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惨遭算计任职侍郎_元稹诗传

惨遭算计任职侍郎_元稹诗传

时间:2022-05-0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惨遭算计任职侍郎_元稹诗传荣耀、名利、权势,几乎一夜之间全部落在他头上,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下,他突然感到有些心酸,三十余年的奋斗将他从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推入荣辱不惊的老者,他回味着众人的目光,多像三十年前自己看别人一样,也许富贵穷达本就是无限循环,既然他在这个圈上,便努力完成这场盛大的表演。在此诗中,元稹将心中的志得意满展露无遗。

惨遭算计任职侍郎_元稹诗传

荣耀、名利、权势,几乎一夜之间全部落在他头上,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下,他突然感到有些心酸,三十余年的奋斗将他从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推入荣辱不惊的老者,他回味着众人的目光,多像三十年前自己看别人一样,也许富贵穷达本就是无限循环,既然他在这个圈上,便努力完成这场盛大的表演。

担任翰林之后,元稹的生活有了明显的变化,他用饷银先将元府修葺一番,又给几个幼子聘请了德高望重的老师,元府也渐渐热闹起来,慕名前来拜访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这番门庭若市的繁华,还是早年父亲在世时才有的景象,想到此,元稹的嘴角总会浮起一丝笑意。

更让他开心的是,在他担任翰林不久,他的好友白居易、李绅也被召回了京城。同被授予翰林之职,这对他们几个贬职在外多年的朋友而言,今日朝中相聚,同为翰林,是人生一大幸事,也是乐事矣。

朝堂之上,他看见同样锦袍加身的白居易,虽然两人都年过半百,此时却都神采奕奕,气宇轩昂。想想前几年两人在通州时的落魄样子,想想他们在长江相遇时的难舍与共勉,如今这般场景,不仅让他们感到欣慰,而且会让他们倍感珍惜。退朝之后,元稹将白居易请到家中,置办了美酒佳肴,数月不见,二人把酒言欢,畅聊许久。(www.guayunfan.com)喜悦同时,两人也就当前朝廷形势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如今的皇上胸怀宽广,能够兼听纳言,勤勉用功,既然皇上有鸿鹄之志,愿意做一个明君,他们便要做一个贤臣,当务之急,是要将前朝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及时解决,包括朝廷官员的治理,以及民间的赋税改革等等。皇帝既然如此信任他们,他们自然不能让他失望。

同为翰林的元稹、白居易等人春风得意,他们等待了多年之后,终于有了出头之日,而且还能同几位知己同朝为官,实属不易。因此在当时的元稹、白居易的作品中,充满了欢愉得意,例如元稹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道:

未勘银台契,先排浴殿关。沃心因特召,承旨绝常班。飐闪才人袖,呕鸦软举环。宫花低作帐,云从积成山。密视枢机草,偷瞻咫尺颜。恩垂天语近,对久漏声闲。丹陛曾同立,金銮恨独攀。笔无鸿业润,袍愧紫文殷。河水通天上,瀛州接世间。谪仙名籍在,何不重来还。

在此诗中,元稹将心中的志得意满展露无遗。他一改原先作品里那种忧国忧民,慷慨低沉的风格,将笔锋转向了描写当朝的蓬勃朝气、大好河山,在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氛围中,诗人摩拳擦掌,踌躇满志,立志要为这样的鸿业尽一己之力。

诗中的描写,既是对如今美好光景的抒发,也是对过去离愁的宣泄。眼前的光景,曾是元稹朝思暮想的场景,如今当它呈现在眼前时,他似乎有些不敢相信。

在元稹以往的作品中,风格大多都较为沉郁,即便是描写景物,其中也不乏带有一丝哀戚之感。但在此诗中,那股萧索的寒风似被诗人心中的艳阳驱散,虽然也是在抒情,但是语句之中,却流露出轻松、达观之态,说明此时的元稹,已经渐渐从过去的阴霾中走出来。

在人们原先的印象中,白居易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形象。与元稹相比,他从容淡定,处变不惊,颇有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味道。他与元稹的经历颇为相似,也是起起伏伏,在外贬职了十几年,如今才回到了朝廷。

如果说元稹因为担任翰林而兴高采烈,多数因为直爽的性格所致;而白居易如此激动,则是长期的心理压力造成的。其实论志向、论才华,白居易丝毫不在元稹之下,他的诗歌,在民间流传广度甚于元稹,而江州司马的佳话更是为人津津乐道。

但是经过多年贬职之后,白居易心中也隐藏着很多的压力和抱怨,只是他没有向元稹那样流露在外;当他知道朝廷要召他回朝做翰林时,他其实不似元稹那般激动,从波澜壮阔到波澜不惊,白居易的心犹如一颗核桃,千疮百孔,却异常坚硬。

当他看到如今的元稹时,白居易深深感到,元稹已经不同于以往了,往日的元稹,脸上永远充满了惆怅和哀怨,还有些不得志的落魄。但眼前的元稹,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已是另外一番模样了。

正如白居易所想,此时的元稹,在升任翰林之后,与唐穆宗的交往更是越发密切。此前,唐穆宗读过元稹的很多诗歌文集,对他的文采甚为喜爱。随着二人感情愈发深厚,唐穆宗开始与元稹探讨起诗歌创作了。据白居易后来的作品所言,唐穆宗不止一次向元稹索诗,可见他对元稹的诗歌喜爱程度之深。

虽然元稹一向以正直坦荡示人,但是他却不是一个死板之人。元稹知道唐穆宗喜爱他的诗歌,所以时常创作一些优雅之作献于皇上,诗中自然少不了一些夸赞明君的意思,这样,唐穆宗在享受着元稹作品的同时,与元稹也成了好友。

通过与唐穆宗的私交,元稹逐渐成为当时朝廷统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唐穆宗经常邀元稹进宫议事,除了商议国事之外,唐穆宗也常把一些秘密和心事与元稹分享,足以见元稹对于唐穆宗的重要程度。

此时的元稹,在朝中也算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除了和白居易等人私交甚好之外,也和李宗闵等官员渐渐熟悉起来。

在长庆元年,朝廷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进士考试。刚刚登基的唐穆宗,也想借着这次考试,选拔自己的可用之才,他对此次考试非常重视。起初,唐穆宗提出要选取前十四名进入朝廷,而就在复试之后,唐穆宗突然改为了只录取前三名。

当时李宗闵和裴度的儿子都参加了考试,他们的成绩排名均在前三名之外。根据之前皇帝的旨意,凡是考试成绩在前十四名之内的考生,都可以被朝廷录取,所以二人也并未多虑;但是后来唐穆宗突然改变旨意,只录用前三甲,令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此种结果,二人的亲属本都入仕无望,可是裴度却暗中利用职务之便,为儿子谋得了“特赐及第”而被朝廷录取。此举让李宗闵大为不满,所以他与元稹、裴度、白居易等人结下了恩怨。

其实,长期以来,两人就有说不清的恩怨。此次考试,恰巧两人的儿子都参加了,但裴度利用暗箱操作,将儿子带入了朝廷,而李宗闵的儿子却最终落榜,一无所获。于是两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升级。

李宗闵与裴度的矛盾源头来自元稹,由于元稹在此次考试中担任翰林承旨学识,加上他与唐穆宗有着较为亲密的关系。所以他便推荐好友白居易和李绅作为主考官,考试结束之后,李宗闵当然要质疑白居易这个主考官了。但是白居易身处三方之中,谁都不想得罪,所以只好搪塞了事。而整个考试过程元稹都参与其中,包括导致后来发生矛盾的录取前三名的主意,都与元稹有关。

考试之后,李宗闵曾登门拜访元稹,想请他利用朝中的关系,设法将儿子的名次提前到第二名,但是因为元稹一向秉公执法,不仅没有答应李宗闵的请求,反而将其痛骂一顿。万念俱灰的李宗闵便将心中的怨恨转移到了元稹身上,当他得知就是元稹劝说皇上只录取前三甲的事后,怒不可遏,与元稹彻底反目。

此后,朝廷中的某些大臣便向皇帝启奏,弹劾元稹在此次科举中利用职务之便,任用亲信,操纵考试。这其中,不仅有李宗闵的手下,还有当初令狐楚的党羽。他们一直在找机会对付元稹,只是一直抓不到什么把柄。如今,元稹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这样一批人,致使他在此后的仕途中举步维艰。

由于上奏弹劾元稹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平息众怒,皇帝不得不将元稹降职为工部侍郎。至此,元稹的翰林之路走到了尽头,即便皇上和他私交再密切,也抵挡不住朝中大臣的集体围攻。

这场有预谋的诬陷,白居易等人其实早就看在眼里,他们曾旁敲侧击过元稹,要他防范李宗闵的报复之心,只是元稹依旧我行我素,他天真地以为只要行得正,便不怕影子歪,况且皇帝如此信任他,那些弹劾他的奏章他也未放在心上。然而,这一次,他的自信与固执又给自己带来了厄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