律德光再次看到了用兵中原的可乘之机。石敬瑭无理斩杀效忠后唐的士兵,等于向李从珂发出了反叛的信号。李从珂猜疑更重,但为了应付与契丹的战事,还是任命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

辽太宗援晋进中原

耶律德光第二次接见桑维翰,竟觉得有点儿委屈。

身为堂堂的契丹大皇帝,委屈自己,接见一个不待见的家伙,耶律德光自觉可笑。

但是必须接见,这个桑维翰一连几天从早到晚跪在大帐外哭哭啼啼,赶也赶不走。耶律德光又好气又好笑,又不能杀来使,桑维翰是石敬瑭派来的使者,只好重新接见。

耶律德光初次接见桑维翰,第一印象就很不好。这个使者长得太难看了,怎么个难看法呢?个头不高,立地三尺而已;脸却足有一尺长。今番这第二次见,耶律德光干脆不客气了,故意不叫人给桑维翰看座。

不看座,桑维翰就站着。

几天不见,桑维翰还是老样子,没长个儿,人高三停,脸占一停。耶律德光看着想着:“现在拦腰给他一刀,保准要砍掉他半截儿下巴颏!”想到这里,耶律德光哑然失笑。

桑维翰人不高,中气儿却很足,站在那儿神情自若,振振有词。一席话说下来,竟说得耶律德光从翻毛的熊皮座儿上一跃而起,答应亲自率兵支援石敬瑭。

桑维翰何许人?他究竟为何而来?又说出了怎样的话打动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让他一改初衷呢?

英雄父子

耶律德光是阿保机的二儿子,很得母后述律平欢心。父皇耶律阿保机去世时,耶律德光已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他与母后述律平一起支持局面,并在母后的帮助下,废掉太子哥哥耶律倍,自己继位当了“嗣圣皇帝”。

耶律德光历史性地继承了父皇阿保机的皇位,阿保机的最后一战是灭渤海国,战略意图是为攻略中原扫除后顾之忧。所以,耶律德光当了皇帝后,首先就继承了阿保机的遗志,进军中原,力图建立更加辽阔的契丹国。

耶律德光在建国初期就跟随阿保机出征,天赞元年(922年)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协助阿保机对外扩张,攻城略地。他占平州,破奚族,掠镇、定,攻陷幽州等地。此外,他还跟随阿保机破于厥,定党项,出击山西,取回鹘单于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征服东部邻居渤海,进攻达卢古部等。阿保机东征西讨,耶律德光每战必从,战必有功。天显二年(927年)十一月,耶律德光举行柴册仪式,继承了皇位,最初仍然沿用“天显”年号,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述律后为应天皇太后,立皇太后的侄女萧温为皇后。

耶律德光在当政之初,一边与太子党进行权力斗争,一边用兵中原。当时,中原正是多事之秋,李存勖在天赞二年(923年)灭了后梁建立了后唐,将契丹以南的中原地区大都统一了起来。三年后,李存勖死于兵变,李嗣源进入洛阳,取而代之。也就是说,耶律德光和李嗣源基本上是同步登上各自的权力高峰的。李嗣源是这时期少有的一个开明皇帝,他在位时国家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实力和军事防备都得到迅速发展,明显优越于契丹。

对耶律德光来说,和他的帝国并驾齐驱、错毂而行的这驾中原马车发展得太迅猛了,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祸不单行,坏消息一个挨一个。天显元年(926年)十月,镇守在平州(今河北卢龙)的卢龙节度使卢文进趁耶律阿保机新丧,带着所部数万人马投奔了后唐。

后唐的壮大,给契丹南下增加了难度,耶律德光当然不能坐视局面失控。

天显三年(928年)春,耶律德光派奚兵统帅铁剌率兵南下征讨平州。当时,后唐义武节度使(www.guayunfan.com)王都派人前来,说要贡献定州投降契丹,于是契丹兵与王都会合到一处。后唐急忙任命归德节度使王宴球为北面招讨使,组织进攻定州。刚一交战,铁剌指挥的契丹兵就占了上风,打败了后唐军队。后唐重新集结兵力,大举进攻。耶律德光派惕隐涅里衮、都统查剌前来增援。七月,后唐终于收复了定州,王都举族自焚,铁剌在作战中死去,涅里衮、查剌等数十名将领被俘。耶律德光认为这次是因为出兵的时间不合适,才导致了失败,便到太祖庙祭祀阿保机以求保佑。十一月,他准备亲自领兵攻唐,但后唐闻讯停止进攻,遣使讲和。

首次南征失利,耶律德光只好和后唐先改善关系,班师北去。回国后,耶律德光继续处理东丹国的问题,这是一个没完没了的问题。终于在两年后,他逼得东丹王泛海叛逃,此事方才告一段落。

天显四年(929年)十月,耶律德光搞了一个阅兵式,随后派弟弟李胡带兵讨伐云中(今山西大同)一带尚未归附的郡县。第二年,耶律李胡攻克了寰州(今山西朔州东北)。不久,册封李胡为寿昌皇太弟、天下兵马大元帅。

天显八年(933年)春,又命耶律李胡等率兵进攻党项,并迫使党项入贡契丹。

天显十年(935年),吐谷浑的酋长表示依附契丹。一时间吐谷浑、女真等族都陆续向契丹入贡结好,契丹的势力在迅速增强。

笑纳燕云

后唐政权发生内讧,耶律德光再次看到了用兵中原的可乘之机。

天显八年(933年)十一月,后唐的明宗皇帝李嗣源去世,由其子李从厚继位。这个李从厚是个没本事但又疑心过重的人,一上台就猜疑别人要夺他的位子,其实这就是极度不自信的自然反射。于是他就让手下的将军换防,这意味着要削夺部下的兵权。结果,真把一个人惹反了,这个人就是李嗣源的养子、潞王李从珂。李从珂是提着脑袋跟着李嗣源打出来的狠角色,因屡建战功,深得李嗣源的欢心,才当上了养子。天显九年(934年)四月,李从珂发动政变,派人缢死了李从厚自立为皇帝。

李从珂打仗是把好手,但当皇帝不行,他执政无方,又不是明宗李嗣源的亲儿子,不能服众,于是,问题和矛盾就都来了。

此时,一代枭雄石敬瑭也开始蠢蠢欲动,呼之欲出了。

这个时候,避难后唐的东丹王耶律倍为了表示他对契丹的忠心不改,立即派人回契丹通风报信。天显九年(934年)六月,耶律德光派兵进攻后唐,占领了河阴(今山西山阴)等地。

当时,石敬瑭作为河东节度使、北面总管,率重兵屯防在要地忻州。李从珂为了鼓舞士气,派人给士兵发放夏衣,士兵们表示感激,甚至有人连声高呼“万岁”。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本来就不服李从珂,更见不得士兵们在他的兵营里这样喊叫,石敬瑭受不了这种刺激,命令部将刘知远立即把挟马将李晖等三十六名士兵杀掉。这个刘知远也是一个狠角色,后来,他建立了五代之一的后汉。

石敬瑭无理斩杀效忠后唐的士兵,等于向李从珂发出了反叛的信号。李从珂猜疑更重,但为了应付与契丹的战事,还是任命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不过,李从珂多了个心眼儿,他又任命张敬达为北面行营副总管,率兵驻屯代州(今代县),以此来分散和牵制石敬瑭的兵力,削弱石敬瑭的权力。

天显十一年(936年)五月,石敬瑭上书称病,假意请辞,要求改任其他职务,李从珂求之不得,马上让他去做郓州节度使。石敬瑭本来是试探,见李从珂这样做,只能拒绝接受命令。石敬瑭早有异心,所以军粮储备等工作早已做好了,他占据晋阳(今太原)老巢不动,李从珂被逼终于亮出刀子,一边命张敬达围城讨伐,一边杀掉了石敬瑭在洛阳的儿子和兄弟。

噩耗传来,石敬瑭悲愤不已,刘知远和桑维翰竭力鼓动他叛唐自立,此时二人提议联络契丹合力打败李从珂。石敬瑭有些焦急,开出来的条件也就不顾体面了:只要契丹出兵干预,他愿意称臣、称儿、割地、纳款。如果契丹愿意扶他一把,帮他干掉后唐的李从珂夺取政权,石敬瑭当了皇帝,就把卢龙一带和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当作答谢之礼,送给契丹。

后人骂石敬瑭想当皇帝不惜当“卖国贼”。历史地看,这都属于中国历史人物在机智和权谋范畴里的小问题:先当孙子后当爷,权欲熏心的人都喜欢这样,这无关道德宏旨。

刘知远不赞成石敬瑭这样做,他劝石敬瑭,既然称臣,就别再称儿了,更不能割地,太寒碜了。

为了确保事情成功,石敬瑭特派执掌书记的桑维翰出使契丹,去央求耶律德光派兵。于是,就出现了本篇开头的一幕。

桑维翰的来意,耶律德光全都明白:中原动乱,石敬瑭有难,想搬契丹救兵。他当然喜欢石敬瑭开具的这单十六州的大礼,但是如何兑现呢?只能当西风过耳,姑妄听之了。耶律德光有几个考虑,一是八年前征讨平州的失败前例。二是赵德钧赵延寿父子也有请他立帝的苟且诉求。三是石敬瑭的请求未免卑躬屈膝的有些下作。这么下作的人会讲信用吗?他当然怀疑。再看看眼前这个脸皮又长又厚的使者,耶律德光甚至觉得,石敬瑭派这么一个人来,简直就是诚意不足、恶心有余,成心不想办成事。有了这些考虑,耶律德光就没啥谈兴了,何况他根本不爱见桑维翰。不料那桑维翰拿出了死缠硬磨的功夫,一连几天跪在耶律德光的大帐外哭哭啼啼,赶也赶不走。还别说,这下三烂的苦肉计,终于打动了耶律德光。耶律德光答应桑维翰之请:一,不改立石敬瑭为帝的初衷,拒绝了赵氏父子的请求。二,立即出兵太原。

秋风起兮云飞扬,天显十一年(936年)八月,耶律德光亲率五万人马,号称是三十万大军,从扬武谷向南开进。九月,契丹大军入雁门,过忻州,很快到了太原,对后唐军进行反包围。

后唐方面也在调兵遣将,积极防守,派高行周、符彦卿率骑兵前来阻击,后唐将领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等人将大量步兵布置在太原城西北山下,准备配合骑兵作战。

耶律德光派出三千轻骑兵佯攻,和后唐军稍一接触,就败下阵来,骑兵涉过汾水败退而去。后唐军见契丹兵不堪一击,穷追不舍,冲过汾河,这样一来,后唐防线就被拉开,正好中了耶律德光的计策。契丹伏兵从东北面发动突袭,将后唐的队伍拦腰截断,北岸的步兵大多被契丹兵击杀。张敬达见不能取胜,急忙收集残部,退保晋安寨(今太原西北)。

太原解围当晚,石敬瑭就拜见了耶律德光,双方进一步达成联合协议,开始以绝对优势兵力围困晋安寨。耶律德光先封石敬瑭为“晋王”,十一月,再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按照预先约定的条件,石敬瑭称耶律德光为父,甘愿世为藩属,愿意割让幽(今北京)、蓟(今蓟县)、瀛(今河间)、鄚(今任丘)、涿(今涿州)、檀(今密云)、顺(今顺义)、新(今涿鹿北)、妫(今怀来)、儒(今延庆)、武(今宣化)、云(今大同)、应(今应县)、寰(今朔州东北)、朔(今朔州)、蔚(今蔚州)十六州给契丹,还同意每年向契丹交纳三十万匹贡帛等。

闰十一月,石敬瑭在契丹的帮助下,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攻下晋安寨。耶律德光随即派出五千铁骑,护送“儿子”石敬瑭前往洛阳登基。

往日作战勇敢的李从珂当皇帝当得没了胆量,几个忠心的部下劝他北上督战,搞个亲征什么的,鼓舞一下士气,毕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他只好北上,可到了怀州(今沁阳),就不敢前进了,部下催促他,军情似火,再不抓紧北上,就会被石敬瑭占了先手,他竟然焦躁地说:“你们别在我跟前提石郎的名字好不好?你们一说他,我就胆战心惊。”部下见他这样,气得直摇头。

将不用命,兵不死战,后唐军队被契丹铁骑压着打,只能节节败退。石敬瑭很快就兵临洛阳城下,李从珂见末日来临,便派人去请东丹王耶律倍来和他一起殉国。耶律倍当然不答应了,他好不容易用军事情报洗脱了叛国之罪,还想着以功臣的身份活着回契丹呢!李从珂岂能让他得逞,既然请不来,就派人去杀了耶律倍,然后带着族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至此灭亡。

十二月,耶律德光班师返回契丹,带走了后唐降将赵德钧、赵延寿父子等人。赵德钧被后唐封为北平王,他也曾想让耶律德光帮他称帝,耶律德光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可惜他手下没有像桑维翰那么能干的说客,于是他就没有石敬瑭那样的运气。他以降将身份到了契丹,结果饱受皇太后述律平的羞辱,愧疚而死,很不光彩。他的儿子赵延寿运气要好些,后来因为战功封王,暂且不表。

天显十二年(937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决定改元“会同”。

耶律德光当皇帝后,一直使用着父亲灭渤海后改用的“天显”年号,整整用了十二年。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单从年号这个问题上,就能看出耶律德光是个孝子,起码他不喜欢搞形式主义那一套。

会同元年(938年)十一月,后晋派使者送来了燕云十六州的地图,契丹版图顿时扩大了好多。看到南进意图变成了边界清晰的地图,耶律德光大喜,下令改原皇都临潢府为上京,改原来的南京为东京(今辽宁辽阳),将刚从后晋手中接收过来的幽州(今北京)升为南京。从这些调整措施,就可以看出新版契丹地图的纵向向南大幅延伸了。随着治下汉族人口的增加,南、北二院及乙室部夷离堇都升格为王。

会同二年(939年)三月,封皇子耶律璟为寿安王。从此,所有公卿百官都开始仿照中原王朝的职官制度来设置。耶律璟在“察割政变”平息之后,被耶律屋质等大臣拥立为帝,是为穆宗。

会同三年(940年)十一月,下令有关方面教民重视播种和纺织,废除姊亡妹续的婚姻旧俗。十二月,还颁令允许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契丹人可以与汉人通婚。继会同元年(937年)六月,下令修建日月四时堂,在两庑绘图并附文记述先祖事迹之后,会同四年(941年)二月又下令让有关机构编写《奇首可汗事迹》等书,以保存历史文化

从耶律德光对契丹的上述变革可以看出,获得燕云十六州对契丹的影响巨大,不仅刺激了契丹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发展,也形成了其进一步南进的根据地

灭后唐,立后晋,耶律德光原本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但是,没过几年,他就不得不再次出兵中原,亲手夷灭了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后晋王朝。

建立大辽

石敬瑭称帝,任命桑维翰为枢密使,枢密使的职权和地位,“侔于宰相”,就是指和宰相平起平坐。桑维翰的人生目标基本实现了。我们经常提及此人,不仅把他当作一个凝聚历史事件的焦点人物,更是因为他生动的人生故事令后人深思。石敬瑭并没有封他当宰相,这让我们有点失望,而更加令我们失望的是,新政权留用了后唐的宰相冯道继续当宰相。这个冯道前前后后曾在“五朝八姓十一君之下”做官,这种官油子的“政治智慧”绝对比桑维翰高超。

石敬瑭靠着契丹当了皇帝,称臣、称儿、割地、纳款,一切都听契丹的,没有一点皇帝的威信,那些手握兵权的将军更是看不起他,公开和他叫板,“什么天子,谁的兵强马壮,谁就可以当”。结果他平了这个那个又反,当了五年打仗皇帝,第六年就累死了。

后晋皇帝石敬瑭死于会同五年(942年)六月,他没有儿子,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和宰相冯道立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继位。景延广反对向契丹称臣,主张与契丹绝盟。石重贵继位后,桑维翰任侍中,他依然主和,但是实权掌握在主战的大将景延广手中,渐渐地,桑维翰的声音人们就听不见了。

耶律德光当时曾派遣使节吊祭石敬瑭,因此,七月,石重贵派使节前往契丹答谢。使节带来了石重贵致耶律德光的书信,信中称“孙”不称“臣”,一看就是景延广的主意。耶律德光看了信就火了,派客省使乔荣前来责问,客省使相当于外交部长。

乔荣挟威而至,摆出兴师问罪的态度,拿出爷爷辈儿的口气,教训后晋君臣不懂礼节,不守规矩。

景延广毫不客气地回答,现在的情况跟过去不同了,我们的新皇帝是自立的,做邻邦当孙子还可以,奉表称臣就再不可能了。或许读者会觉得称臣比当孙子好受,那就错了,称臣就得每年给契丹交纳三十万匹贡帛,这对国民经济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乔荣被景延广顶了一鼻子灰,他又不能立刻有所反击,只能忿忿离去。回到契丹,乔荣就把石重贵背盟的情况向耶律德光作了汇报,耶律德光拍案而起,发狠道:“好吧,我能把你们托起来,也能把你们撂翻。”

耶律德光决定再次南伐。

会同六年(943年)十二月,后晋平卢(今益都)节度使杨光远派人骑马送来密报,说后晋国内发生严重饥荒,趁此机会进攻,一举可得。耶律德光得到消息,专门赶到南京(今北京)商议并部署讨伐后晋的军事安排,命令赵延寿、赵延昭、安端、解里等为先锋,从沧、恒、易、定分道向南进发,主力部队也紧随其后。

会同七年(944年)正月,赵延寿、赵延昭的骑兵捷足先登,入占任邱(今任丘);安端入雁门,围忻州、代州。接着,赵延寿围攻后晋多年来用以聚结军用粮草的水陆要冲贝州(今河北清河西),贝州知事吴峦率领军民全力抵抗,但守将邵珂不战而降,打开南门放契丹军队入城,吴峦投井自杀。

耶律德光到达以后,任命赵延寿为魏、博等州节度使,并封为魏王。

二月,后晋博州(今聊城)刺史周儒投降,杨光远暗中指引契丹兵从马家口渡黄河。后晋大将景延广立即派李守贞、皇甫遇、梁汉璋、薛怀让等率兵一万,沿河水陆并进,在马家口击败了正在渡过黄河的契丹兵。与此同时,戚城也发生战斗,后晋皇帝石重贵亲率援兵,和被围在城里的高行周、符彦卿、石公霸等将领里应外合,契丹兵受到夹击,被迫撤退。

三月,赵延寿认为后晋已在黄河沿岸设置了障碍,不宜作战。耶律德光便同意让主力部队直取澶州(今濮阳),并立即与赵延寿分左右围攻澶渊,和据守澶渊的后晋将领高行周在澶州北面的戚城发生了激战。打了将近一整天,胜负难分,耶律德光开始怀疑,杨光远不是说晋兵大半困累而死吗,现在怎么还有这么多人马呢?傍晚,听谍报人员说后晋在东面布置的守兵较少,而护城河沿岸的栅栏也不像别处那样牢固。于是,耶律德光急令火速向东转移并发动猛攻。结果,后晋军队前堵后追,契丹主力被打了个大败。一时无法扭转战局,耶律德光只好让赵延昭留守贝州(今河北清河西),自己带着俘虏的人口于四月退驻南京(今北京),准备稍作休整后,再次出兵。

过了七个月以后,耶律德光又下令征集各地兵马,再次发动对后晋的战争。先进驻古北口,再围恒州(即镇州,今河北正定),攻下恒州九县。

会同八年(945年)正月,契丹分兵进攻邢(今邢台)、沼(今永年)、磁(今磁县)三州,一路大肆杀掠,侵入邺都(今河北临漳西)境内;在相州(今安阳)一带,后晋军队和契丹军打开拉锯战,数次交手,互有胜负。

二月,契丹军包围魏州(今河北大名),石重贵派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杜重威率兵反击。

三月,杜重威和李守贞与赵延寿的契丹先锋部队在保州(今保定)交战。杜重威和李守贞作战不利被迫南撤,在阳城(今河北完县东南)遭遇更大损失后,仍然重新组织步兵继续抵抗,结果全部被契丹兵包围到了白团卫村(在今河北完县阳城南)。

风高放火天,月黑杀人夜。

当晚天气突变,狂风骤起,直刮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拂晓时分,陷入重围的后晋士兵怕天亮后遭契丹骑兵屠杀,呼吁主将突围。在张彦泽、药元福、皇甫遇、符彦卿等将军的带领下,后晋士兵纵火扬尘、乘风呐喊、拼命突围,契丹兵抵挡不住,节节败退。耶律德光乘奚车逃了十几里,见后晋兵急追不舍,他又跳上一匹骆驼,狼狈而逃。

白团卫村一役,契丹大败,晋兵屯驻定州(今河北定县)。四月,耶律德光退回南京(今北京),他认为兵败的原因是各部酋长作战不力,判罚他们吃军棍,然后就拉倒了。

耶律德光对自己的手下不严苛,并不意味着他喜欢吃败仗。契丹民族的朴素和正直,使他不能容忍背叛,因此,他对后晋这样不守信用的小朝廷恨之入骨,非掀翻不可。

会同九年(946年)八月,耶律德光再次集合了队伍,亲自挂帅南征后晋。九月,在渔阳(2017-02-19 津蓟县西)的枣林淀检阅了各路兵马以后,由前锋赵延寿从定州出兵攻击后晋将领张彦泽,首战告捷。

十一月,契丹准备进围镇州(即恒州,今正定),先派渤海人高模翰率兵分头从瀛州抄小路前进。这次,后晋以杜重威为元帅,以李守贞为副帅,组织抗击。杜重威是石敬瑭的妹夫,能打仗,也有功,但这个人品行不良,首鼠两端,最后祸及全家,下场极其悲惨。

面对契丹军队的进围,杜重威派出梁汉璋率兵截击,结果,梁汉璋兵败战死,杜重威便带兵退至中渡桥(滹沱河渡口)。当时,磁州刺史李谷劝杜重威渡河,去联合恒州守军夹击契丹军队。杜重威则打算在中渡桥据守,没采纳李谷的建议,还打发李谷去催运军粮。这个时候,杜重威派出去的作战部队吃了败仗,好几个将领在战败后落水淹死。不久,后晋义武军节使李殷又向契丹献城投降,后晋的力量被进一步削弱,杜重威退守的中渡桥也很快被赵延寿率领的契丹重兵围困了起来。

契丹用主力挡道,又派出骑兵包抄、截断后晋军队的粮道和退路,给被俘的晋人脸上刺上“奉敕不杀”四个黑字,然后全部释放回来。后晋的运粮队伍在路上看到这些人和他们脸上的黑字,吓得弃车而逃,后晋军队食尽势穷,内外隔绝。这时,耶律德光又派出使者,以扶持杜重威当后晋皇帝为诱饵,瓦解杜重威的斗志。十二月,杜重威和李守贞、张彦泽等率部众二十万人,投降了契丹。

杜重威作为元帅,指挥不当,损兵折将,一再失误,见利忘义,终于断送了后晋。

杜重威哪里知道,耶律德光甩给他的这个香饵之下的金钩,钓过石敬瑭,也钓过赵延寿父子。赵延寿一直玩命地冲锋陷阵,就是想有朝一日当皇帝,好给他那个无耻而又要脸的被述律太后羞辱而死的老爹追谥一个什么太祖高祖之类的帝号。现在杜重威又被钓过来了,而且是以后晋元帅的身份投降的。杜重威的投降不仅意味着后晋失去抵抗进入弥留,而且,他也给耶律德光的香饵计凑齐了“一石三鸟”之数。石敬瑭好歹还尝到过那个香饵,而赵延寿和杜重威则注定是狗咬猪尿泡——空欢喜。

杜重威投降以后,耶律德光毫不客气,马上把他带过来的一半人马划拨给赵延寿统领,只给他留了一半,让他担任邺都(今河北临漳西)留守,任命降将李守贞为天平节度使。并且,立即派御使大夫解里、监军傅柱儿和降将张彦泽等率先头部队直捣后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解里等人日夜兼程,终于包围汴京。

后晋皇帝石重贵走投无路,只好全身穿白,主动投降。

张彦泽纵兵大掠。他是跟着杜重威投降契丹的后晋将领,他不仅为虎作伥,充当契丹前锋骑军,他还用他的歹毒发泄他无耻的淫威。

当张彦泽在汴京城里横冲直撞时,一个面长身短、相貌丑陋的人拦在张彦泽的马前,手指张彦泽厉声呵斥:“你有什么功劳,却身为使相高官,肩负护国责任。当国家危急,你不但不能尽犬马之力来报君效国,反而背叛朝廷当起了卖国贼,帮助契丹逞凶肆恶,难道你心里能安宁吗?”

这个临难不苟,不逃不降,面对屠刀,痛骂叛将,词气慨然,从容就死的人,正是本篇开头提到的桑维翰。

想当年,桑维翰替石敬瑭低声下气哭求契丹,建立了后晋,到了后晋末日,他又用一死来给短命的王朝殉国,应验了他早年发下的豪言“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比起杜重威、张彦泽等率众投降后又为虎作伥的叛将,你会觉得拥有“七尺之身”的他们,真“不如一尺之面”的桑维翰,就生死一节而言,桑维翰给我们的印象,真是比叛将们高大。

桑维翰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好,主要就是因为他给石敬瑭出了那个称臣、称儿、割让燕云十六州的馊主意。明末清初的王夫子曾写《桑维翰论》,猛烈抨击桑维翰是“祸及万世”的罪人。

从契丹灭后唐扶石敬瑭建立后晋,到再灭后晋,不到十年工夫。

会同十年(947年)正月,耶律德光用皇帝的仪仗进入了汴京,在崇元殿改穿中原汉族皇帝的服装,接受了百官的祝贺。然后,降后晋皇帝石重贵为崇禄大夫,并派人将石重贵及其母亲李氏和他的后妃、子弟、宫人等百余人送往黄龙府(今吉林农安)予以软禁。其余后晋百官依旧各司其职,任命副枢密使刘敏负责开封府。

二月,耶律德光宣布改元“大同”,改国号为“大辽”,实行大赦。同时,以镇州(今河北正定)为中京,提升赵延寿为大丞相兼政事令、枢密使、中京留守,其他有功者,也一律论功行赏。

石敬瑭的宰相冯道也来到汴京拜见耶律德光,他要求继续做官,耶律德光批评冯道不好好给后晋卖力卖命,冯道无言以对。耶律德光又问:“你来朝廷干吗?”冯道回答:“无城无兵,我怎敢不来。”耶律德光耍笑他说:“你是个什么样的老家伙?”冯道回答:“我是个无才无德痴憨顽劣的老家伙。”见冯道自我作践得有趣,耶律德光就任命他当了太傅。

猖狂至死

在契丹消灭了后晋以后,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晋阳(今太原)自立为帝,建立了后汉。刘知远是石敬瑭的老部下。耶律德光任命耿崇美、唐高英、崔廷勋为藩镇,分别据守要地,挟制后汉发展。

耶律德光在汴京过得并不舒服,相州、陕州、澶州、晋州、丹州、宋州、亳州、密州、徐州等地,均爆发了斩杀辽朝使者、围攻辽朝守将、袭杀辽朝汉官,以及拒不受命、武装起义等事件。加上天气逐渐变热,契丹士兵不服中原水土,耶律德光不敢在中原久留。从三月开始,他下令将后晋政府各部门的官员、嫔御、宦寺、方技、百工、图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诸宫悬卤簿、法物及铠仗等等,一律派人席卷送往上京临潢府。然后,任命萧翰为宣武节度使,留守开封。

四月,耶律德光亲自率兵马殿后,带着冯道、李崧、和凝、张砺等一干后晋降臣,撤离汴京,启程回辽。

冯道跟着耶律德光一直北撤到常山,这里距离耶律德光的人生终点栾城实在没多远了。冯道随后就逃跑到刘知远新建的后汉当了太师,后周灭了后汉,冯道又当了后周的太师兼中书令和首相。后来,欧阳修称他是“无廉耻者”,司马光也称他为“奸臣之尤”。但也有人正面评价他“厚德稽古,宏才伟量”。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研究一下这个历史人物。

春野萋萋,万户萧肃。残垣断墙,阒无人烟。战争造成的创伤横呈在中原大地上,本该是农忙时节,可一眼望去,田野上几乎看不见农家耕作。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归途中,看着连年战乱造成的土地荒芜、民不聊生的中原大地,耶律德光幡然悔悟,他总结了他攻略中原的三大失误:一是纵兵掠夺牲畜和粮食;二是搜刮民财,祸害老百姓;三是没有及时任命和派遣那些后晋降将早早回到原来的治所去管理地方。

他总结得对吗?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就像我们给他的总结打分数一样,没有意义。

当辽太宗耶律德光这样强悍的统治者发出上述的忏悔时,我们千万不要认为他将皈依什么宗教,这如同猛虎垂死前的呻吟一样,并不意味着虎要吃素了。辽太宗作出忏悔,仅仅是因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预感到了末日降临。

果然,在途中,行军无聊的耶律李胡突然想问问皇兄今后如何打算,派去的人很快带回辽太宗耶律德光的最高指示:升镇州(今河北正定)为中京。耶律李胡听后就明白了此中意味。

辽太宗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是他还要卷土重来,以中京为大本营,征伐河东,消灭刘知远的后汉。

不过,没等他回到契丹境内,死神就在栾城追上了他。

在撤离中原途中,耶律德光染上一种热疾,御医嘱咐他不能接近女色,他竟骂御医不学无术,照旧纵欲无度,结果病情迅速恶化,高烧不退,身上堆满冰块也不能降温,走到栾城杀胡林时,耶律德光吐血而死。

当时,述律太后已经闻报耶律德光病危,她传来懿旨:“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从征的臣僚一听就傻眼儿了,时已入夏,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而栾城到辽都上京尚有千里之遥,一时半会儿也赶不回去,活人好说,这遗体烂了怎么办?

南北院大王先召集臣僚想办法,后又把会议扩大到御医一级,众人还是束手无策。后来,一个御厨出了个主意:可否把嗣圣皇帝做成“羓”?“羓”的做法和中原地区的“腊肉”差不多。夏天,牧民杀了牛或羊,如果一时吃不掉,就把牛羊的内脏掏空,胴体内外搓盐脱水,牛羊就变成不会腐烂的“羓”了。这个主意听来既不雅,又不堪,尤其是把皇帝的遗体当牛羊处理,实在是大不敬。但是,不这样,遗体就带不回上京,就违逆了懿旨,述律太后发怒了,拿大家偿命怎么办?众人左右为难,最终集体决定,采用厨师的办法,将嗣圣皇帝耶律德光的遗体做成一具类似于木乃伊的“羓”。

“猖狂若到杀胡林,郎王犹羓何况汝!”范成大的这句诗,指向历史,也指向了世道人心,在一千年后的2017-02-19 读来,仍然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