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梦老彭_关于彭祖传的故事

梦老彭_关于彭祖传的故事

时间:2022-05-2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梦老彭_关于彭祖传的故事孔子年轻时刻苦学习,博览群书,颇有抱负,处处以周公为榜样,要做一番经国济世的大事业。初出茅庐,孔子在鲁国入仕,官至大司寇,相当于最高法官。从此,他便以彭祖为榜样,决心献身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默念着老子、彭祖的名号,一下子茅塞顿开:老子莫不是彭祖的化身?对呀,当今老子,不正是活着的彭祖吗?老彭老彭,就是老子和彭祖啊!

梦老彭_关于彭祖传的故事

孔子年轻时刻苦学习,博览群书,颇有抱负,处处以周公为榜样,要做一番经国济世的大事业。

初出茅庐,孔子在鲁国入仕,官至大司寇,相当于最高法官。但是,政界污浊,正人君子不好混呢!权贵们对他横加排挤,处处刁难倾轧。他不愿同流合污,左右为难,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被迫辞官,带弟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又行不通。最后,孔子回到家乡,一边收徒教书,一边从事古籍文化的保存和整理工作。

凡是能搜集到的古籍,孔子都找来阅读,细心研究,尤其对《彭祖经》产生浓厚兴趣。这部著作集前贤之大成,而且提出不少创见,可称得上传之后世的经典之作。从此,他便以彭祖为榜样,决心献身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工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这成为他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孔子把《周易》《诗经》《尚书》《周礼》《春秋》等书籍摆上案头,天天阅读,批削删改,读呀写呀,读个没完,写个不停。弟子们看他太辛苦了,奉劝他注意身体,孔子依然手不释卷,乐此不疲。

古代圣贤之作,文以载道,大道至简,但却字字千金,道理深奥。因年代久远,有的书只剩下断简残篇,人们抄来抄去,又多有错漏。孔子不仅要识文断字,而且重在领会大道精髓。但是,有些问题实在费解,总是扑朔迷离,似是而非。越是这样,孔子越要刨根究底,不愿一知半解。可是,文献缺乏,又没有佐证,要弄懂弄通,绝不是一件易事。掩卷沉思,孔子经常慨叹:“唉,要是彭祖在世,当面向他请教,那该多好啊!”(www.guayunfan.com)尽管苦心钻研,孔子五十一岁时,对于古人所说的道,依然感到困惑。这个问题十分重要,无可回避,如果一知半解,传之后世,岂不要贻误子孙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孔子决定外出游学,虚心向高人请教。

听说沛邑有一位博学长者,叫老子,是位研究道德的学问家。孔子便决定上门拜访。沛邑在鲁国之南,相距不远。选个良辰吉日,孔子徒步南行百余里,来到沛邑。

孔子见到老子,自报家门,递上木质名片,鞠躬致意。

老子欠身寒暄道:“你好!请坐。我听说你是北方贤达。请问,对于充塞天地之间的大道,先生悟透了吗?”

孔子摇摇头,说:“我正为此前来请教呢!”

老子问:“你是怎么求道的呢?”

孔子说:“起初,花五个年头,研究天命。”

老子又问:“之后呢?”

孔子回答:“研究阴阳五行,又用十二年,虽有所得,还是没有弄懂。”

老子说:“是啊,追求真理,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假如真理能够拿来送人,那么,谁都想献给帝王,送给爹娘,告知兄弟,传给子孙。但是,不能啊!你来向我求教,我也不可能给你。向外寻求,此路不通,只有自己苦苦求索,才能大彻大悟。”

老子向孔子谈起关于名、利、仁、义等方面的见解,谦逊地说:“我和你谈这些,只不过分享一些心得。你我就像鱼,靠水活命。假如没水,互相抱团呼吸,相濡以沫也好。如果江河湖海到处是水,鱼儿活蹦乱跳,彼此倒无所谓了。你遇困惑找我,我不能置之不理,但是,我的话也仅供参考。”

听了老子的话,孔子大长见识,收益颇大。他回到鲁国,一连三天,不言不语,反复品味老子的话,越品味越有道理。

弟子问:“老师见到老子,对他印象如何?”孔子说:“我活到五十多岁,今天才算见到高人了。老子哪是常人啊?他简直是人中之龙!龙能耕云播雨,调和阴阳,自由自在地优游天地之间,无所不通。我在老子面前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简直如小巫见大巫,做学生恐怕还不够资格呢!”

过了两个多月,孔子再次来到沛邑,拜见老子,说:“我整理六经,研究历代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曾到各国游说,宣传古圣先贤的治国理念,想让他们采纳。但是,很遗憾,竟然没有遇上一位开明君主。他们都听不进我的话。我实在不明白,先王的治国经验那么宝贵,我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他们为什么那么不明事理呢?”

老子说:“幸亏你没有遇到开明君主!古代明王留下的六经,不过是前人留下来的痕迹。前人的痕迹,不就是他们走过的脚印吗?你想一想,脚印就一定等于脚吗?不是的!前人的经验是僵死的东西,而事物却是不断发展的,是新鲜活泼的。任何事物,什么时间,发展到哪一步,都有规律可循。规律是恒常不变的。如果按照规律办事,就一定能找到真理。而如果掌握真理,就会一通百通。否则的话,总是用僵死的东西去要求现实,势必一事无成。”

孔子听罢,豁然开朗,说:“哎呀,讲得太好了!我想通了!长期以来,我一直固执己见,总认为自己看法正确,别人理应接受我的观点,按我的意见行事。看来,我错了。既然我不能接受他们的意见,按他们的意见改变自己,那么,我又怎么能要求他们一定接受我的意见,按我的意见改变他们呢!”

老子夸赞道:“对呀!各行其道,顺其自然。孔丘啊,你不愧是有学问的人,到底开悟了!”

孔子回到鲁国,大彻大悟,心底敞亮,各种疑难迎刃而解,整理六经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他感激老子的点拨,常常静下心来,反复回味拜见老子的场面,一次又一次咀嚼老子的忠告,越来越感到,老子不是位凡人,内心充满无限的崇敬。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孔子思念老子,一天晚上,还真梦见老子了。在梦中,孔子又一次来到沛邑,第三次拜见老子。孔子高兴地陈说对道的感悟,虔诚地拜老子为师。老子笑道:“同道之人,皆为师友。一日明道,一通百通。我老彭真为你高兴啊!孔丘啊,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整理中华民族经典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你的肩上,善自珍摄,好好努力吧!”

孔子欣喜异常,纳头便拜,可是一琢磨:不对呀,明明是老子,他怎么自称老彭呢?一抬头,老子没了,原来是春梦一场。他默念着老子、彭祖的名号,一下子茅塞顿开:老子莫不是彭祖的化身?两千年后,我现在所做的,不正是与老彭同样重要的工作吗?对呀,当今老子,不正是活着的彭祖吗?老彭老彭,就是老子和彭祖啊!

次日一早,孔子匆匆打点行装,再次赶到沛邑,三次拜见老子。可是,当他找到老子的寓所时,已是人去楼空了。他向人打听老师的去处,人说,去彭城云龙山了。他脚不停步,赶到云龙山。当时,天色已晚,他先在云龙山下草草住了一宿,次日一早,上山遍寻老子。人们又说,老子已去吕梁洪了。孔子又赶到吕梁洪,可河水汹涌,波浪滔天,哪里有老子的影子呢?

面对着滚滚的波涛,孔子突然醒悟:老师的教导已使自己明白真理,掌握了整理六经的钥匙,用不着再追寻老师的足迹了。于是,他站立河边,发出一声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当今沛县,还有孔子拜老子处。徐州云龙山东麓,孔子当年留宿的无名山村,孔子走后,已得名文窝村。吕梁洪已因黄河泛滥,无有寻处。但是,太空中,仿佛还传来孔子追寻彭祖的一声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