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回苏中区,舍近求远择战场_关于粟裕的故事

回苏中区,舍近求远择战场_关于粟裕的故事

时间:2022-08-2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回苏中区,舍近求远择战场_关于粟裕的故事黄花塘是安徽、江苏交界地区的一个小村庄,当时属安徽省。此时新四军已拥有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皖江、鄂豫、浙东8个战略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横跨五省,与华北八路军形成南北呼应的战略态势。因为苏中区地理位置特殊,这里的军事和政治斗争最为激烈。8月底,粟裕开始布置回苏中的准备工作。月底,粟裕结束军部之行。

回苏中区,舍近求远择战场_关于粟裕的故事

黄花塘是安徽、江苏交界地区的一个小村庄,当时属安徽省。这一地区大部为丘陵,地形起伏多变,进可攻,退可守,加上距国民党军基本作战区较远,摩擦较少,群众基础好,政治局面相对稳定。1943年1月10日,陈毅、饶漱石率新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由江苏盐城迁到这里后,黄花塘成为新四军继云岭、盐城之后的指挥中心。

此时新四军已拥有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皖江、鄂豫、浙东8个战略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横跨五省,与华北八路军形成南北呼应的战略态势。

新四军的7个主力师中,有一师、二师、六师和七师是原来的新四军发展起来的,黄克诚的三师、彭雪枫的四师是八路军四、五纵队发展起来的,李先念的五师比较特殊,他的部队既不是由原南方游击队组成,也不是由南下的八路军部队组成,而是师长李先念从延安带一部分干部过去自己发展起来的,名义上属新四军序列,实际上受中央直接领导。罗炳辉的二师、彭雪枫的四师、傅秋涛的七师3个师,在淮南、淮北、皖中三地互为犄角,鼎立江淮,东逼南京的侵华日军大本营,北扼徐州日军华北派遣军,西瞰武汉京广交通线,南控长江水上运输大动脉。黄克诚的三师、粟裕统一指挥下的一、六师则自北而南虎踞江苏。粟裕的两个师一北一南扼守长江口,直接威胁日伪统治中心南京和上海。

因为苏中区地理位置特殊,这里的军事和政治斗争最为激烈。粟裕在军部时,苏中区党政军主要工作由叶飞、陈丕显、钟期光和管文蔚共同主持。粟裕一直与苏中区保持电讯联系。(www.guayunfan.com)

同时日军新的部署已于7月下旬调防完毕。日军第七十师团司令部设在扬州,第六十九旅司令部移驻东台,第七十旅司令部驻镇江,每个大队扩编为5个中队。第五十四、五十五大队开赴扬州整编,其防区由岩切直属队及各大队抽机动部队接管,五十二大队仍驻如皋、海门及靖泰线。五十一、五十三大队至盐阜区接防。伪军方面,日军为分散与国民党李明扬关系紧密的李长江部,在7月间调李长江二十四师颜秀五部去江都,二十五师秦庆霖部调泰州以东至姜堰线警备,令二十六师延伸至立发、柴湾、海安、丁所沿线。

通过一段时间的准备,8月20日,日伪突然调集兵力,北自阜宁,西自高宝、江都,南自如皋,各地敌军由东台、海安等地,向二分区台南、台北地区猛扑,出动日军4000多人,伪军三十五师、三十三师、二十八师、二十二师各一部4000多人,总计出动8000多人,“扫荡”五天,扑空后分批退回,又转向三分区“扫荡”,仍扑空。

在敌情严重的四分区,日伪进一步增强对南通的“清剿”力度,但所有“清剿”计划全部落空。敌“清乡”人员及特工在新四军的打击和争取下纷纷向新四军自首,四分区反“清乡”取得了重大胜利,有迹象表明敌对四分区的“清乡”可能会告一段落。

粟裕发电报指示:四分区应抓住此次反“清乡”胜利,在群众中进行深入宣传教育,以提高斗争热情与信心;对各界人士应进行普遍慰问,以便更进一步团结他们,对蒙难民众应发动各阶层人士进行普遍救济;对伪军则应扩大我反“清乡”伟大胜利的宣传,以促其动摇。粟裕特别提醒他们:“必须防止轻敌与骄傲,以防止敌人反袭。”

粟裕在军部参加整风会议,到二师参观,汇报工作,后在张庄治疗胃病

粟裕在军部受到了特别的礼遇。他到军部后,秦叔瑾亲眼看到军长陈毅、政委饶漱石一起陪着粟裕视察军部各科;军部又为欢迎粟裕、季方特意举办晚会(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在日记中写道:“八月二十一日,开晚会欢迎粟师长、季司令。”随同粟裕前往军部的秦叔瑾也有写日记的习惯,他也有“军部开欢迎晚会,欢迎粟师长和季方司令”的记录)。

8月底,粟裕开始布置回苏中的准备工作。他让秦叔瑾到军部领取华中、汉川、浙东的地图。其时七团长严昌荣在战斗中牺牲,粟裕向军部提出要一两个团级干部,又派严振衡通知刘季平、杜屏等人从抗大九分校选定20名军事、政治干部准备带回苏中。

月底,粟裕结束军部之行。临行,粟裕得知原苏中二分区副司令乔信明从上海治病回到军部疗养、临时住在招待所的消息。当时粟裕已定于当天下午出发,王重等随行人员都已做好准备,正在午休。为了不影响他们的休息,粟裕抽出午休时间,带了一些钱,一个人冒着酷暑匆匆前去军部招待所看望乔信明。

到招待所时,乔信明夫妻正在睡午觉。听到粟裕的喊声,躺在床上的乔信明急忙用手撑着身体坐起来,激动地喊了一声:“粟司令!”

他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远在苏中的粟裕会来看望他,喉头就像被棉花塞住似的说不出话来。

汗水把粟裕的衣服都湿透了。乔信明的妻子于玲赶紧从水缸里舀了盆凉水给粟裕擦脸。天实在太热了。

“我这次是到军部开会的,因情况变动,今天下午就要走,所以只能抽中午时间来看看你了。”说着,粟裕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交给乔信明说,“这是我带给你的休养费,军部困难多,所以给你带一点钱,自己买些东西,补充营养,让身体快点好起来!”

乔信明是湖北大冶人,原来属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后与粟裕一起接受方志敏的领导。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失利时,乔信明因弹尽粮绝而被捕。此后,乔信明脚上铐着九斤半重的脚镣坐了三年牢,后在徐特立的营救下,重返革命队伍,走上抗日前线。他和叶飞率江抗二路孤军东进,攻占浒墅关,截断京沪铁路,火烧虹桥机场,杀得日军闻风丧胆。乔信明后任苏中二分区副司令员,具体负责分区的武装工作,领导东台人民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抗日根据地。

由于长期的艰苦生活和三年牢狱的摧残,身体垮了,连马也不能骑,只能坐在担架上工作,直到下肢失去知觉,才被迫离开工作岗位,潜往上海治病。然而治疗效果不好,只得回军部疗养。

乔信明想起以前驰骋疆场是多么的勇武神气,现在却被病魔捆住了手脚,上不了战场杀不了鬼子不说,还成了一个废物、累赘,顿时百感交集,忍不住失声痛哭。

粟裕理解他的心情,安慰他说:“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与牺牲的同志相比,你还有座青山。你好好休养,即使不能走路,革命工作还是有你做的!”

乔信明受到极大的鼓舞,心境豁然开朗,脸上绽开了笑容。

与乔信明夫妻握手告别后,粟裕回到张庄,和王重前往铜城,后到天长县龙岗镇。

粟裕一到龙岗,驻在这里的抗大九分校副校长刘季平、教育长杜屏等立即出镇迎接。粟裕是九分校校长和政委,但已有9个月的时间没和九分校的教职员工见面了。

九分校在苏中一直没有安定的环境从事教育教学。苏中抗日根据地是日伪的重点“扫荡”、“清乡”地区,战斗频繁,环境险恶。九分校的前身苏中抗日军政学校、抗大苏中大队都是一面打仗一面办学,在1941年10月至1942年4月的7个月中,他们参加过7次反“扫荡”战斗。1942年5月,抗大苏中大队在四分区海门县海复镇正式改名为抗大九分校后,6月中旬,海门一带即遭敌人九路“扫荡”,九分校跳出封锁圈后转移到二分区东台一带,但未几东台又逢日伪大举“扫荡”,九分校又转移至盐阜地区,再又返回苏中二分区。1943年1月,九分校渡江南下到溧水县一带,又受到国民党军的围攻,只好渡江北上转移到天长县的龙岗镇。

龙岗镇原为二师抗大八分校的校舍。一师抗大九分校到这里后,八分校另择校址撤离龙岗,将自己的校舍,连同学员养的猪、种的菜全部交给刘季平。

粟裕在龙岗看望了全体师生,跟大家一起过了中秋节。

这个时候伪军方面发生了一件大事。9月9日伪江苏省长李士群被日本人毒死,日伪内部出现混乱。四分区敌人不得不重新部署:汤家园等10余处据点的日伪部队全部撤走,日军除留2个大队布防外,其余全部集中到南通防备伪军发生动乱,菊池联队长也被调回日本。

四分区的形势大大缓和,但潜伏在伪军中的汤景延部却有了暴露的危险。原来汤景延的一个排长被海门特工站长收买,被汤景延秘密处决,引起了姜颂平的怀疑。汤景延被迫开往南通集训。粟裕得悉汤景延处境险恶后,发电报给陶勇,让他安排汤景延回归。

中秋节过后,接替严昌荣职务的张云龙带妻子严敏来到龙岗与粟裕会合。粟裕随即着手返回苏中的准备工作。

粟裕把严振衡叫到住处,对他说:“这次来淮南,我们走的是南线,兴化、江都、高邮地区和淮南路东的南部、中部都去了一下,情况比较了解了。现在要回苏中了,我不想再走老路,想从北面绕回去,从龙岗坐帆船经闵家桥到黎城镇(今金湖县)的淮河口,再视情况乘船或步行到淮安、宝应以西地区看看,争取在平桥以南、泾河附近过运河,再向南、向东南回三仓地区去。”

严振衡听了一愣:因为淮安、宝应以西地区和平桥以南、泾河附近地区敌情较为严重。回苏中可走的路很多,为什么首长要绕得这么远,而且专拣他们从来没到过、敌情和地形较复杂,而他们的地方工作较薄弱,甚至完全没有地方工作的地区走呢?

严振衡负责侦察和保卫工作,想得很多,疑问很多,但不便多问,也不好提意见,和秦叔瑾按粟裕布置带着一连移往铜城,只是暗自捏着一把汗。

9月19日,粟裕离开龙岗。队伍回去比来时多了楚青、张云龙夫妇、作家沈西蒙、九分校学无线电通讯的沈大卫等20名干部。

那天下午6点粟裕一行坐船出发,他们计划到达金沟宿营,但由于逆风,船行极慢,他们天黑才到了刘家尖。第二天黎明,船向闵家桥前行,后进入高邮湖。

一路上,粟裕利用做饭的时间带着严振衡和秦叔瑾上岸察看地形、调查民情。

9月21日上午,粟裕一行抵唐家圩,第二天下午过白马湖,从新河头上岸。当夜离开高邮湖到运河,向东经姜家庄、福兴桥抵张桥据点附近。

过公路时,张桥守敌向公路方向打了几枪。严振衡听到枪响赶快跑到张桥方向哨位观察敌情,听得身后有脚步声,一看是粟裕带了一名警卫员跟着过来了。严振衡要粟裕回安全地方去,粟裕不肯,说上半夜没有月光,什么也看不清。现在月光这样好,可以好好看一下张桥据点。

经观察张桥据点的敌人开枪不过是虚张声势,并没有行动。等队伍过完,粟、严二人就收回哨兵回到本队,天亮时抵达孙家庄。

严振衡安排好警戒哨位坐在草堆上想休息一下,粟裕过来要他写信派侦察员到附近找高宝独立团(据秦叔瑾日记,这支部队应为十八旅五十二团——编者注)。严振衡答应后从身上摸出纸和笔开始写信。因为此时严振衡已连续几天几夜没睡了,人极度困倦,写着写着就睡着了。警卫员要叫醒严振衡,粟裕立即制止,轻声说:“让他睡吧,谁也不要喊他。到下午再说。”

粟裕轻轻从严振衡手中抽出纸笔,写了联络信,派出侦察员去寻找高宝独立团,然后骑自行车将所有哨位查了一遍。

粟裕心疼严振衡太累,当即代替严振衡行侦察和警戒的职责,又让炊事班买了一只鸡,炖好后一碗给严振衡,另一碗给了张云龙夫妇。严振衡一觉睡到下午2点,醒来以为自己误了大事,惊出一身冷汗。没有责备,还有鸡汤喝,严振衡感动得热泪盈眶。

与高宝独立团取得联系后,粟裕一行东进鱼尾桥与高宝独立团会合。粟裕与高宝独立团团长进行了详谈,了解了这一带的情况。

晚饭后,粟裕一行继续前行。回苏中应当朝东南方向走,但粟裕率部队东进,向着敌曹甸据点附近的顾家庄行进。

出发后,天忽然下起雨来,粟裕和大家的衣服全被淋湿了,但粟裕没有因此改变行程。在雨中淋了5个小时,粟裕一行抵达顾家庄。粟裕找村内的贫雇农、保甲长谈话,还找地主、跑生意做买卖的人了解情况。他衣着简朴,平易近人,从周围水荡、田地和老百姓生活谈起,问到捕鱼、割苇子、跑生意的行情,再问到四面八方的水路、旱路怎么走,日军伪军下不下乡,周围据点有多少日军、伪军,车桥、泾口、曹甸一带买卖好不好做等等,问得很随便,答的人也没有什么拘束。

26日,经唐家湾、严家大桥,过汪洋湖到团庄,十八旅长刘先胜和七团的彭德清迎接粟裕。粟裕向彭德清详细了解了严昌荣牺牲的经过。

原来4月初严昌荣奉命带领七团跳出“清乡”圈后,在兴化、盐城之间,不断发动对伪军刘湘图、赵军山等部的进攻,使其不能向四分区增兵。七团先后攻克兴化钓鱼庙、大邹庄、古殿堡、草堰、戴家窑等日伪据点。9月7日,七团奉令攻打兴化县唐子镇。该镇四面环水,防御工事坚固,还有重兵把守,易守难攻。战斗打响后,敌人火力很猛,我出击船只屡被击沉,难以登岸。严昌荣向粟裕要来那门七三式平射炮,炮也架起来了。不过这门炮只有五六发炮弹,严昌荣舍不得用。为掩护部队冲击,严昌荣向围子里打日式掷弹筒。掷弹筒班的战士劝他不要亲自打,他不听,一发击中围子里的目标。战士们不让他打,他不听,又是一发。彭德清过来劝他不要再打,他说好,再打一发。就是最后这发出了意外。严昌荣不幸牺牲,时年29岁,彭德清政委头部也负了伤。

粟裕听了,盯着地图上的唐子镇半晌不做声。过了一会,他换了话题,与刘先胜探讨了车桥一带的特点和军事地位。

粟裕有一个想法:车桥一带原是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所在地,韩德勤弃守后这里被日伪占领。日军以车桥为中心,建有10余处据点。这里是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师的接合部,也是日军徐州六十五师团与扬州六十四师团的接合部。如果一师集中兵力拔除车桥、泾口等据点,日军2支部队会因为是自己的边沿地区而互相推诿、观望,配合作战也不会协调。而一师得手后可以打通苏北、苏中、淮北、淮南4个地区之间的战略联系。

一旦得手,到时苏中区将有一块比较安全的地区。到时办学也好,完成中共中央练兵、生产和整风的任务也好,都有地方了。粟裕是审慎的人,当时时机尚未成熟,他没有将设想表露出来。

28日,粟裕一行到达七团团部驻地西花庄,张云龙留任七团副团长。

10月3日,粟裕回到了东台吴家桥师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