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赵丕鼎_白族狂欢节“绕三灵”传承人_少数民族

赵丕鼎_白族狂欢节“绕三灵”传承人_少数民族

时间:2022-08-1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赵丕鼎_白族狂欢节“绕三灵”传承人_少数民族赵丕鼎,民间艺人,白族“绕三灵”传承人。从16岁开始,赵丕鼎参加“绕三灵”演唱大本曲,一直到现在。2008年2月,赵丕鼎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赵丕鼎现任大理白族自治州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还拥有“

赵丕鼎_白族狂欢节“绕三灵”传承人_少数民族

赵丕鼎(1942~),民间艺人,白族“绕三灵”传承人。云南大理人,白族。他热爱民族民间文化艺术,16岁就开始参加“绕三灵”演唱大本曲,对大本曲的腔调烂熟于心、运用自如,又融汇南腔、北腔特点,成为颇负盛名的大本曲艺人。他熟知“绕三灵”的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熟悉各种祭祀、礼仪、表演。2008年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俗类)代表性传承人。收集整理传统大本曲80多本,改编新创近100本,整理出版《辽东记》《梁祝配》《蝴蝶泉》三个文字本,录制专辑《梁祝配》和《三出主修行》。

一、与民族文化一起沉浮

赵丕鼎(www.guayunfan.com)

1942年,赵丕鼎出生在云南省大理喜洲镇作邑村一个白族家庭

赵丕鼎家是一个白族民间艺人世家,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白族民间“大本曲”的表演艺人。

“大本曲”又称为“本子曲”,是大理白族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曲艺样式。所谓“本子”,是用汉字记录白族语言的唱本,有一定人物、情节。演唱时,一人说唱,一人三弦伴奏,唱词白语、汉语混用,以大理白语为主,汉字白读。曲调有“三腔”“九板”“十八调”等。每逢节日,白族村寨就会有“大本曲”演唱,而白族节会“绕三灵”则更是演唱“大本曲”比较集中的场合。

从小耳濡目染,赵丕鼎对白族民间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大兴趣,并逐渐学会了演唱白族民歌和本子曲。从16岁开始,赵丕鼎参加“绕三灵”演唱大本曲,一直到现在。

赵丕鼎演唱大本曲

赵丕鼎介绍,大本曲有9种调,唱词来自传说、民间故事,还有用真人真事改编的,而且有说有唱,还必须押韵。不仅是集体性节会“绕三灵”,其他许多民间庆典如结婚生子、新房上梁等,都会请大本曲艺人唱上一曲。每首曲一唱就得3个小时。

赵丕鼎说,自己唱大本曲有几样道具:三弦琴(即三弦)、金檀木和一把扇子。就是用这简单的几样道具,以及肚子里数以十计的本子曲,赵丕鼎赢得了人们的欢迎和敬佩。他至今仍然记得:“当时有个老爷子去世,我把他的一生编成曲,唱哭了周边好多人。”

如同各民族传统民间文艺那样,大本曲也有坎坷沉浮,用赵丕鼎的话说,就是“有一段时间可以唱,有一段时间又不准”。赵丕鼎说,三年困难时期之后,大本曲可以唱,但只能参加当地俱乐部演出。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100多部本子都被烧了,唱就更别想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本曲才又得以恢复演唱。

新时期到来后,赵丕鼎到处借剧本抄,最后恢复了60多部已被烧掉的剧本。日本有一个访华团体到大理,邀请赵丕鼎到周城演唱了大本曲。赵丕鼎演唱了《赵五娘寻夫》《王朋石祭江》《张元庆敬宝》三个曲目,日本客人听得如醉如痴。

二、“绕三灵”:白族的狂欢节

大理白族“绕三灵”是一种传统节会活动,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周边地区的白族村寨。相传起源于唐代西南地区的南诏国,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绕三灵”的起源,民间流传有几种传说,并形成了不同的称谓,而其中大都有“绕”的元素。比如,一种说是白王太子不见了,百姓绕着洱海寻找;一种说是远古时代,白族各部落男女青年交往要绕密布的桑林,因此称“绕桑林”“绕山林”。

更为普遍的说法是由“祈雨”活动演变而成,因而也称“观上览”或“祈雨会”。相传过去大理常因干旱无雨而无法栽秧,以稻作为主的白族,在水稻栽种之前,人们先要向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栽秧季节到来之前,都要组织大型祈雨活动。而祈雨期间正是人们聚会的好时机,于是就派生出盛大的“绕三灵”民俗盛会。

所谓“三灵”,指“神都”圣源寺(在苍山脚下的庆洞村),“仙都”金奎寺(在洱海西北岸),“佛都”崇圣寺(在大理古城西、三塔寺旁),而“绕三灵”,就是串游这三个寺庙。每到节期,洱海周围上百个村寨的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各村为一队,从四面八方来到苍山洱海之间,参加“绕三灵”。节期三天,大理俗语称“三日逛北,四日逛南,五日返家园”。二十三日,人们从喜洲向北顺着苍山山麓聚集到苍山五台峰下的“神都”的本主庙圣源寺,在这里祈祷或者赛歌,通宵达旦。二十四日,从“神都”启程,经过喜洲镇的街道,向南绕到洱海边的村庄,当晚又在“仙都”的本主庙金奎寺祈祷、赛歌。第三天,继续沿着洱海边前进,绕到大理“佛都”崇圣寺东面的马久邑本主庙,祈祷后各自归家,节日就此结束。

另一种说法是:第一天在大理古城崇圣寺(佛都)绕“佛”,第二天在喜洲庆洞(神都)绕“神”,第三天在海边(仙都)绕“仙”。

大理白族“绕三灵”

“绕三灵”既是白族民间农闲季节自娱性的迎神赛会,也是农忙前游春歌舞的盛大集会,从而演化成一个大理白族的盛大节日。因此,它也被称为白族人民的“狂欢节”。“绕三灵”的队伍边走边唱边舞,一路欢歌笑语,吹吹打打,兴高采烈,场面宏大热烈。每到一个村庄,村民要出来有意拦阻,并推出最优秀的歌手来对唱对跳,唱够了、跳够了,才让对方上路。常常出现许多插科打诨的逗趣场面,人群中总是爆发出阵阵开怀大笑。晚上,各村队伍在田野和树林里燃起堆堆篝火,烧茶煮饭。饭后,老人一边喝茶,一边弹三弦,唱“大本曲”,青年男女则相约到树林深处谈情说爱,通宵达旦。

作为白族文化最具标志意义的象征之一,2006年5月,“白族绕三灵”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类)。

三、不用担心“绕三灵”“大本曲”“绝种”

自1964年正式登台表演以来,赵丕鼎在演唱中对大本曲中的“三腔”“九板”“十八调”烂熟于心,运用自如,又集众家之长,把南腔、北腔的特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于不同唱本及人物表现之中。他的演唱吐字清楚,唱腔圆润,能一人饰多角,变换声腔,富于表现力,深得群众喜爱,成为颇负盛名的大本曲演唱艺人。

白族大本曲演唱艺术是白族“绕三灵”民俗活动的组成部分,赵丕鼎一专多能,对“绕三灵”民俗活动的历史渊源、民间传说较为了解,对于各种祭祀、礼仪、表演掌握较为熟练,并能对此项民俗活动起到指导作用,是白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领头人。

2008年2月,赵丕鼎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族绕三灵)代表性传承人。

赵丕鼎现任大理白族自治州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还拥有“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师”“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的称号。

赵丕鼎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对民间传统的文化了解太少。“好比说‘绕三灵’,如果不是用编好的大本曲唱给他们听,好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绕三灵’。”为了适应新时代和新受众,除了老故事,赵丕鼎还编写一些新的剧本,“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耐心在台下坐三个小时,如果换成电视什么的就不一样了”。

赵丕鼎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电视、KTV、网络等新事物的出现,他说大本曲不敌“洋把戏”。他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收入。过去,猪脚2角6分钱一斤,唱一曲大本曲收8块钱。那时候都是私人出钱、集体组织的。那时候自己在台上演唱,台下好多白族妇女一边扎花一边听,“双方都是休闲赚钱两不误,让我很高兴”。而如今,大本曲唱一曲虽然已经涨到了200多块,但大多都是年纪大的人喜欢

2008年,赵丕鼎被调到了作邑村委会的图书屋,以便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如今,赵丕鼎在节假日仍会走村串寨演唱。他还开了一个大本曲班,带了66个徒弟,要把“绕三灵”与大本曲传承下去。

大本曲原本主要以家族式传承为主,现在,赵丕鼎的儿女和孙子都继承了他的技艺。赵丕鼎说:“我们家三代人,同台演唱大本曲,目前在大理是独一无二的,每次登场都能让人眼前一亮,现在祖孙三代人每年演出400多场次。”“孩子们都继承了衣钵,就不用担心绕三灵、大本曲‘绝种’了。”

2015年7月,赵丕鼎举办白族绕三灵、大本曲传习班,给了他很大触动和信心。这次传习班的所有学员都是农民,年龄从20岁到70多岁不等,大家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按时集中在一起,穿起白族服装,认认真真地学习绕三灵、大本曲,有时甚至学到晚上12点。赵丕鼎说:“大家参与积极性之高是我没有想到的。通过这期传习班,我深刻意识到非遗传承人的使命。”

赵丕鼎对国家的“非遗”保护政策十分赞赏,他说:“以前很担心‘绕三灵’、大本曲这样的传统民间文化到我这就断了,传统文化的保护政策,来得真的很及时。”

赵丕鼎为学员示范讲解“吹树叶”的要点和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