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赠远二首》_多情自古伤离别_薛涛诗传

《赠远二首》_多情自古伤离别_薛涛诗传

时间:2022-05-0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赠远二首》_多情自古伤离别_薛涛诗传其一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两人在分别时定然是痛苦的,然而风流公子多情债,元稹可以走得潇洒,薛涛却只能等得凄然。诗题《赠远二首》看似普通,只是说赠给远方之人,并未言明远方之人到底是谁,但我们只要认真读一下这两首赠别诗就不难发现,这应当是薛涛写给元稹的,并非一时附会。

《赠远二首》_多情自古伤离别_薛涛诗传

其一

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

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其二(www.guayunfan.com)扰弱新蒲叶又齐,春深花落塞前溪。

知君未转秦关骑,月照千门掩袖啼。

浮生长恨欢娱少,“红杏尚书”宋祁这一句词写得真是一点不错,道尽了天下即将分别的有情人的心声。薛涛与元稹在经历了一次短暂而热烈的恋爱之后,也不得不面对这人生的别离。元稹此时已经完成了他在蜀地的事务,须离开成都前往京都了。纵然此刻两人都是千般不情、万般不愿,但面对生命中不可转圜的安排,也只得挥泪作别了。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他们别离的场景:马鸣萧萧,三步一顾,泪眼婆娑,欲说还休。千百年来,情人分别的画面总是叫我们唏嘘,无论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依依惜别,还是“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的苦苦相思,都让我们心有所感,拨动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一根弦——也许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离别的场景吧。

薛涛此时必定是愁苦万分的,这是她第一次真正品尝到爱情的滋味,和元稹共同度过的这一段你侬我侬的日子是她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在这相处的一年里,薛涛放下了自己的小心翼翼,放下了自己的莫名担忧,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元稹的爱情火焰之中。而现在分别在即,薛涛怎能抑制住自己心中的失落与痛苦?而且薛涛也隐隐地感觉到:这次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够再次见面了,有可能那个时候的她已经人老珠黄,也有可能再无相见之期。佳期如梦,而梦终有醒时:元稹走了,只留下薛涛一人肠断浣花溪。

一念辄伤心,题诗聊赠远。

“芙蓉”即是荷花,芙蓉开始凋落,预示着热烈的夏日一晃而过,一眨眼就来到了秋天,万物萧飒。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悲秋是传统的诗歌题材和情感基调,薛涛开篇写蜀地的秋日到来,也暗含有爱情的热烈已经消退的意思。

“锦字开缄”,或许是元稹在别后寄来了书信,或许是薛涛设想一位闺阁女子接到了远方丈夫的来信,这让我们不禁联想起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那首著名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多月甚至多年不见,一封锦书的意义不言而喻。而接到锦书的人应该是欣喜的,心爱的人终于有了消息;但看完锦书,却又满是哀愁:远行之人未言归期,不知何时才得聚首,只能继续寂寞地等待。薛涛同样是这种心情,空守春秋冬夏,愁似门前流水,日日不减。

“闺阁”句虚写一笔,描写的是想象中一位闺阁女子在盼望从军的丈夫归来,虽然长久过去了仍旧没有他的消息,但每个夜晚玉兔渐升,女子还是会登上楼阁,遥望丈夫所在的方向,思念之情动人心弦。在这里,望夫楼并非真有确处,而是薛涛因诗中之意故作此名,也是直接点明主旨,揭出自己的所思所念。

第二首开头亦是先点明时令:菖蒲新叶初齐,是春末夏初之景物。二句也言明是晚春时节,花朵飘零到溪水之中。这里的“塞前”应该就是指薛涛所在的蜀地,当时四川是边塞要地;而“塞前溪”大概就是薛涛所在的浣花溪吧。又是一年春暮,众芳辞别枝头,而薛涛即将和她的爱人分别,春愁离愁,别是一番苦恨。“知君”句作遥想,思别后之场景。此时薛涛与元稹分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毕竟元稹只是路过此地,他有他的家庭和事业,薛涛自己也清楚,元稹不太可能为了自己而一直停留在蜀地,而自己也不可能追随元稹而去,分离似乎是早就注定的命运。闺妇遥想征人戍边,清冷的月光洒遍千家万户,而此时正有阁中女子掩面啼哭。这不也正是薛涛的写照吗?一年的如胶似漆最终面临别离,命运的无常这么快就降临在这对相爱的人儿身上,尤其是薛涛,她在这场爱情中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心意,元稹是她真正敞开身心爱上的第一个人,也是最后一个人。元稹虽然也爱着薛涛,但显然是没有薛涛的这种决心和勇毅的。两人在分别时定然是痛苦的,然而风流公子多情债,元稹可以走得潇洒,薛涛却只能等得凄然。月光皎皎,独照伤心人处,薛涛在与元稹分别之后,也许只能以泪洗面吧。薛涛已经过了风华正茂的年岁,她敢投身于和元稹的爱情已经是了不起的壮举了,现在更要忍受相思的煎熬,可叹可怜。

诗题《赠远二首》看似普通,只是说赠给远方之人,并未言明远方之人到底是谁,但我们只要认真读一下这两首赠别诗就不难发现,这应当是薛涛写给元稹的,并非一时附会。全诗的意象、典故和设想的场景,皆是闺阁女子思念远行人、妻子思念丈夫、思妇担心戍边人之类,这在薛涛的别离诗和赠别诗中都是十分独特的,全作小女儿设想,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种近乎直言的方式让我们不得不想到这是首情人分别后的相思之作,甚至在“月高还上望夫楼”一句中直接点出“望夫”二字,可见情愫之深,恍若真是眷侣惜别。而纵观薛涛的一生,能让她产生这种情愫、让她提笔写下这些诗行的人,大概也只有元稹一人了吧。在这爱情的火焰中,薛涛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感情和期待,她知道自己再不好好爱一场就没机会了,所以即便她知道元稹是个风流薄幸郎,即便她知道这场姐弟恋很难有什么结果,即便她知道一旦分别日后难再相见,她仍旧将一腔真情献给了元稹。在爱情的天平上,没有值与不值,只有愿与不愿。

那么元稹——一个风流才子,他在这场爱情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可以肯定的是,元稹的才华是吸引薛涛的首要因素。元稹之所以会和薛涛见面,也是仰慕她的才华,毕竟一个女子能够和当时的男性诗人们唱和而不落下风,这是极其难得的。元稹少年风流,用情深广,薛涛虽然已经年过四旬,但气质风韵犹存,也许是一见钟情,也许是日夜交游唱和暗生情愫,两人心意相投,暂作缠绵。元稹不久之后就调离四川,虽是不忍分离,但三十一岁正是一个男人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候,元稹不可能为了薛涛而放弃自己的前途,倒也走得决绝。

陈寅恪先生就对元稹的这种态度颇不以为然,“综其一生形迹,巧宦故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

元稹一生与多位女子有过情愫,而人们大多觉得他是一个用情至深的人,恐怕是因为那首广为传唱的《离思》吧: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实有五首,此乃其四,最为传诵。这是元稹的第一位妻子韦丛去世后,他在悲痛中写下的悼亡诗。语真情切,悲声扑面,仿佛历经沧海桑田,一切重回原点,而曾经的巫山云雨,只是断梦一场。韦丛的死对元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多次赋诗,悼念他这位早逝的妻子。其中又以《遣悲怀》最为著名。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读这些诗篇,你仿若真以为句句字字用泪墨写就,写诗之人用情笃深。在这些诗行中,元稹细数了自己和韦丛相识相爱的过程,用朴素简单的语句慢慢道来,仿佛是最不经意的小事和瞬间,现在回想却是无端感念,不能再得。其中悲切,谁能尽知?“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更是以淡淡语写尽深深情,令人唏嘘垂泪。后世历代诸家对这组悼亡诗都有极高的评价,《唐体余编》:“第一首生时,第二首亡后,第三首自悲,层次即章法。末篇末句‘未展眉’即回绕首篇之‘百事乖’,天然关锁。”《唐贤小在昧续集》:“字字真挚,声与泪俱。骑省悼亡之后,仅见此制。”《求志居唐诗选》:“悼亡之作,此为绝唱。元、白并称,其实元去白甚远,唯言情诸篇传诵至今,如脱于口耳。”清代的蘅塘退士在《唐诗三百首》中更是标举此诗,“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

然而,就在韦丛亡后不久,《离思》、《遣悲怀》墨迹尚未干透,元稹就续娶了河东才女裴柔之。裴柔之也家世显赫,是唐宪宗元和年间宰相裴垍的女儿,自幼习读诗书,颇有才思,现《全唐诗》收录其诗两首。元稹这么快就把他和韦丛七年的恩爱生活抛诸脑后,不禁令我们有些诧异:这还是那个深情满满的元稹吗,还是那个用“长开眼”去报答“未展眉”的元稹吗?也许元稹就是一个如此矛盾的人:他深爱着自己爱上的女子,然而却把这份深情用在了很多女子的身上,他的真心和深情给得是如此轻易,以至于我们觉得他的深情就此打了折扣,甚至怀疑这种深情究竟有多少分量在其中。

然而薛涛不管这些,她在乎的是“但娱春日长”,既然秋日迟早要到来,倒不如轰轰烈烈去爱一场,在稍纵即逝的灿烂时光里绽放绝美的风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