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钟连盛_景泰蓝的继承与创新_少数民族

钟连盛_景泰蓝的继承与创新_少数民族

时间:2022-08-1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钟连盛_景泰蓝的继承与创新_少数民族钟连盛,工艺美术师,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钟连盛和他的作品景泰蓝掐丝镊子是专用的,市场上并无销售。目前,景泰蓝的品种包括景泰蓝和花丝景泰蓝两大类。而且钟连盛指出,现在收藏景泰蓝应该是最好的时期,因为是纯手工制作,所以现在的价位远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价值,与其他工艺品相比处于收藏的洼地。

钟连盛_景泰蓝的继承与创新_少数民族

钟连盛(1962~),工艺美术师,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北京人,满族。他从小喜欢画画,初中毕业后进入北京珐琅厂技校,毕业后留厂从事景泰蓝设计制作,现任总经理兼总工艺美术师。在题材开拓和工艺创新以及传统工艺与现代环境装饰相结合方面均有探索和突破,作品清新精致、秀美典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代气息。2012年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艺类)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有系列作品《荷梦》《清韵》,系列挂盘《故宫饰物》及《北海九龙壁》等。

一、从小画家到工艺美术师

年轻时代的钟连盛(www.guayunfan.com)

1962年2月,钟连盛出生在北京崇文区(今属东城区)一个满族家庭

钟连盛从小就喜欢画画,上学读书期间,一放假就跑到崇文区的天坛少年宫去画画。

1978年,15岁的钟连盛初中毕业,碰巧赶上北京珐琅厂技校招生,需要加试美术,而钟连盛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就报考并考入了这家技校。

在技校读书期间,除了课堂学习,钟连盛有空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写生,一画就是一整天。在明十三陵写生时,为了研究花和叶子的形态,他曾爬到树杈上揣摩;在门头沟斋堂写生的一个月里,他常常早起画日出

技校学习含有较长时间的实习,也就是车间的实际操作。景泰蓝制作流程中有一道工艺叫掐花瓣,俗称“掰花克儿”,有的花瓣最前方是略微嵌进去的,有的是凸出的,弧度非常小,只能用指甲尖使劲顶进去。为了学会这一技巧,钟连盛经常一手拿镊子,一手用指甲反复练习,最后大拇指都挤出血了。

钟连盛和他的作品

景泰蓝掐丝镊子是专用的,市场上并无销售。钟连盛实习时配备的是铁镊子,很容易断裂,而且不够细致,影响“掰活”的效果。由于钟连盛做出的图案很让掐丝师傅满意,师傅便把自己用的钢镊子作为奖励送给了他,而他的毕业作品就是用那把镊子完成的。

1980年,钟连盛毕业留校,成为北京珐琅厂(今名北京珐琅厂有限公司)的一员,一直工作至今,并成长为厂里的总工艺美术师。

1984~1987年,钟连盛进入北京工艺美术职工大学(今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工艺美术系装饰绘画专业深造,这为他提升景泰蓝设计制作水平打下了进一步的基础。

在北京珐琅厂工作的30多年中,钟连盛经历了工厂业务的波折起落——从20世纪80年代的国家出口创汇大户到90年代的不温不火,但他一直没有离开。

20世纪80年代,珐琅厂有将近2000人,为了出口创汇,需要大量制作,所以那时候厂里到处都堆放着成品和半成品,特别火热。后来随着景泰蓝艺术走入低谷,很多搞设计的同学都走了。有人来劝钟连盛赶紧出去,找个公司干点自己的事情。但几经琢磨,钟连盛没有走。对此,他说:“首先那么多年干下来有感情了,其次毕竟珐琅厂存在这么多年,经历了几代人,工艺技术实力还是很雄厚的。”

到了90年代,钟连盛已经成为工厂的骨干。那时,珐琅厂生产规模缩小、人员减少,同时也就有了更多时间钻研工艺、创新产品。那些年,厂里加快了创新和开发新品的速度,工艺技术上更趋完美。

二、“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掐丝花纹的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

景泰蓝精品

关于景泰蓝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元朝,但兴盛则在明朝景泰年间,因此又称“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琅”的发音近似“蓝”,名称最后就演变成了“景泰蓝”。后来,这个名字用以概称所有的铜胎掐丝珐琅。

景泰蓝是我国金属工艺品中的重要品种。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或青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图案粘出相应的花纹(即掐丝),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

景泰蓝工艺不仅运用了青铜工艺,也吸收了瓷器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因而自古便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之说。

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家用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它往往也是镇殿之宝。紫禁城金銮宝殿,以及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在这些帝王尊属的殿堂,景泰蓝宝石般的光芒总是令人叹为观止。

新中国成立后,景泰蓝设计和制作工艺有了很大发展。目前,景泰蓝的品种包括景泰蓝和花丝景泰蓝两大类。其中景泰蓝产品又分为金地景泰蓝和蓝地景泰蓝两部分。花丝景泰蓝又分为金地花丝、银地花丝和蓝地花丝景泰蓝三部分,同时还包括金地泡丝、银地泡丝产品。

如今,除了用于展示的工艺品之外,景泰蓝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多,与室内外景观结合的装饰品越来越多见,诸如室外喷水池,机场、地铁的造景,室内的窗套、门把手、装饰的吊顶等,这些都是景泰蓝工艺在新领域的重要运用。另外,一些小茶叶罐、小笔筒等实用生活用品,也让景泰蓝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景泰蓝不仅为我国人民珍视,也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装饰品和工艺品。

2006年5月,景泰蓝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手工技艺类)。

钟连盛说:“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景泰蓝无论是工艺技术上,还是设计水平上,都是最丰富、最成熟的时期。”而且钟连盛指出,现在收藏景泰蓝应该是最好的时期,因为是纯手工制作,所以现在的价位远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价值,与其他工艺品相比处于收藏的洼地。

三、“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每一瞬间”

钟连盛在北京市珐琅厂工作了30多年,长期从事景泰蓝的制作、开发、设计及管理工作。他为人诚恳,功底深厚,治艺严谨,技艺全面。他的景泰蓝作品清新细腻,风格秀美典雅。他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无论是技艺的革新发展,还是题材内容的开掘表现,特别是近年来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环境装饰相结合发展应用上,有所突破和超越。

系列作品《荷梦》是钟连盛的代表作,也是他的创新作品,其创新性既体现在题材的开掘,更体现在工艺的创新。

2000年夏末的一个傍晚,钟连盛路过龙潭湖荷塘,偶一回头,看见两只野鸭在荷花丛中亲密而行。夕阳西下,整个画面笼罩在金黄的色调中,充满了温馨的情调。这瞬间景致可谓绝好的画面,正是它凝聚成了钟连盛的系列作品《荷梦》。

然而,如何才能最完美地表现这一画面呢?经过反复思考,钟连盛一改传统景泰蓝几十年开光的单一形式,首次采用大面积无丝地儿。传统的景泰蓝图案丝纹密布,即用铜丝将画面细密地分割开来。而按照《荷梦》作品主题的要求,除了荷叶、荷花、野鸭的造型,还有大面积的水域,表现水的地方都无须布丝。这对工艺提出了很高要求,因为大面积的地儿如果不能与铜胎很好结合,就会出现断裂即所谓“崩蓝”。钟连盛跟烧焊的技师反复实验、推敲,最后找出了无丝地儿制作的窍门,完成了作品。

钟连盛景泰蓝作品《荷梦》系列

创新实践使工艺与主题紧密相连,很好地表现了平静的水面、灵动的水波,给传统题材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气息,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令人耳目一新。2001年,《荷梦》荣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5年,又获得了“首届中国礼品设计大赛”金奖。

不仅如此,在厂里,钟连盛牵头不断开拓景泰蓝工艺新的应用领域,探索与室内外装饰环境相结合,并推出了不少新颖的作品。由钟连盛主创,厂里先后完成了朝外某区景泰蓝艺术喷水池《花开富贵》、新加坡佛牙寺超大型景泰蓝转经轮工程、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大型喷水池工程《生命的旋律》,以及多项重大的室内景泰蓝装饰工程,实现了景泰蓝艺术历史上的超越。

2005年,钟连盛为朝外某区设计并全程监制、指导、攻关完成的大型环境装饰景泰蓝艺术喷水池工程《花开富贵》,与灯光及喷泉系统工程相组合,规模庞大,气势宏伟,犹如巨大的镶嵌宝石,与整个环境和谐融为一体。作品中各种花叶层层叠叠,并通过红黄色调及层次的设计,体现出富丽、高贵、辉煌的效果。

钟连盛正在指导学徒

钟连盛的其他作品也获得了许多奖项:2002年,系列挂盘《故宫饰物》和《北京北海九龙壁》获“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两项金奖,《故宫太和殿前饰物》荣获银奖;2003年,系列作品《清韵》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金奖,并在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作品《远古的遐想》获“首届北京工艺美术展”北京工美杯金奖;2004年,作品《“O”系列》获“首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银奖及“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银奖;2007年,作品《三清图》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银奖;2008年,系列作品《北京风情》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此外,系列作品《四季平安年年有余》《岁寒三友》分获第六、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银奖。

钟连盛还合编有《珐琅图案》一书,2005年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京城国粹——景泰蓝》(《中国工艺美术》2005年第3期)、创作谈《景泰蓝在创新中升华》(《中国工艺美术》2008年第1期)。

谈及自己的创作经验,钟连盛说:“创作不是坐在这里翻书就能产生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每一瞬间,来源于平时日常的积累。一旦有了灵感的闪现,就根据这个雏形慢慢扩大,不断完善。我现在有几个稿子,都是半成品,没有什么想法就先放着,过一段时间看一遍,觉得差不多了,就成稿拿出来生产。艺术创作不能着急。”

四、“非遗”的魅力在于手工

钟连盛作品《连年有余》

如今的钟连盛有着数不尽的头衔:他是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总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市政协委员。

此外,钟连盛曾获“北京市崇文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十大优秀青年”“北京市十大能工巧匠”“首都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2012年12月,钟连盛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类)代表性传承人。

目前,钟连盛一共带着4个徒弟,都是学工艺美术的大学生,从业已经将近十年。

钟连盛说:“学习景泰蓝设计首先需要的是基础,要为将来的创新做准备。其次所有工序都要熟悉,都要亲自动手,搞设计就必须了解景泰蓝制作的特点、各种材料的属性。比如铜丝,有什么是它不能表现的,如果你设计得过于小巧,铜丝是掰不出来的。有些颜色,有铅的和无铅的有些什么特性,有些什么限制,这些你都需要亲身实践、体验,这样设计出来的图纸才能通过工人的技艺表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要求所有的徒弟都要到一线去的原因。设计是源于实践基础上的创作。”

钟连盛在景泰蓝厂

关于技艺的传承和行业发展,钟连盛认为,景泰蓝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生产工序又比较繁杂,不可能批量生产,所以从事景泰蓝制作收入不高。同时,从业者需要有耐心,耐得住寂寞。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比较浮躁,追求、欲望很多,所以不太能接受这个行业。

不过,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近些年来,愿意从事传统工艺创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各大院校也相继开设了美术专业,人才会越来越多。

钟连盛还指出,在创新的同时依然应保持景泰蓝纯手工技艺的模式。“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在于此,纯手工制作,虽然不是很规矩,但是有了敲打琢磨的痕迹,给人一种自然生动的感觉。完全机器加工的东西虽然很精确,却缺少了那份应有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