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左宗棠的忧勤之旅

左宗棠的忧勤之旅

时间:2022-05-1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披上“忧勤”的外衣,人人都能脚踏压力平步青云_关于左宗棠的故事勤劳,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次,左宗棠一待就是六年,六年中,他顶着压力,将“忧勤”这一技能发挥到了极致,成功地赢得了各级上司和老板的青睐,最终把压力踩在脚下,平步青云!政治上,左宗棠费尽心机,采取有别于其他省的方针政策,成功动员全省地主阶级来治军、治政、治财。

披上“忧勤”的外衣,人人都能脚踏压力平步青云_关于左宗棠的故事

勤劳,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借着勤劳走向了人生的巅峰,走向事业的成功。而对于一个想要升职的人来说,不但要劳力,还要“劳心”,也就是所谓的“忧勤”。

在升职之路上,一旦披上“忧勤”的外衣,再平庸的人也会瞬间升级成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引来同事和下级的敬佩,上司和老板的青睐。如此一来,升职还会远吗?

左宗棠绝对会说:“当然不远!”他凭什么这么确定?因为他的升职宝典里就恰好有这么一条秘诀。(www.guayunfan.com)左宗棠是个“有心计”的人,他早就揣摩透了上司和老板的心理。在中国古代,主流观点向来是天人感应,也就是地上的人做的事,上天都会明察秋毫。如果一个人积德行善,上天就会予以褒奖;如果为非作歹,上天必然会降下惩罚。

所以,古代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天灾不断,人们就普遍认为是帝王失德;风调雨顺,就认为碰上了千载难逢的圣君明主。所以,一旦遭遇天灾、异象,古代的有为君主就会诚惶诚恐,反思己罪。

左宗棠就把这一理论影射到了升职道路上。在他看来,如果心怀忧勤,时刻处于谨慎、虔诚的心态中,并把这种心态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兢兢业业做事,不计辛劳,鞠躬尽瘁,必然会受到上司和老板的青睐。

初入湘幕时,左宗棠第一次试验了这一理论。咸丰三年(1853),张亮基升任湖广总督,前往武昌赴任时,作为张亮基幕下第一智囊的左宗棠,理所当然被张亮基力邀同行。他们到达武昌时,武昌官署民房焚毁殆尽,遍地残垣断壁,一派生灵涂炭景象,迎接他们的不仅仅是战争,还有浩大的重建工程。

张亮基让左宗棠继续专管兵事,同时又把修城郭、筹兵饷、通商贾、恤难民、整吏治、除积弊以及各州县公事禀启、批、答、咨、奏等公务全部交给左宗棠去处理。左宗棠这个智囊,瞬间成了张亮基手下第一“执行总裁”,把握着处理一切军政要务的大权。

左宗棠十分感激张亮基的知遇之恩,也十分珍惜这次机会,所以尽心尽力地工作。当时,左宗棠不过刚刚从一个乡村教师、落第举子的身份中转换过来,对于这些军政事务完全不熟悉,其压力可想而知。

但左宗棠并不畏惧艰难,而是迎难而上,接手工作以后,他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工作,虽然“心血耗竭”,仍然不说一句怨言。他在给女婿陶桄的信中曾写道:“制军待我以至诚,事无巨细,尽委于我,此最难得。近时督抚谁能如此?然我亦劳累难堪矣!”郭崇焘也说:“张公每夕手挈总督关防以属左公及君曰:‘军情缓急眉睫间耳,有发先行而后告’。”可见,左宗棠当时工作有多么敬业,简直是“忧勤”的灵魂化身!

后来,张亮基调任山东巡抚,临行前夕,跟胡林翼说,自己到达湖南以后,基本所有军政事务“全恃季翁为我部署。此君天下才也。办土匪、歼粤匪,以战则克,以守则固,进贤进能激励兵将,以残破之两湖而渐有生气。仆何能为,皆季翁之力”。这一段话,如实地道出了左宗棠在其麾下鞠躬尽瘁的精神。毫无疑问,左宗棠的“忧勤”策略,果然效果非凡,成功地“俘获”了上司的心。张亮基临行之际,甚至坚持邀请左宗棠同行,只是左宗棠不想孤身远赴,这才没有同行。

后来,左宗棠受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出山入居湘幕。这一次,左宗棠一待就是六年,六年中,他顶着压力,将“忧勤”这一技能发挥到了极致,成功地赢得了各级上司和老板的青睐,最终把压力踩在脚下,平步青云!

进入湘幕以后,一开始,骆秉章还犹豫不决,不太相信左宗棠的能力——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他没有亲眼见到左宗棠发光发热。但没过多久,骆秉章见识到了左宗棠的才能以后,就干脆学习张亮基“委任绅士”的方针,开始把各种大权交给左宗棠。

军事上,左宗棠出谋划策;政务上,从上递奏折到往来文书,一律交给左宗棠一手包办,骆秉章甚至连看都不看。于是,湖南巡抚衙门就出现了这种诡异的局面:骆秉章只是顶着湖南巡抚的牌子,而左宗棠身为师爷,却代为处理一切军政事务。当然,此时的左宗棠处理起事务来已经熟门熟路了,但一人包揽各种事务,没有“忧勤”的美好品德,恐怕也无法实现吧。

在清王朝统治时期,湖南一直都属于贫困地区,但自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期开始,湖南迅速跻身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名流”行列,而左宗棠以幕客身份掌理湖南军政所进行的一系列“经世”活动,就是促进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

在数年的幕客生涯中,左宗棠“筹兵筹饷,办厘办漕,一切财、政,无不经心,无不经手”,使湖南一改过去贫困落后的局面,一跃成为“东南保障,天下倚属”。政治上,左宗棠费尽心机,采取有别于其他省的方针政策,成功动员全省地主阶级来治军、治政、治财。想出这条新的选用人才的途径还只是第一步,左宗棠又亲力亲为,动员地主士绅协助官府举办团练,强化保甲制度,数年之间,就训练出了一大批强悍的团练乡兵。

同时,左宗棠又大张旗鼓地整顿吏治,严惩贪庸守令和将领,保奏或破格提拔勤政爱民的官吏,使得湖南官场出现了“吏治蒸蒸,庶几上及雍乾盛世”的景象。此外,左宗棠严令各地州县发挥镇压职能,大肆捉拿、处分“匪类”,“所诛斩真匪三千余”。

财政上,左宗棠也毫不松懈,改革赋税征收办法,大大地增加了财政收入,当时,湖南境内的平叛工作已经基本进入尾声,可是邻省广东、广西、湖北、江西等地仍处于热火朝天状态,湖南省不得不派出军队协助作战。但出省作战,所需的粮饷、军械、船舶等都需要本省自己供应,这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一开始每年需要一百多万两银子,后来增加到了200余万两,可是湖南的财政收入基本来自田赋,全年也不过八十万两,远远不够军事需要。

为此,左宗棠真是费尽心机,呕心沥血,最后不仅满足了本省的军政续费,还不断巨额(每年都在两百万两以上)支援邻省的军事所需。

军事上,左宗棠更是统筹全局,运筹帷幄。他给湖南规定了“内固疆圉,外救林封”的战略任务,在此基础上,倾尽心力,扩编地主武装,制定作战方针,指挥各支军队“内清四境,外援五省”。

左宗棠这样尽心尽力、鞠躬尽瘁地工作,将自己的“忧勤”之美德展现得淋漓尽致,怎么会得不到上司的青睐?又怎么不能平步青云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古就是领导们所钟爱的员工品质。每一个领导都希望自己的部下能够时刻怀抱“忧勤”的心态,凡事身体力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鞠躬尽瘁。像左宗棠一样,懂得投领导所好,自然能够在大压力下显出大才能,最终平步青云。

在这一点上,同一时期的名臣曾国藩也有着跟左宗棠类似的观点。曾国藩曾说:“以人事与天争衡,莫大乎‘忠勤’二字。乱世夺尚巧伪,惟忠者可以革其习;末欲多趋偷惰,惟勤者可以遏其流。”意思是说,人的努力如果想要跟天运相抗争,没有比“忠勤”这两个字更有效的办法了。

天下大乱时,人们崇尚奸巧虚伪,这时候只有“忠”才能改变这种坏风气;朝代末年,人们都趋向于偷懒,只有“勤”能够遏制这一潮流。看来,“忧勤”果然是升职最有效的“黄金马甲”!

细想一番,这一道理的确是不可反驳的。世界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主角、有配角,自然也有人要跑龙套。

放在官场、职场中,这一切往往取决于领导的喜好,领导一句话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而其中决定性的关键在于,当机会摆在你面前时,你是感叹自己如同沧海一粟,渺小卑微,还是全力以赴、兢兢业业,用“忧勤”创造出有目共睹的业绩,赢得领导喝彩?毫无疑问,左宗棠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