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适时的硬汉范儿,才能让自己顶住压力

适时的硬汉范儿,才能让自己顶住压力

时间:2022-05-1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适时的硬汉范儿,才能让自己顶住压力_关于左宗棠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思想中,以老子为中心的一大批人物都推崇“以柔克刚”,但以柔克刚真的是真理吗?诡异的是,左宗棠的理论得到了验证。所以,清王朝委任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所以,只好把李鸿章的意见转达给左宗棠,让左宗棠“妥议具奏”。左宗棠的强硬策略取得了圆满成功!

适时的硬汉范儿,才能让自己顶住压力_关于左宗棠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以老子为中心的一大批人物都推崇“以柔克刚”,但以柔克刚真的是真理吗?左宗棠对此提出了严重的质疑,发出“丈夫事业非刚莫济”、“以柔德而成者,吾兼罕矣”的感慨,甚至将自己这一理论应用到了实践中,以此来验证其可行性。诡异的是,左宗棠的理论得到了验证。

我们都知道,清朝末年,风云变幻,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对中国虎视眈眈。不仅东南沿海一带,就连西北边疆,也深受其害。所以,清王朝委任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光绪二年(1876),清军攻克乌城,然而,俄国却丝毫没有归还伊犁的迹象。左宗棠虽然对此十分不满,但他知道现在应该全力以赴收复南路,所以暂时搁置伊犁问题。

当喀什噶尔收复以后,白彦虎和伯克胡里逃入俄国境内,左宗棠得知以后,本着不恶化两国关系的原则,命令扼守北疆的金顺致信给俄国边境土耳其斯坦总督,提出两个要求:第一,归还伊犁;第二,交还叛徒白彦虎,并许诺给予丰厚报酬。(www.guayunfan.com)由于领土问题必须通过正式外交途径进行处理,左宗棠同时上报给了总理衙门,通知了俄国公使,希望他们能够按原定条约归还伊犁。

然而,俄国并不领左宗棠的情,反而把左宗棠这一“柔德外交”看作是清王朝的软弱无能,不但迟迟不予回复,而且将白彦虎送到了阿拉木图西南的托克马克,还扬言要用武力夺取伊犁东北的精河。西征战士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主动出兵,要好好教训教训俄国人。

不过,此时的左宗棠还不想跟俄国硬碰硬,他希望能够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白彦虎和伊犁问题,尽量避免开战。哪怕英俄两国在新疆边境发生冲突时,左宗棠仍然不愿跟俄国开战,期待着自己伸出的橄榄枝,能够换回俄国的良心发现。

遗憾的是,俄国认定了这是中国软弱可欺的表现,大张旗鼓地支持白彦虎和伯克胡里在两国边境捣乱。光绪四年(1878)八月,白彦虎在俄国政府的支持下,打着经商的旗号,进攻乌什。此后,安集延等也相继反叛,逃入俄国境内,受到俄国的庇护和支持,并屡次侵犯边境,俄国对新疆的侵略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南疆收复以后,清王朝开始正式向俄国交涉,数次要求俄国交还伊犁。俄国却完全不把清王朝的睦邻友好当回事,一边纵容叛逆侵扰边境,一边找各种借口推诿,比如边境秩序不安宁,边境商民交涉的案件尚未了结等等,死活不肯给予明确答复。清王朝一忍再忍,终于忍不下去了,于光绪四年(1878)九月,派遣吏部侍郎崇厚为使俄全权大臣,去俄国京都圣彼得堡直接交涉。然而,崇厚是个昏庸无能、软弱可欺的家伙,选他去交涉,其结果可想而知会是多么悲剧。

果然,崇厚到达圣彼得堡以后,对俄国人的威逼恐吓毫无招架之力,一一答应了俄国人提出的通商、分界、赔款三项无理要求。第二年八月,崇厚与俄国政府签订了《里瓦吉亚条约》。条约规定:俄国归还伊犁九城,但割占伊犁西南大片地区;清政府赔偿五百万卢布(大约相当于二百八十万两白银)给俄国,作为俄国代守伊犁的费用和俄国的损失赔偿费;准许俄国在嘉峪关、哈密等七处设置领事,给予俄商免税贸易特权等。这是一项彻头彻尾的丧权辱国条约,俄国人不费一兵一卒得到了绝对的利益,而中国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却丢脸丢到了姥姥家。

消息传到国内,全国人民无不愤慨异常,不少朝中大臣也纷纷上奏弹劾崇厚,主张修改条约。清王朝也觉得这个条约实在太过分,就让对新疆形势了如指掌的左宗棠统筹全局,权衡利弊轻重,然后上报,设法挽回补救。

左宗棠早已经愤慨不已,一则没料到崇厚软弱到这种地步,二则没想到俄国竟然如此欺人太甚!所以,原本就对收回伊犁地区持坚决态度的左宗棠终于忍不下去了,决定放弃原本想贯彻的“以柔克刚”策略,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他首先驳斥了俄国索要五百万卢布的无理要求,说俄国人趁中国内乱初定占据伊犁,打着代为管理的旗号,其实在地方上大肆收税掠夺,已经赚足了,还要赔偿,这简直是讹诈!而且,俄国人原先说等收复了乌、玛两城,就交还伊犁,如今却不履行约定,反而包庇藏匿叛徒,纵容他们肆意扰乱边境,如此不守约定,可以说,根本是无信无义之辈!

接着,左宗棠坚决反对割让伊犁西南地区,并提出:“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韧而求胜,臣虽衰庸无似,敢不勉旃!”这是左宗棠的一贯主张,先耐心地跟对方进行交涉,即和平谈判,但同时也不能过于软弱,应该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做好交涉失败就决一死战的准备!其决心坚定,态度刚强,让朝廷和反对派们不由得心生敬佩。

当时,以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深怕得罪俄国,上奏表示这次错在清朝,应该主动放弃伊犁。他还攻击左宗棠等主战派“不明彼己”,必有后患。

清王朝自然十分清楚李鸿章所说的“必有后患”是什么意思,一时间犹豫不定,难以决断。所以,只好把李鸿章的意见转达给左宗棠,让左宗棠“妥议具奏”。左宗棠马上致书总理衙门,驳斥了李鸿章的意见,他说:“崇厚虽以全权出使,但所议约章,只是草签,尚须经御笔批准,是无所谓‘先允后翻’。但宜于崇厚返京复命后,将不可允各条明旨宣示,使中外咸知,则正气常伸,人心自奋。”他指出,目前边疆事务纠纷,清王朝是有理一方,而且就算论武力,清王朝也不弱,只要朝廷上下坚持一致,万众一心,态度强硬起来,一旦谈判失败,就以武力解决问题,事情绝对没有办不成的!

清王朝原本就担心能否依靠左宗棠的决心,所以犹豫不定,如今看到左宗棠态度强硬,决心难易,于是果断摒弃了投降派的意见,在崇厚回到京师以后,把他交付刑部治罪,接着改命驻英法大臣曾纪泽赴俄国重行订约,同时命左宗棠战守事宜。

光绪七年(1881),中俄两国签订《伊犁条约》,中国顺利地收回伊犁地区。左宗棠的强硬策略取得了圆满成功!

的确,柔弱在很多时候都是一种无形的、深沉的、巨大的力量,滴水穿石,以柔克刚,看似柔弱,其中却蕴含着强力。然而,万物都有相反相成两种倾向,柔弱会让人宁静中孕育久远,平淡中包罗万象,但一味的柔弱就丧失了“柔”原本的美好和力量。就像一开始的左宗棠和清王朝,一味地柔弱,结果丧失了原则,没有了人格,成了软弱可欺的代名词,最终将自己逼入危险境地,把自己送上绝路。而改变态度,强硬起来以后,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中曾写道:“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柔软过头,就会助长敌人的嚣张气焰,让敌人得寸进尺。所以,有时候就该挺身而起,态度强硬,适当地表现出“硬汉范儿”。像左宗棠一样,挺起脊梁,顶住压力,该出手时就出手,效果必然会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