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集威权始皇施暴政的故事

集威权始皇施暴政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集威权始皇施暴政嬴政登上了天子的宝座,可他心里却时时刻刻忐忑不安,每日坐在大殿之上惴惴不安。他认为这些都会影响甚至威胁自己权力的宝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这些都是秦始皇在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一些改革和创新,同时,秦政府在社会公共事务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改革。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6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

集威权始皇施暴政

嬴政登上了天子的宝座,可他心里却时时刻刻忐忑不安,每日坐在大殿之上惴惴不安。他担心,他害怕,担心自己的宝座有朝一日被别人夺去,害怕这无上的权力会旁落他人之手。

面对北方的野蛮部落,他担心;面对朝中纷纷议论的博士,他担心……他认为这些都会影响甚至威胁自己权力的宝座。北方的蛮族凶猛无比,这个他是见识过的,对待这些野蛮的家伙,能做的就是挡住他们前进的道路。而朝中的这些博士常常煽动官员百姓的情绪,六国当年的分分合合不就是他们的“功绩”吗?

于是,嬴政暗下决心:帝国的建立历经艰难,绝对不允许他们随意评说破坏!

中央集权

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替子孙万代奠定基业,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和教训,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

秦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管政事。太尉掌管军事,不常置。御(www.guayunfan.com)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管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进行裁决。

在此之外,秦代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比如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以备皇帝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典属国——与典客一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郡设守、尉、监。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郡监司监察。

秦始皇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罗列如下:

秦地:巴郡、蜀郡、陇西郡、北地郡;

赵地:太原郡、云中郡、邯郸郡、巨鹿郡、雁门郡、代郡、常山郡;

魏地:上郡、河东郡、东郡、砀郡、河内郡;

韩地:三川郡、上党郡、颍川郡;

楚越之地:汉中郡、南郡、黔中郡、南阳郡、陈郡、薛郡、泗水郡、九江郡、会稽郡、长沙郡、衡山郡;

齐地:东海郡、齐郡、琅琊郡、胶东郡、济北郡;

燕地:广阳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

南越故地: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匈奴故地:九原郡。

县,万户以上者设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令、县长领有尉、丞及其他属员。县令、县长主要管政务,县尉掌握军事,县丞掌管司法。

县以下有乡,其主要职能有四个:一、摊派徭役;二、征收田赋;三、查证本乡被告案情;四、参与对国家仓库粮食的保管工作。

乡下有里,这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有里典,后代称里正,以强有力者为之。里中设置严密的什伍户籍组织,以便支派差役,收纳赋税。此外还有管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叫亭,亭有长。亭除了主要管理治安,还负责接待往来的官吏,掌管为政府输送、采购、传递文书等事。两亭之间,相距大约10里。

这些都是秦始皇在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一些改革和创新,同时,秦政府在社会公共事务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改革。

首先是书同文。

殷商以来,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不同区域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就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笔画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了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关进监狱,在坐牢的十年时间里,他对当时字体的演变中已出现的一种变化(后世称为“隶变”)进行了总结。此举受到秦始皇的赏识,遂将他释放,还提升他为御史,命其“定书”。于是,一种新字体出现了,这便是“隶书”。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

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对我国古代的文字发展、演变进行了一次总结,这是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其次是度同制。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和货币制度很不一致。秦统一后,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称上币,铜钱为下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金币主要供皇帝赏赐,铜币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商鞅颁布的标准器上再加刻诏书铭文,或另行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刻上铭文,发到全国。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

在田制上,秦王朝规定6尺(今230厘米)为一步,240步为一亩。这一亩制以后沿用千年而不变。

还有就是车同轨,行同伦。

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6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

“行同伦”就是端正风俗,建立起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这方面,秦王朝也给予相当的重视。比如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的石头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意谓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而秦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在会稽刻石上留下的铭文,则对当地盛行的淫逸之风大加鞭笞,以杀奸夫无罪的条文来矫正吴越地区男女之大防不严的习俗。

血筑长城

秦始皇灭六国以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族的南下骚扰、抢掠,动员了几十万人在大将蒙恬的带领下,将战国时期秦国、赵国和燕国的北边长城加以修缮、增补,连贯为一,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建成了一条横亘万里、气势雄伟的长城。

万里长城宛如腾飞的巨龙,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由西向东,绵延不绝,穿过戈壁草原,翻越崇山峻岭,一直奔向苍茫的大海。这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防御工程之一。

长城的修筑,大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各诸侯国拓展疆土、兼并战争日趋激烈的产物。当时,为了防御邻国的进攻,许多诸侯国都在具有军事意义的边界地区修筑长城。战国时期的齐、楚、燕、赵、韩、魏、秦、中山等国都曾修筑过长城。其中的燕、赵、秦三国,为了抵御匈奴、东胡等族的侵扰,保卫本国的安全以及百姓正常的生产、生活,相继在北部边境修筑了长城。

秦统一以后,内地的长城大部分被下令拆毁了,而北边的长城则保留下来,后来秦始皇时期的万里长城,就是在这三国原有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起来的,有的甚至直接利用旧城作为骨干部分。

燕国的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北京、河北、辽宁一带。战国后期,燕在北部边境修建长城,主要是用以阻挡分布于河北北部、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东胡等游牧民族的袭扰。

据说当时燕国有一位名叫秦开的将军,被当成人质扣押在东胡部落,胡人在相处中对他很信任。秦开回到燕国后,根据他掌握的情况建议燕王派兵袭击东胡,结果燕国一下将东胡赶出千里之外。燕在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同时,为了防范东胡势力再度南侵,燕在西起造阳(今河北赤城)、东至襄平(今辽宁辽阳)一线修筑了长城。

赵国的控制范围在今山西、河北一带,由于北部边界经常受到林胡、楼烦两个游牧部族的侵袭,赵武灵王下决心加强边防。经过“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后,赵国军队战斗力提高很多,进兵北上,击败了林胡和楼烦,占据了包括今山西省、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在内的大片地区,并在此设立了云中、雁门、代三郡;接着,赵国征发民工修筑了赵国长城。这段长城东起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北,向西经内蒙古兴和、呼和浩特包头、乌拉特前旗,再沿乌加河北岸继续向西,直达高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

秦国原来主要活动于陕西西部,与戎狄等部族杂居,社会经济较中原各国落后。战国中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以后,国力强盛起来,迅速向外扩张领土。到秦昭王统治时,在秦国北部活跃着强大的义渠之戎,对秦在西北地区的扩张构成很大阻碍。于是,秦昭王之母宣太后施计把义渠戎王骗到咸阳杀死,随后乘机起兵打败了戎族,灭掉义渠,并在新攻占的地区设置了陇西、北地、上三郡。随后,为防备西北部戎、狄的南侵,秦沿三郡北边修筑了一条长城。这条长城起自今甘肃省岷县城西十公里处,历经渭源、通渭、静宁,绕到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再折向甘肃环县,经陕西省靖边,到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的十二连城止。

战国中后期,匈奴开始强盛起来,燕、赵、秦三国北部边界的长城地带成为这三个国家与匈奴角逐的战场。虽然赵国名将李牧守边时英勇善战,使匈奴不敢进入赵国境内,但由于中原各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日趋激烈,某些地段的控制权经常变化,因此,秦、赵、燕三国所筑的长城,实际上并没能有效地抵御匈奴等游牧民族的侵扰。

秦始皇平定中原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便有条件把全国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对付匈奴。而这时,匈奴的势力也进一步强大起来,越过黄河,到达鄂尔多斯高原,机动性较强的骑兵直接威胁着秦关中腹心地区的安全。于是,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向北驱逐匈奴,夺回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秦政府在这些地区分设了四十四个县,建置了九原郡,并且修筑了几十座城堡作为防御工事。此后,匈奴不敢大规模进犯,但仍偷袭骚扰秦地。

为了巩固北部边境,公元前214年,蒙恬和另一位大将领军渡过黄河,占据阴山,断断续续地向北推进,在所收复地区又增设了三十四个县。秦政府还用“谪戍”的办法,迁内地人民三万户移居河北(今内蒙古、宁夏一带)新建的边县地区,开垦土地,守卫边城。数十万军民首先对新收复的沿黄河一线的赵长城进行修葺、补筑。

公元前213年,声势浩大的长城修筑工程全面展开。蒙恬等人受命率士兵和役夫、刑徒约五十万修筑长城,他们充分利用山河的自然之险,根据地形走势修筑长城,有些地段利用战国时秦、赵、燕三国设在北部边境的旧有长城进行延补,有些地段则随着秦国新开拓的疆域向北推进,修筑新城,并且在险要之处设置了一个个的屯兵要塞。

为了修筑长城,秦政府几乎把整个国家的人力、物力都动员起来了,一队队的役夫被迫赶赴边疆,一辆辆装满粮食的小车被推着向北行进。在东西长达万余里的长城沿线,到处是开山凿石、肩挑畜拉、打夯砌砖的场景,工程一直持续到冬季土冻。转年春天,长城修筑工程再度全面铺开。秦始皇的长公子扶苏也被派到上郡(今陕西绥德)和蒙恬等一起主持工程建设。

就这样,经过了多年极其艰苦的努力,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万里长城终于建成了。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雄踞于祖国的北方。至今在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河北、辽宁等地,还能找到秦代长城的某些遗迹,有些残存的土垣还有五六米高,断层清晰可辨。

万里长城的修筑,固然是以万千劳动人民付出了辛勤劳动和无数生命为代价,秦始皇残暴地不切实际地滥用民力也应予批判,但长城对于防御匈奴侵扰、巩固国家统一又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长城不仅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而且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正月初一,这天是秦始皇的生日,他在咸阳宫中设宴,款待各郡推荐上来的贤士及儒生,并且亲自从六百多儒生中选定七十人设为博士官。次日,他为七十名博士特赐宴。

当时,仆射周青臣致颂词说:“以前秦国的土地不超过千里,幸亏仰仗着陛下的神武圣明,平定了天下,驱逐了蛮夷,凡是日月所照耀到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人。陛下把各诸侯国改置为郡县,现在每个人都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危害,和平可以保持万代。从上古以来没有谁能比得上陛下的威力和盛德。”

这一席话,一方面是在恭维秦始皇,一方面又是在嘲讽投降的旧贵族。

那些儒生和博士听了,一个个都面露愧色。这时,一位来自齐国的淳于越博士站了出来,讲道:“臣下听说殷朝、周期统治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和功臣作为臂膀辅翼。现在陛下统治着全天下,但子弟们却还是平民百姓,如突然出现田常等篡权夺位的祸患,朝廷大臣中又没人能够辅佐时,将依靠什么来解除危机呢?不学习古代的统治经验而能够长期存在的政权,我还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着您的面阿谀奉承,以加重陛下的过错,不是忠臣啊!”

这话实质上是淳于越对郡县制度的批判,他从秦始皇个人利害关系的角度说服秦始皇,想让其恢复旧的政治制度。其他儒生和博士立刻纷纷附和,表示同意。

秦始皇有些犹豫了,他把淳于越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

丞相李斯上书说:“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三朝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都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理。这并不是他们故意要彼此相反,而是由于时代形势变化了,情况不同了。现在陛下创成了大业,建立起万世不朽的丰功伟绩,这本来就不是这些愚钝的儒生们所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所讲的夏、商、周三代的事情,哪里还值得效法呢?以前诸侯并起纷争,他们用厚赏吸引游学之士。现在天下已平定,法令出自陛下一人,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刑禁。现在儒生们却不学习当今的学问而学习古代的学问,以此来否定2017-02-19 的社会,迷惑扰乱百姓的思想。所以,李斯我冒死罪进言:古时候天下分散混乱,没有人能够统一天下,就是因为各诸侯国并立,有人称颂古代以否定当代,用一些虚夸不实的说法来扰乱社会现实,人们都认为自己学派的理论最好,用它来否定皇上的新政策、新法令。现在不同了,陛下您统一了天下,分辨了黑白曲直而使全国都尊崇皇帝一人。但是,原先那些私家学派却仍旧经常聚在一起批评朝廷的法令制度,一听说国家法令颁布下来,就立即以各自学派的观点来议论它,回家时心中不满,出门后则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用褒贬君主来博得名声,发表与朝廷不同的看法来显示清高,煽动下层民众来制造流言。像这样下去而不加以禁止,那么在上面君主的权威就要下降,在下面就会结成许多党派,所以,对于这些现象,陛下最好明令加以禁止。臣下请求陛下同意,把除记载秦国历史以外的典籍全部焚烧掉;把除博士官掌管之外的天下人私自收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都送到官府一起毁掉。有人敢于谈论《诗》《书》,就斩首示众,以古代否定当代的人则连族诛灭。官吏如果知道而不举报,同样治罪。命令颁布三十天后还有人不烧书的,罚他在脸上刺字并做筑城苦役发配边疆。医药、占卜、农艺等方面的书可以保留。如果有人想学习政治法令,可以请官吏作为老师。”

在李斯看来,这些终日诵读经典的儒生是一群让人心动荡的政治反对派。为了灭绝这种复古思想的传播,李斯主张焚烧一切作为这种思想渊源的古典文献,而对于与思想无关的书籍,实际上允许其流传。

当下,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建议。

第二天,各郡县都点燃了焚书的大火。秦代以前的许多古典文献大都化为灰烬。

在京城,在七十名博士带领下,几百名儒生及上千名黔首,浩浩荡荡直奔秦始皇宫门前午朝门,他们黑压压地跪在地上,要求恢复古制。秦始皇出宫接见,大笑道:“淳先生,你们这是给朕摆的何阵?”

淳于越说:“臣有话要说给陛下听。”

秦始皇说:“有事可进宫来,你先让众人散去。”

可是众儒生却齐声嚷嚷不肯离去。秦始皇见此心中大怒,说道:“朕没有责怪你们,也不曾加罪于你们,你们要恢复古制,要封王封侯,朕也让你们自辩。你们还要得寸进尺?朕要回宫处理国政,你们好自为之。”说完他拂袖而回。

秦始皇回宫后,淳于越首先咬舌自尽,众儒生见状,一齐拥上前大骂嬴政是狂君、昏君、暴君,专政暴虐,连桀纣都不如。

秦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为秦所用的旧贵族文人方士中的侯生、卢生两个人看到当时的政治日益倾向于专制与独裁,商议说:“陛下的为人,天性凶狠残暴而刚愎自用,他出身诸侯,兼并了天下,为所欲为。他任用治狱的官吏,这些凶狠的家伙都受亲近和宠幸。博士虽然也有七十人,但只不过是虚设充数的摆设,不被重用。丞相和大臣只是接受命令、按章办事,决策权在皇上那里。陛下喜欢用重刑杀戮树立权威,官吏们害怕获罪,为保住俸禄地位,没有人敢于仗义执言,真正尽忠尽职。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失从而日益骄横,臣子们靠着说谎话小心翼翼地过日子。还有就是,根据秦国法令规定,一名方士不能同时呈上两种处方,如果处方试一次不应验,就要处死。主掌占卜星象云气、用来测吉凶的人就有足足三百人,都是饱学之士,可是都害怕触犯皇帝,不敢公开指出他的过失。天下事务,无论巨细都由皇上一个人定夺,他每天要批阅很多奏章,陛下贪图权势到这个地步,咱们不能再替他去寻找仙药了。”

于是,两个人相约逃跑了,不仅如此,他们还到处游说要恢复各国。

消息传到了皇宫里,秦始皇大怒,拍案骂道:“我前些日子收缴了天下的书籍,不适用的都烧掉了;征召了大批文学、方术之士,想让他们振兴太平盛世。对卢生等方士,我给他们的赏赐十分优厚,如今他们竟然诽谤、诬陷我,还妖言惑众,扰乱民心。”

秦王下令御史搜捕可疑的儒生和方士进行拷问,抓捕同伙。人们被迫互相告发,后来有四百六十多人被捕并被施以极刑。接着秦始皇布告天下,今后有敢妖言煽动是非的,严厉惩处;同时,将其余有牵连的儒生和方士发配到北方苦寒之地。

秦始皇的长公子扶苏有些看不下去了,向秦始皇进谏说:“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的百姓还没有安抚好,儒生们都是些诵读诗书、效法孔子的学者,现在您一律用重法制裁他们,儿臣担心天下将会因此而不安定。希望皇上认真考虑。”

这话本无恶意,但盛怒中的秦始皇听后认为儿子是在指责自己,于是一怒之下命令扶苏到北方蒙恬的部队当监军。

这四百多名诸生,在当时的秦政府看来,都是些死有余辜的政治反对派,但是实际上他们都是当时最有学问的知识分子。他们被杀害,于中国文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焚书坑儒是秦政府对旧文化思想的一次彻底清算,秦始皇希望在这样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的文化思想体系。可是,从客观上来讲,焚书坑儒只是对旧文化进行了清算,而建立新文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