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夏家沟脱险_李培福的故事

夏家沟脱险_李培福的故事

时间:2022-08-1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夏家沟脱险_李培福的故事李培福、李树林、田生弟三人返回到庆北,选择了离敌人据点不算远、群众基础较好的五蛟川杜右手夏家沟作为落脚点,继续坚持斗争。从此以后,李培福就经常带领游击队在李家咀一带活动,游击队员称李培福为李总指挥。李德贵夫妇实质上已成为游击队的联络人员。游击队在夏家沟李家咀一带活动时间长了,自然引起了盘踞在元城一带敌人的注意。

夏家沟脱险_李培福的故事

李培福、李树林、田生弟三人返回到庆北,选择了离敌人据点不算远、群众基础较好的五蛟川杜右手夏家沟作为落脚点,继续坚持斗争。

夏家沟就是现在华池县五蛟乡杜右手行政村夏家沟组,这里住着几户李姓人家,当地人们习惯称此地叫李家咀。

李家咀在夏家沟的一个山旮旯里,这一带林木茂密,人烟稀少,山大沟深。李德贵的妻子陈桂英懂一些针灸秘方,不知什么年代起她的原名已被人们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李家咀老婆”或“针灸婆”。

李培福来到李家,称找陈桂英治病,经过几次交往,李培福见李德贵夫妇为人诚实可靠,憨厚大方,就称呼他们“干大”“干妈”。李德贵夫妇看到李培福机智聪明,心眼好,能讲许多新鲜道理,就当亲儿子对待,留吃留住。(www.guayunfan.com)

一天,李培福向李德贵夫妇道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说他叫李培福,现在正带领华池游击队在这一带开展革命宣传和秘密武装斗争,希望得到老人的帮助。听到他的话,老两口既惊讶,又高兴。他们日夜盼望的领路人不就在眼前吗!从此以后,李培福就经常带领游击队在李家咀一带活动,游击队员称李培福为李总指挥。

夏家沟的十几户群众对革命很支持,不仅为游击队员们提供住处、管饭、保管东西,还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李德贵夫妇和他们的子女从这些人的口中懂得了不少革命的道理:穷人要翻身,要过上好日子,只有团结起来,开展斗争,打倒国民党反动势力,铲除万恶的旧世界,才是唯一出路。李德贵夫妇多次把游击队员和李总指挥白天藏在附近一个山洞里,利用上山放羊的机会给他们放哨、送水、送饭,到晚上又把他们接回家开会、研究工作。李德贵夫妇实质上已成为游击队的联络人员。

游击队在夏家沟李家咀一带活动时间长了,自然引起了盘踞在元城一带敌人的注意。一天,李培福发现有个形迹可疑的过路人,觉得应该换个地方了,便告别李德贵老汉离开夏家沟。

一天傍晚,劳累了一天的李德贵夫妇和家人上炕休息时,院里突然进来十几个人,李德贵出屋门看,领头的正是游击队总指挥李培福。李培福有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李干大,我干妈在吗?快给我们做点饭吃,今天从早到晚滴水未进了。”李德贵感到游击队一定遇到了特殊情况,再一看其他游击队员,有的等着喝水,有的则靠在墙根打起盹来。赶忙吩咐妻子和面做饭,自己便帮着抱柴生火。

一会儿工夫饭熟了,李德贵将一碗腊肉臊子面递到李培福手里。李培福拿起筷子在碗里一搅,说来也奇怪,一个好端端的饭碗一下子从中间破成两半,热腾腾的一碗面条洒在了李培福的腿上。有着高度警惕性的李培福见此情景,认为是不祥的兆头,说声:“不好!此地不宜久留!”马上命令游击队员“停止吃饭,立即转移”。饿极了的游击队员们看着刚端到手里的饭碗哪肯放。

李德贵也不忍心一天滴水未进的游击队员们再挨饿上路,就劝说:“李总指挥,还是让大家吃了饭再走,你看一个个都饿成啥样了,我给你们放哨去,大家抓紧吃饭。”

李德贵上到崖畔不远处,就发现山上、沟底都有很多敌人在活动,他急忙返回向李培福报告了敌人包围庄子的严重情况。在形势十分紧急的时刻,李培福考虑到硬冲很可能造成重大伤亡,如何才能使游击队员安全转移呢?李德贵突然想到庄子左面有一个山洞,蒿草覆盖无人知晓,就立即将李培福和游击队员藏在洞里。回到院子后,李德贵立即进屋熄灯,收拾好碗筷。

敌人冲进庄子,见游击队不知去向,发疯似的到处乱翻,挨家挨户搜查。一时,李家咀鸡飞狗叫,哭喊连天。敌营长马振川,带着人,直奔李培福刚离开的李德贵家,把他老两口和儿子、女婿、女儿堵在一孔窑里,逼问李培福的去向。

看来,敌人是专门为捉李培福和游击队来的。李德贵心想:哼!你大大(陇东俗语,父亲的意思)早走了,再凶也不顶啥。便不紧不慢地说:“李培福嘛,听说过,可没见过。我个庄稼汉,和他们没粘头!”

这时,游击队藏在崖畔烂窑里的红缨枪,让四处搜寻的敌人翻出来了。营长一见,上去就打李德贵,喝问:“游击队、李培福哪里去了?”

李德贵见敌人抓住了把柄,便不吭声,只盼李培福带上游击队快走,一路平安。

恼羞成怒的马营长一条毒计闪上心头,指着李德贵的独生子李学忠和招赘女婿毛天河吼道:“说,这两个谁是李培福?”

李德贵一惊,还是一声不吭,和这些畜生没啥说头。

李大娘见这伙敌人要在娃和女婿身上下毒手,慌得连忙求告:“我的天爷爷,这是我娃我女婿呀,真是我娃和女婿!”

马营长揪住了李大娘的心头肉,狞笑一声,问道:“快说实话,李培福在哪里?”可谁也不开口,马营长像恶狼一样嚎叫:“把两个崽娃子绑起来,连老家伙也绑起来,都是李培福!”

几个敌兵一拥而上,把李德贵父子和毛天河一齐捆了起来。一直闷头没吭声的李学忠、毛天河,破口大骂起来:“贼娃子,老子就是李培福,要杀要剐都由你,头割了碗大个疤疤!”

马营长气得暴跳如雷,连连吼叫:“打,给我往死里打!铁口也要撬开来!”

穷凶极恶的敌人,把李德贵父子三人拉到三个地方,分头酷刑拷问。敌人把“拉长面”“一指绞”“老虎凳”“压杠子”等酷刑全用上了,也没有从李德贵一家人嘴里掏出一个有用的字。

敌人将李德贵捆绑住手脚,吊在窑洞的横梁上,除了鞭打之外,点燃一把香在李德贵身上乱烧,用烧红的步枪探条在身上烙,顿时李德贵的背部、腿上显出了一团团黑色疤痕,血流不止。李德贵一次次疼得昏迷过去,敌人又一次次用水将他激醒。

最后他们将李德贵及女婿毛天河、儿子李学忠都捆绑起来,说他们都是游击队员,连夜一起押往柔远城。陈桂英看到刚满17岁的儿子李学忠要被带走,不顾一切地扑上去夺儿子,一个敌军军官走过来朝陈桂英头部就是一鞭,又一脚把陈桂英踢出老远。被捆绑着并已拴在马尾上的李学忠见母亲受辱,大喊一声“妈妈”欲冲过去扶救,由于绳索捆绑得太紧,他无法挣脱。听到儿子撕心裂肺的呼喊声,陈桂英再次站起来要冲上去夺回儿子时,眼前一黑昏倒在地上。

敌人走后,李培福带领游击队员立即转移出庄,朝黄塬去了。

敌人连夜押着李德贵等三人去柔远城子,路经柔远王沟恼的沟畔,李学忠借着夜黑挣脱绳索跃身跳下沟想逃走,未料沟太深,腰骨摔成重伤。敌人见李学忠已无法站立行走,就将他手脚捆绑住,驮在马背上。到了柔远城子,敌人将李德贵等三人关押在东关马车店里。

敌人一连几天的搜捕已很疲乏,哨兵打盹,毛天河乘机在马槽的石板上磨断了捆绑手肢的绳子,李德贵、李学忠已被敌人折磨得不能动弹,只催促他一人越墙逃走。李德贵父子俩在柔远城子被关押两天后,送往环县曲子镇,在敌旅部关押了一个多月。敌人再次严刑审问,要父子二人承认他们就是游击队员。父子二人任凭敌人怎样用刑,都志如磐石,视死如归。敌人见实在无法撬开这父子俩的嘴,就残忍地将年仅l7岁的李学忠当作“李培福”在环县杀害了。把李德贵作为共产党政治犯转往西峰,后送往西安陕西靖绥公署关押。

李德贵在监狱里受尽折磨,踝骨被打坏。直到1937年“双十二”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组成联合抗日统一战线,在共产党营救下,李德贵于1938年初得以与其他政治犯一起被释放回家。从此,李德贵就落下了终生残疾,每逢天气变化,他身上的伤就格外地痛痒。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1950年春。时隔16年后已调任甘肃省民政厅厅长的李培福,并没有忘记当年曾经救过游击队员和自己性命的“李干大”,回到华池县检查工作时,专门约见了李德贵老人。

李德贵老人携着李毛秀(过继外孙)出现在政府大院门口时,从办公室走出许多干部迎接,李德贵老人还没有认出谁是李培福时,只听有人喊:“李干大,您可好哇!”李德贵老人这才认出当年的游击队总指挥李培福。李培福把李德贵老人让进屋,二人便拉起了家常。当李培福询问起当年他们晚上被敌人抓走的情况时,李德贵老人挽起裤腿露出当年被马家军用香、枪探条烧出的伤疤,讲述了自己遭敌人严刑拷打,儿子李学忠被杀害,女婿逃出,自己被敌人在西峰、西安关押的经过。李培福听后万分悲痛。临别时,李培福从衣袋中掏出50元钱递给李德贵,要他收下,还问他家中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憨厚的李德贵没有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李德贵老人回家不久,收到华池县政府为他送来的200元慰问金。

1976年,李德贵老人去世了。1985年5月的一天上午,当年过八旬的李老太太用她那干瘪的双手接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已故儿子李学忠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时,她心中不知是喜还是悲。只见她浑身颤抖着,两眼静静盯着证书潸然泪下。她仿佛从证书中又看到了儿子那稚嫩的脸庞,似乎又听到了儿子最后那声“妈妈”的呼喊。她用微弱的声音念叨着:“孩子,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你呀!”

【注释】

[1]马培清《与西北红军先后作战的记述》,载《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