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学术研究和诗文集的整理与出版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

学术研究和诗文集的整理与出版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

时间:2022-05-0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学术研究和诗文集的整理与出版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吴伟业晚年投入时间和精力较多的除了山水之游以外,还有另外两件事:学术研究和整理、出版自己的诗文集。据顾湄《吴梅村先生行状》,知《春秋地理志》有十六卷,《春秋氏族志》有二十四卷。又检《娄水文征》卷七十七,载萧抡《〈春秋地理志〉书后》一文,对此二书的情况透露了一二:《春秋地理志》,吴梅村先生伟业著。此集原为六十卷,董康改编为五十八卷,定名为《梅村家藏稿》。

学术研究和诗文集的整理与出版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

吴伟业晚年投入时间和精力较多的除了山水之游以外,还有另外两件事:学术研究和整理、出版自己的诗文集。

吴伟业一向很重视学问,他说过:“昔人云:‘诗有别才,非关学也。’然非才与学兼到,不足言诗。供奉(李白)才胜而博学,少陵(杜甫)学胜而富才,储(光羲)、岑(参)、王(维)、孟(浩然)多擅双绝。”[7]因此他从年轻时起就用功读书,直到晚年,仍然孜孜不倦。他曾这样形容自己:“白头儒生良自苦,独抱陈编住环堵。身历燕南遍齐鲁,摩挲漆经观石鼓。上探商周过三五……”[8]可以说,他不单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个博通多识的学者。大约他不希望后人仅以诗人目之,因此在晚年曾用了三四年工夫撰写了两部学术著作:《春秋地理志》和《春秋氏族志》。康熙十年他在给冒襄的信中提到过这两部书:“弟三四年来颇有事于纂辑,欲成《春秋》诸志,而《地理》与《氏族》先成,《地志》尤为该洽,病中聊以自娱,惜当世无有剞劂之者,终付酱瓿,又以自叹也。”[9]语气中不无自赏之意。他在遗嘱《与子暻疏》中也提到这两部书,很郑重地将此二书和诗文集及《绥寇纪略》一并托付给三个儿子,可见他对此二书是很珍爱的。

据推测,这两部著作应该是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因为他对于《春秋》研究颇有年岁,从十几岁起就已经通晓这部儒家经典了,其《哭志衍》一诗可证:“强记矜绝伦,读书取大略。家世攻《春秋》,训诂苦穿凿。”后来他也一直研究不辍,故必颇有心得。此二书就是他多年研究的结晶。可惜,此二书今已散佚不存。据顾湄《吴梅村先生行状》,知《春秋地理志》有十六卷,《春秋氏族志》有二十四卷。又检《娄水文征》卷七十七,载萧抡《〈春秋地理志〉书后》一文,对此二书的情况透露了一二:

《春秋地理志》,吴梅村先生伟业著。书无序文、目次,旧八帙,今亡其一。予得之外舅用甫翁,翁即先生曾孙也。予少有志著述,舅指是书及《氏族志》言:“我老矣,不能刻先世遗书。子他日能用文章显,为我刊二书,即我死,不恨。”今忽忽十余年,舅殁既数年矣,而余颓然终无用于世,不复能追宿诺,览其书,恒自愧焉。夫先生早负重名,为文章宗主者数十年,诗文集流布海内。士自结童入学,即无不知有梅村先生姓氏者。二书之传不传,于先生固无加损。予独惜其证引旧闻,贯串详核,殆为读《左氏》者杜注孔疏外,所不可少之书,而世终莫得见也。以彼名誉暴著,赫然在人耳目,犹不能保其书之必传,况于枯槁沉溺、跧伏田野而欲立言以自表见,不其难哉!不其难哉!

萧抡,字冠英,号子山,诸生,其弟萧揆为嘉庆三年举人(见《娄水文征·姓氏考略》),以此可知萧抡当为乾隆、嘉庆之际人。据萧抡之文,可知《春秋地理志》与《春秋氏族志》的底稿乾、嘉之际尚在世,然犹未付梓,当时《春秋地理志》的底稿已不全,八册中有一册已亡佚。又知此二书之研究对象除《春秋》本书外,也包括“春秋三传”之一的《左传》。(www.guayunfan.com)吴伟业晚年做的另一件重要的工作是编订自己的诗文集。早在顺治十七年,他的诗歌就曾经结集,名《梅村先生诗集》,共十卷。钱谦益为作序,赞美甚至。该序收在《牧斋有学集》卷十七。(按,近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提到过这部诗集,说:“《梅村先生诗集》刻于顺治十七年,托之门人所编,首载谦益序及书。”又说:“《梅村集》四十卷,当是晚年自定,卢为之刻于康熙九年,犹及观成。别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近人以其诗文多溢出本集而刻之。不知十卷本尚有六十余首为藏稿所无。”据此,可知邓之诚先生曾亲见此十卷本。可惜,此本今已不存。)但该集未收文,并且未及把顺治十七年以后的诗歌收进去,所以现在有必要编订一部更完备的诗文集。这项工作完成于康熙七年戊申,这一年吴伟业刚好六十岁。编成的集子起名为《梅村集》,凡四十卷,有诗十八卷,词二卷,文二十卷,托名是弟子顾湄、周瓒所编,许旭、周肇、王昊及其侄子吴晓校订,实际是最重要的选目与编排工作大概是伟业亲自做的,顾湄等不过做做誊写抄录的事情罢了。此书当年付梓,第二年便刻竣。刻竣之前,吴伟业亲自写信给同乡陈瑚求序。他所以请陈瑚写序,除了因为陈瑚与自己深相知契外,更重要的是恐怕还在于陈瑚是一位以学问和气节著称的前朝遗民,他想借陈瑚以自重,借陈瑚表明自己的立场。

吴伟业诗文早已风行海内,“家弦户诵,虽深山幽谷儿童妇女莫不耳熟先生之姓名者”,[10]因而《梅村集》问世后,立即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意思的是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有人来信指出了此书的不足。此人名计东,字甫草,是吴江县一位擅长古文的名士。他于康熙九年闰二月十日致书吴伟业,就《梅村集》的编排之法与伟业商榷,认为像《梅村集》这样完全按照诗文体裁分类铨次,恐使“见闻固陋者不能一一深知某文作于何朝,某文作于某日,即篇中所称先皇天子多有未辨其为本朝为胜国者”,他以历史上“身介两朝之间,又有盛名”的作家为例,说明诗文集在编排上应当将所仕两朝的作品分开,具体到吴伟业来说,就应当以甲午(顺治十一年)为界分为前后两集,以使“前后立言之意截然分明”,且使伟业“三十年心事共白于天下后世”。[11]这封信触动了吴伟业内心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引起羞愧是肯定的,但他一定深感计甫草的话甚有道理,因而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又另外编纂了一部诗文集。其诗歌部分正是按计甫草的建议编排的——以仕清为界分成了前后集,并且全书还收入了不少《梅村集》未收的有可能犯忌的作品。这部集子当时没敢刊刻,稿本秘藏于家中。吴伟业一定曾默默祝祷,祈盼它能流传下去,有朝一日得以问世,以使后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心事”。说句迷信的话,此稿本真像是得到上天呵护,竟然历二百四十年的风雨,辗转流离而无大损。除吴氏族人外,有清一代几乎无人知晓世上尚存有此一稿本。清宣统二年(1910)藏书家董康在北京厂肆发现之,第二年付刻行世,而正是在那一年,清朝灭亡。此集原为六十卷,董康改编为五十八卷,定名为《梅村家藏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