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再铸信心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再铸信心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时间:2022-08-2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再铸信心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在根斯巴赫乡间,面对战争的摧残,施韦泽努力寻找那份遗失了的过往,然而青山不再,绿水不再,战争的破坏令他感到茫茫黑夜实在太漫长,心里的痛楚越来越浓烈。施韦泽的心中装满了伤感。老朋友得知他的境况后,向市民医院院长作了推荐,于是,施韦泽有幸在市民医院做了一名助理医师,负责医院里皮肤科的两个女病房。1919年1月14日是施韦泽44岁生日。这一天,女儿赖娜·施韦泽出生了。

再铸信心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在根斯巴赫乡间,面对战争的摧残,施韦泽努力寻找那份遗失了的过往,然而青山不再,绿水不再,战争的破坏令他感到茫茫黑夜实在太漫长,心里的痛楚越来越浓烈。

他很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可是他又能做什么呢?

面对这千疮百孔的世界和满目的凄凉,他更加痛恨残酷的战争,只盼这个疯狂的世界能够早日清醒过来,人类能够找到出路。(www.guayunfan.com)

等待是艰辛的,漫长的,无休无止的。虽然看不到尽头,但也蕴含着希望,充满了寄托。

在日复一日的期盼中,好消息终于传来,令人厌恶的战争结束了。这时候,是1918年11月。

当一战最终结束,施韦泽夫妇历经磨难,回到斯特拉斯堡的时候,殊不知流年偷换,岁月山河早已物是人非。年轻的时候,施韦泽曾经在这里春风得意,青春韶华的他可以骄傲地俯视这座城市。而今,美丽的城市已被硝烟呛伤,历史的华丽外衣正在斑驳地脱落。

施韦泽的心中装满了伤感。

回到昔日幸运之地,施韦泽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的火苗,他试图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寻回自己原有的生活。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这是不可能的,自己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了。世事荒乱中,多少人被洪荒乱烟淹没,曾经的绚丽时光早已成了别人的风景。

当年,这里属于德国,而今已被法国占领,过去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沧桑流年将世事改变得太多、太多。施韦泽在斯特拉斯堡曾经很受人尊敬,然而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后,他昔日的很多朋友都已离开了这座城市,走在大街上已经很少有人认识他了。

时过境迁,风雨满楼。经年的风,吹散了心头的希望。此刻,他已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了,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刹那之间,他跌入了无人问津的境地。历史的烟熏火燎,将他重重地呛伤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

原本以为回到家乡后,一切都会好起来,可事与愿违,施韦泽的身体居然一日不如一日,不但时时发热,还出现了腹痛、腹泻等症状。他知道自己患了痢疾,不得不住进医院接受治疗。

住院期间,他情绪十分低落,想到自己的人生,想到社会的变迁,想到现代战争人性与文明的摧残,心里十分难过。他习惯了在自己设定的人生之路上义无反顾地一路前行,而今却无助地躺在病床上,不知道明天将是怎样,内心的苦楚无法形容。

在病床上躺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由斯托尔茨教授为他做了一个手术之后,施韦泽的身体才渐渐有了好转。虽然仍经历着病痛折磨,但他的心依然牵挂着兰巴雷内,牵挂着那里苦难的人们,期待能够早一天再去那里服务。可是,欧洲现在刚刚经历了战争,人们忙着重建自己的家园,目前不太会有人关注兰巴雷内诊所这样的慈善机构了,而他自己也十分贫穷,生活都很困难,负债累累,想要再回非洲,只觉得是一个遥远的梦了。

他想起兰巴雷内土著黑人渴望健康的眼神,不觉潸然泪下。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到脖颈,凉凉的。

然而,伤心彷徨之后,坚强、乐观的个性又占了上风,这就是强者风范,他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他坚信自己总有回丛林诊所的那一天,他要为此而努力。

很幸运,他大学时代的老朋友施瓦德现在正在斯特拉斯堡任市长。老朋友得知他的境况后,向市民医院院长作了推荐,于是,施韦泽有幸在市民医院做了一名助理医师,负责医院里皮肤科的两个女病房。之后,在宗教界朋友的帮助下,他又接任了圣尼古拉教堂的助理牧师之职。

就这样,施韦泽同时拥有了两份职业,虽然辛苦,生活却终于有了着落。

黎明渐渐来临,柔柔的、泛着水色的曙光涌来,黑夜苏醒了。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一切又充满了希望。新年的阳光照在人的身上,暖和了一些,又暖和了一些。生命就是这样,像温暖的阳光一样,拥着一抹暖意穿透了尘世的风霜,期待着明天的花开。

1919年1月14日是施韦泽44岁生日。这一天,女儿赖娜·施韦泽出生了。这个美丽的新生命,在他生日那天出生,成为他今生最美的相遇。他双手捧着这个小小的生命,深情地亲吻她的额头,心中装满了珍爱与疼惜。

夫妇俩到中年有了这个孩子,自是十分宝贝。养育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虽然辛苦,却可以见证生命黎明的绝美风景。守着婴儿的摇篮,凝眸她的圣洁小脸,闻着弥漫在屋内的婴儿特有的体香,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一个父亲感到幸福——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

孩子长得很快,一天一个模样,亮亮的眼睛,翘翘的鼻子,逗她已会发出甜甜的笑了。施韦泽享受着初为人父的幸福,这一生,只想守候在她的身旁,见证她的成长。

此时,他正作为助理牧师,在圣尼古拉教堂布道。家中多了一个可爱的新生命,布道也变得更有意义了。

在2月16日和23日的布道中,他以至深的情感阐述了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以生命意志为逻辑出发点,宣扬爱与公正对于生命价值的重大意义。他强调生命的可贵和对自然万物生命的尊崇,唯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促进宇宙整体和谐的目的。

因为有深邃的思想,施韦泽的讲话增添了无尽的力量。在战后特殊的时刻,他的这两次关于敬畏生命的布道,在听众中产生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反响,引发了大家对生命意志的思考,对当今社会一些迷惑人心的现象进行剖析,进而对文化的衰落进行反思。

就在这时,海伦娜的身体状况出现了异常,她患了肺部疾病,反复发作,出现咳嗽、乏力等症状,呼吸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身体愈发虚弱。

对于妻子的病情,施韦泽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赶紧陪她去医院治疗。他在辛劳工作的同时,还得细心照料母女俩。

这段时间,他日子过得实在艰难。然而,坚强的他依然执着如故,只为一份承诺、一场守候,哪怕斑白了头发、苍老了容颜,也终无悔。

他始终坚信,春暖花会开,清风自徐来。这一季的薄凉,面对温暖的春光,很快便将消散,化作春色无限。

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平淡、忙碌、真实。

就在施韦泽不懈的坚守中,一封来信又给他带来了希望。

1919年10月,他的一个朋友从西班牙寄来邀请函,邀请他去巴塞罗那音乐会上演奏管风琴。这令施韦泽感到意外,同时也十分高兴,甚至还很激动。

轻倚岁月的门楣,任西风卷帘,心潮掀起波澜。这些年来,施韦泽内心深处对音乐的喜欢丝毫未减。作为一名天才的管风琴演奏家,他爱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的演出曾征服过无数听众的心,曾经拥有大量粉丝,而今虽时过境迁,可人们并没有忘记他,依然挂念着他,怎不令他欣喜与激动。

虽然这些年来在非洲丛林的诊所里,每天都十分忙碌,但他依然没有放弃音乐。常常在结束了一天的疲劳之后,在一个个听风数雨的夜间,在小木屋里静静地弹奏巴赫的曲子,把深情融入醉人的音乐之中。正是在这样的一个个宁静之夜,他可以更加质朴、更加内在地把握巴赫的作品,演奏技巧非但没有生疏,反而更加完善和深化了。

对于这次重出江湖,施韦泽自是十分重视。他认真做了准备,精选了一些曲子,按约来到巴塞罗那,于战后第一次走上舞台。在舞台耀眼灯光的照射下,他那强大的气场,一下子就感染了在场所有的人。他伸出双手,手指灵动地跳跃在最爱的琴键上。随着舞台上优美音乐的响起,听众的心立即被他指尖流淌出的动听旋律俘虏了。

一曲弹罢,掌声如雷,再来一曲,听众依然不让他停歇。美妙的乐声,诉说着他的真情,流淌着浓浓的爱意。虽然这只是一次成功的管风琴演奏,但对处在人生低谷的施韦泽来说,其鼓舞和激励作用是巨大的,他的信心也再一次树立了起来。

从西班牙回到斯特拉斯堡,施韦泽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努力。他告诉自己,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必须坚强。虽然海伦娜的身体状况恢复得不甚理想,白天的工作、家庭的照料使他十分疲惫,但因为心中有了希望,他的每一个日子又变得阳光灿烂了。

同时,自己肩头的一份责任,以及对非洲苦难人们的牵挂,又开始强烈地萦绕在他的心头。无奈的转身,演绎了一场悲苦的别离,可分别的每一天每一刻,对苦难人们的牵挂又何曾消失过?

1919年岁末,圣诞节就要来临了,此时女儿已十分可爱,开始牙牙学语了。施韦泽高兴地张罗着过圣诞节,将屋子装点得漂漂亮亮的,给心爱的妻女准备好礼物,买来上好的白葡萄酒。而就在这时,又一份惊喜扑面而来。

这些年来,瑞典大教主那坦·瑟德布罗姆一直在关注施韦泽的行动,对他放弃人生的繁华,志愿到赤道非洲做丛林乡村医生,献身于非洲人民健康事业的高尚行为十分赞赏。当他得知由于战争原因,施韦泽不得不中止在兰巴雷内的人道服务,目前正在斯特拉斯堡时,便真诚地向他发出了访问瑞典的邀请。

施韦泽并不认识瑟德布罗姆大教主,而今面对他的邀请,自是十分高兴,立即答应了下来,并按照大教主的要求,认真准备在瑞典演讲的内容。他目睹了非洲的贫瘠与不公,对生命的价值,对那一场战争,对当今文化的衰退,有太多的思考。而今面对邀请,他觉得有机会将这些思考向社会大众宣讲。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他一定要认真对待。

圣诞节到了,一家人在一起欢度节日,自是十分开心。施韦泽回想起在兰巴雷内度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感慨间又勾起了他对丛林村民的深深牵挂,期待常能得到一些他们的消息,愿他们日日安康无恙。他早已把兰巴雷内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再也放不下那里的人们了。

人生最要紧的,是拥有一个放不下的牵挂。有了这份牵挂,生活就有了方向。

光阴在指尖滴落,穿尘而过。1920年1月10日,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凡尔赛和约》正式生效了,阿尔萨斯成了法国的领地。施韦泽由此成了法国公民。

作为一名德国人,他被当作法国战俘而被勒令停止在丛林诊所的工作,并被软禁、关押、驱逐、遣返。而今,他却成了法国人。时代是独裁者,而命运则是无谓的少年。回想过往,唯有无奈地发出一声叹息。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养,海伦娜的身体有了一定的康复,施韦泽前往瑞典的准备工作也已完成。4月20日,在海伦娜的陪同下,施韦泽抵达瑞典乌帕撒拉。在瑟德布罗姆大教主的安排下,他在乌帕撒拉大学做了题为《哲学和世界宗教中的伦理与肯定世界、人生的问题》的演讲。

施韦泽在作了精辟的哲学演讲后,还向听众介绍了非洲的情况。他请大家想象一下,能否在几十年之久的生活中没有任何医疗保健?兰巴雷内丛林里土著村民缺医少药的悲苦,在那儿开设丛林诊所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都引起了大家的热切关注。

演讲进行得十分顺利,反响良好,这令施韦泽特别高兴。随后夫妇俩应邀来到瑟德布罗姆大教主家做客。大教主夫妇的热情接待,令两人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施韦泽与大教主愉快地交谈着,互相探讨历史、哲学、文化、宗教、精神、生命、人生等话题。两人谈得很投机,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极为相似。

交谈中,大教主从施韦泽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忧虑。他是个聪明人,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去探寻施韦泽的内心世界。

黄昏时分,天下起了小雨,一派烟雨蒙蒙的浪漫。大教主撑着一把雨伞,和施韦泽一起在雨中漫步。在同一把雨伞下,和着细细的雨丝,大教主说话了:“天上飘下了小雨,给大地一点滋润,多好。雨过天晴,阳光照耀,一切将更加美好。”

“您说得太对了。”施韦泽轻声应答道。

“其实,人生就如这天气,总有阴有晴。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见得彩虹,你说是吧,呵呵呵。”

“呵呵呵……”施韦泽也跟着笑了。

施韦泽从大教主的话中听出了探寻之意,于是就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心事向大教主倾诉。

“兰巴雷内热带丛林里的土著黑人实在太苦了,那里疾病众多,却没有一个医生,这令人不安。我现在的唯一想法,就是早日回去为苦难的村民们看病,尽力解除他们的病痛。”

是啊,施韦泽此刻一心想着早日回到兰巴雷内,去为那里的丛林村民服务,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可是,现在要走这条道路实在太难了,摆在他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直到现在,他还没有还清在兰巴雷内志愿服务所欠下的债务,甚至日常生活都很困难,重返非洲丛林仿佛是一个遥远的梦。

而今,心扉已经敞开,他也不再隐瞒,如实将自己面临的困难向大教主做了汇报。

听完施韦泽的一番肺腑之言,大教主沉思了片刻后说:“是啊,资金问题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是,瑞典人民可以帮助你啊。”

瑞典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人们富裕、安康,崇尚公平正义,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大教主坚信,如果瑞典民众真正了解了施韦泽所做的一切,明白了他志愿献身的意义,他们定会慷慨解囊的。

于是,大教主建议道:“你这次在乌帕撒拉大学的演讲非常成功,引起了人们巨大的反响。我想,你干脆在瑞典举办一次巡回演讲吧,同时穿插举办你最拿手的管风琴演奏会。我想,参加演讲会和音乐会的人们会被你的善举打动,他们一定会为非洲丛林中急需得到帮助的人们提供帮助的。”

施韦泽听后,十分感谢大教主的一片真诚,连声道谢。看到他这么开心,大教主也非常高兴,笑着说:“这样吧,我来给你策划一下,帮你确定巡回演讲的线路,提前向要去的各地发出推荐信。这样的话,你的巡回演讲就会很顺利了。”

阡陌红尘,一路风霜,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而今遇到知音,施韦泽自是感动得热泪盈眶。大教主这一份真挚的情感,给了他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经年如是,这样的相逢,终如阳光般温暖。

在大教主的精心安排下,施韦泽开始了他的瑞典巡回演讲,用自己充满真情的一字一句,讲述发生在水与丛林之中的故事,激起大家对生命感悟的沉思。

演讲中,他动情地说:“非洲人民饱受着疾病的折磨,有些疾病是由我们带到那里去的,它所造成的痛苦要比在欧洲严重得多。大家想象一下,非洲丛林里成千上万人生病的时候,根本得不到任何医疗救助,这意味着什么?面对疾病,他们只能忍着痛苦,在遥远的茅屋中等待死亡的到来。”

听众中,有一位青年人坐在前排,仔细聆听施韦泽的演讲,眼中噙着泪花。他叫埃里阿斯·瑟德斯特罗姆,是神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有着崇高的思想和献身人类的伟大抱负。施韦泽的话语,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他睁大眼睛看着施韦泽,继续听他演讲。

他听见施韦泽充满深情地说:“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医生,放弃现有的安逸生活,自愿到遥远的他乡去为苦难的人们服务,为他们解除病痛。当然,海外的那些穷人,他们通常不能筹到生活的资金,因此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有义务向他们提供资助,这是我们的责任!”

施韦泽的演讲,在现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听了施韦泽的演讲后,埃里阿斯更是感动不已。散场时,他跑到施韦泽面前,在激动地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后,深情地说:“您的演讲实在太感人了,我想在您接下来的行程中能够有机会陪同您,做您的现场翻译,希望您能给我这个机会。”

施韦泽听完很感意外,看着青年人纯真的眼眸,在和他做过一番交流后,为他的抱负所感动,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于是,埃里阿斯尽心尽责地陪同施韦泽在瑞典各地演讲,为他做现场翻译。年轻人不知疲倦的工作热情,把握准确的现场翻译,令施韦泽的演讲有了更好的效果。

这次巡回演讲,倾注了瑟德布罗姆大教主的无限热情,事关能否为重返兰巴雷内募集到一定的资金,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向外界介绍非洲丛林的真实情况,传播敬畏生命的伦理观。为此,施韦泽振作精神,按照事先定下的线路,在埃里阿斯的陪同下,一站站去作演讲,同时举办管风琴演奏会。

施韦泽有着极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又富有幽默感,加上内心深处对非洲人民的那份牵挂和对生命的敬畏,使得他的演讲极为生动,深深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而他的管风琴演奏,那天籁般的乐声,更是令人陶醉。

巡回演讲与演出进行得十分顺利,施韦泽的哲学思想和伦理原则得到了又一次宣扬。他以自己在非洲丛林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那里的土著村民现在生活困难,毫无医疗保障,过着十分凄惨的生活,急需人们去帮助他们。

施韦泽在瑞典的真情付出,赢得了众多的支持者,人们纷纷解囊。他由此筹到了一笔不小的资金,可以还清兰巴雷内的大部分欠债了。

在全程陪同施韦泽作瑞典巡回演讲后,埃里阿斯非常感动,他对施韦泽说:“一个真正心中有爱的人,应该牵挂那些正处在不幸中的人们。在这方面,您为我做出了表率,我要仿效您,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为弱势的人群服务。”他真的就此放弃了神学院的学业,申请到一个遥远的传教站去了,在那里传经布道,帮助贫困的人们,深得当地人民的信赖。

然而,原本以为一切会那么顺利,可是转瞬间,美好却化为了泡沫。仅仅是几年的距离,一切就成了断点,埃里阿斯遇难的消息从遥远的他乡传来了。

得知消息后,施韦泽的心里非常难过,他站在窗前眺望远方,想起埃里阿斯的音容笑貌,思绪起伏间,一任泪水沾满了衣襟。

人生之旅,没有永远平坦的路途。寻梦路上,多少人因梦想而牺牲,更多的后来者沿着前人留下的脚印,继续前行,义无反顾。蓦然回首,这一路的牺牲,一路的追随者,就是一幅人生的画卷,前赴后继,春去秋来,永不褪色。

不变的是梦想。瑞典之行获得圆满成功后,施韦泽夫妇回到了斯特拉斯堡。回想起瑞典热情的听众和人们的慷慨支持,施韦泽在感动之中又一次拥有了足够的信心。

这时候,施韦泽的事迹又一次被人们关注,苏黎世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并请他去任教。这是一个吸引力很大的邀请,如果前往,他将重新获得前往非洲之前的安逸生活。然而,他的心早已留在了兰巴雷内。对他来说,帮助非洲苦难的人们比当教授重要得多。

施韦泽谢绝了苏黎世大学的邀请,继续做着重回非洲的准备。夜深人静之时,他就静静地回忆兰巴雷内的日日夜夜,思念那里的人们。忆及丛林里的山水风物,内心深处总不能平静。激动之余,他又一次拿起了笔,记录下他们夫妇俩在兰巴雷内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情感自由倾泻,让灵魂在文字里安栖。

一边回忆丛林生活,一边思考人生价值,一边将其化作飞扬的文字。施韦泽觉得,作为一个医生,在贫穷落后、缺医少药的非洲丛林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自己的医学知识和人文情怀为土著黑人的健康尽力,虽然势单力薄,却为当地人民解决了许多健康问题,其意义是积极的、肯定的。

文字,自年少时就潜入了施韦泽的少年梦里,和他牵手共享人生的一个个故事。而今,他又用文字再现了自己在兰巴雷内丛林里的一个个难忘瞬间,情到深处,模糊的双眼已看不清笔尖写出的一笔一画。1921年夏天,他终于完成了这段时间的写作,并将这些回忆文字取名为《水和丛林之间》。

《水和丛林之间》一经出版,书中文字便拨动了读者的心弦。从字里行间,人们听到了作者灵魂的表白和心灵的歌吟。施韦泽夫妇志愿服务赤道非洲的崇高行为,他们肩扛的责任和灵魂的负重,让大家看到了人性中那些最崇高、最凄美、最真性、最纯粹的东西。

《水和丛林之间》最先以瑞典语出版,不久,德文版、英文版、荷兰文版、丹麦文版、芬兰文版等也相继在各国推出,销售量很大,版税收入为施韦泽挣得了一笔不小的钱。随着书中文字的流传,他的名字在欧洲大陆更是变得家喻户晓了。

为了筹措到更多的资金,早日重返非洲,施韦泽于1921年秋天又一次来到瑞典,在瑟德布罗姆大教主的关心下,前往各大城市作关于伦理、宗教问题的演讲,并穿插举办管风琴音乐会。他还从瑞典前往英国,在伦敦、伯明翰等地作了哲学演讲。从这时起,他所做的一切已彻底被大家理解。人们同情非洲丛林里的苦难村民,支持他在兰巴雷内的医疗行为,给了他很多的帮助。

回到阿尔萨斯,施韦泽待在宁静的根斯巴赫山村,继续他的文化思考,笔耕不辍。1922年夏,他出版了自己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文化哲学》的第一部《文化的衰落与重建》。书中详细分析了现代西方文化衰落的原因,以及文化重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冬季,应哥本哈根大学邀请,施韦泽前往丹麦作伦理学演讲和管风琴演奏。在丹麦,他又一次得到了人们的慷慨支持,使他有了重返非洲的经济基础。

此刻,重回非洲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他是多么高兴,多么愉快。回到阿尔萨斯,他的心情十分明媚,摊开稿子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

笔尖在纸上划动,书写出美丽的文字,这是时光唯美的落笔,把人生中那些重要的时刻来记录。往事早已走远,走不远的是沉浸在往事里的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