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厕身儒林初期_关于黄宗羲的故事

厕身儒林初期_关于黄宗羲的故事

时间:2022-08-2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厕身儒林初期_关于黄宗羲的故事第21章 厕身儒林初期顺治十七年·五十一岁——康熙五年·五十七岁深山读书,双瀑讲学顺治十七年后,虽然南明的张苍水率残部仍在台州林门等地活动,郑成功占有中左所沿海,次年又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继续在进行抗清斗争。黄宗羲所居化安山的这一段,其右状如龙,其左状如虎,故称龙虎山。关于三位双瀑院的弟子这次受学事,万斯同留下较多的资料。也说明黄宗羲对这三位弟子来访的重视

厕身儒林初期_关于黄宗羲的故事

第21章 厕身儒林初期

顺治十七年·五十一岁——康熙五年·五十七岁

深山读书,双瀑讲学

顺治十七年后,虽然南明的张苍水率残部仍在台州林门等地活动,郑成功占有中左所(按:今厦门)沿海,次年又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继续在进行抗清斗争。顺治十八年,南明最后一个王朝的永历帝,被缅甸人执送至清军,次年被杀,从全局来看,抗清基本上已进入尾声。但他相信如果后圣有作,汉高级文化将来终究会取代清廷要荒之人的夷狄之道。“后之人苟有因吾言而行之者,又何异乎吾之自行其言乎”,于是他开始进一步考虑自己的“言”。此后,他在化安山开始较深入地阅读其师著作,深感自己过去没有好好学习,说:“余学于子刘子,其时志在举业,不能有得,聊备蕺山门人之一数耳。”《全集》第十册《恽仲昇文集序》。另一方面,研读《孟子》一书,以观书中治乱之故。顺治十六年,他作《山居杂咏》,“一半书斋一半农”,已有在化安山龙虎山堂与志同道合的战友读书论道,招几位年青学子来化安山受学的打算,开始为厕身儒林作准备。

龙虎山堂附近有双瀑,他取名自己所住几间茅屋的龙虎山堂为双瀑院,自称双瀑院住持。黄宗羲说:“当辛丑,余读书双瀑院。”《全集》第十册《邓起西墓志铭》。辛丑为顺治十八年,则双瀑院之名,最早应出现在这一年。但可能在顺治十七年已有了。(www.guayunfan.com)

第一位与黄宗羲在双瀑相互论道的是他的故友高斗魁。顺治晚年,黄氏三兄弟居于化安山,生活上都非常困难,在经济上予以接济的是高斗魁。“先生虽以好义落其家,然犹足以给饘粥。会姚江黄先生晦木,自亡命后无以资生,五子诸妇困于穷饿,先生念无以振之者,始卖药于苏、湖之间,以其所入济之。又不足,则辗转称贷于人以继之”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卷四十一《高隐君斗魁》。“若旦中(高斗魁字)之医,则因太冲兄弟欲藉其资力以存活”《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二《与魏方公书》。高斗魁既经常出入化安山,因此黄宗羲找他一起论道讲学,就很自然了。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不多。高斗魁侄子高宇泰有《寄怀黄太冲》诗,述及黄宗羲在山堂讲学事:

平生有志叹成虚,愿以残年侍隐居。

一世蚍蜉凭自撼,六经秕莠孰为锄?

姚江旧是传薪地,蕺岭初行遗箧书。

绝学不随世运尽,山回龙虎一茅庐。

黄宗羲所居化安山的这一段,其右状如龙,其左状如虎,故称龙虎山。诗中说明黄宗羲在此讲学授徒,其内容为六经及蕺山之学。

高宇泰又有《姚江黄太冲贻诗鼓峰叔,约共讲学,予出狱得见之,因次原韵》诗,鼓峰为高斗魁号,诗中说:

梨洲杖履望应移,去夏良朋夙与期。

留我雪中需此老,怀人灯下读其诗。

讲堂老友分宾主,列庑门生任汲炊。

世道于今伤极敝,只因此事独瓌奇。

素愿山中共著书,而今得睹一回奇。

蟠龙踞虎多藏纳,月窟天根显作为。

自信访求確不易,讵因几及稍言卑?

从兹谿院千寻瀑,散作人间雨露吹。

看来高宇泰也随高斗魁到过化安山双瀑院,由黄氏弟子任汲炊,即倒茶、烧饭招待之劳。高宇泰最后一次入狱在康熙元年,后因康熙三年张煌言就义,事缓,他才得以出狱,则此诗当作于康熙三年高宇泰出狱之后。“太冲居龙虎山双瀑院”,正好说明龙虎山堂即双瀑院院址。

至于高斗魁自己至化安山与黄宗羲论道讲学事,没有明确记载,但也有隐约提及,他有《农师来,知太冲先生迁居化安山庄,附寄》一诗:

化安山上万株松,喜得先生卧此峰。

莳药著书聊放老,露天孑影许谁踪?

乞将世外无多日,早定人间第一宗。

负笈三冬吾意决,年来耐听五更钟。

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卷四十一《高隐君斗魁》。据《竹桥黄氏宗谱》卷十二《列传·文苑》,农师为黄宗炎子,名百谷。可知黄宗羲令其孙至甬,邀请高斗魁至化安山讲学。高宇泰诗题为黄宗羲“贻诗鼓峰叔,约共讲学”,而高斗魁表示“负笈三冬吾意决”,意味高斗魁收到黄宗羲诗后,决意“负笈”跟随黄宗羲到化安山讲学三年。全祖望在《高隐君斗魁》中说:“初先生讲学双瀑院中,黄先生泽望谓其省悟绝人。至是风波渐定,慨然叹曰:‘乃公岂可老于游侠!自当今谢绝人世。’由是一意讲学。”则高斗魁在化安山与黄宗羲同讲学,可以确定。黄宗羲自“己亥秋,自老柳徙于龙虎山堂者三年”,己亥为顺治十六年,可知诗题“知太冲先生迁居化安山庄”这首诗,作于顺治十六年以后,当为顺治十七年或十八年。

在顺治康熙之际,到化安山来受学的有那些人呢?据现有资料,有万氏叔侄斯备、斯同和万言,以及黄宗羲昔日抗清战友王正中。

早在顺治十五年,万泰卒后,黄宗羲即有书寄万泰八个儿子中的长兄万斯年,招其兄弟到化安山受业,斯年子万言说“归城之后,梨洲先生寓札府君,招家叔及不孝辈受书”万斯大、万经编《濠梁万氏宗谱内集》卷八《世传七万言》、《永一府君行述》。次年,万斯同二十二岁,即至化安山拜谒黄宗羲,黄百家说:“犹忆顺治己亥(顺治十六年),先生(万斯同)初谒先遗献于化安山。”钱仪吉《碑传集》卷一百三十一黄百家《万季野先生斯同墓志铭》。万斯同是黄宗羲迁居化安山当年接受的第一位弟子。

顺治十八年“元夕,甬上门士万允诚斯备、季野斯同、贞一言,访公山中”《全集》第十二册黄炳垕《黄梨洲先生年谱》卷中顺治十八年条。据万言说,“因念余自昔受学姚江黄先生,徒步百二十里”万言《管村文钞》卷一《赵汉章诗序》。才从宁波到化安山,路途之遥,看来到双瀑就学的弟子自然很少。

关于三位双瀑院的弟子这次受学事,万斯同留下较多的资料。他们“放荡十日游,三见雪峰白”万斯同《石园文集》卷一《寄怀山中友人》。住了十天,雪落了三次;他们“泽畔幽人酌酒,山间骚客哦诗”万斯同《石园文集》卷一《山中乐》。师生之间诗酒作乐;黄宗羲还带他们参观双瀑,“绝壁泉生千丈碧,阴崖苔滑四时幽”万斯同《石园文集》卷一《同游人观瀑布》。他们还去访问黄宗炎、宗会的山居,发现一位“借锄莳药开荒圃”万斯同《石园文集》卷一《赠鹧鸪先生》。另一位“茶铛药裹终年计”《赠缩斋先生》。当然最主要的是围炉谈学,挥毫泼书。万斯同回来后非常怀念这次化安山之行,有《寄怀山中友人》诗,中有“江井煮春茶,鸦碓舂小麦。殷勤饷远人,围炉或竟日”,“神驰瀑院深,梦绕龙山侧”,“何时龙虎堂,相对披遗籍”之句。也说明黄宗羲对这三位弟子来访的重视。

至双瀑院来受教的还有一位“画江之役”时并肩作战的抗清战友王正中。王正中在顺治四年、八年、九年、十八年四次至黄宗羲住处。顺治十八年八月这一次,黄宗羲有《王仲·侍御过龙虎山草堂》诗二首记其事:

十年有五惊弹指,又复烦君入剡中。

斜日蜂喧荞麦路,断云犬吠瀑花东。

相看须鬓都成雪,岂料乾坤尚在笼。

应是未还车马债,枉教南北遍游踪。

(自注:丁亥岁,仲过剡中。按:丁亥即顺治四年。)

剡湖岂是乏茅蓬,那得君来住此中。

百卷纬书真绝学,千秋国史附江东。

古松流水宵移算,红药青櫺晓负笼。

方技儒林凭位置,谁知世外有行踪。

第一首“相看须鬓都成雪,岂料乾坤尚在笼”,我们俩人须鬓皆白,但朗朗乾坤还在夷狄的笼中,何日能跳出樊笼?流露了他当时不甘心于国亡的心情。第二首说明黄宗羲已写了成《三史》,而《三史》的内容是“千秋国史附江东”,即天启崇祯和弘光在江东这三代历史。说明王正中看了后,想居化安山共学,但“剡湖岂是乏茅蓬,那得君来住此中”,王正中没有想到黄宗羲此时生活还要靠高斗魁行医来解决,所以被婉拒了。王正中这次来的收获是“百卷纬书正绝学”的天官壬遁之学,“仲好天官壬遁之学,皆余所授也”。《全集》第一册《思旧录·王正中》。时黄宗羲正开始写有关胡翰十二运的《衡运》、《卦运表》等文,王正中与他谈律历,并举《国语》泠州鸠之对七律为问,“辛丑秋八月,王仲过龙虎山相访。山空夜静,闲谈律历,仲因举泠州鸠所言为问”。辛丑即顺治十八年(1661),他因作《答王仲问泠州鸠七律对》。此后,他将此文及《衡运》等编入《易学象数论》内。

黄宗羲虽在化安山潜居,在双瀑院读书讲学,但他的姓名已录入清廷的另册。康熙元年二月龙虎山堂火灾,他曾返黄竹浦故居。余姚令姓何的闻他归来,进行查询,黄宗羲有《答何令见讯》回答:

五十栖迟一老生,残书破砚日纵横。

深山雪合无人迹,终夜风来只虎声。

卖药修琴才入市,谈僧算客与同盟

岂期好事如明府,累向人前举姓名。

在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在化安山除著书、讲学、论道外的其他日常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