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顶住重重困境,才能成就压不垮的神话

顶住重重困境,才能成就压不垮的神话

时间:2022-05-1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顶住重重困境,才能成就压不垮的神话_关于左宗棠的故事左宗棠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并不顺利,甚至屡次落第,他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此后,左宗棠再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轮到才华横溢、聪明异常的左宗棠了,左家的希望好像被点亮了。不料,就在这时,左宗棠的母亲因病去世,左宗棠不得不放弃考试,回家奔丧。之后,左宗棠的父亲又去世,左宗棠继续服丧。

顶住重重困境,才能成就压不垮的神话_关于左宗棠的故事

左宗棠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并不顺利,甚至屡次落第,他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www.guayunfan.com)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

这是左宗棠在第三次入京会试途中,经过洞庭湖时,顺便去游了洞庭君祠,写下的一副对联。洞庭君就是传说中掌管八百里洞庭的湖神。等到了汉口,左宗棠遇见同去考试的同乡欧阳兆熊,就把这副对联拿给他看。欧阳兆熊看后,顿时惊为天人,觉得这副对联意态雄杰、惊世骇俗,当下就对左宗棠顶礼膜拜起来。

遗憾的是,这是左宗棠生平第三次参加科举,也是最后一次,结果仍旧秉承了他一贯的“作风”——名落孙山!此后,左宗棠再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三次落第,对恃才自傲的左宗棠来说,不仅仅是打击,简直是惨不忍睹的打击!

我们都知道,封建社会等级森严,阶层分化极其明显。上层的王侯将相、达官贵人,乃至土豪恶霸,每天声色犬马、纸醉金迷,过得骄奢淫逸;而生活在底层的广大农民、市井小民以及被称为“寒士”的“低级”知识分子,则终日辛勤劳动,活得艰难险阻层出不穷,要是一不小心遇到天灾人祸,就只能眼巴巴地等待死神跟自己促膝长谈了。

不过,这种生活状态也并非完全不可改变的,统治者给他们准备了一条接近于垄断的途径,那就是科举。

像左宗棠这样的底层人,想要改变命运,就只能通过科举考试谋得一官半职,从此飞黄腾达,实现所谓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伟大壮举。这可比如今的“高考状元”、“选秀冠军”之类要彪悍得多。

左宗棠是个俗人,他也想飞黄腾达、高官厚禄、平步青云,所以他也跟其他人一样,刻苦读书,奋发图强,准备过关斩将,拿个“金饭碗”回来。但命运似乎就是喜欢跟他过不去,非要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箴言在他身上完全实验一遍才肯罢休。所以,左宗棠就迎来了他悲催的“落榜帝”生涯。

清朝的考试制度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府县考,考取了称为“秀才”,未考上的称为童生(因为考生大部分都是十几岁的少年);第二级是乡试,因为在秋天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每三年举行一次,由全省秀才去省城赶考,考取了称为“举人”,举人的地位远高于秀才,但仍不是官,可以在地方做个乡绅,出任教谕、训导等,更重要的是可以参加第三级考试;第三级就是三年一度的会试,因在春天举行,又称“春闱”,考取了称为“进士”,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最高荣誉。

不过,到这里考试还没结束,进士还要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考核,第一甲第一名就是传说中的状元了。一般来说,考中进士,就可以顺利做官、进翰林院等了。

地球人都知道这是飞黄腾达、实现胸中抱负的最直接途径,左家上自早已故去的老祖宗,下至左宗棠,也毫不例外。

特别是作为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知识分子,左宗棠的祖、父辈都希望通过科举获取功名,摆脱穷困潦倒的生活。可惜,考了几辈子,也都只考到了秀才,最后都含恨而终,只好将希望一代一代寄托下去。

轮到才华横溢、聪明异常的左宗棠了,左家的希望好像被点亮了。左宗棠十四岁参加童子试,十六岁参加长沙府试。这两次考试都是考秀才的“热身赛”,左宗棠一路绿灯,大出风头。不料,就在这时,左宗棠的母亲因病去世,左宗棠不得不放弃考试,回家奔丧。

之后,左宗棠的父亲又去世,左宗棠继续服丧。这段时间,对于一个正急于通过科举一展才华的人来说,无疑是难熬的。

面对这样窘迫的人生,左宗棠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用坦然之心接纳接踵而至的重压,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充实自我上。他从书店买来顾炎武的《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以及齐召南的《水道提纲》等书,开始研究地理等经世致用的实用之学。

等到服丧期满,正赶上三年一度的举人考试。可是,此时左宗棠还不是秀才,不能参加考试。但如果放弃这次机会,就只能再等三年,左宗棠急切希望考中举人,实在没耐心再等下去。所以他干脆借钱捐了一个和秀才相当的监生,这样就可以直接参加乡试了。结果,左宗棠顺利地以第十八名考中举人,在湖南一带开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第二年,左宗棠与哥哥一同进京会试,结果双双名落孙山。失望的左宗棠在京师写下了著名的《燕台杂感》七律八章。内容如下:

二十男儿那刺促,穷冬走马上燕台。

贾生空有乾坤泪,郑綮元非令仆才。

洛下衣冠人易老,西山猿鹤我重来。

清时台辅无遗策,可是关心独草莱?

左宗棠在诗中抒发了落第的郁闷,哀叹自己身在草莱,没法叱咤官场,报效朝廷。如果你认为左宗棠就这样被压垮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左宗棠是不会轻易被压垮的,一次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左宗棠回家以后,收拾心情,化郁闷为悲愤,化悲愤为力量,开始着手为下次会试做准备。

三年后,左宗棠再次赴京会试,却在几乎取中的时候意外落第。当时,阅卷的考官翰林温葆深非常欣赏左宗棠的卷子,所以大力推荐左宗棠,主考官也很满意。可是,很快意外就出现了:当时各省进士名额都有限定,结果清查时发现湖北少了一名,湖南多了一名,于是就删掉了左宗棠,补上了一名湖北人。任凭温葆深费尽口舌为他争取,都没有成功。

为了不浪费左宗棠的才华,最后考官将左宗棠取为“誊录”,就是说因为名额已经满了,只好委屈他到史官做个小抄写员,说不准混上十年八载,也能补个知县之类的。高傲如左宗棠,当然不肯委屈自己,所以他断然拒绝了这一任命。

这次回乡的路上,左宗棠经过襄樊时,正好遇上汉水盛涨,口堤溃裂,洪水泛滥成灾,左宗棠看到之后,对落第的失落之感顿时被怜悯之心所取代。回家以后,他马上和妻子周夫人一同绘制地图,开始研究地理和军事学。

此时的左宗棠,已经对科举十分失望,对八股文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怀疑,反而渐渐爱上了地理、军事等实用之学。三年后,左宗棠第三次落第,对于这接二连三的科举失利,他也曾茫然失措、意志消沉,但并没有被这些挫折压垮,而是勇敢地直面惨不忍睹的现实。他下定决心,以后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把注意力和精力转向了农业、军事、地理等实用之学的研究。

从此,左宗棠开始专心寻找科举之外的另一条成功之路——终南捷径,再也不提会试之事。他相信,科名只是进身之阶和谋生之术,读书并不应该仅仅为了功名,而三次科举落第绝不应该是失败的定论。

没错,人生之路,何其漫长,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在这条漫长的旅途中,任何人都会遭遇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挫折和失败。而真正的勇士,总是能够顶住失败的压力,敢于直面惨不忍睹的现实,在重重荆棘的压迫下杀出一条康庄大道!

没有河床的冲刷,就难有闪耀的钻石;没有挫折的考验,就难有压不垮的左宗棠。这样看来,三次落第让左宗棠蛰伏几十载,其实是帮他韬光养晦,以便在适当时刻爆发出最绚烂的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