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自造与购买的争论_李鸿章的事迹

自造与购买的争论_李鸿章的事迹

时间:2022-08-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自造与购买的争论_李鸿章的事迹同治五年,李鸿章和左宗棠分别上了要求学习西方武器技术并建造轮船的奏章。鸿章自抵沪以来,购买外洋各种军火,尽心研究,略知端倪。之后,李鸿章又对自己的一些疑问进行了说明。后面的话极为重要,但许多相关著作,并没有摘录过,现将李鸿章奏折的重点部分披露如下: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左宗棠认为中国必须要造船,因为东南沿海是成功的关键。

自造与购买的争论_李鸿章的事迹

同治五年(1866年),李鸿章和左宗棠分别上了要求学习西方武器技术并建造轮船的奏章。李鸿章给的是总理衙门,他的奏章主要是驳斥当时中国强大的保守派势力反对学习西方武器的观点,进而阐述中国人能够学习、必须学习,并以自己的经验来证明,制造洋枪洋炮可以,制造战舰同样可以。相比较而言,左宗棠在战舰方面的论述则更详细更有规划。从当时的认识上说,左宗棠因为崇拜林则徐,对海战早有研究,所以其认识要比李鸿章更深刻。

然而,随着李鸿章和左宗棠仕途的发展(一个在西北作战13载,一个操劳洋务13载),在海军以及各种洋务问题上,李鸿章的见识逐渐赶上并超越了左宗棠。

(1)李鸿章观点点评

现在我们先看看李鸿章的观点,李鸿章早在同治三年(1864年),就在《致总理衙门》中指出了洋务运动、海防等问题的难点、重点,见识颇高:

伏查泰西各国,明于制器尚象之理而得其用,所凭借以横行海外者,尤以轮船与火器为最。火器之得力者,尤以炸炮为最。鸿章自抵沪以来,购买外洋各种军火,尽心研究,略知端倪。又雇募精巧匠人留心仿制,近来稍有把握……(www.guayunfan.com)

外国的洋枪、火药等武器中,最能够克敌制胜的乃是大炮。前年,总理衙门招募外国人在军队中教授各种武器,现在是否有了成效?我们中国人学这些武器,哪些最容易上手?外国招募人员有多少?工资多少?各种原材料需要多少钱?这一切相关事项,还望总理衙门能够告知。看您处的所为,我也想谈谈我的意见,仔细查看欧美各国,他们懂得制造武器方法并能够凭借他们驰骋海外,就是靠轮船以及各种火器。

火器当中最厉害的就是大炮了。自从我到了上海以后,买了许多外国的军火,经过我的仔细观察思考,对它们略知一二。又通过招募工匠,悉心仿造,现在稍有把握能够把它们的作用讲述明白。

之后,李鸿章对各种武器的特点和制造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每种武器后,又介绍了中国仿制武器的特点。之后,李鸿章又对自己的一些疑问进行了说明。同时,将招募洋人所花费的各种成本,如工资、奖金、物料费用等进行了比较,并对中国目前火器方面的图书进行了一番点评。因为这些不是重点,我们一带而过。后面的话极为重要,但许多相关著作,并没有摘录过,现将李鸿章奏折的重点部分披露如下: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中土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通,参阴阳而配造化,实有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其演习之弁兵,使由而不使知。其创制之员匠,则举国尊崇之,而不以曲艺相待。

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其故何由?盖中国之制器也,儒者明其理,匠人习其事,造诣两不相谋,故功效不能相并,艺之精者,充其量不过匠目而止。洋人则不然,能造一器为国家利用者,以为显官,世食其业,世袭其职。故有祖父习是器而不能通,子孙尚世习之,必求其通而后止。

上求鱼臣干谷,苟荣利之所在,岂有不竭力研求,穷日夜之力,以期至于精通而后止乎?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制造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虚声恫喝,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固无如之何也。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伺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

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抑犹有虑焉者,中国残寇未灭,外国不拘官民,窃售利器,尚山陬海隅有不肖之徒,潜师洋法,独出新意,一旦辍耕太息,出其精能,官兵陈陈相因之兵器,孰与御之?鸿章所为每念及此,不禁瞿然起立,慨然长叹也。杜挚有言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苏子瞻曰:“言之于无事之时,足以有为,而恒苦于不信;言之于有事之时,足以见信,而已苦于无及。”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京城火器营尤宜先行学习炸炮,精益求精,以备威天下、御外侮之用。鸿章去年四月复书,曾拳拳及此,今又详布颠末者,亦以明问所及,必有鉴于已然而防其未然,且思尽其所以然也。

(2)左宗棠观点点评

左宗棠则直接上奏清政府,该奏折名为《拟购机器雇洋匠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其中正式提出造船。左宗棠认为中国必须要造船,因为东南沿海是成功的关键。它指出中国没有轮船的四大害处。

A.没有海防,国家不安。欧洲列强的战船可以直接到天津,因此,以前建造的陆路防务设施形同虚设。

B.不利于商业发展。洋商因为有货轮载货快而成本低,江浙商人亏本不敌洋商。

C.民生凋敝。沿海地区从事海业者居多,而今乱世破产者多。富商变为穷人,无产者变为奴仆,这对社会稳定有很大危害。发展轮船业将使相关产业获得发展,并雇佣大量人力。

D.南粮北运艰难。以前的中国船只老旧者居多,很容易腐烂出事,因此,江浙地区海运无船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建造轮船之后则可以解决运力问题,使各类贸易得到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四大问题,必须要建船厂,这样对国防、对民间都极为有利。最后,左宗棠还非常心酸地打了个比喻。

“我们和那些外国人都可以利用大海谋利益,而他们有所依靠,我们却没有。比如说渡河吧,人家‘操舟而我结筏’;比如用马吧,人家‘跨骏而我骑驴’。”

建造轮船就是为了“内纾国计、利民生,外销异患、树强患”。没有事情的时候,轮船可以用于漕运,而且还可以从事商业运输,像什么海鲜品、盐茶贸易等,这些足可以让贫民们获得生计来源;有事儿的时候则可以迅速调集军队,南方的兵卒还可以被迅速地运到北方。

左宗棠的造船规划是:可以先购机器并请洋工匠教授,逐步学习,万事俱备之后开始造船。造了一船就开始利用兵舰练兵。这样军兵实力会一步步地加强。五年之后,就可以布置沿海各省保卫天津。在这种情况下,学会了造船就可以触类旁通,从而枪炮、炸弹、铸钱、治水、民生日用品的生产等就可以顺势学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