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赴日,率先将中国京剧带出国门_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赴日,率先将中国京剧带出国门_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时间:2022-05-1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梅兰芳率先将中国京剧和他的“梅戏”带到了世界人民的面前。1919年4月,梅兰芳率团离京,从而成为民国成立后第一个将中国京剧带出国门的京剧演员。5月1日,梅兰芳正式在日本东京的帝国剧场亮相。

赴日,率先将中国京剧带出国门_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从梅兰芳自身而言,文化素养的提高早已使他的眼光放得更远,而不再只局限于“走红”、“成名角儿”,他的理想也从做一个好演员、开拓京剧剧目、丰富京剧舞台而扩展为做一个文化使者、提升中国戏曲演员的地位、让中国京剧成为世界戏剧之一种,也将世界戏剧精华注入中国京剧。

于是,梅兰芳率先将中国京剧和他的“梅戏”带到了世界人民的面前。他先后到过日本、美国、苏联演出,从此,世界为之震惊,震惊于中国除了他们所认为的小脚、长辫、马褂外,居然还有如此新颖别致且精美绝伦的文化;震惊于中国除了抽鸦片的委琐小市民外,居然还有如此高贵大气的艺术家。

梅兰芳第一次到日本演出,是在1919年初。出面邀请他的是日本著名文学家龙居濑三,他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研究,在多次观看了梅兰芳的戏后,对中国戏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此,他联系了日本东京帝国剧场老板大仓喜八郎,希望梅兰芳到日本后,能在帝国剧场登台。大仓喜八郎特地到中国来观看梅戏,对龙居濑三的主张极为赞同。

尽管梅兰芳早就有“将中国京剧带到国外去、听听外国观众对中国京剧的看法”的想法,但当真正有人邀请他出国时,一向处事谨慎的他并没有轻易答应。他有些担心,担心事情可能不会像想的那么简单。齐如山表现得很积极,他一方面主动和龙居濑三和大仓喜八郎联系、洽谈访日细节,一方面苦劝梅兰芳。梅兰芳终于被他说动,认识到日本与中国是近邻,日本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中国古典戏剧可能比较容易被日本人所接受,同时,他也想趁此机会研究一下日本的歌舞伎和谣曲。就这样,梅兰芳最终接受了日本人的邀请。

1919年4月,梅兰芳率团离京,从而成为民国成立后第一个将中国京剧带出国门的京剧演员。(www.guayunfan.com)在日本海关,检查人员听说是来自中国的梅兰芳剧团时,立即决定给予特别优待,行李免检。梅兰芳夫妇被特别安排住进了豪华的帝国饭店。

5月1日,梅兰芳正式在日本东京的帝国剧场亮相。梅兰芳演出的票价为:特等票10元,而日本歌舞伎的特等票价不过4.8元。尽管如此,剧场仍然天天满座。据说,日本的皇后和公主特别定下第一号包厢观看梅兰芳的演出,看完后,因为台上梅兰芳的扮相太美而自惭形秽。许多日本演员也竞相模仿梅兰芳的扮相、手势、眼神和舞蹈动作。

就在梅兰芳在日本演出时,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梅兰芳收到国内学生寄来的信,他们认为在这个时候梅兰芳还留在日本演出不合时宜,所以劝他立即回国。梅兰芳一方面觉得学生们的话很有道理,另一方面他也很为难,因为他跟帝国剧场签有合约。如果就此毁约离去,对他自己、对日本观众都不大好。思量再三后,他决定缩短演出日程,同时派人向剧场交涉,提出5月7日“国耻纪念日”这天停演一天,以此表明他的爱国主义立场。剧场负责人苦苦哀求,说戏票早已售出,停演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但在梅兰芳的坚持下,他们同意拆除剧场悬挂的写有“日支亲善”字样的招牌。

结束演出后,日本许多戏院的老板都想以重金聘请梅兰芳就此留在日本,长期在日本演出,梅兰芳当然是拒绝了。日本人无奈地感叹:“梅郎不是樱花,东瀛无福消受。”

和第一次去日本纯粹是商业演出不同,梅兰芳第二次去日本的前一年,即1923年,日本经历了地震、大火和海啸,死亡20余万人,损失达十亿美元。世界各地闻讯纷纷捐款捐物,梅兰芳在国内发起组织了好多场义演,将演出所得全都捐给了日本红十字会。

不久,美国开始全面排日,日本新首相在对华问题上采取了和缓政策,中日民间往来经历了“五四”之后的萧条,又重新兴旺起来。

于是,帝国剧场老板大仓喜八郎为感激梅兰芳对日本的义举,又为庆贺自己88岁寿辰及帝国剧场灾后重建,再次邀请梅兰芳到日本演出。也因为这些原因,梅兰芳这次演出的规格比第一次高了很多。头几天的庆寿堂会,梅兰芳唱《麻姑献寿》。各部大臣、各国大使、公使、高官要员,还有来自日本各地的1200多位知名人士都参加了,警方为此出动了80多名警察,维持秩序,加强戒备。这也可以看出,梅兰芳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了。

紧接着,梅兰芳在重建的帝国剧场演出了十来天。从公开演出的第一天起,东京各大报纸几乎每天都有关于梅兰芳演剧的评论。因为中日演员同台演出,无形之中就有了比赛的意味。梅兰芳的演技使日本演员相形见绌。报刊评论在盛赞梅兰芳的同时,对本国演员不免讽刺挖苦,使他们受尽了委屈,却也无可辩驳。

凡是看过梅兰芳演出的日本观众,绝大多数人认为梅兰芳在戏中饰演的女性角色“比真正的女性更有魅力”,由于他不仅化女妆、着女服,更在神态上像极了女性。以至于有些外国人竟然将梅兰芳和日本女明星的照片相混淆,拿着日本女明星的照片请梅兰芳签名。那天,梅兰芳演完《贵妃醉酒》后在台后休息,一位自称是《瞭望》杂志的外国记者休斯来到后台采访梅兰芳,说他要将中国京剧这一令人惊异的艺术介绍到他的国家去。采访结束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和钢笔一同递给梅兰芳,请他在上面签名,并说:“这是我刚刚买来的梅先生的照片。”当时也在场的日本记者伸头看了一眼休斯手中的照片,不禁惊呼起来:“这不是梅先生,而是我们日本宝冢少女歌剧团的明星秋田露子。”

梅兰芳这次到日本演出,除了广受赞誉和追捧,还因一场大病和日本友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有一天,日本朋友请客吃“鸡素烧”。“鸡素烧”是将牛肉、鸡肉、粉条等放在油锅里现炸了吃。日本人吃惯了生鱼片,又爱吃嫩的牛肉和鸡肉,所以都不炸透,半生不熟时就端上了桌。梅兰芳因为白天工作繁忙而没有顾得上吃饭,过于饥饿之下,一下子吃了太多没有炸熟的肉食,造成消化不良。半夜,他被严重的胃痉挛痛醒,又很快陷入半昏迷状态。京都名医今井泰藏被急召而来。今井赶到饭店时,梅兰芳已经完全昏迷了。之后十多天,今井昼夜不停地守护在梅兰芳身边,细心治疗,精心护理。梅兰芳慢慢地康复了,两人也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井不仅拒绝接受梅兰芳付的医疗护理费,还邀请梅兰芳到他家做客。在闲谈时,今井无意中说他很喜欢中国的那种用翡翠做的衬衫扣子,梅兰芳立即说以后一定送他一副。

可是,没有料到,这个承诺一直到1956年梅兰芳第三次访日才兑现。1956年,梅兰芳第三次访问日本,行李中就有一副翡翠扣子。然而,今井却没能见到这副迟到的扣子,因为他早在1943年就去世了。梅兰芳感到万分遗憾,在今井的遗像前三鞠躬,将那副扣子献在遗像前,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为此,日本人赞誉他为“品德高尚的蔼然仁者”(27)。

在第二次访日之后,梅兰芳的名字在日本妇孺皆知。过去,日本人一直习惯用日语的念法称呼中国人的名字,唯有对梅兰芳,他们改用北京音称呼他“meilɑnfɑng”,以此表示对梅兰芳的敬重。梅兰芳带到日本的演出剧目更影响了日本剧坛。以后,日本剧坛曾多次移植、改编中国京剧上演。1925年2月,宝冢少女歌剧团在宝冢歌剧院演出《贵妃醉酒》,由长相酷似梅兰芳的秋田露子饰杨贵妃,其他剧目如《天女散花》、《思凡》等也先后由日本演员演出过。

1919年、1924年两次到日本演出,后又经历八年抗战,梅兰芳对日本这个国家当然怀有一种矛盾心理。这种心理,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6年。这一年,他接受了一个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下达的任务,那就是: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出访日本。这是任务,而且是政治任务,梅兰芳当然不能拒绝,但是他心里有疙瘩。日本耽误了他八年大好光阴,他心中的痛还没有消除;另外,如果他此时去日本,而且还是送戏上门,那么受尽苦难的同胞们将会如何看待他?这也让他有些顾虑。这个时候,谁有能力消解梅兰芳心中的疙瘩?当然也只有周恩来。有一天,梅兰芳回家,笑眯眯地对福芝芳说:“今天,周总理给我上了一课。”就是这“一课”,让梅兰芳的矛盾和担忧一扫而光。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六年,政治上采取靠向苏联的政策,却带来经济上受制于苏联的局面。要尽快发展经济,以便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能迅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摆脱苏联的控制,就急需发展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当时中国和日本尚未建交,中国政府十分清楚两国如果能够恢复邦交,势必会加速贸易往来,从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文化交流便担负了“敲门砖”的外交使命。

尽管梅兰芳三次到日本演出的目的有所不同,但在日本受到的欢迎,却是一样的。梅兰芳在东京的首场演出,戏票早已抢购一空,据说原本每张票价为1800日元黑市票被炒到 1万日元。

最有意思的是,当时,日本国会正在开会,议员们因政见不合常常拳脚相加。会议期间,不少议员忙中偷闲跑出来看中国京剧。有一天,社会党主席铃木茂三郎看《三岔口》正看得入迷,国会打来电话说有要紧事请让他急速回去。他起身要走,但是《三岔口》的魅力又让他迈不动腿。最后他把心一横,干脆重新坐了下来继续看。不一会儿,电话又打来。他不得不又站起来准备走,可是站了一会儿,又被戏吸引,再次坐下来。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终于坚持着看完了《三岔口》,然后立起身来感慨一句:“现在,该我去唱《三岔口》了!”还有一天晚上,日本天皇的弟弟和他的王妃亲自去看梅兰芳演出,从头到尾连续看了4个小时。

也正是因为梅兰芳此次的文化交流带有政治目的,所以引得台湾方面和日本右翼分子的敌对和仇视。在代表团访日前,他们分别在各自的报纸上大肆宣扬“梅兰芳来日本,是对日本政治、外交攻势的开始。中共要借此考验看一看日本朝野的反应和华侨对中共的态度”,还说“中共京剧团到日本来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赤化工作”,更说“中共要梅兰芳在华侨群众中发生统战诱惑力”,如此等等。(28)

梅兰芳刚刚下榻帝都饭店,就收到一束奇怪的花和86份反华、反共策反梅兰芳的假《人民日报》。就在首演那天,当梅兰芳在舞台上表演《贵妃醉酒》时,剧场三楼有人怪叫一声,紧接着便有无数传单飘落而下,纷洒于舞台和观众席上,戏院里一下子就乱了。但是,梅兰芳却很沉着,继续唱继续舞,以惊人的镇定很快稳住了局势。受惊而离座的观众受到他的感染,平静了下来,继续看戏。第二天,梅兰芳才看到传单上的内容,上面第一句话是:“抗日的梅兰芳先生为何来到日本?”看完,梅兰芳将传单揉成团,扔了。之后,他又不断接到传单。传单上除了反共、反华的内容外,大部分都是策反梅兰芳的,他们希望梅兰芳“迷途知返,回到自由世界的怀抱”。在随后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梅兰芳表达了“一个中国”的立场,同时,他也明确表示:“我哪儿也不会去。”

在回国途中,当梅兰芳得知飞机正飞临台湾上空时,转身对小生演员姜妙香说:“如果遇到飞机迫降,我就跳机,决不做俘虏。”(29)

显然,相比前两次去日本演出,梅兰芳在第三次访日时,政治觉悟已大为提高,这跟他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身份和地位有很大关系。当然,这是后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