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董字三营”三头领:董福祥、张俊、李双良

“董字三营”三头领:董福祥、张俊、李双良

时间:2022-02-1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董字三营”三头领:董福祥、张俊、李双良

清末,西北回民起义,董福祥、张俊和李双良三人组织民团抗官拒回以自卫,同治六年(1867年)一同降清,其部被收编,改编为“董字三营”,三人分别为头领,转战甘肃、新疆、北京等地。

董福祥(1840~1908年),清末将领,字星五,固原州(今宁夏市原州区)人。同治初年(1862年),西北回民起义时,他亦组织民团抗官拒回以自卫。同治六年(1867年),投降左宗棠部湘军大将刘松山,所部被改编为“董字三营”,追随刘松山和继任湘军统领刘锦棠,参加镇压回民起义。甘肃平定后,又随湘军西征新疆,在收复乌鲁木齐及讨伐阿古柏、收复南疆的一系列战斗中,“董字三营”充当先锋队。董福祥本人屡立战功,从一名下级军官一直升到总兵和提督大员,所部成为镇守新疆的一支劲旅。光绪五年(1879年)调防北京,任新军武卫后军统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中,又指挥军民围攻北京外国使馆区,英勇抗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京城失陷后,即护驾撤往西安。后被联军指控为“首凶”而被革职。光绪末年(1908年),病故于宁夏金积堡宫保府(董府)。

张俊(?~1900年),清末将领。字杰三,固原州(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人。同治初年(1862年),董福祥组建团练时充当副手,董部降清被改编为“董字三营”后,张俊统左营,一直跟随董转战甘肃、新疆。光绪五年(1879年),被赏头品顶戴,次年升任西宁镇总兵,又继董福祥之后任新疆喀什噶尔提督、署任甘肃提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调防北京,任武卫中军统领兼北洋五大军翼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病故于北京任所。清廷下令在固原州故里和立功省份建祠纪念,并将其战绩交国史馆,立传载入国史。

李双良(1840~1922年),清末将领。字柱臣,平远县豫旺堡(今同心县豫旺镇)人。同治初年(1862年)董福祥组建团练时的副手。董部降清改编为“董字三营”后,李双良统右营,转战甘肃、新疆,是湘军西征部队的前锋精兵,积功官至新疆巴里坤镇总兵。光绪十六年(1890年),辞官回宁夏,先住灵州崇兴旧居,后迁居故里豫旺堡。民国11年(1922年)病故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