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加强产教融合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彰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

加强产教融合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彰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

时间:2022-05-2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在校内建立同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的模拟仿真实训基地或真实岗位实训平台,在校外建立校企联合的顶岗实训基地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与产业的结合点。在多年的校企合作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合作双赢是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只有加强产教融合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才能更好地彰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

加强产教融合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彰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

马亚军

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更是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层面坚持产教融合的具体体现。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运行过程中面临的许多问题之一就是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而实训基地建设则是促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迅速发展的关键。

地方本科学院实训基地应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核心,探询实训基地的功能、特征、管理模式,构建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模式。在校内建立同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的模拟仿真实训基地或真实岗位实训平台,在校外建立校企联合的顶岗实训基地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与产业的结合点。(www.guayunfan.com)

榆林学院作为榆林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在6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十分重视发挥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的基本功能,鼓励教师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2003年升本以来,学校结合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需要,开始走转型发展的道路,化学与化工学院也从化学教育向化工转型。目前,学院以化工为特色的学科群初步形成,学院充分发挥工科与企业联系紧密的特点,开展了广泛的校企合作工作,特别是在为地方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学生学业指导、就业产学研合作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多年的校企合作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合作双赢是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只有加强产教融合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才能更好地彰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

一、实训基地的功能

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应该是提供应用型人才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养,并具备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完整流程和真实的职业环境。校内实训基地必须具有培训受训者职业技术能力培训的功能,社会性功能,研发功能。职业技术能力培训功能是指为接受培训者在校学习期间提供理论验证性实践教学、单项技能、岗位技能、关键能力培养等能力培训的环境。社会性功能指对外技术服务、社会短期培训、提供技能考核鉴定的场所等。研发功能包括产业运作与生产功能、教科研功能等。

校外实训基地则须具有培训受训者综合职业能力的功能,预就业功能,产学研合作功能,信息反馈功能,参与教学方案设计功能。通过顶岗的方式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受训者综合职业能力,即职业岗位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做好双向选择的就业准备工作。

二、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在我校建设全国首套全流程煤制甲醇实训工厂过程中,项目组在前期论证、调研考察、方案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总结形成以下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

1.系统性:基地建设的依据是产业、行业、企业等提出的培养目标中的能力项目和能力标准。强调基地建设(硬件)为软件服务,为培养目标中能力培养项目和标准服务。整个基地建设要有系统的观念。我校建成的全国首套全流程煤制甲醇实训工厂由煤浆制备、煤气化、变换、灰水处理、合成、精馏、硫回收等8个生产单元组成,软件系统具有能够完全模拟工厂情景、仿真事故故障模拟、DCS控制等特点。

2.实用性:基地的结构与布局适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组织;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规律相适应;适合以能力训练为主,体现现代高技术的设计性实验和紧跟现代社会发展前沿的综合性生产训练,淡化原理性验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如我校实训工厂硬件系统是按照真实煤制甲醇工厂等比例缩小设计,部分工段和大部分单体设备可以通入真实物料运行,各个工段的流程均采用当前先进的工艺方法,如美国GE水煤浆加压气化、德国低温甲醇洗净化、德国鲁奇合成、荷兰克劳斯硫回收等煤化工著名生产工艺,与榆林及周边实际60万吨/年煤制甲醇生产过程高度接近。

3.开放性: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实训基地必须面向学生,面向行业、企业,面向社会。特别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全面的开放,构建与产业、社会的良好沟通渠道。一个成熟的实训基地还必须融入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这也是开放性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依托我校实训工厂不仅可面向榆林学院能源化工类学生提供实操培训,还能服务周边大专院校,同时可开展榆林及周边煤化工企业员工培训、技能考核等社会服务,有利于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另外,也有利于提升我院产教融合能力,是榆林学院在全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浪潮中踏出的重要一步。

4.开创性: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探索研究,因为它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实验室、实习场所。如何引进行业标准、如何实现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如何实现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如何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等都有待研究与探索,要求我们汲取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倡创新和开拓,构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实训基地。

三、实训基地基本模式的构建

在校内建立同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的模拟仿真实训基地或真实岗位实训平台。“模拟仿真校内实训基地”是行为导向教育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行为导向意味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教与学和师生互动的社会交往仿真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进而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即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发展。这种实训基地模式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如德国最新的“办公学校”模式、丹麦的“模拟公司”等。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首先创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

“模拟仿真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下列主要特征:①聘请知名企业的管理者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供企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信息,共同进行职业分析、工作分析、能力分析,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课程,确定统一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及实训计划、实训大纲。②建立师生双重身份制。教师兼有公司机构中管理者身份,学生兼有被公司雇佣职员的身份。这种模式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养成。这种模式中强调师师合作、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将教学活动定位在一种互动的复合活动上。③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由模拟型向实战型教学转变。把模拟型的实训教学改革成为同企业管理运作相一致的教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市场运作能力,又避免了单纯消耗性实习的弊端,节约了大量的实习经费。④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同时注重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人际交往与合作共事的能力,组织、规划、独立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等作为职业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⑤具有终身教育、创业教育的特性。“模拟仿真”的教学既适用于职业技术的学历教育,也适用于成人上岗、转岗培训和技能提高的终身教育。

四、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首先要按照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采取聘任制,聘任专业教师担当各部门主管,轮流聘任学生担任各部门副主管。明确职责分工。由专业负责人或实训基地负责人担任“模拟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同时实施双重目标与标准化管理,即企业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管理。确立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发展目标,制订企业运作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目标。确立教学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目标等。为完成各项指标,同时制订出有效的企业生产发展运营计划和培训计划。有效引入国家、行业等统一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岗位能力标准,关键能力评价标准。制订生产技术、工艺规程、质量检验等企业标准,明确日常管理业务的规范程序等,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是一个长远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课题,我们还将不断探讨使之成为一个适合我国教育现状,并真正成为能够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先进性、可操作性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模式。

五、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办学机制

推进产教融合,不仅要在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上加大投入,而且要汇聚产教两方面力量和资源共同提高人才质量,需要相应的工作机制。政府和市场是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两大基本力量,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统筹作用,又要尊重市场在产教融合中起决定作用的规律,明确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学生等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有效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积极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这既是对我国长期以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深入总结,也是对地方本科院校和企业界创新成果的充分肯定,将进一步激发广大院校和企业界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力地推动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形成。

(作者: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