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小气的丈夫_关于乾隆的事迹

小气的丈夫_关于乾隆的事迹

时间:2022-04-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小气的丈夫_关于乾隆的事迹乾隆的第二位皇后,是乌喇那拉氏。乾隆登基后,富察氏被封为皇后,她则被封为娴妃,地位尊崇。于以整肃壸仪,上奉圣母,襄助朕躬,端模范而迓休祥顺,内治有厚望焉。这应该是他们夫妻两人关系改善的最好证明。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件事后,乾隆对她的恶感更甚。返回京城后,乾隆想废了乌喇那拉皇后,不过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小气的丈夫_关于乾隆的事迹

乾隆的第二位皇后,是乌喇那拉氏。

从对富察氏的深情中我们可以看出,乾隆绝对是一个性情中人,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意思的是,他的爱与恨在前后两位皇后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应验。他对富察氏的爱是丰富的、慷慨的、旷日持久的;可是他对乌喇那拉氏皇后,却相当的绝情,甚至是恨之入骨。

乌喇那拉氏是满洲正黄旗人,为佐领那尔布之女。她也是乾隆当皇子时娶的妾室之一,地位只比富察氏稍低。乾隆登基后,富察氏被封为皇后,她则被封为娴妃,地位尊崇。她平常颇为温顺,但发作起来却很刚烈,典型的满族女子,这是她日后与乾隆发生矛盾的最主要根源。

富察氏在世的时候,乌喇那拉氏只能算是红花底下的绿叶,并非她不出色,而是皇帝的心从来不在她身上。乾隆不怎么喜欢她,但是皇太后却喜欢,在皇太后眼里,这个性格有些刚烈的儿媳妇很能干。在皇太后的坚持下,皇帝在乾隆十三年(1748)七月一日,下旨册封乌喇那拉氏为皇贵妃:(www.guayunfan.com)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兹奉皇太后懿旨,皇后母仪天下,犹天地之相成,日月之继照,皇帝春秋鼎盛,内治需人。娴妃那拉氏,系皇考向日所赐侧室妃人,亦端庄惠下,应效法圣祖成规,即以娴贵妃那拉氏继体坤宁,予心乃慰。即皇帝心有不忍,亦应于皇帝四十岁大庆之先,时已过二十七月之期矣。举行吉礼,嘉儿嘉妇行礼,慈宁始惬予怀也,钦此。

朕以二十余年伉俪之情,恩深谊挚,遽行册立,于心实所不忍,即过二十七月,于心犹以为速,但思皇后大事,上轸圣母怀恩,久而弥笃岁时令节,以及定省温情,朕虽率诸妃嫔及诸孙问安左右,而中宫虚位,必有顾之而怆然者。固宜亟承慈命,以慰圣心。且嫔嫱内侍掖庭之奉职,待理者甚众,不可散而无统。至王妃、命妇等,皆有应行典礼。久旷不举亦于礼制未协。册立既不忍举行,可姑从权制考之。明太祖淑妃李氏、宁妃郭氏相继摄六宫事。国朝顺治十三年册立皇贵妃,皇曾祖世祖章皇帝升殿,命使翌日颁诏天下,典至崇重。今应仿效前规,册命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于以整肃壸仪,上奉圣母,襄助朕躬,端模范而迓休祥顺,内治有厚望焉。所有应行典礼,大学士会同礼部、内务府详议具奏,钦此。

其实从这两道谕旨中,很容易可以看出一些问题:乾隆虽然遵从皇太后懿旨,欲将乌喇那拉氏册封为皇后,但却借故拖延,只是先将其册封为皇贵妃。他不能直接将她册封为皇后吗?当然可以,只是他的心中,还是放不下已故皇后富察氏。他在谕旨中,不止一次提起富察氏,深情跃然纸上。所以,他不愿意有人取代富察氏的位置。

但是无论如何,后宫不能一直无主,那拉氏也不能一直以皇贵妃的身份“摄理六宫”。在诸多压力下,乾隆于乾隆十五年(1750)八月初二日,正式册封乌喇那拉氏为皇后。

其时距富察氏逝世已有三年之久,但是乾隆始终不能像爱富察氏那样去爱这位新立的皇后。他忘不了在德州水边那桃花初放之地,爱妻病逝时的肝肠寸断;也忘不了午夜梦回之时,爱妻越来越模糊的容颜。在极度思念的折磨下,他甚至忘记了身边这位新立的皇后。于是,两人之间的感情,便如同慢慢流进冬天的河水,越来越冷。

乾隆也分析过自己不能爱乌喇那拉氏的原因,他说:“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乌喇那拉氏是“新琴”,富察氏是“旧剑”,“新琴”永远比不上“旧剑”,这就注定了他很难同乌喇那拉氏“琴瑟和鸣”。

不过,乾隆也并非一个不明事理之人,他做过反省,认为既然已经立了乌喇那拉氏为皇后,理应放下一些东西。因此,他开始试着改变对新皇后的态度。据清史料记载,自乾隆十六年(1751)起,他对皇后好了很多,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日有增进。在乾隆十七年(1752)与乾隆二十年(1755),乌喇那拉氏分别为乾隆生下了皇子永璂和永璟。这应该是他们夫妻两人关系改善的最好证明。

然而好景不长,乾隆对于乌喇那拉氏的感情,不可能像对富察氏一样深刻,他耐着性子试着同她好过一段时间后,便转移目标了。在后宫,皇帝从来不缺少女人,他开始宠爱另外一位年轻的魏妃。据清史料记载,在乾隆二十年(1755)至乾隆三十年(1765)这段时间里,魏妃居然为乾隆生了四男二女,其中一男就是日后继承皇位的嘉庆皇帝,由此可见他对魏妃的宠爱程度。

此时的乌喇那拉皇后,早已经习惯了皇帝的恩宠,所以她对这种情形很是反感,不满越来越甚。两人之间的距离,便在这时再次开始拉大。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第四次南巡。为了让众多妻妾同沐圣恩,他特意谕令乌喇那拉皇后,会同魏氏等人一起,随驾侍候。这似乎是一个缓和的契机,但却恰恰成了帝后感情剧变的节点。二月初十日,他还喜滋滋地给皇后庆贺生日,可是到了闰二月十八日,他却突然谕令额驸富隆安把“突发疯疾”的乌喇那拉皇后从杭州送回京师。

这是怎么回事?皇后真的疯了?自然不是!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清史料对此一直讳莫如深。不过,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可以看出,显然是乌喇那拉皇后得罪了皇帝。她曾跑到皇太后面前哭诉,恳求在杭州出家为尼,并拿出藏在身上的剪子,剪掉了自己的“三千烦恼丝”。按照满洲人的习俗,女子平时不能剪发,只有大丧的时候才可以。她这样做确实像“突发疯疾”,但也像极了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件事后,乾隆对她的恶感更甚。

返回京城后,乾隆想废了乌喇那拉皇后,不过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皇后是国母,如果没有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错,确实不应该随便废立。乾隆虽然接受了大臣们的意见,但却还是将乌喇那拉皇后打入了冷宫,更是将她历次受封的册宝,包括皇后册宝一份、皇贵妃册宝一份、娴贵妃册宝一份、娴妃册宝一份,全部销毁。由此可见,他对乌喇那拉皇后的恨有多深,完全不留一点儿余地。

经此打击,乌喇那拉皇后也心灰意懒,恓恓惶惶地过了一年之后,她一个人孤独地去世了。乾隆三十一年(1766)七月十四日,年仅49岁的乌喇那拉皇后薨逝,而此时的乾隆正在承德避暑山庄。皇后之子永璂前往避暑山庄报丧,乾隆不但没有赶回京城为皇后料理丧事,反而亲下手谕指责其不是:

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有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著此宣谕中外知之,钦此。

夫妻情淡,竟致于斯,也确实让人感叹了。再怎么说,乌喇那拉氏一直到死也还是皇后,可是死后竟然以皇贵妃丧仪行葬,有点儿说不过去了。雍正帝还在位时,乌喇那拉氏就嫁给了乾隆,至此已经三十多年了,这是半辈子的夫妻情分。可是乾隆却用他的行动告诉了世人,他恨极了自己的这位妻子。

帝王家事,全凭帝王的一己喜恶。据清史料记载,御史李玉鸣认为皇帝此举有失妥当,上疏请求为乌喇那拉皇后行三年丧。这本是忠君爱国的善意,但在怒不可遏的乾隆眼中,却成了大逆不道,他传谕道:

御史李玉鸣奏内务府办理皇后丧仪,其上坟满月各衙门应有照例齐集之处,今并未闻有传知,是否遗漏等语,实属丧心病狂。去岁皇后一事,天下人所共知共闻,今病久奄逝,仍存其号,照皇贵妃丧仪,交内务府办理,已属朕格外优恩。前降谕旨甚明。李玉鸣非不深知,乃巧为援引会典,谓内务府办理未周其意,不过以仿照皇贵妃之例犹以为未足,而又不敢明言,故为隐跃其辞,妄行渎扰,其居心诈悖,实不可问。李玉鸣著革职锁拿,发往伊犁,并将此晓谕中外知之。

随后,“丧心病狂”的李玉鸣,就被用九条锁链锁住,发往新疆去了。乾隆对于乌喇那拉皇后的恨意,竟然是这样的深刻,这确实让人费解。

乾隆年间一共有三个皇后,最后一个皇后是孝仪皇后魏氏。不过,魏氏被册封为皇后是“子凭母贵”,因为她有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已经85岁高龄的乾隆决定退休禅位,便册封新君嘉庆之母魏氏为皇后。其时,魏氏已经去世二十年了。这也就是说,从乌喇那拉皇后薨后整整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再也没有立过皇后。他是在怀念富察皇后吗?或许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