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隐隐笙歌处处随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隐隐笙歌处处随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时间:2022-05-0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隐隐笙歌处处随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一次游园,除了欧阳修,其他几人也各有所作。在鼓励和赞扬中,欧阳修对文学的热情更加高涨。此时,欧阳修听见草丛间传来的阵阵虫鸣,心中不由得生出些感慨。类似这样的感悟,欧阳修还有许多。欧阳修听了守园人的建议,便同意将这树砍了。这一次,欧阳修却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由此,世间的一切,在欧阳修的眼中都具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隐隐笙歌处处随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趣相投之人,彼此之间总是存在一种无形的默契,他们会一见如故,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朋友,一起畅谈,一起聚会,一起享受生活中的种种喜悦和感动。

盛夏来临,普明寺后院大字院成了欧阳修等人聚会的好去处。这里曾是诗人白居易的故居,遥想当年,白居易便曾与多位文坛老者相聚于此,一行人饮酒作诗,尽情畅谈。如今,这一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又迎来了一群文学新秀,他们也如当初几位老者一般,在此避暑赏竹,静心对弈。

普明寺风景清丽,丝毫不受外面炎热天气的影响,旁边就是清澈的山泉,渴了、热了,喝上一口,便暑气全无。此处山花烂漫,有人抚动琴弦,悠扬的琴声和着清脆的泉水声,在山间久久回荡。泉边栖息着一些水鸟,它们过惯了清静的生活,突然间被外来人的笑声和琴声惊醒,不由得胆怯,拍着翅膀飞走了。

在这园深、林幽、花繁的清静之所,微风掠过清泉,波纹中映着一枚枚清秀的倒影,怎能不让人心旷神怡?欧阳修的《普明院避暑》一诗便作于此处,他在诗中写道:(www.guayunfan.com)选胜避炎郁,林泉清可喜。

拂琴惊水鸟,代麈折山花。

就简刻筠粉,浮瓯烹露芽。

归鞍微带雨,不惜角巾斜。

那一次游园,除了欧阳修,其他几人也各有所作。他们将各自的作品题在大字院的墙壁上。这是一次风雅的集会。推杯换盏间,欧阳修醉了,可让他醉的却不是美酒,而是美景和美好的氛围。回到家中,他的心里仍然回荡着当时的那份感动,于是他提笔写下了《游大字院记》一文。

六月之庚,金伏火见,往往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蒸雨,斜风酷热。非有清胜不可以消烦炎,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春笋解箨,夏潦涨渠。引流穿林,命席当水。红薇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觞对弈。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太素最少饮,诗独先成,坐者欣然继之。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他日语且道之,拂尘视壁,某人题也。因共索旧句,揭之于版,以志一时之胜,而为后会之寻云。

与志趣相投之人相聚和交流,总能令人心中的热情骤增。尤其是当自己的才华和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可时,那份热情更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在这充满文化气息的圈子里,欧阳修的才华得到了大家充分的认可,他所创作的作品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在鼓励和赞扬中,欧阳修对文学的热情更加高涨。他开始充分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和感悟力,留意起身边种种小事,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立意新颖的文章。许多事,在其他人眼中,或许只是件平凡无奇的小事,可在他的眼中,却向人们提示了自然界的一种规律以及人生的哲理。

夏夜的一场大雨过后,欧阳修出门散步。天已经晴了,月亮和星星在夜空中露出笑脸,坐在树下,能够清晰地看到它们运动的轨迹。此时,欧阳修听见草丛间传来的阵阵虫鸣,心中不由得生出些感慨。

欧阳修想,人们常常认为昆虫会满足于它们简单的生活,可若果真如此,它们又为什么会在洞穴中鸣叫呢?是因满足,或是因有所求,或是因想被欣赏,又或是没有一点意义?

他又想到,天上的星星一旦殒落,就不再有令人着迷的光芒,不再被人们喜爱,就因为它们的精气已尽失。正如人活着时,若是贪图利益,虚度时光,死后也会如这些殒落的星一般,无人问津,被人厌弃。

他还想到了天空中的太阳、月亮,它们整日按照固定的轨迹运行,是因为它们知道各自的责任。他认为,君子做学问也应如它们一样,永不停息,勇往直前。于是,他写下了《杂说三首》。

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见星有殒者。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之声益急。其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然仰其穴而鸣,若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于是乎有感。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其昭然在上而万物仰之者,精气之聚尔。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人之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其精气不夺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著而为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气,随其毙而灭也,可不贵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而弃之。而惑者方曰:“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日一岁而一周。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星有迟有速,有逆有顺。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动而不劳,运而不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是何为哉?夫四者,所以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一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者重矣。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故曰“自强不息”,又曰“死而后已”者,其知所任矣。然则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吾于是乎有感。

类似这样的感悟,欧阳修还有许多。一次,他带领仆役们为一座菜园锄草施肥,守园人告诉他,园中的樗树根茎粗壮,枝繁叶茂,吸收了太多养料,影响了其他作物的生长,应该砍掉。守园人还说,这树形状弯曲,不坚固,不值得种植。欧阳修听了守园人的建议,便同意将这树砍了。

过了一天,守园人又向他建议将园中的杏树也砍掉,其理由是杏树占了园中最好的土地,而且同样吸收大量养料,影响其他作物的生长。这一次,欧阳修却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事后,欧阳修突然想到之前读过的庄子的《山木》和《人世间》,两篇文章皆表明没有用的树木可以自然老死,而对人类有用的树木则摆脱不了被砍伐的命运。如今,看到自己园中的树,他却有了不同的理解——樗树被砍是因为它没用,杏树没有被砍是因为它有用。如此看来,树木是否能够存活下去的根本因素不在于它们的先天条件,而在于它们所处的环境。

因有此感,欧阳修作了《伐树记》一文,并说:“夫经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樗树正是因为无用而被砍,杏树正是因为有用而幸存。所以,“凡物之幸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由此,世间的一切,在欧阳修的眼中都具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一棵树、一朵花、一池水、一条鱼、一颗星、一枚叶、一阵风、一片云……这一切的一切都能给他启示,令他作出具有深意的散文。

可世人不理解他的这些感悟,只笑他多愁善感、庸人自扰。只有他的那些伙伴们才能读懂他内心的细腻,以及他对这个世界、对人生独特的理解。世上得一人知心而无憾,有这么多人明白他的心,欧阳修自然更不会在意其他人的不解和嘲笑了。

欧阳修有一双别人没有的眼睛,这双眼睛长在他的心里,他透过它们去看这个世界,便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说他天真也好,说他感性也罢,在洛阳的三年,欧阳修一向如此,观察入微,思考细致。他的心总是被一团温柔而温暖的空气包裹着。他写下的诗,清丽动人;他写下的散文,美好而意味深远。

有时,欧阳修也会感叹世事的无奈,写几篇杂文。在《养鱼记》中,他记录了浅池难容大鱼一事,感叹那些有才之士受环境所限,抱负无处施展。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愁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此篇文章结构简单,字数精简,既抒发了作者怜惜有才之人不得志的情怀,又讽刺了当时社会中人为制造的不公平。欧阳修将自己的感悟和感情都写成了文章,虽然还不够成熟,却已初显他的文风和文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