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牛仔帽_跨越太平洋的握手_邓小平遗物的故事

牛仔帽_跨越太平洋的握手_邓小平遗物的故事

时间:2022-08-1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牛仔帽_跨越太平洋的握手_邓小平遗物的故事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获赠的牛仔帽。这顶牛仔帽的拥有者是邓小平,它,是一份来自大洋彼岸的国礼。一件,是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另一件,是一次横跨太平洋的握手。令他意外的是,邓小平在24小时之内即作出答复。出访美国,邓小平的这一举动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邓小平的访美之行,正式开始。这成为邓小平到达美国后的第一项活动,在外交史上实属罕见。

牛仔帽_跨越太平洋的握手_邓小平遗物的故事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获赠的牛仔帽。

这是一顶纯正美国西部风情的牛仔帽,白底衬着红色的丝质缎带,既普通又看得出考究。作为礼物,我们似乎仍能从中领略赠送者的热情;而作为历史的见证,它曾身处世界舞台的中心。这顶牛仔帽的拥有者是邓小平,它,是一份来自大洋彼岸的国礼。

1979年的春节,中国的老百姓感受到比以往更多的喜庆。按传统的说法,这个新年是马尾羊头,代表着额外的祥瑞。当时的人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新年前后发生的两件大事,已经决定了中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走向。一件,是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另一件,是一次横跨太平洋的握手。(www.guayunfan.com)

1979年1月28日,农历己未年大年初一,中国人的习惯,这一天是不出远门的,但就在清晨凛冽的寒风中,75岁的邓小平登上专机,率团访问美国。这个时间是邓小平专门选定的,取意“一年伊始,万象更新”,他非常清楚,这趟特殊的旅程,将翻过历史厚重的书页,写下新的篇章。

30年前,邓小平任总指挥的百万雄师跨过长江,攻克南京,占领总统府。此时,广播中正激情澎湃地朗诵着毛泽东的名作《别了,司徒雷登》。这一别,就是23年。其间,中美这两个世界大国互无来往,甚至兵戎相见。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访华,中美关系打破坚冰。之后,由于周恩来病重,外事工作,特别是对美外交,逐渐转由邓小平主持。

时间转眼到了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成为中央领导核心。开元伊始,邓小平开创的第一个新局面,就是决策中美建交,结束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将近30年关系不正常的状态。

在中美建交谈判中担任翻译工作的施燕华说:“到后来我们再回顾这段经历的时候,我就体会到邓小平同志,他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所以在他设计改革开放的时候,他是把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一起考虑的。”

1978年12月16日,中国和美国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两国政府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就在12月14日,美国总统卡特向邓小平发出访美邀请。令他意外的是,邓小平在24小时之内即作出答复。出访美国,邓小平的这一举动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1979年第1期美国《时代》周刊把邓小平评选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并且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仅仅两个月后,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这回,美国人取的题目更加醒目:《邓来了》。

“通过实现正常化的全过程,我懂得了为什么有人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文明的人”

邓小平不仅带领中国人民推开了尘封已久的国门,而且亲自走上国际舞台,以其卓越的外交风范,向全世界展示了与传统印象截然不同的中国气度。而为了迎接邓小平的来访,美国人也表现出少有的谦逊和热情。

美国东部时间1979年1月28日下午3时30分,邓小平的专机降落在华盛顿特区近郊的马里兰州美国安德鲁斯空军基地。邓小平的访美之行,正式开始。在全场的欢呼与掌声中,邓小平步出舱门,面露微笑,举起右手,环目致意。此时,寒风阵阵,气温很低。但是,现场气氛非常热烈。现场迎接的是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及夫人、国务卿万斯及夫人,还有400多位包括华人、华侨、留学生、台湾同胞以及许多美国友人在内的欢迎群众,很多人是从很远的州市赶来并等候多时。这样的礼节非常罕见,因为通常即使是国家元首访美,美方也只派一名高级官员到机场迎接,国务卿只是在市中心华盛顿纪念碑附近等候。

经过近20个小时的旅途跋涉,邓小平到达美国国宾馆布莱尔宫,但几乎没有休息,他很快乘车前往弗吉尼亚州的麦克莱恩镇。因为他要履行去年5月在北海仿膳给布热津斯基的一个诺言:去布热津斯基的家里吃一顿家宴。这成为邓小平到达美国后的第一项活动,在外交史上实属罕见。

毫无疑问,布热津斯基为这顿特殊的家宴做了精心准备,据说,邓小平到达之前,这些美国政府的高级官员们甚至有些手忙脚乱。宴席由布热津斯基的夫人主厨,他的三个孩子负责上菜。席间气氛虽然轻松,宾主间谈的内容却十分重要,这次家宴实际上是邓小平与卡特进行直接对话之前中美双方的一次重要沟通。

美国东部时间1979年1月29日,星期一,晴,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玫瑰花园南草坪以接待世界元首级的外交礼仪,欢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

1979年1月底至2月初,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出访美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对美国的访问。

上午10时许,邓小平乘坐的黑色贵宾车徐徐驶来,卡特和夫人已经在20英尺长的红地毯尽头敬候。仪仗兵拉开车门,邓小平下车时,卡特已到了他面前,翻译官冀朝铸急急赶来为二人作实时传译。握手礼后,卡特引见美国第一夫人罗莎琳,并与卓琳握手。美国军乐队起奏,宾主步上演讲台就位,随后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美国国歌。在场700多名特邀观礼嘉宾和300多名记者肃立。演奏完毕,邓小平在卡特陪同下,由仪仗指挥官引路,检阅美国三军仪仗队。邓小平步伐稳健,结束时转身向四周观礼的嘉宾挥手致意,1000多位出席者报以热烈掌声。宾主回到演讲台,白宫鸣放礼炮19响,这也是国家元首的礼遇。

当时担任邓小平访美专机机长的徐柏龄回忆说:

卡特总统对邓副总理的到访是非常热情的,接待的规格非常高,而且是破例,他是用国家元首的这样一个规格,来接待中国的一位国务院的副总理。这恐怕在美国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也说明了它的总统对小平副总理到访的重视。

投桃报李,邓小平也以饱满的情绪,迎接美国政要与民众的目光。在卡特致欢迎辞后,邓小平在答辞中以开阔的视野强调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他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中美两国是伟大的国家,中美两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必将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这是卡特第一次见到邓小平,他后来回忆说:

邓给我一个很好的印象,他个子不高、身体结实、聪明机智、言谈坦率、富有魄力、仪表不凡、信心十足、态度友好,同他会谈真是一件乐事。

国会山,美国参众两院所在地。如果说与卡特在白宫会谈的气氛还十分轻松的话,那么在这里,邓小平连续两场访问美国国会,则是真正的考验。

外交部部长黄华的夫人、出访美国代表团成员何理良回忆说:“小平同志访美期间在华盛顿待了5天,他除了要见美国的官员、白宫的官员、国务院的官员以外,还要面对两党和上下议会议员的会谈和相当尖锐的一些问题。”

中美之间存在的最大障碍台湾问题。由于援蒋集团的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阻力正在美国国会,如果不能争取国会批准,关系正常化也可能搁浅。因此当邓小平访问参众两院的时候,连卡特都捏了一把汗。

后来的事实证明,卡特的忧虑是没有必要的。邓小平的出色表现,博得美国参众两院的一致认可。结果,一向矜持的美国议员们排着队请邓小平签名。

议员们评价邓小平:“他不但诚实坦率,而且和蔼可亲。”“他沉着镇静而有自制力。”“总的来说,他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甚至有议员说:“假如邓小平今天要参加美国政选的话,他很有机会取胜。”

由于邓小平的积极影响,中美建交得到了美国两党的一致支持,甚至当邓小平即将离开华盛顿的时候,两党领袖专门来参加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办的招待会。

卡特回忆说:

与预料相反,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在关系正常化之前和之后,中国人对我所负的其他职责以及美国国内的政治现实,都表现得十分理解和通情达理……总之,通过实现正常化的全过程,我懂得了为什么有人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文明的人。

在华盛顿的肯尼迪艺术中心,为邓小平特别安排了一场文娱晚会。这场晚会同样打破了美国以往接待外宾的规格,可谓精心设计、史无前例。邓小平夫妇被安排在二楼总统包厢里,里面除了卡特夫妇,还有卡特11岁的女儿艾米。邓小平夫妇于当晚9时整到达现场,全场2000余名观众起立鼓掌。为了目睹邓小平的风采,楼下坐在后排的观众纷纷跑到前面。因此,邓小平和卡特在掌声中微笑着拉起手,高高举起,于是掌声更为响亮。

当晚节目只有6个,但精彩隆重,不仅多位演艺界明星登台,而且报幕的都是社会名流,每人还要讲一段与中国接触的经历。演出长达一个多小时,压轴的最后一个节目是:美国全国儿童合唱团近200个孩子用中文齐声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演出完毕后,邓小平夫妇在卡特夫妇陪同下上台与演出者握手,并向观众致意,卓琳始终牵着卡特女儿艾米的手。其间,邓小平弯腰轻吻参加合唱的小男孩的前额。这一刻,全场起立鼓掌,许多观众流下热泪。

邓小平还向观众发表了简短讲话,他说:“艺术是使各国人民增进了解、消除隔阂的最好的办法。”当晚的演出,美国三大电视台同时向全美直播,中国中央电视台也越洋向全国转播,被誉为全世界观众最多的一次表演。邓小平的温情举动,也因此流传甚广,传为佳话。卡特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看来,邓及其夫人是真心喜爱人民的,他确实轰动了出席晚会和观看电视的广大观众。”

而开场说的那顶牛仔帽,故事发生在休斯敦。

在休斯敦市郊蒙巴顿的环形竞技场,现场2000多名观众对邓小平的出现报以热烈掌声。在浓郁地方特色的马技表演开始前,两位骑白马的女牛仔将两顶白色牛仔帽赠给邓小平和卓琳,二人当即很高兴地戴在头上。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观看文娱晚会。演出结束后,他走上舞台祝贺小演员演出成功。

这时,场中出现一辆仿古马车,主持人邀请邓小平乘坐。邓小平爽快地从贵宾席走出,登上马车,开始绕场而行,邓小平在车上向热情的观众不断挥手致意。他与众同乐的洒脱,令观众称赞不已。

当时的场面,如今80多岁的何理良老人仍记忆犹新:

小平同志坐在马车上面,向着观众这样子举起帽子来向大家招手致敬。全场的2000人,高声地呼唤,有人呼唤‘邓小平万岁’,有人使劲鼓掌,有人吹口哨,有人高唱什么歌,有人使劲地用双脚擦地。总而言之,表现他们欢快的心情,特别让人家觉得这个时候,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块。

1979年2月2日,邓小平在休斯敦观看马术竞技表演,并接受表演者赠送的牛仔帽。

当天的表演中,还有一段插曲。一位女骑手在表演中突然落马,马上被抬到了后台。

访美代表团成员郭曰方回忆:

过了大概十一二分钟吧,广播响了,说小平副总理还关心这个女孩子,还问她情况怎么样了,广播上现在告诉邓副总理,这个女孩子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没有摔坏,请他放心。

当地媒体报道,当晚的场面,像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一样热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为邓小平戴上了美国牛仔帽,场外牛仔帽的生意顿时兴隆起来,很快被抢购一空,价格也直线上涨,一顶高达30美元,还是供不应求。第二天,邓小平头戴牛仔帽的大幅照片和电视镜头就通过美国各大新闻媒体,传遍了整个世界,成为一大新闻。

何理良说起美国民众当时的反应:

美国群众就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共产党员是这样子的,他是个马克思主义者啊,他是个列宁主义者啊,怎么是这样平易近人呢?这么和蔼,入境问俗,而且非常有礼貌。所以,大家特别喜欢小平同志。在美国人民心中,非常有影响,我也深受感染。

几次惊险的经历

邓小平访美,不仅要克服政治上的阻力,还要直接面对死亡威胁。历险从启程时就开始了。

让我们回到北京时间1979年1月28日的清晨,邓小平登上中国民航707-2406专机。然而,飞机迟迟没有启动。由于当时两国尚未通航,按国际惯例,应由对方派出领港人员为专机领航,美国政府派出的两名领港人员提前一天抵达上海虹桥机场等候。专机计划从北京起飞,经停上海,取道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最终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总距离14343公里,飞行时间16小时。8时30分,舱门关闭、舷梯撤离,却接到指挥塔台气象报告:上海大雾,虹桥机场能见度仅100米,不符合飞行标准。于是,机长徐柏龄走出驾驶舱向邓小平请示:

这个时候小平同志就自言自语地说,这么多的老同志在送行,天气这么冷,他们怎么受得了。我说小平同志这样行不行,我把飞机的发动机启动起来,飞机滑出去,送行的领导同志以为我们走了,等他们走了以后我再把飞机滑回来。小平同志说那好嘛。

飞机在跑道上转了一圈又滑回来,还是无法起飞。此时,空军司令张廷发和中国民航局局长沈图在机场航站楼亲自指挥,众人会商反复权衡,最后决定:飞机多加些油,立即起飞,直飞东京。途经上海时若天气好转则降落;若上海无法降落,只能丢下美国领港人员直飞东京,在东京加油后飞美国。邓小平当即同意了这个方案。

9点45分,专机终于腾空而起。到达上海时,天气依然很恶劣,专机的第一次盲降没有成功。

徐柏龄回忆:

飞机复飞之后,上升到600公尺的时候,有同志建议说我们直飞东京。我考虑就是,我们直飞东京,就把领港员扔下了,我们到了美国的安克雷奇落地,如果安克雷奇的天气也不好,要到其他地方去备降,我们没有备降机场的资料,那个事就麻烦了。后来我就建议换到左座,亲自再操作一次穿越降落。如果这一次还不好,我们就去东京。

在机组人员的努力下,专机第二次终于成功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继续按原方案飞行。飞机驶入太平洋上空,一片迷茫转为开阔,碧海蓝天向众人敞开胸怀。飞机开始平飞的时候,乘务长任德珍给邓小平送水。

任德珍回忆说:

当时我就感觉他特别慈祥,也没有感觉因为飞机的问题表现出什么急躁的情绪。后来再给他加水的时候,我就脱口而出,我说领导辛苦了,真的特别不幸,不顺利,让我们的飞机几上几下。一说完以后吧,我马上就想到了,小平同志在整个历史过程当中的沉浮和起落,我就有点停顿。这时候他的夫人卓琳同志马上就接过话来,说他就是一个冒险家。我们都马上看了小平一眼,小平也没有吭气,看他的表情还是挺开心的。

不仅是途中,在美国境内,也时有意外发生。2月1日上午,邓小平抵达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入城途中,市长杰克逊向邓小平介绍亚特兰大的历史,这里是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故乡,杰克逊本人也是黑人,他建议邓小平参观金博士的陵墓,邓小平当场应允。

谁知,美方负责国宾安全的联邦官员泰勒找到中方安保负责人凌云,表示:他们认为这次没有预先安排的活动安全上有问题,时间很紧迫,希望中方提出取消这个行动。美方主动提出取消活动,中方很意外。要知道,邓小平访美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此前已有多个反华势力叫嚣威胁,而中方随行的安保人员仅有8人!这在美国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尽管如此,邓小平还是如约前往。下午3时许,他向马丁·路德·金的陵墓敬献用黄白菊花编成的花圈,随后又同其家属见面。邓小平这次打破计划的行动,得到了美国广大黑人的热烈拥护。

何理良回忆:

美国主管方面有点劝阻,但是小平同志坚决要去拜谒。到了墓前,小平同志献了花圈,表示对马丁·路德·金的敬意。他的夫人在旁边不断用手这样擦眼泪,非常受感动。因为啊,实际上没有什么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曾经拜谒过马丁·路德·金的墓。

2月2日,邓小平抵达休斯敦,当天就两度遇险。

在邓小平下榻的宾馆,一名极端分子混进大厅,当邓小平走出电梯步入大厅时,此人迅速从衣袋里掏出一包东西向邓小平扔去。这一突发事件令在场人员,特别是中美两国的安保人员大吃一惊。后来证实,那是一包传单,如果是一枚炸弹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邓小平不愧为久经沙场的军事统帅,面对意外袭击,他神态镇定,若无其事。当天下午6时,他应邀前往西蒙顿市,当来到旅馆大厅准备出门乘车时,突然有一人插到随行队伍中奔向邓小平,所幸迅速被美方安保人员制服。事后据美方通告,此人是美国最老的恐怖组织三K党的党徒,名叫路易斯·比姆。所幸的是,邓小平在中方随卫人员的护卫下安然出门上车出发,瞬息之间,化险为夷。

“邓小平旋风”

邓小平面对媒体也有一套自己的方式。在他出发之前,已经有1000多名世界各国的记者云集华盛顿,等待采访这一盛事。访美期间,邓小平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全方位的关注和报道,他还进行了一次著名的“炉边谈话”,接受美国三大电视网:美国广播电视网、国家广播电视网、哥伦比亚电视网,再加上公众广播电视网的现场采访,即问即答,全无限制,这样的安排非比寻常。整个采访长达30分钟,邓小平表现出令人慑服的魄力和魅力。他面对镜头说:“我可以告诉美国公众,我同卡特总统和其他美国领导人两天会谈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有记者问:“你是不是可以说,目前这种中美关系正处于愉快‘蜜月期’,它可有预见的危险?”邓小平回答:“没有危险,继续‘蜜月’下去。”

经过几天的跟踪报道,美国媒体对邓小平的赞誉与日俱增。有媒体称他“坚强有力,语言精辟,直截了当,机智老练”,记者们尤其欣赏他的幽默感。卡特的一位助理对媒体说:“白宫十分欣赏邓小平所表现的性格,他似乎很平易近人。他在电视镜头前表现得很好。他已明确地表达了意见,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他善于表达中国的政策,在这方面他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还有记者指出:“他很主动。主动地多次跟卡特握手,毫不拘束,连卡特都被他带动起来。还有很多人喜欢他的笑容,有人说他‘很可爱’,还有人说他具有‘孩子脸型的笑容’。”

1月28日到2月5日,邓小平对美国进行了为期9天的访问。他争分夺秒、不知疲倦地走访各地,同各界人士广泛接触交流。访美9天,他出席了近80场会谈、会见等活动,参加了约20场宴请或招待会,发表了22次正式讲话,并8次会见记者或出席记者招待会。美国人民第一次近距离领略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风采,将其称作“邓小平旋风”。

郭曰方回忆:

事实证明这八九天的访问,小平同志日程排得太紧了。一天的活动,环环相扣,一个接一个。我觉得小平同志他真是,他能坚持下来,始终是精神饱满在进行工作。

邓小平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他的战略家风度和政治家魅力深深吸引了美国人民。卡特说:“邓小平的来访是我当总统期间的愉快经历之一。”

实际上,邓小平踏上美国土地那一刻,他已经改变了世界格局;而在9天的访问之后,邓小平又为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巨变打下深刻的伏笔。

国务院原国务委员戴秉国评价道:

1979年,打开了跟西方的关系,特别是跟美国,西方最大的发达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这为我们后来改革开放,定了很好的国际格局的基础,也促进了世界的稳定与繁荣。邓小平同志,这件事情可以看到他的贡献,对我们国家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是中国的伟人也是世界的伟人。

同时,通过访美之行,邓小平进一步了解了世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大大丰富了其改革开放的设计蓝图。归国后不久,他就提出许多重要的战略决策:比如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设立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小康目标等等。这些战略方针使中国加速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

美国东西方中心主席迈克尔·奥克森伯格在1977年至1989年间曾14次与邓小平会晤,并帮助安排了邓小平1979年的美国之行。在他撰写的《回忆邓小平》一文中这样写道:

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我的脑子里出现了他的身影:在休斯敦圈牛的围场上,他乘上公共马车,手里拿着牛仔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