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中国工程院程天民与倪为公

中国工程院程天民与倪为公

时间:2022-05-2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工程院程天民老院士与书法大家倪为公先生之间的深切情缘_关于倪为公的故事中国工程院程天民老院士与书法大家倪为公先生之间的深切情缘古人将朋友作为五常之一,十分重视。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程天民与书法大家倪为公之间的情谊就是一个典范。通过鉴赏,程老深为倪老的书艺所吸引。2014年9月初,倪老患病住院,程老夫妇赶到泸州医院看望,并书写“大德必寿”四字相送。2015年4月13日凌晨,倪老因病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91岁。

中国工程院程天民老院士与书法大家倪为公先生之间的深切情缘_关于倪为公的故事

中国工程院程天民老院士与书法大家倪为公先生之间的深切情缘

古人将朋友作为五常(也称“人伦”)之一,十分重视。历史上,朋友之间许多尊情重义的故事十分感人,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美谈。

当今社会,有人慨叹人心较为浮躁,人情较为淡薄。但我们民族的很多优秀品质,仍将继续传承和发扬。有许许多多不仅爱党爱国、守法纪、遵公德、济贫困的人士,在朋友间敦操守、互砥砺、讲义气、重情谊。他们的情谊无愧于古人风范。他们择交甚严,“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唐·孟郊);他们交谊极重,“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他们的交情不以地位悬殊而成障碍,“老手王摩诘,穷交孟浩然”(宋·苏轼);也与相见早迟无关,“文字定交久,江湖识面迟”(宋·戴复古);他们相聚时十分亲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唐·杜甫);他们远隔时,知心相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他们彼此敬重,情谊历久弥新,“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五代·贯休)。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程天民与书法大家倪为公之间的情谊就是一个典范。

程天民,1927年12月生,江苏省宜兴市人。著名防原医学与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等职。从事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65年,在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等方面有诸多建树。长年学习和实践科技与人文结合,治学与修身相融。业余学习书画、篆刻和摄影等艺术,对艺术家、书画家倍加敬重,拜师交友,情谊重笃,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书画社成员,人们称其“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书法家”。(www.guayunfan.com)倪为公,1925年生,上海市崇明岛人,号海上髯叟。早年参加中共地下党革命工作。为人耿直,1957年却被诬为“右派”,贬放四川叙永县凤凰乡边远山区。身陷逆境,情系山河,励志耕砚,临摹古帖,自成书风,坚持四十多年,终有大成。兼长楷行草隶篆,更被称为“铁线狂草第一人”。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予平反,90年代初离休后定居泸州。著名诗人和学者文伯伦先生对倪为公先生的书法艺术和人品十分敬佩,曾写诗赞曰:“德劭才高翰墨香,识荆此日会文章。挥毫势挟风雷雨,吐语人如魏晋唐。遁世逸民持淡定,饮流老骥护轩昂。先生美髯我头白,礼谒还期拜凤凰。”

2006年4月初,程天民夫妇与郭忠贵等同志重走长征路,途经泸州,首次与倪为公相见于泸州老窖“百酒碑”前。一位道骨仙风、银髯长飘的老人迎上前来,程院士肃然起敬,时年79岁的程天民和81岁的倪为公,两位老人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那情景真是“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樽酒曷留连”(宋·欧阳修)。程老随后拜访倪老家,进到简陋的屋里,映入眼帘的是顺墙堆放有2米多高、数以吨计、写在毛边纸上的各种书体的书稿。程老被惊呆了!这是汗水、功夫、毅力和时间凝聚而成的辛劳结晶啊!看着这些因练字而堆成的稿纸高墙,程老想到了宋代陆游的诗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通过鉴赏,程老深为倪老的书艺所吸引。通过交谈,程老发现倪老话虽不多,但雅洁、真诚。谈到过去所受的磨难,倪老胸怀宽阔,十分淡定,让程老深受感动,更为敬佩。“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唐·鲍溶)。从2006年至2015年的近十年间,二人以书法结缘,情谊日深。因倪老长程老两岁,都早年参加革命,初识就同故交,从此以大哥老弟相称。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程老偕其夫人胡友梅教授多次到泸州看望倪老。程老还邀倪老到重庆他的家中做客,切磋书艺,并联系附属医院为倪老检查身体,治疗疾病。2007年7月,在程老安排下,倪老与泸州、宜宾的多位书画家受邀到重庆,在第三军医大学举办庆“七一”书画联展,共贺党的生日,让倪老的书法艺术在重庆市得到展示。倪老将多幅书法佳作赠与程老。平时,两人常电话互致问候,逢年过节,程老夫妇亲自或派人前往泸州,有时送纸、笔、墨等书法用品,以供书写;有时送药品和补品,以养身体。2014年9月初,倪老患病住院,程老夫妇赶到泸州医院看望,并书写“大德必寿”四字相送。2015年1月24日,程老夫妇再次到泸州看望,两位老人促膝叙谈,似有说不完的话。然而,这却成为他们的最后一次相聚。

对倪老度过几十年艰苦岁月的凤凰山乡,程老很想实地察访。2008年9月程老夫妇驱车前往叙永县凤凰乡,笔者有幸同行。凤凰乡东邻合江县九支镇,西南与贵州省赤水市相接,交通不便,十分偏僻。水尾河穿越崇山峻岭,经大石,过凤凰,在合江县九支镇汇入赤水河。沿途山光水色,蔚为奇观,但草深路狭,行进不便,经3个多小时颠簸,车至凤凰,程老夫妇下车即奔倪老居住过的小屋。这是一幢一楼一底砖木结构的陈旧建筑,倪老原来的居室房门紧锁,程老遂找来一张长板凳,站在凳上透过门枋上的玻璃向内观看,见到几张破烂桌椅和一些满布灰尘的书法稿纸……此时已8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站在板凳上,凝视屋内,观看良久,一言未发,眼中闪着泪花,那专注的神情中,透出惋惜、悲凉,也闪射出内心更多的钦佩和崇敬……随后,程老步行到河边,遥望高山峻岭,古树苍松……他在倪老住过的小屋前,在清澈的河水边,在凤凰小学门前,频频留影,以作纪念,给人一种“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清·龚自珍)的强烈感觉。这凤凰的山山水水,那厚积尘埃的简陋小屋,程老恐怕不是“留香三年”,而是要牢记终生吧!此刻,杜甫的诗句“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涌上我的心头,二位老人之间深厚而真挚的情谊,令人感动。

2015年4月13日凌晨,倪老因病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91岁。程老得知噩耗,十分悲痛,他手术后强撑病体,亲自打电话给倪老的家人,致以哀悼和慰问,并请兄嫂节哀保重,嘱子女团结和睦,孝敬母亲。其情其意,使人想到杜甫的诗句“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出于对倪老的深厚情谊和对其书法艺术的高度赞赏,程老几年前就提出要自己出资为倪老出一本书法集。程老提出,要自任主编,要充分反映倪老的人生和书法风采,并亲自精心设计拟写了纲目。在温尚致、杨宗鸿等多位倪老弟子的倾力协助下,搜集书法作品和有关资料,程老着手编辑。然而,倪老却没能在生前看到书集而过早地离开大家,让程老极其悲痛和不胜遗憾。倪老病逝后,程老更履初衷,继续努力,决定在2015年成书出版该书。

程天民院士要我以两位老人的情缘为题写一篇“代序”,实不敢当。但想到程天民院士对我如兄长般的关心、支持,情之所至;倪为公先生对我亦师亦友,感人至深,同在泸州,交往甚笃,实难推辞。结合平时学习古文诗词的感悟,根据我的回忆和所见所闻,撰写了这篇文稿,以表达对二老的敬意和对《倪为公书法风采》付梓的祝贺。

《倪为公书法风采》的问世,风采流芳,精艺传承,将使书坛更全面地了解倪为公先生的不屈人生和书法精艺,对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将起到促进作用,也可告慰倪为公老先生的在天之灵。

程天民院士在后记中写道:

自2006年4月我与倪为公老先生初识到他2015年4月病逝的9年中,我从最初见到他双目炯炯、银白美髯的不凡神态,到深入了解他坎坷励志的艰辛经历和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油然产生敬重感佩之情,深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情之所至,命笔书怀:

凤凰旧舍僻陋小,凝聚山河精气神。

曲折坎坷何足道,犹闻横空泼墨声。

我们两位老人翰墨结缘,情谊日笃,相知相亲,至大哥老弟相称。我决意为他出一本书,传扬其书法风采和不屈人生,并为此积极准备。然而,倪老却未能在生前看到,无比遗憾。今天,在他去世的当年,2015年底,《倪为公书法风采》终于要问世了。

为此书,我自任主编,亲自敦请书法大家题写书名;亲自设计编排并反复修改,借以寄托我对倪老的情缘和缅怀。

本书定名《倪为公书法风采》,力求汇集倪老代表性书法精品,并对其受诬、奋发、坚毅的一生和泼墨挥毫、落笔神游的动人情景有所反映。他兼长楷、行、草、隶、篆,尤善草书,被誉为“中国铁线草书第一人”。本集基本按字体(同一字体大体按年代)编排,对大部分草书加以释文,可观赏其不同字体风格、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以至去世前不久以“墨声”为代表的“绝笔”。

本书付梓出版之际,我要深深感谢书法大家马识途老师以101岁高寿亲自题写书名;深深感谢杨正康同志以其所见所闻,撰写了真切感人的“代序”;深深感谢倪老书法弟子温尚致、杨宗鸿、郭忠贵等同志提供珍贵原件、资料和电子版本,并对全书编排提出不少宝贵意见。上海是倪为公的故乡,特约请上海文化出版社负责出版,在此也深深感谢出版社编辑和重庆金雅迪彩印公司美编等同志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世界各国各族文字中,唯有中国汉字才有书法,才算书法,贵在书而有“法”,翰墨载“道”,成为光彩夺目的中华瑰宝。然而,目前很多国人对汉字书法不够重视,不甚了解,书坛也盛行浮躁功利之风。出版此集,也希望通过倪为公的精艺书法和高尚品德,风采流芳,以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利于提高国人对汉字书法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利于为书法界提供学习借鉴的榜样。

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是书法艺术的业余爱好和学习者,虽作了努力,但限于水平,不当之处,恳请指正,特此记之。

《倪为公书法风采》面世后,程天民院士将作品集分送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诸多院士,得到普遍赞赏。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医科大学原校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的领军人物,年逾90的吴咸中院士致函——

天民教授:

春节好!

蒙赐新作,谨表谢忱,诵读再三,感慨良多。

倪公早年投身革命,命运乖舛,但穷而弥坚,老当益壮,艺术造诣形于笔端,浩然之气荡于纸外,髯叟风骨飘逸,墨声余韵长存,令人肃然起敬,此其一也。

您儒雅博学,兼通百家,广交饱学之士,不虑顺逆之时,以医学家之尊,为书法家张目,以积年累月之功,编鸿篇巨制之著,令人起观止之叹,此其二也。

该书由马识途先生题款,更大为增色,珠联璧合,熠熠光辉,诚为出版界一大盛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尚赖社会精英广为采撷,精心传播,以期弘扬正气,蔚然成风。该大作当为楷模,其情可赞,其功可贺。此其三也。

谨以数言聊表敬意,并盼大作频出,圣德养寿。

顺祝春祺!

吴咸中

2016年2月15日

红岩溢彩,巴山谊重;

笔情墨意,千古风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