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春半落梅生离恨_关于李煜事迹

春半落梅生离恨_关于李煜事迹

时间:2022-05-0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春半落梅生离恨_关于李煜事迹岁月催人老。未久,赵匡胤再次派使臣李穆邀请李煜前往汴梁。由于上次称病的借口无法再次使用,李煜于清辉殿中接见了这位趾高气扬的使臣。尽管如此,李煜依旧忍气吞声、以理服人,婉言谢绝了赵匡胤的“邀请”。话已至此,双方都无话可说,李穆当即离开南唐返回北宋,向赵匡胤禀报此行结果。与此同时,李煜终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当着南唐上下臣子的面,立誓自己将会为南唐而战,绝不会成为北宋的降臣。

春半落梅生离恨_关于李煜事迹

岁月催人老。又是一年秋去春回,又是一年花飞花谢。太多世事在匆匆时光里变幻成遥不可及的过去。时光在老去,流年在消逝,但唯一不变的是,只要时光在,谁都还有梦想和希望。

希望是一个绿色的词,是春天的田野,绿茵如织,漫山遍野。让这个词充满心底的人,不论生活带来多大的失败和挫折,他都是自己的赢家。可希望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突然等待的。如果不曾为之付出汗水和心血,那希望最终只是一抹苍白的心绪。

我想,李煜是不懂的。尽管他懂得春花秋月的美,懂得莺歌燕舞的繁华,懂得琴棋书画的暗香,可他终究是不懂的,他有希望,却从来不指望将希望变成现实。我不知道在最后的岁月里,他是否曾在那一瞬间领悟过、明白过,然而,我情愿他至死都不悔不悟,无知的人,总有几分快乐。

纵使幡然悔悟,可当一切都已尘埃落定,那瞬息的清醒换来的悔恨又有何用呢?不如当作什么都无知无觉,继续在书山墨海里逍遥。(www.guayunfan.com)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讯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更生。

———李煜·《清平乐》

李后主的词总是清秀典雅的,如同宫装的仕女,一身幽香,翩然行走于红尘里,却不染雪色。这首写于胞弟从善被扣押之后的词,有泪、有愁、有伤。多情人总多心痛,他用笔墨将自己的悲哀言明,那样沉重的悲伤,仿佛字字都带着这多情君王的泪。

实际上,他所祈求的不过是一线安宁,以及上位者的一丝怜悯。他以泪水和诗情,希望能够打动这那野心勃勃的帝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有着为人宰割的认知,却从未采取过任何行动来改变自己的处境。他难道不曾想过,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位一心统一天下成就霸业的帝王,又怎么会因为对方的眼泪和乞求而有一丝半毫的退让?李煜的卑微和乞求,只会让赵匡胤步步紧逼,到处挑衅。

公元974年,也就是北宋开宝七年,后主李煜热情地接待了赵匡胤派遣的两位使臣,但这两位使臣却带来了一个令李煜手足无措的消息———汴梁的“礼贤宅”已经竣工,赵匡胤希望李煜能够前往汴梁去观礼。这就不得不提到赵匡胤的意图了。刚开始,赵匡胤并不想对南唐动武,毕竟一场战争付出的代价不是轻易能够承受的。他希望李煜能够识趣地自己放弃一国之主的位置,乖乖地做一个降臣,像末代吴越王一样,不费一兵一卒就纳土归降。如能这样,对于赵匡胤而言,自然是再好不过。

为了表示自己的仁厚大度,赵匡胤特意在汴梁的上好地段修筑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宅子,取名“礼贤宅”,意为自己乃是一个礼贤下士的帝王。这座宅子十分华丽,其内小桥流水、飞檐画壁比比皆是,既庄严宏伟,又充分考虑到了李煜的心情,充满了江南的意趣。“礼贤宅”竣工后,犹如一座皇宫之外的宫殿,令人赏心悦目,那仿佛不是囚禁降臣的金笼,更像是李煜在汴梁的一所行宫。

如果李煜像吴越王一般,像其他一些只要自己能够尽享荣华富贵,百般诸事都可尽数抛却的国主一样,那么放弃南唐,生活在汴梁的他必然会受到上宾的礼遇。但尽管李煜从未做过任何改变处境的努力,他却不愿真正地成为一个亡国之君。

他知道,这举足轻重的一步一旦跨出去,他要承受的不仅是青史上的骂名,还有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煎熬。如果说他看不到后人的鄙夷,自然不会为之难过,但是良心的痛苦才是最难以承受的。他终究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哪怕再不忠不义,也有着几分铮铮傲骨。

李煜心知肚明,赵匡胤此时的仁厚只是为了尽快让自己纳土入朝,一统天下。对此,他采取了拖延政策,既不出口应承自己将会尽快前往汴梁观礼,也不断然拒绝。面对李煜的躲避,赵匡胤则派了使臣梁迥前去南唐传旨,想强迫李煜以“降臣”的身份陪同赵匡胤进行祭天大典。如果李煜不肯前往,梁迥就决定趁李煜给自己送行之际,强行将他带回北宋。

在南唐君臣的齐心协力之下,李煜借病不见,梁迥的阴谋未能得逞。然而赵匡胤并不在乎一次两次的失败,他要的是最终的结果。未久,赵匡胤再次派使臣李穆邀请李煜前往汴梁。由于上次称病的借口无法再次使用,李煜于清辉殿中接见了这位趾高气扬的使臣。尽管李煜对李穆处处以礼相待,用上宾的待遇宴请这位使臣,但这次会晤还是在双方的不悦中不欢而散。

李穆仗着自己的身份,对李煜口出狂言,十分不敬。尽管如此,李煜依旧忍气吞声、以理服人,婉言谢绝了赵匡胤的“邀请”。李穆在愤怒之下,公然出言威胁李煜,如果他再不就范,北宋就会出兵南唐,那时候南唐就将土崩瓦解、溃不成军。对方的狂妄令再三退让的李煜也心生不悦,他终于正面回应自己是绝不会前往汴梁当一个降臣的。就算非要兵戎相见,他也要为了这残破的南唐江山而战,绝不会主动向北宋俯首称臣。

话已至此,双方都无话可说,李穆当即离开南唐返回北宋,向赵匡胤禀报此行结果。与此同时,李煜终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当着南唐上下臣子的面,立誓自己将会为南唐而战,绝不会成为北宋的降臣。“他日王师见讨,孤当躬擐戎服,亲督士卒,背城一战,以存社稷。如其不获,乃聚宝自焚,终不做他国之鬼。”铮铮的誓言掷地有声,一如先祖的气骨血性在李煜身上重生。这句话虽然来得太晚、太迟,但还是给了臣子们莫大的信心。

有人说,世界上最了解彼此的,不是父母,不是爱人,不是兄弟,而是对手,这句话在赵匡胤和李煜身上同样适用。当赵匡胤听到李煜的“誓言”之后,这位胸怀天下的帝王并不以为然,他笑了笑,说:徒有其口,必无其志。显然,经过多年的试探和斗争,赵匡胤已经看出李煜在文学上虽能纵横一世,身为君王,他却绝不是一个合格者。他日,当李煜坐上前往汴梁的舟,望着已经改姓的半壁河山,他会明白,赵匡胤所说的是正确的,而他当日的誓言,不过是在无计可施之下的孤注一掷。他依旧未能践诺,为自己的江山勇敢地、光荣地流淌鲜血,直至付出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