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分裂的祸端_关于辛弃疾事迹

分裂的祸端_关于辛弃疾事迹

时间:2022-05-0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分裂的祸端_关于辛弃疾事迹辛弃疾不在北伐的前线,他并不知道这次北伐看似顺利的开始,却已然隐藏下分裂的祸端。张浚主持的北伐,最终以全面崩溃而告终。张浚得知前线的败讯,立刻返回扬州。他自鸣得意,命令边防停止修建工事,解散了边防力量。到了这一年的年底,辛弃疾终于得到了他最不愿意面对的消息——赵昚派出使节前往金国中都,签订和议,是为“隆兴和议”。辛弃疾此时虽然沮丧,却还没有彻底丢掉反攻金国的期待。

分裂的祸端_关于辛弃疾事迹

辛弃疾不在北伐的前线,他并不知道这次北伐看似顺利的开始,却已然隐藏下分裂的祸端。

攻克宿州之后,宋孝宗论功行赏。李显忠进开府仪同三司、淮南京畿京东河北招讨使,而邵宏渊则只是进检校少保、宁远军节度使和招讨副使。邵宏渊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开始忌恨军事指挥才能杰出的李显忠。

其实,两人之间的矛盾从军临宿州城下就开始了。当时,金人出兵迎战,李显忠身先士卒,击败金军,追击了20多里。而直到这时才缓缓来到战场的邵宏渊却不以为意,还故意语带讥讽地说:“招抚将军,您可真是关西将军啊。”等到宿州城被夺下之后,邵宏渊提议,打开仓库,将里面的金银财宝全都赏给士兵,但恪守原则的李显忠没有同意,只是给每个士卒发放300文钱作为奖励,而将其他财宝封存打算上交朝廷。邵宏渊抓住机会,趁机挑拨煽动。兵卒皆是百战余生之辈,战后只想多得赏赐,被邵宏渊撩拨得气急败坏,纷纷将铜钱扔到水沟里,声称不愿再打仗卖命了。

邵宏渊此举虽出于私心,却惹下了大祸根:宋朝向来实行文官经武,军中兵不识将。一旦主将文官出现矛盾,兵士们动摇几下就能闹成剧变。辛弃疾对此心知肚明,他原本为战事顺利而高兴不已,但当李、邵二人不和的事情传到江阴,他又莫名地担心起来——他早已在义军中亲眼见到一支队伍团结起来是何等不易,而分裂又是何等地令人心痛。(www.guayunfan.com)很快,辛弃疾的预感变成现实。

正当邵宏渊挑动部下的不满时,金军主帅纥石烈志宁从淮阳出兵,前来进攻宿州。邵宏渊远远望风而逃,李显忠却出城将敌人击退。然而,更多的金军蜂拥而至,李显忠苦战不能退。他下令让邵宏渊出城合击敌军,邵宏渊却坐在城楼上对下属说:“现在正是酷暑,我就是坐在这里乘凉,还要不断扇扇子,怎么能去戴着盔甲作战?”

看到主将如此,宋军军心更加动摇。

到了夜间,宋军统制周宏故意击鼓大叫逃命,和邵宏渊的儿子邵世雄等人弃军逃跑。接下来,宋军的其他将领也纷纷退兵,整个宿州城乱作一团。这样,李显忠在城外力不能支,虽然斩首敌军两千余,但终究难以独立抵挡金兵。他悲愤地说:“假如我军可以努力配合,做到内外夹攻,就是擒获敌军主帅也有可能。看来,这是天意让我们无法恢复中原啊!”最终,他也只能放弃守城,突围而去。

金军夺下宿州,并乘机追击宋军到符离。宋军13万大军几乎全部溃散,辎重、粮食、兵器、盔甲,一夜间丧失殆尽。张浚主持的北伐,最终以全面崩溃而告终。

张浚得知前线的败讯,立刻返回扬州。他向皇帝上疏请罪,请求自己能够辞官退休,并建议朝廷能够派出使节求和。赵昚非常生气,不愿意求和,并表示愿意继续信任张浚。张浚受到这样的鼓舞,于是重新振作,在前线布置好防守,加强两淮防务,希冀阻止金人的南下。

然而,主和派此时抓住了机会,他们强烈要求和金人议和停止战争。为了平息主和派的吵闹,赵昚最后只好将张浚降至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将负有战败责任的李显忠、邵宏渊两人贬职远方。同时重新起用秦桧一派的汤思退作为尚书右仆射、平章事兼枢密使,并且降下诏书,准备议和。这样的人事更迭,让主战派感到心寒。一时间,朝廷中的主战派纷纷请辞,“和平”的空气笼罩在临安城。甚至连退位而不问朝政的高宗赵构也罕见地表态,要求张浚不许对金人“轻举妄动”。

辛弃疾很快迎来了一个让他绝望的消息:皇上支持不住了。

在身边主和派掀起的浪潮中,赵昚表示,愿意遣使求和。但他给求和加了条件,只能割让原先金国要求的四个州城,岁币也可以缴,但是名分、交还“归正人”的条件,不能答应。

到了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的二月,赵昚再一次诏书张浚,让他巡视江淮。汤思退唯恐和议无法成立,便要求主和派报告军情,说是前线兵力缺少,粮食匮乏,无法作战。结果,赵昚重新犹豫不决起来。不久之后,他将张浚召回朝中,罢免了他的江淮都督府和宰相的职务,让他去福州当地方官员。当年八月,愤懑的张浚在去往福州赴任的道路上不幸病逝。

张浚一死,汤思退主张的和议很快就达成了。他自鸣得意,命令边防停止修建工事,解散了边防力量。结果,金国的都元帅仆散忠义趁机渡过淮河,连续攻陷了滁州、濠州、楚州。消息传来,南宋朝野上下一片惊骇,汤思退成为万人指责的对象,赵昚趁机免去了他的职务,而他也在惊惧中很快死去。

到了这一年的年底,辛弃疾终于得到了他最不愿意面对的消息——赵昚派出使节前往金国中都,签订和议,是为“隆兴和议”。

隆兴和议规定:宋朝皇帝要向大金称侄;每年缴纳岁币银绢20万两匹;割海州、泗州、唐州、邓州和商洛等地;宋金边界东起淮河,西到大散关。

辛弃疾此时虽然沮丧,却还没有彻底丢掉反攻金国的期待。但让他后来无法相信的是,这一次和议的签订,标志着宋金之间的实力达到了平衡,都需要稳定的环境来维持自身的统治和发展。这一次和议所持续的时间,将是漫长的40多年。此后,赵昚将会逐渐磨灭掉原来那恢复中原的热情,并沉醉在歌舞升平之中。到了隆兴和议之后的第25个年头,这个堪称南宋一代最有天资、最愿意有所作为的皇帝,效法高宗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太子,并在他养老的重华宫中彻底忘记曾有过的壮烈志向,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