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人在舟中便是仙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人在舟中便是仙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时间:2022-05-0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人在舟中便是仙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回到汴京后,欧阳修的主要工作是奉命继续参与《崇文总目》的编撰工作。欧阳修的仕途开始上升。上任之后,欧阳修自感责任重大,于是时常明察时弊,直言进谏。在晏殊的推荐下,欧阳修成为一名谏官。最终,宋仁宗同意破除常规,挑选精明之人惩治各地贪官。在人员任用方面,欧阳修建议宋仁宗“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人在舟中便是仙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回到汴京后,欧阳修的主要工作是奉命继续参与《崇文总目》的编撰工作。这样的工作对于欧阳修而言可谓驾轻就熟,于是他闲暇的时间又多了起来,又有机会与曾经的朋友们相聚了。梅尧臣得知欧阳修复职的消息后,由衷地为他高兴,立刻作诗一首赠予欧阳修,嘱咐他不要被突如其来的优越生活冲昏了头脑、迷失了方向,一定要记得被贬在外那段时光所受的苦,更要继续关注时事,不可掉以轻心。

事实上,欧阳修虽然回到了汴京,但他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多大的好转,反而更加拮据了。馆阁校勘的俸禄不多,对于欧阳修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来说,想要维持生活很艰难。于是欧阳修在给梅尧臣的回信中写道:“某于此,幸老幼无恙。但尤贫,不可住京师,非久,亦却求外补。”

这样拮据的生活持续了一年之久,直到《崇文总目》完工,欧阳修被升职为集贤校理,俸禄稍增,他的生活才略有改善。

复职返京第三年,朝廷临时派欧阳修与张方平一同担任“别头试”的考官。同年三月,欧阳修根据宋仁宗所出的御试题目自作一篇辞赋呈给宋仁宗。赋中指出天灾实则人祸而为之,身为国主,理当“慎择左右而察小人”,“肃清宫闱而减帘列”。欧阳修还直谏宋仁宗,请他“应天以实”,要实实在在地给百姓以恩惠,不要只给口头承诺。(www.guayunfan.com)此时的宋仁宗正急需直谏之士,以消除宋朝所面临的危机。读过欧阳修的这篇赋后,宋仁宗感到他言之有理,于是不但赐书赦免了他之前的“罪责”,还对他进行了奖谕。欧阳修的仕途开始上升。

西夏国主元昊野心不死,继续派兵攻打宋朝。契丹见状,也想趁乱分一杯羹,于是集兵备马威胁宋仁宗,若不将宋朝北部的一处边防要地拱手相让,就举兵攻城。宋仁宗派出使者和谈,最后以每年向契丹增赠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的代价保住了那一片国土。

同年四月,朝廷任命欧阳修为权同知太常礼院。上任之后,欧阳修自感责任重大,于是时常明察时弊,直言进谏。当宋仁宗召三馆之臣上书议论朝事时,他也立刻上奏,其中写了许多他在朝中所见到的问题,以及他对国家的担忧。他希望自己的这份奏章可对宋仁宗起到一定的作用,使其从谏如流,先除朝中之弊,再除世间之弊。可惜的是,他的奏章并未得到回复。

欧阳修没有放弃,又撰了《本论》三篇,就思想、政治和伦理的基本建设展开了论述。《本论》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提出要“善推本末,知所先后”,“均财而节兵,立法以制之;任贤以守法,尊名以厉贤”。欧阳修认为,只有善用贤人,才能实现“均财”、“节兵”和“立法”,而“尊名”则是保证贤人可以一直贤下去的最佳途径。

中篇和下篇主要阐述了抑制佛家的方法。欧阳修不赞成强行对佛教进行打压,而要“修基本以胜之”。他认为,“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已尝去矣,而复大集: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

欧阳修几次给宋仁宗出谋划策,然而宋仁宗皆未有回应,他感到有些失落。他想起自己曾用“退之序百物,其鸣由不平。天方苦君心,欲使发其声”的诗句安慰过失意的好友苏舜钦,如今这诗句用在自己身上,倒也恰如其分。

欧阳修也曾对朝廷寄予厚望,认为只要自己不断进谏,终有一天皇帝会突然醒悟,不会再整日声明需要贤才,却将贤才闲置一旁;也不会频频鼓励众臣积极进谏,却又对他们的谏言置之不理。可是他等了许久,宋仁宗仍然没有行动。

庆历二年(1042年)九月,心灰意冷的欧阳修自请外调,于是宋仁宗将他调回滑州,任通判。通判的官阶高于节度判官,权力也大了许多。

庆历三年(1043年),西夏终于停止了对宋朝的侵犯,派使者求和。这对宋朝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百姓们终于可以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宋仁宗也可以不再为应对入侵者而头痛了。

同年,吕夷简因病向宋仁宗请辞,接替他宰相一职的是晏殊。晏殊对欧阳修一直很欣赏,所以当宋仁宗决定开放言路、增补谏官时,他第一个想到了欧阳修。在晏殊的推荐下,欧阳修成为一名谏官。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于一个长久以来怀才不遇之人而言,知遇之恩如同再造。对于晏殊的提拔,欧阳修感激不尽。他从这件事中看到了曙光,自感责任更重,并说,“修今岁还京师,职在言责,值天下多事,常日夕汲汲,为明天子求人间利病”。

与欧阳修一同上任的谏官还有三人,分别是蔡襄、余靖和尹洙。他们四人均是敢于直言进谏之人,个个眼光敏锐,能够先人一步看到隐藏在繁华之中的腐朽,以及隐藏在平静之中的危机。他们在当时属于谏官之中的新锐,被人们称为“四谏”。他们的出现和扬名,也预示着宋仁宗已有了改革之心。

事实上,宋仁宗早已有心改革,只是吕夷简任宰相时,对新政的实施多有阻碍,宋仁宗念及他是老臣,不忍舍弃,便一直不曾直面与他发生冲突。如今他已离开朝野,宋仁宗终于可以无所顾忌,将自己一直以来都有的念头付诸实践了。

宋仁宗之心,欧阳修并不理解,只知道多年来自己一直致力于向宋仁宗提议除弊布新,指出朝野之中的腐败现象日益猖獗,若不及时处理,将有危国体,宋仁宗却不为所动。如今宋仁宗将他升为谏官,他十分兴奋,对时弊的抨击也更加尖锐和犀利。

在宋仁宗的认可下,欧阳修得以发挥他的长处,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宋仁宗清理朝中的“淤泥”。一上任,他便着手整顿官风,提出“择吏为先”的主张,并接连上书宋仁宗。最终,宋仁宗同意破除常规,挑选精明之人惩治各地贪官。此举一出,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

在人员任用方面,欧阳修建议宋仁宗“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对于劣迹斑斑、品行不端、玩忽职守之人,一律撤职,不留情面。对于那些无不良行径,但是手握兵权却不懂用兵之计和行军作战的官员,宁可给他以闲职做,也不要让他领兵征战,以免误了大事。

对贪官、劣官以及不称职的官员,欧阳修严格处置;对忠良、贤能以及有才而不被起用之人,欧阳修则极力推荐和提拔。他慧眼识英才,为宋朝举荐了许多有才之士,这些人都在宋朝的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欧阳修关注内忧,也不曾忽略外患。在对外问题上,他坚决反对议和,即便不被朝廷理解和接受,他也坚持上谏,不肯妥协。他这种坚持真理、不肯让步的性格伴随了他一生,为他赢得了许多尊重,也为他的人生添了许多坎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