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文化危机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文化危机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时间:2022-08-2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危机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身处遥远的非洲大陆,寄居原始森林边缘的小木屋里,在远离现代社会、远离喧嚣的同时,也为施韦泽的驰骋思想打开了更加浩瀚的空间。战争一度剥夺了施韦泽做医生的权利,令他十分难过。确实,施韦泽感觉自己是幸运的。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施韦泽敏锐地意识到一场严酷的危机已经来临。战争,只是事物的表象,其背后是文化衰落这一令人担忧的事实。文化衰落,是社会危机发生的根源。

文化危机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身处遥远的非洲大陆,寄居原始森林边缘的小木屋里,在远离现代社会、远离喧嚣的同时,也为施韦泽的驰骋思想打开了更加浩瀚的空间。

没有了红尘俗世的干扰,结束了一天治病救人的忙碌后,回到小木屋里,在一个个寂静的丛林之夜,他的思维更加活跃,可以冷峻地审视这世间的一切。

从古至今,纵观世界各个地区,结合一个个历史事件,解读一位位人类思想的伟大人物,施韦泽用心梳理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深切感受文化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冷静思考当前从欧洲发起并越燃越旺的战火。看到物质进步下世界文明的倒退、文化的堕落和对人类生命的践踏,他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了。(www.guayunfan.com)

不是吗?当施韦泽以一己之力在贫困落后的非洲丛林里救死扶伤、呵护生命的时候,现代社会却在做着截然相反的事,在发动战争,在大肆杀戮,在恶意破坏,文明的绿草被践踏得不成样子。多少无辜的生命,在这场世界大战中化作了冤魂。现实的迷茫中,许多人失去了方向,分不清东西南北,不知道生活之路到底该怎样走?

人间的生离死别,就像花开花落,喜与悲紧紧交集在一起。世界给了你爱,你应该幸福地珍惜;世界给了你痛,你也只能无言地承受。战争一度剥夺了施韦泽做医生的权利,令他十分难过。而今,他又部分恢复了这项权利,虽然颇感欣慰,但一想到熊熊燃烧的战火不知何时才能熄灭,内心深处的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日益加重。

“每天早晨,当我在士兵的监视下来到诊所时,总感到在许多人被迫给别人带来痛苦和死亡的时候,自己还能为人类做些好事,拯救他人的生命,是多么的幸运。”忙碌了一上午,中午吃饭的时候,施韦泽和海伦娜交谈了起来,“虽然每一天都很疲劳,但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嗯,你说得非常对,”海伦娜赞同道,“在现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还能够用自己的医疗护理技术来给黑人们治病,我们确实是幸运的。虽然每一天都累得直不起腰来,但我和你一样觉得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施韦泽望着妻子,点了一下头,没有马上接话。停顿了一会儿,他又心事重重地叹道:“唉,这漫天的战火染红了天边的云彩,人类社会的文明也被燃烧得面目全非了。物质的富裕非但没有带来精神的升华,反而使人们变得更加贪婪了,欧洲成了生命意志分裂的战场,人类在战火中饱受劫难,这样的人间惨剧,不知道哪一天才能结束。”

海伦娜十分理解丈夫的心情,她也在担心时局的发展。然而,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知道叹息是没有用的,不管局势如何发展,最要紧的是不能丧失信心。于是,她轻声安慰道:“在这乱世之中,我们能够在非洲丛林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自是幸福的。现实虽然不尽人意,但社会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乌云终将散去,阳光依然会普照大地。”

“亲爱的,谢谢你的安慰。你是对的,我们不能失去信心,我们必须坚持。只是面对现实,我不能不担心。现在和外界中断了联系,战火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熄灭。诊所的医疗物资、药品每天都在消耗,为了维持诊所的运行,我们已经欠下了一笔不小的债务了,如果没有了欧洲朋友们的支持,诊所可能很快就将面临窘境,甚至没法开张了。”

“嗯,这确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从现在起我们要节约每一笔开支,所有可以重复使用的东西都要反复使用,同时继续尝试和欧洲的联系,期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消息。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坚持,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的。”

海伦娜的眸子里充满了生命相融的深情,她的这番话给了施韦泽巨大的安慰,也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懂得是一种默契,更是一份幸福,可以温暖彼此的心灵。因为这一份懂得,生命变得更加厚重了。

确实,施韦泽感觉自己是幸运的。在别人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能够有条件地重获自由,继续投入丛林诊所的医疗工作之中,用自己的医术来维护土著村民的健康,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啊。可是,纷飞的战火,令人揪心的局势,总是不能让他安宁。

时近岁末,圣诞节到了。虽然时局令节日的气氛大减,但是圣诞之夜,施韦泽还是兴致勃勃地在小木屋里将一棵小小的棕榈树精心布置成圣诞树,点燃了仅剩的一支蜡烛。借着红艳的烛光,他舒心地弹起了钢琴,美妙的乐声回响在圣诞之夜。

“这是巴赫的钢琴曲,是音乐史上规模宏大的名曲。曲子趣味盎然,又富于变化,弹奏的难度非常大。没有想到,在热带原始丛林里,在繁忙医疗工作之余,我还能弹奏这样的曲子,还能弹出这样好的效果,真的应该感恩上苍啊!”

海伦娜静静地坐在一边,聆听天籁般的乐声,听着丈夫的感慨,只觉得情浓浓、意切切。情的富饶,意的绵长,爱的富足,心的共鸣,遣散了岁月的寂寞,心湖也因此漾满了柔情。

一首熟悉的曲子,总会伴随着一笺心事。施韦泽弹着钢琴,感慨之中心里却不能平静。残酷的现实,不如意的境况,令他有一点心烦意乱,心湖的波澜难以平复。

当蜡烛燃烧到一半的时候,施韦泽停止了弹奏。他站起身来走到圣诞树前,静静地看着蜡烛闪动的火苗,突然使劲一吹,烛火应声而灭。

海伦娜看着熄灭了的蜡烛,眼中尽是迷惑的神情。

“这是最后一支蜡烛了,”施韦泽的声音很低,“现在物资紧张,我们得为明年留下一半才行。”

“明年?”海伦娜稍稍一愣,立即就明白了丈夫意思。她把头枕在丈夫的肩上,与爱人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

对于施韦泽来说,生活是美好的,虽然今天不如意,但明天一定很明艳。在他的心中,信念从未消失过。他明白人类要获得解放的路还很长,但是世界末日不会来临,只要全人类一起努力,文化复兴一定可以实现,就像这熄灭了的蜡烛,一定可以重新燃烧起来。

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施韦泽敏锐地意识到一场严酷的危机已经来临。战争,只是事物的表象,其背后是文化衰落这一令人担忧的事实。文化衰落,是社会危机发生的根源。物质发展的速度太快了,而精神的、文化的发展却远远落在了后面,两者渐行渐远,社会危机由此引发。

回顾过去,凝眸今天,展望未来,施韦泽认识到一切人类文明如果只注重物质,而忽视文化的进步,虽然可以一时光鲜亮丽,但终有一天会引发灾难。文化的衰落导致了人们精神的空虚,从而盲目地、不加思辨地相信现行政策,崇尚暴力,漠视生命价值。现实就是如此:由谎言打扮的暴力行为公开地主宰着世界,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啊!

文化衰落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场灾难,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必将导致价值精神体系的混乱与崩溃,从而导致人类走向灭亡。在理性思考中,施韦泽意识到对文明的堕落不能一味予以批判,而应该致力于扶植,重建新的文化体系,追求精神的、文化的新目标。

从古至今,文化的发展都是波浪式的。每当出现文化衰落的时候,就会有新的思想萌芽,并逐渐开花结果,最终成为指导思想。施韦泽坚信,虽然今日世界文化已经衰落,但一定可以找到一方土壤让文化重生。他思考着,思想慢慢变得清晰起来,这些思想成果,一字一句出现在他最重要的著作《文化的衰落与重建》之中。

他开始用心撰写此书,希望能用哲学眼光找到一个普世的伦理原则来救赎这个病态的社会,制止罪恶的战争进一步发展,从而拯救整个人类。他变得忧心忡忡,努力寻找其他生活之道。他坚信一定能够找到一种更善的生活,基于人道、知识、思想和反思,伦理上更加适宜的和谐生活。

不尽的思索虽然有了一些结果,却无法明了他想要建立的普世伦理原则。世界上人口众多,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有各自的价值观,互相之间分歧巨大,要找到一种普世的原则,让所有人都能接受,这实在太难了。尽管他不懈地思索着,也常有灵感的火花闪现,却始终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施韦泽站在原始森林的边缘,向往蓝天上的明丽洁净,渴望人世间的安然清宁。远处,一大朵云彩正浅吻着山峰,它有自己的梦想要去追逐。然而,兰巴雷内的现实并不理想,随着战火蔓延,世界更加躁动不安,非洲丛林受战争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了。

既往,奥果韦河水系十分忙碌,来来往往的船只将木材大量地运往外地。然而时过境迁,战争导致海上航行极不安全,运输船只都不见了踪影,开采的木材无法外运,大批订单只能作废,原来那些木材商人在无奈之下,只能转往他乡去寻找新的商机了。

在战争的影响下,这里最重要的伐木业陷于停顿状态,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兴旺起来。过去,丛林里年轻的男性村民大部分以伐木为生,以此来赚取较多的工钱作为生活补贴。而今木材商人走了,伐木工人找不到雇主,在一夜之间便失业了。失去了工作,没有了收入,丛林村民的生活一下子变得极其困难。

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常常有消息传来,海面上这艘或那艘运输船被不明国籍的船只击沉,非洲的海上物资运输由此彻底中断了,于是,糖、茶叶、煤油等很多生活必需品都断绝了供应,货物短缺导致物价飞涨,食物和商品贵得惊人。丛林村民由此变得更加贫穷,生活也更凄苦了。

丛林的风,吹过树梢,发出一片簌簌的声响,仿若声声呜咽,在悲叹岁月的艰辛。

午后突然降临的一场大雨,清新了空气,荡涤了尘埃,却平息不了心中的烦躁,洗刷不了日日增长的忧愁。

如今,战争对于施韦泽而言,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了,他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重压之下他只觉得十分劳累,身心俱疲。

战前,丛林诊所的慈善事业得到了欧洲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他们一直在关注他、帮助他,为他补充各种物资、药品。而今战火越燃越旺,人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许多人在枪炮声中丧失了性命,非洲丛林已经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尽管精打细算处处节约,但是库存的药品、物资已经不多了,一旦断货诊所将难以为继。

另外资金方面也早已捉襟见肘,面对日日见涨的物价,施韦泽已经撑不了几日了。然而,受战争的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每天前来求治的病人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在增加,这对要维持丛林医院日常消耗的施韦泽来说,压力更是空前巨大。

虽然时局走向不明,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但施韦泽竭力坚持着。他人性中蕴藏着一种最柔软同时又最有力量的情愫——善良与乐观。面对沮丧,面对失望,面对烦躁,面对困难,他没有消沉,也不肯屈服,而是以坚强的信念支撑自己,为了丛林村民的健康而坚持到最后一刻。

虽然根斯巴赫的清新空气和新鲜牛奶为施韦泽的强健体魄从小就打好了基础,可自来到兰巴雷内后,面对湿热气候和过度操劳,他的身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人很容易疲惫,精神不能集中,有时候甚至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站也站不稳了。这些症状的出现,说明他也患上了热带贫血症。

对于海伦娜来说,这么纤弱的一位女子,陪同丈夫在湿热的非洲丛林里连续操劳,实在太难为她了。虽然在美丽的大西洋沿岸洛佩斯角海湾休养治疗了一段时间,她的病体有了一定的恢复,但经过这段时间的操劳,加上战争的影响,她已经身心俱疲,热带贫血症状又一次在她身上出现了,而且越来越严重,稍微活动就感觉胸闷气短浑身乏力,整日都昏沉沉的没有一点精神。按照惯例,她早该回欧洲去休养了,可她依然硬撑着陪伴在丈夫身边,为他分担压力。

施韦泽看在眼里,痛在心中,只觉得自己对妻子亏欠太多。她放弃了欧洲优越富足的生活,跟随自己来到丛林的穷乡僻壤间,沐一路烟火,守一夕流光,将整日忙碌演绎成一份生命的懂得。他实在太感谢她了。

真爱,就是懂得彼此,像花儿一样,次第盛开在心中。

心若向阳,必生温暖。

走过的岁月,有圆满,也有残缺。这一路走来,山一程,水一程,暮色重重,烟雨蒙蒙。随着战事的进一步扩大,丛林诊所的日子越来越艰难了。然而,不幸远不止这些,各种施韦泽根本就没有料想到的糟糕情况一个个向他袭来,给他以雪上加霜的沉重打击。

新年伊始,大雨便连续不断地下了起来,下得没完没了,以至于河水泛滥,四处一片汪洋。从山上冲下来的激流冲击着丛林诊所,把最大一幢病房的地基给冲毁了。无奈之下,施韦泽只好亲自带头,组织工人筑了一道石墙来围住这幢病房,并在诊所建筑的四周挖了一条排水沟,以防其他地基也遭到破坏。

由于闷热潮湿,加上连续不断的雨水,空气中的湿度就更大了,以至于储存的面粉、玉米等粮食都发霉了,里面还生出了许多虫子来,散发出怪怪的难闻的味道。由于粮食得不到及时补充,医院里可以给病人吃的食物越来越少了。

更不幸的是,盛放药品与绷带的木箱也被白蚁蛀得一塌糊涂,药品、绷带等也损伤惨重……这时,以“医生的第一助手”自诩的约瑟夫也专门来到施韦泽的面前,向他提出了辞职的要求。他说:“博士,你现在付给我的薪水越来越少了,我知道你这段时间很艰难,但是没有办法,每月只赚这么一点点钱令我在村子里没有一点面子,所以我必须离开了。”

施韦泽很难过,可是没有办法,此刻他已经负债累累了,因为战争欧洲的援助也无法取得了,他将付给约瑟夫的薪水一压再压,这也是节约支出的下下策,没有办法的办法。尽管他不舍得约瑟夫离开,可是他无法挽留他,他已经出不起像样的薪水给约瑟夫了。他也体谅约瑟夫,因为约瑟夫是一个体面的人,面子对他来说确实十分重要。因此,施韦泽虽然不舍得他离去,但也非常理解他,叮嘱他今后丛林诊所的境况好转以后,欢迎他回来。虽然诊所里还有另外一名黑人助手恩肯奇愿意在低薪下继续工作,可这名助手的能力比约瑟夫差了许多,因此施韦泽的工作负担越来越重了。

天灾人祸同时袭来,施韦泽只觉得肩头的压力越来越重。诊所只要开张一天,每天最基本的开销就在继续。由于没有了相应的补充,经济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原本来自欧洲的援助此刻已全部中断,而过去每月还能在一些相对不太贫困的患者那里得到的两三百法郎医药费,现在也无法得到了。

战争使丛林村民们失去了收入,生活都极其困难,更别说支付一点点的医药费了。

其实,面对贫病交加的非洲人民,施韦泽根本就不会因为他们没钱而拒绝为他们诊疗,相反,他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他咬紧牙关坚持着,一再节省,将诊所的花费压到最低限度。

指间的岁月,在不经意间撕扯着心扉,回首过往,恍然若梦。他是一个乐观坚强的人,不肯轻言放弃。虽然这一路走得十分艰辛,步履沉重,可再苦再难也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他要在这场坎坷的征程中,锻造自己克服困难、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能力,在磨砺中获取最后的胜利。

风从丛林中来,穿过岁月的长廊,摇动着时间的风铃。邂逅非洲大陆,生命中的每一个罅隙,都浸满了不尽的关爱。艰难的日子里,施韦泽用心体验丛林村民的悲苦,日日担忧人类的前途命运。

此刻,他正在非洲丛林里救死扶伤,践行人道主义的善举,虽然十分劳累,甚至心力交瘁,但内心是充实的。然而,欧洲此时正在成为大肆杀戮的战场,成千上万无辜的生命在战火中化作了灰烬。

残酷的社会现实,令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难道一定要通过战争这种非人道的残酷方式才能解决?难道就不能通过其他人道的方法来解决当世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生灵涂炭?

迷惘间,他在传教办事处得到了一张新近的《日内瓦日报》。这对于长时间与外界隔绝的他来说,实在是一份最好的礼物。他仔细阅读报纸上的每一篇文章,发现上面刊登着他的朋友罗曼·罗兰谴责战争、呼吁和平的《超乎混战之上》一文。

罗曼·罗兰是一个正直善良、痛恨战争的人,此刻他虽然侨居在中立国瑞士,但十分关心这场空前的世界大战,目睹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与灾难。他呼吁人们理性看待现实存在的问题,立即停止杀戮,用人道的方法解决问题。可是,战火越燃越旺,现实令他失望。绝望中他痛苦地说:“面对残酷的现实,我太痛苦了,真想一死了之。生活在这种发狂的人类中,无可奈何地眼看文明崩溃,多么可憎可怕啊。”

《超乎混战之上》是罗曼·罗兰这位著名作家面对当时欧洲若干民族、若干国家之间这场战争所采取的基本立场。他认为各民族、各国文化都有自己固有的优点,应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通过沟通解决问题,杜绝非人道的处理方式。

这是难得理性的声音,却被当时发狂嘈杂的人声淹没。他的理性思考得不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反而被逼到了尘世的风口浪尖。狂风暴雨呼啸着向他扑去,想要把他吞噬掉。然而,当丛林深处孤独无援的施韦泽看到这篇文章时,立即被这位作家的新颖思想吸引,认定这是难得理性的声音,令他感到十分欣慰。他一遍遍阅读这篇文章,感动之中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湿热的非洲丛林里,他给罗曼·罗兰写信,向他致以深深的敬意。他在信中写道:

亲爱的朋友!

也许您知道我被拘留了起来,有3个半月之久。现在,我又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在士兵的监视之下,我可以继续行医了。我很健康,但对我们夫妇来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赤道已经居住了两年半了。我在与世隔绝的原始森林中看到了您的文章,觉得在这悲哀的时代中,您的思想是对我少有的安慰之一,我们的思想和观念是多么一致。我必须告诉您,您反对由狂热的群众体现的庸俗的潮流的勇气深深鼓舞了我。我在丛林中孤独地向您问候,请不要为回答我的问候而费心。对您来说,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再见——这在不久的将来是可能的吗?

继续为您的事业而斗争吧!在此我与您完全一致。尽管在我目前的处境中,我不能积极地支持您。

致以衷心的问候!

您的阿尔贝特·施韦泽

施韦泽和罗曼·罗兰早年结识于巴黎。他俩都喜爱音乐,在一起的时候除了谈论音乐,也谈政治、社会、哲学、文学,在许多方面有着相当一致的看法。施韦泽非常敬重这位正直善良的知名作家,而今在他最孤寂无援、悲痛绝望的时候,施韦泽送上了自己的支持和问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类前途与命运的担忧。

施韦泽在极度困难中坚持着,他肩负巨大的压力,咬牙坚持,整天都忙碌在丛林诊所里,一刻也不停歇。艰苦的条件,不断增大的压力,加上夜以继日的操劳,使他的体质急剧下降。

虽然,从诊所回到小木屋的家里,不过走几分钟的斜坡路,可他突然发现自己走完这一段路程时,竟也累得气喘吁吁,甚至站也站不稳了。他清楚自己和妻子一样,也患上了热带贫血症,而且已经很严重了。即使如此疲惫,他依然以顽强的毅力,珍惜每一天的时光,尽心为丛林村民看病。

白天忙完以后,在寂静的夜间,窗外热带树叶簌簌的响声显得格外清晰。此刻,他一定在伏案疾书,将自己对人类命运与文化的思考写进其哲学著作中。他的书桌安放在窗前,丛林的风透过窗户微微吹来,活跃了他的思维。

“文化衰落引发了精神堕落,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劫难。生命价值被严重贬低,导致了非人道现象的泛滥。战争的破坏在进一步扩大,文化重建已刻不容缓。我一定要找到一种生命的伦理观,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来重新唤起社会大众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文化与精神的思考,对人类未来的思考,从而指引人类走上一条光明的大道。”

施韦泽将自己的思考一字一句写在笔记本上。此刻夜已深,疲惫不堪的海伦娜早已入睡,她的健康状况已越来越令人担忧。她已经筋疲力尽,无法正常工作了。她必须离开这里去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否则她的身体将彻底垮掉。

这段日子,施韦泽白天忙碌在诊所的时候,海伦娜只能一个人待在小木屋的家里养病,她已经再无力气在诊所里服务了。她寂寞地坐在阳台上,看天上云卷云舒,从白云的往来无常,她懂得了人生的无常。从这时起,她多了一分忧虑,知道了看似充实的生活,其实也隐藏着许多无奈。

妻子的身体成了施韦泽最大的担忧。这天傍晚下班回到家里,他坐在她的身旁,拉着她的手深情地说:“亲爱的,你的热带贫血症已经严重影响你的健康了,我送你回欧洲去吧,你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了。”

“现在我不能在诊所里帮你,只能整日待在家里,成了你的累赘,我好难过,我这不争气的身体啊,唉……”说这话时,海伦娜很伤心,“可是,我舍不得离开你啊,要不这样,我们再到洛佩斯角海湾休养治疗一段时间吧,或许我能像上次一样很快就恢复健康,我便可以继续陪在你的身边了。”海伦娜期待的眼睛望着施韦泽,眸子深处充满了真情。

施韦泽虽然舍不得妻子,但见她如此真诚,也就不再坚持己见了。1915年8月,经过殖民当局同意后,在朋友们的安排下,他又一次带着海伦娜来到洛佩斯角海湾,住在朋友家里休养并接受治疗。

蔚蓝的大西洋用它宽广的情怀和无比的热情迎接施韦泽夫妇的再次到来,将一朵朵欢乐的浪花,一首首动听的海歌,为他俩献上。夫妇俩携手海边,悠然漫步于沙滩,闻大海的味道,听潮来潮往,看鸥鸟翩飞,只觉得烦恼渐消,人生充满了希望。

呼吸着海湾的清新空气,同时接受正规治疗,放下满身疲惫,静静地休养。渐渐地,施韦泽的身体已经没有大恙了,海伦娜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康复,可以干一些不太重的活了。身体的一日日恢复,令夫妇俩十分高兴。内心的希望又在海伦娜的心中升起了。

时光漫过水岸,清风洗涤流年,漫卷如雪的浪花,将希望在岁月里播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