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幸福的国子监_关于吴承恩的故事

幸福的国子监_关于吴承恩的故事

时间:2022-04-3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幸福的国子监_关于吴承恩的故事嘉靖三十三年五月,沈坤赴任途中经过淮安。临行前他终于说服了吴承恩,随船一起去南监报到。已经四十九岁的吴承恩终于又要重新与孔夫子等一干圣贤打交道了。明初国子监的待遇很不错。但这些都是《明史·选举志》中记录的,到吴承恩入监读书的时候,情况已经大不一样。除了写诗填词而外,吴承恩最喜爱的恐怕是围棋。

幸福的国子监_关于吴承恩的故事

嘉靖三十三年五月,沈坤赴任途中经过淮安。因为这次的任职地点较近,南京又是著名的繁华之地,所以沈坤决定携母亲于太安人到任,也是让高龄老母能享受一点奢华的意思,为此特意雇了一条大船。临行前他终于说服了吴承恩,随船一起去南监报到。

已经四十九岁的吴承恩终于又要重新与孔夫子等一干圣贤打交道了。

明朝国子监建于洪武年间,坐落在南京的鸡鸣山下,后来京城北迁,国子监也就分为南北两处,南京的仍然保留,简称南监。

明初国子监的待遇很不错。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包括教师、图书等,学习采用学分制,积分满者称及格,给予出身,一般就是由吏部安排任州县副职,成绩特别优异的还及时上报,特简使用;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犯错,第一次记过,第二次用竹篾打屁股,第三次加重,第四次就有戴枷、开除、遣返、充军之类的处理;有不错的生活条件,除分发生活用品外,年节俱有赏钱,家中有父母去世之类的大事,允许返乡探望还发给路费。

但这些都是《明史·选举志》中记录的,到吴承恩入监读书的时候,情况已经大不一样。明初朝廷和各地州府都是百废待兴,蒙古人治国太过粗放,行政机构十分简单,到大明立国后便觉得有大量空缺的职位需要填补,因此由国子监走出来的国子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安排。所以国子监非常令人向往,整天书声琅琅,人群攘攘,很显然,直接考中进士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读书人都希望通过这一途径取得比较理想的出身。后来空缺职务逐渐填满,国子学生选官的速度放慢,要求日渐严格,入监读书的人数也就锐减,在监的已大部分是老举人和老贡生,有时只有数百人,不过虚应故事,混个年头,坚守阵地等待迟迟不来的一官半职。这时许多管理措施都已经形同虚设,监生们或呼朋唤友,诗酒相会;或捏造名目,告假回乡;甚或流连青楼,平添秦淮河畔的一份热闹。(www.guayunfan.com)安顿以后,吴承恩便在学校周围转了转,南京他已经来过多次,但主要活动在贡院周围,进国子监的事他压根都没有想,所以也没仔细看过。他有一首五言律诗《鸡鸣寺》,描绘了在新学堂附近转悠一圈的感受:

地拔凭观豁,廊回引步深。

晚云山有态,秋寺树多阴。

徙倚弥成趣,频来为写心。

平生奇尚在,随处剧登临。

真的是好地方,有山,有云,有寺,有廊,让已经老大不小的吴承恩还是觉得好奇。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他四处登临观赏,游走了金陵周遭的名山古刹,包括金陵以东不远处的道教胜地茅山,整个看来,他并没有安安心心待在国子监的那一亩三分地里。除了观山玩水之外,就是在淮安与金陵之间往返游荡。当时挂名请假的现象已经普遍,何况在嘉靖三十五年到三十八年(1556—1559)的一段时间里,南京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祭酒还是沈坤担任的;还有那些年闹倭寇,生员四处躲避,学中生活就更形同虚设了。吴承恩在监的准确起止时间不太清楚,现在只知道从入监挂名到后来任职长兴,连头带尾应当有个十一二年的时间,而他老老实实在金陵坐监的时间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三年。

金陵期间,他吴承恩已不屑于再去读那些已经翻来覆去不知嚼了多少遍的《四书》《五经》之类,去谈什么替圣人立言;而是结交了监中活跃分子和社会上的诗文朋友,很是痛快地展示了一把他的被压抑的才情。

看下面一首《金陵客窗对雪戏柬朱祠曹》,就知道他的书是如何读的了。诗中的朱祠曹就是朱曰藩,先后在南京兵部、礼部任职,习惯上称祠曹或祠部。大约吴承恩与朱曰藩的住处很近,某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寒气逼人,吴承恩料定朱曰藩此刻一定在苦读,于是准备了热茶美酒,写了这首诗,叫小童递过去,也是邀请朱曰藩移驾分享的意思。诗云:

我梦倒骑银甲龙,夜半乘云上天阙。

星河下瞰冻成石,卷起随风散为屑。

划然长啸斗柄摇,两岸缤纷堕榆叶。

仙娥并驾白鸾凤,顾我殷勤赠环玦。

觉来开户仰视天,拊掌惊呼太奇绝。

乾坤表里总一色,但见梅花扑香月。

狂铺鹿革坐翳花,长笛横吹古时铁。

飞来老鹤鸣向我,顾影蹁跹弄明灭。

是时身在水精域,肝胆森森共澄澈。

呼童问此何物邪?童子无知强名雪。

祠曹老郎隔桥住,鼻气吹珠挂寒鬣。

披书缩颈映窗读,声与饥鸦和呜咽。

茶香酒美君倘来,火蔟铜瓶水方热。

这首诗相当不错,其写雪景,用的是虚实相间的手法:虚,用梦境,星河天阙,银龙仙娥,长天一色,美轮美奂,确实如后来的一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有李白、苏轼的气度;实,推窗看,乾坤一色,梅香扑月,长笛老鹤,蹁跹明灭,让人不胜惊讶,无以措辞。这首诗的文学价值我们暂不去评判,诗境是梦是真我们也不去考虑,就看吴承恩与老朋友朱祠曹读书的差别:隔桥相望,那边“祠曹老郎隔桥住,鼻气吹珠挂寒鬣。披书缩颈映窗读,声与饥鸦和呜咽”,读书读的是辛苦,与“头悬梁”“锥刺股”也差不多;这边,赏雪,吟诗,再加上香茶美酒、火蔟铜瓶,读书读的是情趣,是兴致,一派名士风度。现在还有人怀疑吴承恩是不是《西游记》的作者,其实与其费尽心思去找那些不着调的所谓证据,倒不如认真地读一读《西游记》和《射阳先生存稿》。《西游记》看似草根,看有谁能再复制出一部,其拙中藏巧、见俗见雅的功夫除了吴承恩还有谁能做到?这样快意天马、随境行空的奇才如果都值得怀疑,还有谁更有资格?

除了写诗填词而外,吴承恩最喜爱的恐怕是围棋。围棋是古代文人普遍喜爱的闲技,但能围出点格调的并不多,能与国手过招的更少,而又能把博弈文学化地表现出来的自然少之又少,在这少之又少中能做到绘声绘色、惊心动魄的,只能用两个字来描述:绝少。而吴承恩就是这绝少的奇才,《射阳先生存稿》中两首围棋诗《围棋歌赠鲍景远》《后围棋歌赠小李》所涉及的人物,是明代围棋界号称宗师的两代国手:

海内即今推善弈,温州鲍君居第一。

我于二十五年前,已见纵横妙无匹。

当时弱冠游淮安,后来踪迹多江南。

品流不让范元博,收奖先蒙杨邃庵。

能棋处处争雄长,一旦遇君皆怅罔。

甲第公侯饰马迎,玉堂学士题诗访。

去年我客大江东,鸡鸣寺中欣相逢。

四方豪隽会观局,丈室之间围再重。

架肩骈头密无缝,四座寂然凝若梦。

忽时下子巧成功,一笑齐声海潮哄。

朅来解臂各天涯,胡为又见条侯家。

团宾转主十日饮,欢喜连宵通烛花。

河桥鸣冰雪涂树,别我又将何处去?

文楸玉子即为家,野鹤闲云本无住。

由来绝艺合烟霄,何事尘中犹布袍。

愿尔逢人权放着,世间万事忌孤高。

诗为七言古风,叙事、描摹、议论都有。总的说来,叙事井井有条,由介绍鲍景远开始,说鲍景远成名很早,二十五年前弱冠来淮安时已经声名卓著,当时也很年轻的吴承恩有幸见识过他的高超棋艺;然后叙述这两年与鲍景远的连续见面,说鲍景远受邀到访淮安,陪客有吴承恩在座,而巧的是,前一年吴、鲍二人刚刚见过面,并且有一场精彩的对弈。从诗歌的描述看,对弈应当发生在吴承恩南京坐监时,从他兴致勃勃的描绘中可以想象出当时的精彩场面:

当时鲍景远到达南京后落脚鸡鸣寺,他号称国手,当然引起大批棋友的兴致。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与鲍景远过招,对手不相当的过招就变成了指导棋,不会精彩,这点大家都明白。由谁出头?一帮无事可干正找机会起哄的老监生把目光集中到了吴承恩身上,吴承恩此时也豪情顿起,长袖一挥,就坐到了棋枰前。鸡鸣寺的偏室是方丈平时修禅的地方,此时方丈也让出来凑个热闹,房间不大,但重重叠叠挤满了各方棋友,吴承恩用了“围再重”和“密无缝”来形容,也就是围了一层又一层密不透风的意思;每逢弈者苦思冥想,围观者也凝神若梦,而一旦妙招出手,顿时便会爆出海潮般的哄笑。多么愉快多彩的场景,足堪“绘声绘色”的美誉。

《后围棋歌赠小李》写在若干年后,其时吴承恩已经致仕回乡,但事情与吴、鲍二人的这次交往有点关系。棋界江湖,大体上也是各领风骚数十年,很多年后,新一代的国手已经是一位叫李釜的年轻人。李釜走到淮安,专诚拜访吴承恩,吴承恩此时已经须髯皆白,棋已经是下不动了,但李釜却并非要与吴承恩过手,只因为当年的《围棋歌赠鲍景远》,鲍景远甚为珍惜,颇以为荣,棋界都有风闻,他如今登门的目的,就是索诗,用吴承恩自己的话说就是“李君谓我能谈艺,苦苦索诗攀鲍例”。这个情面当然是不能拂的,吴承恩欣然提笔,也就按照旧例,草成《后围棋歌赠小李》。这首诗在体制、规格上与写给鲍景远的那一首对等,都是七言古风,但入手的角度却完全不同。我们略去前后的交代寒暄,看吴承恩如何描绘李釜的棋艺:

其初不过三与六,保角依旁起边幅。

忽然变作常山蛇,八阵旌旗耀鱼复。

或时乘危断更续,蚁附猿攀下绵竹

或时脱险去莫逐,夜半鸡鸣出函谷。

横飞夹寨王彦章,据险当阳张翼德。

或有时而松,四围垓下歌楚声;

或有时而快,白马坡前犯麾盖;

或有时而暗,赵帜满营俄变汉;

或有时而奇,火鼓连天枭郅支。

相持广武只斗智,坚忍时为汉高帝。

渭南护战奉节制,独立毅然辛佐治。

飞书燕将献降城,手剑齐人返侵地。

又如泰山肤寸云初兴,雨风斗黑雷翻空。

咸阳火起初若萤,片时烧遍秦王宫。

天官星宿罗心胸,地师点穴当来龙。

九针神秘按脉络,纤毫不爽灵枢经。

隄穿一线走万壑,五丁山为金牛凿。

深林赤手虎可搏,鸠夺危巢失干鹊。

抛饵忙牵掣海鳌,弯弧命中横秋鹗。

围棋定式繁复,战法多变,飞出求连接是定式,顶起而逃逸是步骤;痛杀大龙是战法,巧用弃子是手筋。能把这些过程写清楚已属不易,而吴承恩竟然全用联翩的神话和旧典,把黑白交锋写成瞬息万变的兵法战法,其境界全在心领神会。可谓惊心动魄、精彩绝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